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宏观经济学 试述货币政策的作用原理、使用原理、工具以及其局限性。
使用原理: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调整货币政策一般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回的办法来变动货答币的供给量。
通胀时:紧缩性货币政策
萧条时
:扩张性货币政策
工具:1、贴现率
2、公开市场业务
3、法定准备金率
局限性:
(一)因为存在“流动性陷井“在经济衰退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几乎为零。降低利率,厂商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所以,此时货币政策对付经济衰退效果则不明显。(财政政策更有效)
(二)货币供给影响利率,前提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通胀时政府既使减少货币供给1倍,而货币的流通速度增加一倍,两个作用抵消,起不到抑制通胀的作用。反之,同样。
(三)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第一.内部时延:认识到采取行动的时间间隔
第二.中间时延:货币政策实施到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
第三.外部时延:从货币供给量变化到产量Y和价格P产生影响
的时延比财政政策要长。因此,要适度运用货币政策。
我能答的只有这些了,希望对您有用!
Ⅱ 西方经济学-货币政策
如下
Ⅲ 经济学基础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内定增长而对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或者说,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狭义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广义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Ⅳ 货币政策有哪三大工具,论述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西方经济学模拟
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就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法宝”: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
1、再贴现政策。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向中央银行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被称为再贴现(Rediscount);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它有以下特点:
(1) 一种短期利率。因为中央银行提供的贷款以短期为主,申请再贴现合格票据,其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最长期限也在1年之内。
(2) 一种官定利率。它是根据国家信货政策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
(3) 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兰银行贴现及放款有多种差别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现贴现利率为最低标准。
优点:一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二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表现在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来贴现的银行,对其他银行只是间接地发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另外,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比较小,缺乏弹性,若央行经常调整再贴现率,会使市场利率经常波动而使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2、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优点:一是有较强的告示效应;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法律效力,这种调整有强制性;三是准备金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准备金率的微小调整会使货币供应量产生很大变化,主要通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和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缺点也主要是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正因为该政策工具有较强的通知效应和影响效果,所以其有强大的冲击力。这一政策工具只能在少数场合下使用,它只能作为调节信用的武器库中一件威力巨大而不能经常使用的武器。
3、公开市场政策。所谓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
优点: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左右整个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量,使它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政策具有“主动权”,即政策的效果并非取决于其他个体的行为,央行是“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公开市场政策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其他两项政策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中央银行卖出和买进证券的动作可大可小;公开市场业务有一种连续性的效果,央行能根据金融市场的信息不断调整其业务,万一发生经济形势改变,可以迅速作反方向操作,以改正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以适应经济情形的变化,这相较于其他两种政策工具的一次性效果是优越的。
缺点:一是对经济金融的环境要求高。公开市场业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有一个高度发达完善的证券市场,其中完善包括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二是证券操作的直接影响标的是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和收缩还只是起间接的作用。
货币政策工具里的三大法宝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原理:
1、再贴现。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
2、存款准备金。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或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当中央银行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进行反响操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3.
Ⅳ 经济学中,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内容是什么并分别作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1、存款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规定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央行对存款准备率的调控其实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上调存款准备率时,各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就会下降,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减少,这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2、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按照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这种利率就是贴现率。一般情况是贴现率小于市场利率。
3、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买卖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来调节货币市场的一种货币政策。这种政策有很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但是要想完全发挥其有效性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
(5)简述货币政策的工具经济学扩展阅读: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但要同时实现,则是非常困难的事。在具体实施中,以某项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某一货币政策目标,经常会干扰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除了研究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以外,还必须研究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及其缓解矛盾的措施。
随着经济的增长,价格应趋于下降,或趋于稳定。因为,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生产要素的投入,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生产的增长,一方面意味着产品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所以,稳定物价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并不矛盾。
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例如,一国实行紧的货币政策时,利率上升,国外资金会流入,若利率浮动,本币会升值,出口会受到抑制,进口会受刺激,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比在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更大的下降。
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但仅从这些方面来看,货币政策作为平抑经济波动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
Ⅵ 宏观经济学,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存量
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有法定准备率、再贴现、公开市场等最近央妈使用的有短专期流动性调节工属具,(即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
1.法定准备率:这个就是改变商业银行向央行上交的存款准备金。比如商业银行有100元存款,准备率为20%的话,就必须拿20元给央行保管(以防出现流动性风险)80商行可以借贷出去。一般这个在国外都不怎么用,但前些年,中国常常用。这个工具非常猛。比如存款为100万亿,改变0.5%的调整,存量改变5000亿,这个数目足以让市场颤抖,利率波动大……
2.再贴现。也就是当商行可以在缺钱的时候,用票据去央行换钱,解决流动性。
3.公开市场操作。这个是指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放出货币,增加货币流量,释放流动性。卖出政府债券则相反。
4.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即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是属于公开市场操作。只是这个更有针对性,针对短时期的货币市场(一般以天计算时间)
Ⅶ 西方经济学考试中:论述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如何运用”
积极的货币政策
一般在经济衰退的时候使用。央行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提高回银答行的信贷额度,同时在银行间拆借市场注入流动性,或者降低准备金等政策,使得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同时贷款利率由于流动性充足而降低,减轻了中小企业的压力,有利于经济的复苏。
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般在经济稳定的时候使用。这个时候经济不是过热,也没有下滑的担心。央行的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是调整经济结构。比如抑制房地产,支持环保类的企业。这时候的政策是限制指定行业信贷额度及贷款条件,或者给需要支持的行业专项贷款。从而完成央行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
紧缩的货币政策
一般在经济过热、通胀压力非常大的时候使用。这个时候一般是货币泛滥,物价飞涨。央行必须将已经释放的货币通过控制银行信贷额度,提高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政策进行回收,减少货币供应,同时提高贷款利率,从而防止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
Ⅷ 宏观经济学题:简述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如何调节经济
1.公开抄市场业务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袭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2.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3.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Ⅸ 宏观经济学考试题!!简述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类型和作用机制
封闭经济即没来有对外贸易,源所以就不管汇率那边咯。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公开市场操作:央行通过买进债券增加市场上的基础货币来增加流通中货币供给量M,从而增加实际货币供给量M/P,从而使利率下降,LM曲线右移,产出Y增加。(若卖出债券则整个传导过程相反)。2、再贴现率:再贴现率的下降增加了商业银行向央行借钱的动力,所以有利于刺激经济,使货币供给M上升,同时影响利率下降(后面的分析过程同上)。3、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法定准备金率的上升使货币乘数变小,使经济紧缩。
Ⅹ 运用西方经济学论述货币政策的工具和运用
一般性货币政策有抄: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会改变货币创造乘数 从而多倍的扩张或收缩货币供给 同时会改变存款准备金(高能货币)的数量。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很猛烈, 不宜经常使用。 再贴现率会改变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贴现成本,从而同向改变银行贷款利率 。但再贴现率政策是一项被动的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 买进则央行向市场释放高能货币,卖出则吸收高能货币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灵活、主动、连续及时效性的特征。是中央银行的主要手段、一般再贴现率提高配合买进债券,降低配合卖出债券。
参考书:宏观经济学教材或货币银行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