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考中国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行政管理方向,请问要考的经济学一门,是指哪本书 还需要准备哪些
你是考哪个学校啊?经济学应该是同一本教材。教育行政管理主要侧重教育领域的行政管理,是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领导与管理、行政管理的交叉领域
⑵ 中国经济学最好的大学
经济学是个学科门类,下面分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最好的专应该是北京大属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最好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⑶ 中国哪所高校的消费经济学实力最强西南财经大学的如何
西南财经大学拥有厚实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师资,具有专门从事消费经济学科教学科研的师资队伍。2003年起,我国消费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尹世杰教授与西南财经大学校长王裕国等财大教师,全国最早招收消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4年起招收消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1.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及其消费指导对策研究;2.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个体消费行为特征及其演变研究;3.居民金融消费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于2005年5月成立,为隶属于工商管理学院的教学研究机构,承担消费经济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任务,同时担负全校本科生《消费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02年,学校即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全国首家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增设“消费经济学”博士、硕士学位培养专业,2003年起招收消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自2004年起,消研所迄今招收8届消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人,研究方向为“中国居民消费经济研究”,已毕业获博士学位8人;招收9届消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47人,研究方向为“中国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已毕业获硕士学位29人;为全校本科生开设《消费经济学》等课程,学生累计达2千余人。 2009年,由西南财大消费经济研究所与四川省商务厅承头,联合省政府相关部门和省社科院等13家机构,成立了以研究居民消费课题为对象的“四川省居民消费经济研究中心”。2010经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了独立研究社团——“四川省居民消费经济研究会”,王裕国教授担任研究会理事长。据悉,这是我国首家省级居民消费研究机构。四川省消研会每年立项研究国家和地方居民消费课题;并与西南财大统计学院和省工商银行合作,自2011年起逐季编制并面向社会发布“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消研会的成立及其活动显著提升了消费经济研究所师生面向经济社会实践研究消费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获得了省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⑷ 请问您还有没有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的账号我注册之后一直收不到激活邮件……
换个邮箱试试
⑸ 经济专业研究生有哪些好的大学读
你好!
经济学(学科门类)分为 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 和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排名:
理论经济学:
1、中国人民大学
2、北京大学
2、南开大学
4、复旦大学
5、南京大学
6、武汉大学
7、中山大学
8、厦门大学
9、吉林大学
10、上海财经大学
11、北京师范大学
11、四川大学
11、西南财经大学
14、清华大学
14、华中科技大学
14、西北大学
17、辽宁大学
17、 山东大学
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1、中央财经大学
21、延边大学
21、华东师范大学
21、河南大学
21、华中师范大学
21、重庆大学
27、东北师范大学
28、中国政法大学
28、郑州大学
28、贵州大学
28、西北师范大学
32、同济大学
32、西北政法大学
32、兰州大学
应用经济学:
1、中国人民大学
2、北京大学
3、中央财经大学
3、上海财经大学
3、厦门大学
6、东北财经大学
7、南开大学
7、武汉大学
7、西南财经大学
10、清华大学
10、北京交通大学
1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0、复旦大学
10、浙江大学
1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6、吉林大学
16、湖南大学
18、上海交通大学
18、东南大学
20、天津财经大学
21、北京师范大学
21、辽宁大学
21、山东大学
24、北京工业大学
2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4、南京农业大学
28、北京理工大学
28、北京林业大学
28、哈尔滨商业大学
28、同济大学
28、华东理工大学
28、东华大学
28、华东师范大学
28、中国地质大学
28、重庆大学
28、重庆工商大学
38、北京工商大学
38、东北师范大学
38、上海理工大学
38、上海大学
38、南京理工大学
38、南昌大学
38、武汉理工大学
38、长沙理工大学
38、华南农业大学
47、中国政法大学
47、大连理工大学
47、哈尔滨工程大学
47、苏州大学
47、青岛科技大学
47、郑州大学
47、河南大学
47、广西大学
47、兰州大学
47、西安财经学院
47、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59、中国民航大学
59、江苏大学
59、山东农业大学
59、四川农业大学
59、西南政法大学
59、云南师范大学
59、西北工业大学
59、西北师范大学
详情可参考: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科水平排名查询】,
网址:http://www.cdgdc.e.cn/xwyyjsjyxx/xwsytjxx/xksppmcx。
⑹ 根据公共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谈谈你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育(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提供方式的认识。
详细的话你的分太少了
简单说几点吧
中国教育史:
1、极少特权教育 时代版 (仕族)
2、大众权选拔 + 特权精英时代 (科举)
3、反智主义时代 (文革)
4、公立庸俗扩招时代 (现在)
5、两极分化时代 (未来)
评价:
中国的教育模式,介于 美国拼爹模式 于 德国平均主义之间
基本达到了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最优解。
认识:
1、中国社会发现极不平均,使广大人民怨声载道。教育作为改变生存的最有用方法之一,历来被重视。
2、TG 努力提代机会的均等作出一定努力, 但很多人出生就得到了严重的不公。
3、当时扩招以经让大众 对普通高校不再感冒。
4、一流大学发展快速,不可和当年同日而语
5、出国读书相对容易,一定程度有利于中国教育发展。
6、你真是个baga,给这么少的分,我直接不想再打字了。
⑺ 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教育的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本阶段义务教育规模迅速普及,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并取得一定成就,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缓慢。
2、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到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并成熟,中等教育由盛转衰,高等教育大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前教育开始兴起。
