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要个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书怎么就这么难~谁能帮帮
[url=http://www.dxxk.com/bbs/X_AdvCom_Get.asp?UserID=43308]向大家推荐一个免费的大学学习资料下载站点:大学学科网,这里的资料又新又好又回多,答强烈推荐哦![/url]
㈡ 经济 哲学入门书籍
《苏菲的世界》有趣的哲学史
经济上就《过冬的老鼠》吧 一部描述商品经济的童话 不过这个恐怕不见得是非常好的书
㈢ 这段时间一直想学经济学,纯属拓展下思维。请各位网友介绍几本由浅入深的书。
张五常,经济解释。周惠中,微观经济学。
《推开宏观之窗》
《与厂长经理们谈微观经济学》
这些是浅的,读完了再来问我深的。
㈣ 请推荐几本西方经济学 书籍
《经济学原理》微观宏观两本书,曼昆,挺基础的,入门比较好~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曼昆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
㈤ 学习 微观经济学 需要看什么书
如果是新手入门。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本比较有趣,而且讲解也不错内,是史上容最卖座的微观经济书籍哦!
当然只看这个是不够的,经济学虽然讲求实际,但是从学习的角度,是要达到能把思想融入数理思维过程。接下来建议看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
这是被国内采用最多的教材,因为照比其他国外的书籍,这本书更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总结性强。
看完这两本能达到一般本科生在校生水平。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建议看范丽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平迪克《微观经济学》,平新桥《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可以任选一本,这些是中级书籍。
再看可以看高级微观了,推荐蒋殿春《高级微观经济学》
希望对您有用!
㈥ 推荐几本财经类的书籍。
推荐几本财经类的书籍:
1、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与2008年经济危机》
感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在今年5月份的中国之行,于是受益匪浅。这当然是一本试图扫描经济危机历史的书,从上个世纪初期的美国大萧条开始,作者的分析黄扫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挖出日本的病灶,然后又嘲笑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的短视与愚蠢。一直到今天,这场仍然在蔓延的经济危机,成为克鲁格曼的最近关注案例。
2、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
到目前为止,我所能读到的关于美国大萧条最令人信服的学术解释。可惜的是,当我们的世界在今天再次面对金融大危机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政府再一次将罗斯巴德的观念置于脑后。某种意义上,先知总是遭到冷遇,人们习惯了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游走,那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懒惰,更是一种无知。
3、保罗·海恩:《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这是一本在中国大陆能够多次印刷的纯粹经济学教材,也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读到的最容易读懂的经济学教材。我愿意把这本书当成经济学的范本,也愿意把它当成我进入经济学世界的通路。沿着这条通路进去,你会发现,经济学世界竟然是如此优美。而在应用的角度看,这本书再一次让我能够站在理论勇气的高度来看我们自己的经济,尤其是观察政府和市场的分工问题。
4、陈志武:《24堂财富课:陈志武与女儿谈商业模式》
陈志武教授的这些系列文章,在他慢慢写作的过程中,我就不断阅读,并自认为心领神会。在这本书里,个人权利和自由竞争,仍然是志武反复诉说的主题。也就是说,只有在充分尊重个人权利,充分倡导自由竞争,真正的可发展,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有可能达成。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与其说志武教授在和他的美丽的女儿谈商业模式,不如说是在对每一个当代中国人进行经济学启蒙。
5、吴晓波: 《跌荡一百年(上)》
今天看来,吴晓波的系列写作,从一开始,就有了历史梳理和当下承担的双重写作高度。读晓波的书,不仅读到他飞扬的文笔,还读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由此,这样的书一时间洛阳纸贵,就是一件容易理解的商业阅读现象。
6、巴菲特:《滚雪球》
