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经济学上分析,,为什么丢掉一百块钱的失落感比捡到一百块钱的喜悦感大
因为丢掉了一百块是因为是自己赚来的,找不回来会很难过,捡到钱是因为是别人的,捡不捡的到都没关系
B. 从政治经济学上来说,我捡到的东西有价值吗,比如说手机
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未必有交换价值,后者受限于前者,也取决于持有者的心态。就是说,版如果你权捡到的东西,它在使用价值上保持了相对完整度,就存在交换价值,但这个交换价值是相对的,不但受制于市场规律,还多了持有者,也就是捡到这东西的那个人的心态。因为工厂生产的产品必定是以出售为前提的,同时存在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肯定是商品。但是你自己捡到的东西,虽然保留了交换价值,但如果你自己很喜欢,舍不得卖,那它的交换价值就在实际上不存在,因而不是商品。不卖的东西,就不是商品。然而如果有一天你缺钱了,想卖了,那它瞬间又会变成商品,因为你赋予了它交换价值。所以说,捡来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但不一定是商品。这个定义用在古董上面也是一样的,古董是特殊的商品,它不需要满足使用价值这个条件,换句话说,无论古董有没有用,它一定有使用价值,它的价值就在于收藏和研究,并且它存在交换价值,取决于收藏者的心态,你决定世代收藏,那它就不是商品,如果你的子孙们决定出售它,那它就会变成一种商品。
C. 还是一道经济学题,100元看音乐会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有其它的机会的时候,才会出现。
你现在啥其它的选择都没有,那就没有机会成本。现在的成本就是:100元。
D. 别人掉10块钱在路上,马云看见了会捡嘛
说一个人一秒钟挣多少钱顾不上弯腰捡钱只是以其身价升值速度进行平均计算,并不是说他顾不上捡钱
E. 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面临选择的过程,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过程。当做一件事对自己的收益,大于另一件事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比如午饭吃什么,熬夜追剧还是早睡早起。再比如拖延,不作为,也许是当下所处环境中,对自己来说,最好的一种状态。因为“懒”实在太特么爽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如果我周末的时间没有出去玩,而是选择宅在家里睡觉,也就意味着我放弃了一次与街角美女邂逅的机会。
就如小时候作文选里写的,比尔盖茨掉地上5元钱都不捡,说的不是真不捡,而是说比尔盖茨捡5元钱这个动作,所用的时间成本价值,远远大于5元钱。
刚毕业的时候,我很怀疑读书的用处,以为高中大学多读了那么多年,毕业后赚得还不如初中辍学的朋友赚得多。我大学同学的想法,也基本和我一样,以为读大学不如早工作。随着工作时间的沉淀和行业积累,读过大学的朋友90%以上在各自的领域都小有成就,工资和职位都有所提升,生活质量也远比初高中辍学的同学好。才逐渐意识到,读书还真是有用。
所有为努力读书付出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都将在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有所回报。
那么,是花一天时间邀请朋友砍价拼多多省钱的收益高,还是花一天时间去向朋友借钱,然后拉黑的收益高?我建议多去交朋友,多读书。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说的是某种情况下,人的付出与回报并不总成正比,甚至会因为用力过猛,而造成收益减少。
一个实例,比如考虑一个只能容纳3人的厨房出餐效率,在分工合理的情况下,1人2人做饭的效率要比3人做饭的效率低。当加入第4个人的时候,因为作业空间不足,工具器械不够,厨房出餐的效率并没有因为增加1人而增长,甚至可能由于场地限制,使实际效率减少。
否极泰来。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原理一,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过程,只是每个人对“利害”的解读不同,而做出的表现不同。
拿午饭举例,比如你想吃火锅,你的朋友想吃烤肉,你因为你的朋友而选择了一起吃烤肉。这个时候,表面看是吃火锅的收益大于了吃烤肉的收益,内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你更珍惜和朋友一起的时光,大于了吃火锅的收益。
再拿兴趣爱好培养举例,比如小朋友第一次唱歌,无论好坏,妈妈都会说很棒,鼓励继续唱,那么唱歌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反之,妈妈说唱得真难听,很可能小朋友一辈子都不会再拿话筒。
养成一种习惯的最好方式,是给予适当的激励。
第二部分: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这绝对是一个刷新认知的原理,也是支撑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比如: A生产1gk牛肉需要20分钟,生产1kg土豆需要10分钟; B生产1gk牛肉需要60分钟,生产1kg土豆需要15分钟;
那么假如两个人都工作8小时,如何分配生产,使作业产量达到最大呢?
