Ⅰ 什么是图书馆经济学(Library_Economics)
图书馆来经济学(Library Economics)源 图书馆经济学是以图书馆活动中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 具体地说,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研究图书馆信息( 包括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的经济价值, 信息资源 开发和利用中的 经 济效益的科学。 信息价值 可分为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和理论学术价值。 图书馆经济学主要是从经济角度考察图书馆信息的价值, 如何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 , 并具有追求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最佳经济效益的鲜明特点。
Ⅱ 我们学校没有数字图书馆,能不能麻烦学校有数字图书馆的同学帮忙下载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啊。谢谢
采纳私发你
Ⅲ 关于经济学原理,图书馆的书为何又破又烂
图书馆的书整个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借阅,属于公共物品,所以具有非排专他性和非竞争性,即你属不能阻止他人完整的去利用这本书。由于是公共物品,所有权不在自己手中,所以也就不关心其的好坏,即不爱惜书,所以就显得破烂了
Ⅳ 图书馆占座现象的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分析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占座”现象在大学校园内非常普遍,无论是教室、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有学生早
早的等候,希望抢到一个满意的座位。本文希望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分析,究其原因,并找到合适的对策,以缓解因“占座”带来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提高座位这一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占座、资源配置、成本与收益、对策 一.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现状
现在,很多学生并不选择需要看书的时机去占座位,因为那时占不到座位的几率很大,他们往往选择提前占座,将物品放在座位上以示“主权”,随后离开,在需要看书时再回来。这就使得其他需要当下看书的同学没有座位可坐。举一个例子,假如A同学下午有空,打算去图书馆看书,为了早占先机,上午便将书本放在座位上,尽管下午姗姗来迟,却可以拥有自习的座位,而那些上午需要自习的同学,例如B早已被占座者的书本拒之门外。
对于先到者B来说,当他看到桌上放着书本却没有人时,往往有两个选择:一是挪开书本,径自坐下;二是避而远之,重新找座位。在我们生活中,同学们往往选择第二种。从经济学角度看,选择第一种的成本往往高于受益。首先,我们无法确定A是暂时离开还是很长时间后才回来,这就存在博弈的风险。如果很长时间才回来,那么选择坐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A只是因事暂时离开,等到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人所占,那么争执在所难免,严重的甚至发生拳脚之战。这样一来,对B来说既浪费了时间,有影响了心情,也会给周围的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个人的形象也会受损(毕竟是自己占他人的座位在先)。这种选择需要付出的成本较受益来说实在太大,倒不如重新找一个座位。当然也有可能B坐下后A不与之争吵,另寻座位,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这也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博弈,结果不能确定,如果B愿意承担博弈带来的风险,那么选择坐下也是可以的。
当B经历了多次因他人占座而找不到自习的座位,无法享受学校提供的资源时,作为理性人的B不禁会思考:不占座就意味着处于劣势,既然如此,为何我不选择占座呢?于是一个个不占座者慢慢加入占座者的行列,以往“自习者得座”的规则被打破,“占座者得座”的规则开始生效。这样一来,我们往往会发现,自习室或图书馆的座位上放满了用于占座的书包、书本、水杯······而真正坐在座位上自习的人却很少,想要自习的人找不到座位,失意而归。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 “占座”现象出现的原因
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盛行“占座之风”,拿南师大来说,南师大图书馆的占座现象一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件且屡次被登上报纸,正值考试旺季,图书馆开门前,排队的人群便宛如一条长龙从图书馆门口蜿蜒到校门口,即使寒冬腊月也不例外。我不禁思索,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们甘愿排如此长的时间只为找到一个座位呢?这到底值还是不值呢? (一) 供求分析
占座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座位这一资源的短缺。学校提供的用于自习的座位是有限的,加上很多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却没有提供更多的供自习使用的资源,使得自习场所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平时,这种短缺并不明显,供需基本能够达到平衡,甚至有时也会出现供大于需的情况,此时,我们不用为无处自习而发愁。但是一旦到了考试时期,尤其是期末考试,这种资源的不足便立刻显现,供远远小于求。如果按照市场的价格机制,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上升,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供需的平衡,可是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却是公共的、免费的,无法用价格机制来调节,于是便会出现学生争先恐后,想尽办法占座的现象。 (二) 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学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即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使一项合理制度。“占座”现象同样如此,当“占座”得到的收益大于甚至远大于付出的成本,能够实现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时,它便成为一种合理的、为人追捧的做法。
从“占座”需付出的成本来看,首先,你需要牺牲早上宝贵的睡眠时间,来回路程奔波也会耗费你的体力。如果在教室或图书馆开门前就在等候,那么还需花费一定的时间以及耐心(如果是冬天,还要忍受严寒)。当你进入自习室,放下书包或书本离开后,用来占座的物品可能会被图书管理员收走,你需要话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更严重些,可能会丢失。再者,一旦占了座却不在此地自习是时,会因夺走他人自习位置而遭到非议,形象会受损,自己内心也会过意不去。
从“占座”得到的收益来看,首先,你可以充分享受学校提供的资源,获得一个安静和舒适(夏天可以享受冷气,冬天可以享受暖气)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再者,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座位,避免人多时找座位多花人力、时间,产生精神焦虑,影响心情。最后,你可以在占座时顺便帮同学占座或者把座位转让给朋友,得到一定的人情分。
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路程奔波可以锻炼身体;物品被收走或丢失的可能性很小,或者换一些不需要的物品来占座(例如过期的报纸等)就更无关紧要了。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从管理学的角度说这可以说是效果与效率的结合,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实现了最优选择。