没有谁最终拥有财富,我们仅仅是财富的管家。巴菲特世人瞩目的财富人生,由他自己来书写,而不是由那些看热闹的作家来代笔,事实上是在向所有人呈现这样的道理:作为一个有财富管理大智慧的人,巴菲特一直在拼命赚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
7、傅国涌:《大商人》
傅国涌一直以历史梳理见长,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历史。这次他把兴趣点放在商业史上面,其价值在于,他让那些泛着铜臭味的商业故事拥有了一层人文意义。我个人认为,这对那些仅仅知道企业战略,资本运作的财经写手们,是一种提示。
8、贺雄飞:《经济学的香槟》
贺雄飞编书趣味高雅,我至今还感激他编辑的草原部落知识分子文存,他的这本《经济学的香槟》更是让我眼睛一亮。犹太人向来生存环境恶劣,在沙漠和对手的包围中,却能找到流淌奶和蜜之地。由此,犹太人对经济的敏感,对财富的敏感,就是神的一个启示。
9、德鲁克:《管理新现实》
很多人把德鲁克仅仅理解成一个企业管理专家,用他的工具理性遮蔽掉更加宝贵的价值理性。事实上,和所有的学问家一样,德鲁克终身追寻的,正是具有价值意义的思想,是人类的自由理性。所谓新现实,就是在这样的高度形成。
10、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崛起的四大国》
我是在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崛起的所谓四大国,或者是叫金砖四国。没有全球化的浪潮,这些所谓的崛起并无可能性。外部的拉动一直是人类现代史的主旋律,那些古老又闭塞的国家,指望内生的发展力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失败。问题在于,当全球的财富流动正在重构的时候,那些后发国家如何承担起人类继续发展的责任,这正是本书思考的来由。
㈦ 求经济学的好的入门书籍 还有改变人思维方式的书
经济学入门书籍:
1、首推《经济学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译。
本书没有任何高深的理论内,简单易学、浅显易懂,知识覆盖面广,传授的是广义的经济学原理。通过学习这本书,初学者将有望对经济学的主要知识和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非常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投资者阅读。
2、《经济学》,萨缪尔森著,萧琛译。
这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一本质量非常高的经济学教材。本容书难度要略高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文字和论述非常严谨,也是一本针对初学者的经济学教材。
3、《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黄险峰译。
本书重视不完全竞争和信息经济学,且加入了博弈论,特别贴近时代、贴近中国。该书很多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案例,对读者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改变人思维方式的书:
1、《牛奶可乐经济学》,弗兰克著,闾佳译。
这是一本畅销书,本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面向女性市场,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值得女性朋友一读。
2、《吴敬琏专集》,吴敬琏著。
这本书收录了吴敬琏从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客观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变化,对提高研判经济政策走向的能力很有好处。
㈧ 推荐几本好的关于经济思维引导的书籍谢谢!
经济学家史蒂文•列维特和新闻记者斯蒂芬•希伯纳合写了《魔鬼经济学》。这本书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当年即在经管类畅销书中排名第一,但也引起了几乎所有主流犯罪学家、道德家和经济学家的反对。面对媒体的抨击、嘲弄,甚至污蔑和漫骂,他们并不低头,而且觉得许多话还没有说完,于是又写了《超爆魔鬼经济学》。“魔鬼”之后再“超爆”,是对反对者的挑战,表明作者“魔鬼”到底的决心。
作者在“写在前面”中为我们读这本书给了启示。他们承认在《魔鬼经济学》中撒了两次谎。第一次是说这本书没有主题。其实主题是有的,只是为了避免与出版商的争执而这样写。主题就是“刺激之下,人们会作出反应,尽管反应方式并不一定是能预见到的,或是一目了然的。正因为如此,非预期后果法则(Law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才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法则之一”。《超爆魔鬼经济学》则是继续了这个主题。因此,这本书仍然与上一本一样是引导你如何用经济学的刺激 反应模式来透过形形色色的怪谜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可以引导思维提高你分析认识各种现象的能力。第二个“谎言”是说“在书中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世间万物的真象”。其实任何一本书无法探讨“世间万物”,这仅仅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上一本书探讨了一些事物,这一本书又继续探讨了另一些事物,但还不是“万物”,仅仅是多了一些物。这表明这本书实际上是上一本书的继续或延伸,称为《魔鬼经济学II》亦无不可了。所以,读这本书时,找来上一本看看会是很有趣的。不过这两本书并不像小说的上下册那样有不可分的连续性,分开读,或者只读这一本不读上一本,也会同样有收益。读了作者对世间某些事物的分析,你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看“世间万物”。用经常学分析各种现象的道理相同的。
