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宏观经济学研究了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政府税收增加总支出曲线将向( A )
A、上移 B、下移 C、不动 D、不确定
IS曲线右边专的点表明(C)
A、I=S B、I‹S C、I›S D、都不属正确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B)A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工资的波动 D、收入的波动
如果法定储备率是10%,货币创造乘数是(B)
A、5 B、8 C、10 D、100
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改变哪个因素,对国内生产总值起作用(D)
A、个人消费 B、出口 C、进口 D、投资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C)
A、价格稳定; B、充分就业 C、完全竞争 D、高增长
B. 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原理或经济理论,即有关经济问题的知识体系的全部内容,区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或两大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上述各个方面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一套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又是密切联系的。
首先,它们是整体与整体由以构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就是说,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
C.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决定的题(在线等)
第一道题是考虑各种乘数。
税收乘数K=-b/(1-b) 所以K=-0.8/(1-0.8)=-4 所以增加税收130使收入减少130×内4=520
,减少税收125使收入增加500.
政府购买乘容数K=1/(1-b)所以K=5 所以减少政府购买100使收入减少500
转移支付乘数K=b/(1-b)所以K=4 所以减少120使收入减少480
此题选A。
第二题 此题描述的是三部门经济 没有对外贸易 所以净出口NX=0
(1)y=c+i+g+nx=100+0.8(y-400)+460+400
借此方程得到y1 再由得到的y得出均衡时的消费c1=100+0.8(y-400)
其中y-400为可支配收入
(2)政府购买下降为300亿元,那么把(1)中第二个400换成300,再解一次方程。
就能得到新解y2和c2。
变化即y2-y1和c2-c1。
以上就是两道题的解。第二道题没有转移支付所以转移支付为0。不要死用公式。
D. 宏观经济学被称为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请你详细论证此观点
经济学家在讨论宏观经济学问题,总是分为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 1、长期问题即经济增长问题,如何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是宏观经济学在研究长期问题的核心任务。经济增长决定了一国能为本国居民提供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和潜力,因而决定了一国的国民收入,所以在长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如何保持经济增长,如何保证国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描述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主要是经济增长理论,包括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也称索洛模型或者外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也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此外经济增长也可以用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核算方法。 2、短期问题即经济波动,短期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如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具体有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都与国民收入有密切关系,比如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胀,减少人民的实际收入;失业会使失业者的收入急剧下降;净出口减少会使本国的收入下降,出口型企业破产。所以说在短期经济波动也是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描述短期经济问题的理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凯恩斯主义(IS-LM模型或者AD-AS模型也可以),因此凯恩斯主义又被称为是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由于国民收入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因此人们常称宏观经济学为收入理论。
E. 详细阐述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总需求分析
(一):简单的内国民容收入决定模型
(1)总需求的构成
(2)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①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②消费函数、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4)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5)乘数理论2、总需求分析
(二):IS-LM模型
(1)IS曲线
(2)LM曲线
(3)IS-LM模型:
①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②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③货币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4)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①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②短期总供给曲线;③长期总供给曲线。(5)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F. 为什么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整个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和国民收入变动理论,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或就业理论。
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的核心就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就是紧紧围绕着CDP来分析的。国民收入核算主要包括GDP的核算方法(即支出法和收入法)、国民收入的恒等式(即储蓄一投资)、 名义GDP和实际GDP这四个方面。
二、国民收入决定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主要包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这三个方面的一般均衡以及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三、宏观经济政策宏现经济政策分析包括: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国际经济政策。最主要的是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重点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以及两个政策的配合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主要是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四、国民收入变动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包括通胀与失业、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通胀与失业是宏观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在通胀方面,主要有三种情况:由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由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根据奥肯定律,只有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才能有效解决失业问题。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新曲线说明。经济增长理论中最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长模型。而经济周期主要包括繁荣、危机、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供参考。