(三) 博弈论角度分析
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博弈论研究的是每个人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占座是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模型的运用:如果别人不占座,你自己占座,那么你不会吃亏,因为你抢到了稀缺资源;如果别人占座,那你更需要占座了,否则你就没地方自习,吃亏了。所以,每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占座。这里指的最优是指经济学定义的理性人的选择最优,不代表在现实生活中最优。因为在现实中,还有道德和未来利益的约束。
三. “占座”现象的对策讨论
虽说“占座”行为对于占座者来说收益大于成本,但是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来说却是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些合理的措施,既能够是学生享受到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又能够尽量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首先,需要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占座的根本原因在于座位不够,资源稀缺。因此,学校在扩大招生的同时,也要考虑加大资金投入,扩建校园,改善学习条件,也就是“把蛋糕做大一点”。
再者,学校需加强宣传教育。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占座”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占座在大学生中已成为一种共识,宣传期一过,可能又会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又或者采取定期清除的方法,这些目前高校较多采用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有专人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占座物品进行清理,终止占座行为。这种方法能防止长期占座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占座现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也容易造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物品的保存与认领也存在问题。
关于占座现象提出的对策,还有引入价格机制、采用现代化技术、强制约束、临时使用、号码牌法等多种措施,但是这些方法也都存在局限,或因技术条件无法实现,或因人力财力
无法满足。总之,寻找占座对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力求找到最适合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龚里,校园占座现象及其治理方法的经济学分析——一个资源配置中恶性竞争模型的案例研究【J】,消费导刊,2007年第2期
2. 谢思全、陆照坤,关于占座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学家茶座,2002年第2期 3. 魏泰,校园占座现象的实证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21期
4. 张亚宏,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5期
Ⅳ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第八版和第七版变化大吗在图书馆借了第七版,看得头疼,上海三联翻译得真糟糕!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与第七版变化不大,主要增添了经济机制设计的内容,并运用经济机制设计的思路改写了有关公共物品供给等章节的内容,除此之外,就是稍微增加了几个案例。
第八版的翻译一样糟糕,因为是同一批人翻译的,第七版中的错误在第八版中仍然得到了保留,真是让人敬佩!
建议你在网络或网络文库中搜搜东南大学一个叫曹乾的教授翻译的。比费方域版本好了不是一点两点。
Ⅵ 为什么图书馆没有经济学原理,和大学金融经济等学科的书籍。
这种一般都比较偏嘛,阅读量很少图书馆一般不收藏除非一些经典名著有资本论,可能还会有的
Ⅶ 南开大学图书馆经济学分馆
从外院一直向西,在经院方楼的西边
Ⅷ 寻一个在网上能看医学类 科学类 经济学类 等教材的图书馆 注:不要小说网站
http://book.qq.com/
腾讯的读书复频道就制可以 大部分都能看 你仔细找找你要看的都有
满意给分哈
Ⅸ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图书馆
图书馆螺旋楼梯图书馆——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建立于1896年,是全球最大的社会科学类图书馆。始建于1896年,位于昂内尔·罗宾斯楼(Lionel Robbins Building)。作为英国国家级的社科图书馆,其藏书有重要的国内和国际价值。图书馆一度24小时全天候开放,但这个计划于2007年停止,一般每天从早上8点到午夜都会开放,考试期24小时开放。图书馆每天大约有6,500人次访问。它还开设有特别国际研究藏馆,为每年12,000名校外读者使用。
图书馆在世界范围搜集书刊,但其藏书都是主要的欧洲语言写成。图书馆共藏书超过四百万册,涵盖了主要的社会科学领域。图书馆藏有大量19世纪初以来的政府出版物、统计资料和学术期刊。1946年以来,图书馆成为联合国指定的存档图书馆,用来存放联合国出版的文档和出版物。其他国际组织,包括OCED、国际劳工组织、关税暨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官方资料在馆内均有收藏。
2000年,学院花费3500万英镑改造原有图书馆,新图书馆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采用了富有争议的螺旋型楼梯设计。新的图书馆现有450台PC台式电脑和226个笔记本电脑插座。四楼和五楼是专门用于学术的“LSE研究室”。新的图书馆仍然是师生们最喜欢去的地方,调查显示伦敦政经学院的学生年借书量是英国平均值的4倍(约350本)。 1990年因其在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工作与他人分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罗纳德·科斯因其对于交易成本重要的发现和分类,以及完善的产权界定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的获得者,他以1970年刊登在经济学季刊的文章《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而著名。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了会损害市场,被它称为不对称信息的问题。
同时,伦敦政经学院的威廉·菲利普斯,虽然从未获得诺贝尔奖,但其1958年提出的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成为政府经济政策关于失业和通胀的重要依据。 除了学术上的贡献,大学及其毕业生不断对经济学界做出重要的贡献。
英国科研评估考核(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将伦敦政经学院的经济系,在过去两次考核中(1996年和2001年)评为最高的5A级。许多非政府机构普遍都将伦敦政经的经济研究所和经济系列为全球前20,大多时候都是美国以外的机构中最佳。尽管其研究方向集中在经济学,伦敦政经还是世界前12名研究机构之一。
Ⅹ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相对于私人书籍为什么图书馆藏书更容易坏
图书馆的书可能复看的人制更多些,当然更容易坏。应该是说在相同频率下,为什么相对于私人书籍为什么图书馆藏书更容易坏?这个问题才是个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
这就是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图书馆的书产权不归读书人所有,对读书人来说,当然损害的成本要小于私人书籍,所以就不会那么关心它喽。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