3、二十一世纪近几年。九年义务教育虽然普及,但问题重重,并有日趋严重之势;部分中等教育转向职业教育,但发展缓慢;部分中等教育通过合并等方式扩大规模,转向高等教育,但毕竟是中等教育水平;少数中等教育转向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大规模,但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教育仍占少数;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但发展之初便问题重重,就像一出生就有先天疾病的婴儿。
如果仅从教育规模和一些数据来看,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成果足以让人欢欣鼓舞,但我们着实高兴不起来,广大教育界同仁在各种成就和各种问题之间迷茫、思考、探讨,从教育理论到教学方法不断寻求改革尝试,然而问题却更多更棘手。需要举例子吗?德育缺失、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班额过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幼儿教育步应试教育后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上学无用论兴起、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如火如荼……
与此同时,很多教育界同仁,教育学者们,各级教育部门,都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之道,然而形势并不乐观,很多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似乎我们永远追不上时代的步伐,以至于很多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失去信心,变得得过且过,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就像本文开头讲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就得到迅速发展,出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不应失去信心,我们只有一条路——抱着必胜的信念去追赶时代的步伐,所以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去讨论我们的教育发展,是不是真的如字面上这样成就斐然,有没有发展的必然和人为的失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一方面一些经济学理论是体现物性和工具性的,然而教育学更多的是研究人,本文一些地方并非把人等同于工具,仅仅是因为经济学理论的表述方式是这样的,而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个问题再造一种表述方式或进行过多的解读;再者,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人也是工具的,因为一个社会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而实际上,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魔鬼经济学》史蒂芬·列维特)
⑻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是哪儿办的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⑼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项目
2008年校外招生简章
项目介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双学士学位项目成立于1996年。十一年来,在学校和中心领导的关怀下双学位项目迅速成长,以其科学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标准规范的教学内容享誉校内外。经济学双学位不仅扩大了学生的教育背景,增添了新的专业选择,也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003年秋季,为满足校外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经济学的迫切需要,经北京大学教务部批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外招收在读本科生及本科毕业生修读北大经济学双学位。
2004年经济学双学位项目荣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毕业校外双学位同学中,有出国修读经济学或金融学的,也有就职于银行、咨询公司等与经济学、金融学相关职业的。经济学双学位拓宽了学生的教育背景,提高了找工作的竞争力。
招生对象及条件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非经济学专业的优秀本科生(毕业时获得非经济学学士学位)或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五年以内的非经济学学位的本科毕业生。
注:不接受专升本、自考及成人教育在读本科学生和毕业生。
课程设置
必修课课程设置:微积分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经济学原理 中级微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中国经济专题。
选修课课程设置: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公共财政 货币银行 产业组织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成长 信息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 博弈论及其应用 管理学基础(领导力、组织行为学) 会计学 公司金融 市场营销 战略管理学 管理沟通与谈判 科学方法论与组织学 金融市场学等。
部分任课教师简介:(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序)
陈 平
经济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学士(1968),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物理学博士(1987)。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金融工程学,宏观经济。
龚 强
经济学助教授。武汉大学数学系学士(1992年),武汉大学数学系硕士(1995年),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管理经济与战略博士(2004)。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商业战略, 产业组织, 信息经济学, 经济运筹学, 公司金融。
海 闻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系博士(199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何 茵
经济学助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98),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经济系博士(2004)。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国际贸易学、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计量经济学、金融学。
胡大源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3),河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1988),美国肯塔基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
霍德明
经济学教授。台湾大学经济学学士(197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硕士(1982年)和博士(1985年)。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货币金融,宏观经济,经济成长。
雷晓燕
经济学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学士(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硕士(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经济学博士(2007年)。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应用计量学。
李 玲
经济学教授。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终生教授。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1982), 美国匹斯堡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美国匹斯堡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老年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