G.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 (提示: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分别是收入——支出(Y—E)模型、汉森—希克斯(IS —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 答: (1)Y—E 模型: ①两部门经济的总需求:居民消费、企业投资需求。均衡的产出可表示为:Y=C+I, 这里,消费和投资是居民、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意愿投 资量,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②如果发生了实际产出大于市场实际需要的情况,则二者的差额就成为非意愿存 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这部分存货投资不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但它是国 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 = 计划支出(需求) + 非计划存货投资 ③均衡的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与计 划产出正好相等,即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若用 E 表示支出,y 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 Y 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同时,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 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E = Y ,也可以表示为:I = S (2)IS-LM 模型: ①IS 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 y 与利率 r 的组合点的轨迹。 ②LM 曲线描述的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 y 与利率 r 的组合点的轨迹。 ③IS-LM 模型则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达到投资(I)= 储 蓄(S),货币需求(L)= 货币供给(M)时,国民收入 y 与利率 r 决定的模型。 ④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 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 则有货币市场供求决定,也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了; 另一方面,产 品市场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即货币市场的均衡受 到产品市场的影响。 因此,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分 析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 的一般均衡模型,即 IS-LM 模型。 (3)AS-AD 模型 ① AD 曲线(总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 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函数关系。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 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以横轴表示总需求,纵轴表示价格水平,AD 曲线一般向右下倾斜,这是因为: 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会使得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均衡利率上升, 抑制了投资与消费,总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会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 下降以及出口相对价格的提高,从消费下降出口减少,总需求下降。 ② AS 曲线(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社 会总供给之间的函数关系。所谓总供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 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根据理论基础的不同(如劳动市场上的价格是否出清,工资是否具有粘性等) 可分为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经济学派)与短期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长期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与潜在产出的直线,认为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的 上涨,而不能影响实际产出。短期总供给曲线则向右上倾斜,且认为财政和货币 政策是有效的。 ③ AS-AD 模型是将 AD 曲线与 AS 曲线结合起来,说明宏观经济运行中产量和价格 水平的决定和宏观经济的波动。如可以运用 AS-AD 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波动中短期 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以及长期中的充分就业状态,同时可以得出相应的应对 措施。 (4)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①Y-E 模型是是凯恩斯交叉模型,是关于收入 Y 和支出 E 的关系模型。 IS-LM 模型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均衡关系, 表现为收入 Y 与利率 r 的关系。 AD-AS 模型是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表现为产量 Y 与价格 P 之间的关系。 AS-AD 模型与 IS-LM 模型都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 Y-E 模型可以推导出 IS-LM 模型, 联系点为收入 Y。 IS-LM 可以推出 AD-AS 模型, 由 AS-AD 模型中的 AD 曲线可由 IS 曲线和 LM 曲线推导得到。任何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的 变动都会引起 IS-LM 的变动,并且存在着乘数效应,表现为 Y 的变动量。 ②收入 Y—支出 E 模型是建立在凯恩斯交叉图基础之上的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 型。它把财政政策和计划投资作为外生的,并证明存在一种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 出的国民收入决定水平,它说明财政政策的变动对收入有乘数效应。 IS-LM 模型都是在一般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下进行的, 并没有说明收入和 价格之间的关系。
H.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的决定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的三大模型主要是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还有外出总汇
I.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宏观经济学要研究家庭部门版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来决定消费和权投资的数量,由此形成整个社会的总需求。
我们在微观部分研究消费者的时候总是从单个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现在把所有的消费者合起来看成一个部门,整个社会所有的消费者是一个部门,那么这个部门的消费者在整个社会或者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是消费支出。居民通过自己的消费、支出,通过自己的购买使经济体系不断运行。
第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厂商部门如何进行选择。现在把所有的企业都看成是一个部门、一个厂商。那么这些企业都面临自己投资多少来扩大自己的规模的问题。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就整个宏观经济来看,价格显得非常重要。
从国民收入核算入手,遵循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提供的线索,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建立说明宏观总量决定的理论,其中包括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货币、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就业、国民收入与价格总水平的大小,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