本书虽然不是“万物”,但所涉及的人和事的范围也相当广泛,从街头的妓女到恐怖分子,从人们对犯罪的冷漠到利他主义的捐赠,从孕妇的安全到汽车安全带,从飓风到全球变暖。作者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仍然用的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过如果是教科书式给你讲这些方式,你也许理解不了,或者印象不深,甚至学过就忘,但当作者把思维方式融入这些事件时,你就会有深刻的印象,不仅难以忘记,而且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我想,这就是上一本《魔鬼经济学》成为畅销书,这本《超爆魔鬼经常学》又引人入胜的原因。
第1章探讨全球变暖问题。作者认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不现实,所以,他们提出了用屁中没有甲烷的袋鼠来代替猪、牛、或者用18英里长的管子把二氧化硫排到同温层。这些方法也许与减少二氧化碳一样不现实,但它对我们的启发是,找到可行的替代方法,全球变暖就可以解决,这种方法还要我们共同探讨。
经济学讲供求法则,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了,但它又最关键。则至于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都说,鹦鹉学会了两个词,就成经济学家了。但这最简单的道理也极容易被遗忘。许多人指责房价高往往从道德层面或收入水平出发,却忘了供求关系。作者用妓女这种现象说明了供求关系的作用。在美国,卖淫也是非法的。非法还存在就在于有需求(“自远古以来,男人总是不满足于免费性爱,他们还要更多”),有人愿意出钱,一些女性作妓女能得到多于正常工资的收入,这就形成供给,于是供求相遇就有了这个市场。而且,更多的妓女并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的。在这个市场上“薪水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求法则决定的,而这个法则往往比立法机构所出台的法律列有效”。作者还用供求法则解释了“为什么妓女的收入越来越少?”并不是需求少了,而是供给有了竞争——由于性解放,“愿意与男人免费发生性行为的女人”越来越多。“一星期中哪天挣的最多?”周五最忙,但周六的收入比周五高20%左右。这是因为“周六的客户一般会选择价格更多的性服务”——还在需求。作者这分析了为什么会有“皮条客”,并将之与房地产经纪人作比较,以及其他问题。这些分析表明供求法则适用于“世间万物”。
当然,供求法则是分析“世间万物”的基本课,但绝不是唯一工具。经济学本身就不等于供求关系,萨缪尔森的说法其实只是开个玩笑。它只说明供求法则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它的唯一性。而且,分析“世间万物”,也不能光靠经济学,还要靠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一切科学。各门学科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与方法,但它们之间又是相关的。经济学与这些学科都有交叉关系。作者在第二章中分析各种现象时,涉及的学科也是极为广泛的。例如,他们分析了天才与成就的关系,恐怖分子与家庭的关系,最出色的医生和最差劲的医生的差别,恐怖分子账户的特点,如何判断恐怖分子。这些就不是供求法则所能解决的。
作者的分析看似冰冷,其实他们还是关心人性的。作者举出了一个妇女受害而与伤人冷漠的事件和许多利他主义的捐赠。这两种相反的行为反映了人性的两面,说明了“人类的表现并没有想象得那样崇高,但也没有那么邪恶”。我想,这才是领悟经常学和其他科学的中心,也是理解各种矛盾的、错综复杂的现象的根本。我们过去习惯于用英雄人物的行为来否认人性利己的论断,但现实中许多丑恶的行为又让我们困惑。这种人性两面性的论述者助于我们在困惑中找到一条正确的认识事物之路。
作者是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结论,不一样的事情,往往有一样的逻辑,而且“看来毫无头绪的大难题,其解决方案竟如此令人称奇”。例如,过去产妇死亡和瘟疫的传染往往让人困惑不已,但塞梅尔维斯大夫却找到了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法——用含氯水消毒双手。这就告诉了我们,许多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解放。这种思路不仅可用于医疗,也可以用于许多问题。
作者的思维是发散式的,往往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例如,论述38人看着犯罪分子侵犯一个妇女而表现出的冷漠时,就联系到电视与犯罪的关系。这样的发散式思维方法,也许我们还不习惯,但的确有利于打开思路,深化分析。只要认真读下去,你的思维水平肯定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