林毅夫
经济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86)。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
卢 锋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198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英国利兹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中国经济史。
马 浩
管理学教授。北京工业学院管理工程学学士 (1987),黄河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毕业(1989),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战略管理学博士学位(1994)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竞争优势的实质和起因,企业领导决策模式等。
平新乔
经济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学士(1973),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5),美国康乃尔大学经济学博士(1998)。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财政学。
沈 艳
经济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学士(1997),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2003)。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板块资料分析。
汪丁丁
经济学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学士(1982),中国科学院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汪 浩
经济学副教授。南开大学数学学士(199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经济学硕士(1995),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2002)。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产业组织,企业战略,反垄断。
巫和懋
经济学教授。台湾大学经济学学士(197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硕士(1981年)和博士(1982年)。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
杨 壮
管理学副教授。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学士(1974),普林斯顿大学公共关系硕士(1984),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硕士(1986)及工商管理博士(1991)。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
姚 洋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地理学学士(1986),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9),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1996)。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农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余淼杰
经济学助教授。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1997),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2000),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校区经济学博士(2005)。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国际贸易与金融学、应用微观经济学、应用计量学(板块数据)。
曾志雄
经济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93)及硕士(1996),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2002)。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应用时间序列、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
张 黎
管理学副教授。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学士(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品科学硕士(199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零售与国际商务博士(1999年)。
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市场营销管理、零售和消费行为。
赵耀辉
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5)和硕士(1987),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5)。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劳动力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周其仁
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硕士(1993)和博士(2000)。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
朱家祥
经济学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博士(1990年)。
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计量经济学理论、时间序列分析、财务金融实证分析。
客座教授
聘请海内外知名教授、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报名:
报名费:200元
报名方式:网上报名、现场确认。
学费:
400元/学分,总计44学分,共17600元(学费在入学时一次性交清,此费用不含书费、资料费等)。
考试内容:
英语(120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无听力、口语。
数学(120分)——C类数学水平的微积分与线性代数部分,无概率统计。
中文写作(60分)——文笔及叙述、论述水平。
不提供往年试题,不设考前辅导。三科成绩及总分为重要录取标准,均不得免试。
考试时间:
具体时间请见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页通知。
录取标准:
综合考虑入学考试总成绩及单科成绩、主修专业所在院校学习成绩 (要求主修成绩优秀)、研究成果、获奖情况及行为表现等,择优录取。
学习方式:
根据课程设置(周一至周五晚上及周末全天),视自己的时间自由选课,与北大双学位学生同班上课。完全学分制,2-3学年修完,课表见中心网页。
学位证书:
根据北京大学规定,从入学起2-3年修完双学位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且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符合获得学士学位条件者,凭已获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第一学位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授予北京大学经济学双学位学位证书(与北大在校双学位学生相同)。
双学位校外项目推介会:
时间:2008年03月09日下午2:00
地点:中心万众楼二层多功能厅
咨询时间:即日起至2008年03月23日截止
周一至周五9:00-11:00 14:00-17:00,来电请说明2008年校外双学位咨询。
网上提交报名资料日期: 2008年03月10日-23日
领取准考证及照相日期: 2008年03月28日-30日
网址:http://www.ccer.e.cn
招生咨询电话:(010)6275-8978 传真:(010)6275-1474
邮政地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双学位办公室202室 邮编:100871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