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高鸿业的的《西方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曼昆的《经济学》是我读过的西方经济学类最通俗易懂的。他在面对滞涨的时内候吸各家所长发展了凯恩容斯主义,属于新古典凯恩斯主义,思想相当的了不起,书中案例也是深入浅出。个人感觉很适合初学者,即便你根本不懂微积分。
高鸿业的,我本身很尊敬这位经济学家,但那本书实在是为了考研才看得,是因为是指定教材…个人感觉比较枯燥,需要一点数学底子。
个人更喜欢斯蒂格利茨的西方经济学~
㈡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和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哪个难度大
说难度的话,其实高老的书,难度更大一些。不过国内学生已经习惯了国内知识的表述方法,以及论述风格。所以,往往更容易接受一些。
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原理,从难度上来说。真的没怎么难。但是因为他是按照纯粹的西方人的思维去论述经济学问题,所以,我发现国内学生往往接受起来有些困难。
还有,如果只是想学知识的话,去学习高鸿业那本就够了。如果非要去学一些原版教材,或者翻译的那些原版教材,别选择克鲁格曼的那本。去选择萨缪尔森或者曼昆的都比他强。
克鲁格曼这个人,自从得了诺贝尔奖之后,有些极端。经常发表一些极端的言论。类似的思想也能从他的教材中看到。所以,我往往不推荐学生在学习期间,还没有完全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想法之前,去看一些容易被误导的教材。
㈢ 学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有需要再学国内高校的教材"西方经济学"吗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有大量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语言比较通俗易懂。包括了经济版学的基本内容或权者典型的内容。
相比而言,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得多,许多现在不怎么用的内容也也可以在里面找到,有小网络的味道。比如关于基数效用理论的详细讨论。关于这些内容有没有用不好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内容现在很少在主流经济学教材进行讨论了,但知道也无妨,可以扩展思维。
还有就是高鸿业的书语言高度精炼概括,难听点说是干巴巴的。几乎没有例子。最后一章也是抄袭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不过人家既然是编著,这样做可能不算抄袭吧。?
如果考试要考高鸿业的,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地看了,毕竟两本书差别很是蛮大的,内容上,体系安排上。相比而言,高的书比较传统。
㈣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有何不同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有大量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语言比较通俗易懂。包括了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或者典型的内容。
相比而言,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得多,许多现在不怎么用的内容也也可以在里面找到,有小网络的味道。比如关于基数效用理论的详细讨论。关于这些内容有没有用不好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内容现在很少在主流经济学教材进行讨论了,但知道也无妨,可以扩展思维。
还有就是高鸿业的书语言高度精炼概括,难听点说是干巴巴的。几乎没有例子。最后一章也是抄袭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不过人家既然是编著,这样做可能不算抄袭吧。?
如果考试要考高鸿业的,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地看了,毕竟两本书差别很是蛮大的,内容上,体系安排上。相比而言,高的书比较传统。
㈤ 究竟是《西方经济学》好还是《经济学原理》比较好
各有可取之处,也各有不适合我们国情的地方,取长补短吧,两个都应该看看。
如果您的问题得到解决,请给予采纳,谢谢!
㈥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与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内容是不是差不多
世界上主流的本科入门级经济学教材从内容方面上讲大同小异
但是,不同的教材重点不一样,表达不一样,对数学的要求也不一样
还有一些经济学教材文字比较晦涩难懂
目前国内主流的经济学教材,无论是萨缪尔森,曼昆,平狄克还是高鸿业
对数学的无要求不一样,但是内容差不很多,逻辑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是整体来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不是最深入的,也不是数学要求最高的
但是一定是最难懂,最不适合初学者的
㈦ 宏观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差别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原理或经济理论,即有关经济问题的知识体系的全部内容,区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或两大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上述各个方面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一套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又是密切联系的。首先,它们是整体与整体由以构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就是说,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
㈧ 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学一样吗
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学不一样。
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学区别:
所谓西方经济学广义上指的是区别于中国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其他各学派经济学的总称。这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引进西方主流经济学思想,但是又强掉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中国不能完全照搬其理论的条件下自己创造的一个名词。通俗地说,现代的西方经济学就是有马克思的所谓庸俗经济学发展而来的,他们之间的本质不同是前者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而后着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事实上,西方经济学在其他国家就称为经济学(Economics)。经济学这个名称是由Marshall首先使用的,开始于其著名的Priciples of Economics,实际上,这本书的第一版的书名还是称为Political Economy,在之后的改版中才改为Economics(抱歉,第几版忘记了),但在这本书中,还是Political Economy和Economics互用的(当然,你要看原版)。在此之前,经济学(Economics)正式的名称是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所以,在古典经济学著作中,书名均冠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而不是经济学Economics。为了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经济学理论,通常将经济学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而我们通常说的“经济学原理”就是指初级课程,在西方一般就是入门课程,主要是为本科一年级的学生提供的,其特点是用事例和图形来说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上不出现或极少出现数学公式和推倒,比较著名的教材有Samulson和Mankiw的,前者是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其教材是Marshall之后的第二代教材的代表;后者是New Keynesian学派的代表,其教材广泛应用于美国的著名高校,可以视为是第三代教材。顺便提一下,现在西方一些高校,尤其是美国一些高校也有政治经济学这个专业,但正式的英文名称是Political Economics,通常这个专业都放在公共管理学院中,它的研究对象和Politial Economy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个学科也是近十年才兴起的,实际上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公共选择学派,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实际上Political Economics就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分析政治市场的运作,而不是研究经济现象,这个学科在中国被称为“新政治经济学”。最后,说明一下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在Marshall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讲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微观”,“宏观”的内容不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经济学家秉承Adam Smith的“看不见的手”的观点,认为市场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达到均衡,同时,当时的市场化还处在比较浅层次的阶段,市场本身的缺陷并不十分明显。但随这二十世纪初大萧条的来临,市场万能论被打破了,不久,Keynes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了,这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正式诞生了,他强调的是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关注的是经济总量。但同时也给经济学学科出了一道难题,即个体行为和总体行为如何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下。
在这方面,开始阶段Samulson最为著名,他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写了一本Principles of Economics,开创了新古典综合学派,从这个时候开始,经济学才区分出微观和宏观。但在这本教材中,微观和宏观的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后来的经济学家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宏观理论寻找微观基础,因为只有这样,宏观理论的基础才会扎实,同时也回应了其他学科对于经济学自称为“科学(Science)”的诟病,Mankiw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的许多基本观点都融合在他的那本Priciples of Economics中。
㈨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三者有什么区别
政治经济学是从生产关系方面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作为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中的经济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
西方经济学即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即目前所称的“主流经济学”。因特别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场经济学之称,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
《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论述价格的需求一方,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之两刃,是同时起作用的,从而建立起均衡价格论。
㈩ 为什么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内容差不多,但高鸿业的看起来难那么多
目前通用教材中
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属于中高级难度的西方经济学,涉及到诸多数理模型
范里安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以及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基本属于中级经济学的范畴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有意识形态的考量,主要论述内容为初级经济学,但论述中因为涉及到一定量的数理模型,所以可认为是初级偏中级的一本教材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涉及到很少的数理模型,主要论述通过文字完成,属于难度较小的经济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