绝对优势: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此原理说明了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让强者越强,创造更多价值。然后通过再通过贸易交换,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变得更高。
对了,强者越强,也越来越累。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物以稀为贵,物以多为贱。在不受外力干扰的同时,每种商品会根据市场的供给量或需求量,相应调节价格,以使整个市场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比如食用猪减少,导致猪肉涨价,猪肉涨价,导致愿意饲养猪的人增多,饲养猪的人增多,导致食用猪增多,食用猪增多,导致猪肉增多,价格下降(经济周期)。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的一些政策行为,很多时候是影响了商品的供给量或需求量的变化,因而导致价格波动。
如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那么井的所有者(垄断者)可以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限制最高价格),以使更多的人花最少的钱,喝到水,以提高经济效率。或者再造一口或多口井,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提高市场效率。
第三部分:整体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一国的贫富差异,主要取决于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生产率高,意味着公民能够赚到更多的钱,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参考供给需求原理,“看不见的手”会根据市场对整个经济需要的货币力量进行调整,以达到货币量的供给与需求相当。当货币量增加时,而市场对货币量的整体需求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原来1元钱可以买1根雪糕,现在需要2元钱买一串雪糕,造成通货膨胀。
当一国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价值下降,比如国民时期用一麻袋钱,买半袋大米。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通货膨胀意味着市场上流动的钱越来越多,当公民手中的钱大量流向企业,企业为了更高的利润,会抬高商品价格,同时招收更多的工人,扩大生产。这个时候可以理解为通货膨胀创造了就业机会。所以,一定程度上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对社会发展有好处的。
当流向企业的钱越来越多,公民手中的钱越来越少,开始减少支出时,同时由于企业扩大生产和公民减少支出之间的供求关系存在一定滞后性,使得企业生产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导致生产力过剩,企业开始裁员,导致失业率升高,甚至爆发经济危机。
所以,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往往会通过刺激市场的货币量和流动性,或者加大国家基础建设开支,促使企业增加工作岗位,缓解国民工作压力,缓解危机。
从这个角度考虑,比如我们看到的一些工作、项目,或许毫无意义,但还是有人在做。那么有些事,是不是单纯只是因为需要有人“做”的过程,而并不需要结果呢?
F. 加班赚100元很舍不得花 捡100元很快就花掉了 是那种经济学原理
我给我个人见解。捡100元的总成本TC=0,而总收益TR=100,此时经济利润=100,此时消费者会把觉得专自己的收入提属高,从而把利润转化为消费者剩余,而且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增加的100元的(边际)效用<100元商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就会增加商品消费。但是加班挣钱的成本TC=100,(TC只能等于100,否则消费者不会工作),而TR=100,经济利润=0,此时消费者不会把100元短时间内花掉,因为货币的边际效用没有变。
G. 记不清是2019 还是2018经济学获得者提出的,一个人捡到一千块钱花费和工资一千块花的感觉不一祥
?话吧,因为你抄工资你挣1800,你是辛苦挣来的,你舍不得计划,如果说的你捡到1000块钱就这么你没有辛辛苦苦挣到的1000块钱,你捡了1000块钱,你感到我捡到了1000块钱你花的非常容易把你不劳而获的东西你花的非常非常的容易。你没有那个那么辛苦去挣钱的情况,说你花了1000块钱
H. 人们购物喜欢货比三家,但不要幻想能捡大便宜。所蕴含的经济学道理。
“人们购物喜欢货比三家,但不要幻想能捡大便宜。 ”下列说法蕴含的经济学道理与其相近回的是 ①一分钱答,一分货 ②商品是由成本堆出来的 ③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 100 分就是 0 分 ④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无必然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