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1-13 14:06:33

Ⅰ 如何理解生态学的本质是"自然的经济学

中国学者探讨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理论起点是马克思的经济学遗产。针对马克思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命题可归结为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自然资源无价值但有价格,自然资源的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胡昌暖,1993);

第二种观点是完全否认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命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是:“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决定于自然资源对人类的有用性、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我们设想可以在有关自然资源的财富论、效用论、地租论的基础上确立起自然资源价值观和价值理论。

这样确定的自然资源价值或价格,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二是社会对自然资源进行的人财物投入的价值。前者,可根据地租理论确定,后者可根据生产价格理论确定。”“自然资源再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结合。

按照现行的生产价值理论,只会考虑社会再生产过程,而不考虑自然再生产过程,这是不对的。对自然资源的定价,应兼顾这两个方面,即按完全生产价格等于地租加成本再加利润的原则来确定。”(李金昌等,1990)。

第三种观点是在肯定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认为自然资源在人类经济社会初期没有价值,但在当代却有价值L3引。第四种观点认为,将地租同代际补偿问题联系起来,地租就是自然资源的价值。“将与自然资源相联系的代际关系概括为:

上一代人用自然资源替代或节约了劳动和资本,下一代人用上一代人节约的劳动和资本替代已经耗竭或退化了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代际均衡条件是,当代人积累的地租能够补偿将来发生的使用者成本。”

它从代际关系的角度拓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还有一些学者更是提出了自然资源多价值理论或“综合价值论”,认为自然资源具有存在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 (徐蒿龄,1995)。沈大军(1999)对水资源价值内涵的分析则将水资源价值描述为一个包含产权价值、稀缺价值和劳动价值的价值体系。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是主观效用价值论。持这一观点的中国学者一般本着一种“默许”的态度。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效用价值论的主要分歧领域之一便是自然资源的价值、价格问题,对这两种理论的比较与综合是资源经济学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之一。

(1)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扩展阅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出:租金是使用缺乏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可以认为,资源(如土地一类可出租带来租金的资源)的租金是缺乏供给弹性的任何一种资源的服务价格,假设资源在其余下的使用年限内可出租给生产者,那么它的所有者可望获得一系列的租金收入,这一系列租金收入的贴现值可以用来估计该项资源的现期价值。估计模型建立如下:

其中:Vt为未来资源租金收入在t年的贴现值,即t期资源价值的现值;QT为各期预期开采量;NT为单位资源的租金;r为贴现率。

为实现资本投资收益最大化,资本在不同生产要素之间不断发生转移,直到在各要素上实现的利润率相等,则应有:

Nt + 1 = Nt(1 + r)

进一步,可得:

比较Vt与Vt + 1,两期开采总量相差不大,单位租金Nt + 1 = Nt(1 + r),可以发现t+1期资源价值或价格高于t期,解释为某一资源的价值或价格随着消耗引致的稀缺性不断上升。

Ⅱ 经济学和生态学都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对吗

不对来: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源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

Ⅲ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

生态经济学是生来态学源与经济学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生态经济学的目的,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合上来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具体地说,它是研究使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得以进行的经济系统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学科,是既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经济活动的影响,又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结合形成的更高层次的复杂系统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的主要问题有:探讨人类社会经济与地球生物圈的关系,包括人口过剩、粮食匮乏、能源短缺、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为制定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森林、草原、农业、水域和城市等各主要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综合效益问题;研究基本经济实体同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的问题。生态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走向综合统一科学体系的大趋势。

Ⅳ 如何理解生态学的本质是"自然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内会科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容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Ⅳ 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异同。

生态学家关心的是生态环境是否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家关心的是经济主体是否可持续发展,即使关心生态环境,也是关心生态环境对经济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Ⅵ 简述生态经济学产生发展各阶段及其代表性成果

1、生态经济学概念的酝酿和产生阶段(1950—1969)

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于1866年最早提出,并首次明确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全球生态经济问题的大辩论阶段(1970—1987)

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涌现出了大批关于全球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的论著,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大辩论。1968年,以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罗马俱乐部”成立。

3、生态经济学价值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

1988年国际生态经济学学会的成立,以及次年EcologicalEconomics刊物的创办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6)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扩展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充分证明了人类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正在逐渐增强。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其严重程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和资源问题已经从地方性到全球性,从区域性到全球性。世界人口的突然增加、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状态,而且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当科学家探究上述问题的历史原因,发展趋势,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从一开始,他们发现,仅仅从生态学或解释和研究这些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很难找到答案,只有生态学和经济学有机地进行分析,寻求解决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此时,生态经济学应运而生,它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Ⅶ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回非生物部分组成答,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由果园养鸡图可知:一个果园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果树,消费者--鸡,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选项A、C缺少非生物部分;选项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环境.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Ⅷ 为什么说生态经济是经济学和生态学的分支

农业生态经来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经源济学和生态学(包括动物、植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农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以及理论生态学任务是揭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内部的矛盾及其发展演替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建立高效、低耗、优质、高产和无污染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及其与国民经济环境之间,在物流、能流和资金流上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农业生态经济依据。

Ⅸ 【急】东北师范大学的经济学和生态学哪个更好就业前景什么的

经济学从就业角度看好一些;生态学属于比较年轻的学科,前景是光明的,但目前就业十分困难,毕业基本上等于失业

阅读全文

与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