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方经济学: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边际是总量在该点的导数,在均衡点,总成本呈向上趋势与总收益呈下降趋势相交,获得最大利润。
② 西方经济学:经济均衡分析的三个步骤
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2.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3.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
货币的稳定性。
经济学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法、个量与总量分析法等。
一、实证分析法:
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法来自于哲学上的实证主义方法。实证分析是一种根据事实加以验证的陈述,而这种实证性的陈述则可以简化为某种能 根据经验数据加以证明的形式。在运用实证分析法来研究经济问题时,就是要提出用于解释事实的理论,并以此为根据作出预测。这也就是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
二、边际分析法:
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所谓边际,就是额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个单位或最后一个单位。在经济学分析中,简单地说,边际是指对原有经济总量的每一次增加或减少。严格地说,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微小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动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来是物理学概念。引入经济学后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在变动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虑经济体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响的条件下,分析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与变动的方法。
③ 在西方经济学中,对均衡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在西方经济学中,均衡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概念。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指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经济变量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与物体的运动一样,经济体系中一个特定经济单位也同样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经济力量的制约。
④ 经济学的平衡和均衡的区别
1、概念不同
均衡是经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比如需求和供给相等的时候,达到一个均衡。而平衡不是一个严谨的经济学概念,只是一些政治,社会提法。均衡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如两个力达到均衡,不仅“大小相等”,而且“方向相反”。平衡,则是一个数学的概念,仅仅是等号两边的数量相等而已。
2、运用不同
均衡”概念要求承认主观价值论,而“平衡”概念则需要承认客观价值论。一旦承认主观价值论,则对商品的价值的估量只在于市场主体的内心体验,无法测量,“均衡”这一概念就是必要的了,它和“平衡”的区别也就十分明显。
(4)西方经济学均衡论述扩展阅读:
对称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是运用对称的、五维空间的、复杂系统论的方法,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出发点,以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对称发展观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科学的、一般的、人类的、与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科学经济学,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科学理论体系。
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与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由于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所以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是与西方现代经济学不同的新的经济学范式。
现代经济学是运用对称、五维空间、复杂系统论方法,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对称关系为出发点,以智慧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规律为对象,以附加值为核心概念,以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智慧经济、知识经济、知识运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幸福经济、政府宏观调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业4.0、现代农业、产业融合、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包容性发展、企业成长性、大健康等为基本概念,指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现代经济学是对称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是科学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发展中国家赶超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理论基础,也是人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基础上的经济学范式转换。 西方经济学是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
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慨念。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范式是运用西方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属于片面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政治经济学。
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用价格来衡量的使一切商品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即一般均衡状态的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西方经济学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与帕累托改进理论的理论基础。一般均衡理论必然要求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因此价格经济学是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的核心。
⑤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总体思路:先简述一下什么是需求弹性及计算方法。
1)富有弹性(Ed>1),降价。降价后,需专求量增加的比例大于价属格下降的比例,总收益增加。
2)缺乏弹性(Ed<1),涨价。涨价后,需求量减少的比例小于价格上涨的比例,总收益增加。
3)单位弹性(Ed=1),价格调整对收益无影响。
最后可以顺带分析一下吉芬商品这类特殊情况,价格和需求量同方向变动,所以要涨价。
⑥ 西方经济学答案 谈谈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解: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专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属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
具体来说: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市场上将会出现供过于求,一方面未能实现购买的需求者将等待价格下降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供给者将被迫降低价格以便售出过剩的商品。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原均衡价格的水平
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市场上将会出现供不应求,一方面,未能实现购买的需求者将会提高价格以便获得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供给者将会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原来的均衡价格的水平。
由此可见,当市场价格偏离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此时市场不存在短缺与过剩。
⑦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试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三种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
完全竞争市场经济效益最高,垄断竞争市场经济效益较高,完全垄断市场经济内效益容最低。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
由此可见,完全竞争市场经济效益最高,垄断竞争市场经济效益较高,完全垄断市场经济效益最低。
⑧ 西方经济学 均衡产量 计算
均衡 50000-2000p=40000+3000p 均衡价格p=2 均衡产量为10000
厂商的可变成本 2q3-24q2+75q 平均可变成本AVC为2Q2-24Q+75 当Q=10000是
AVC=很大回 厂商会答选择关门
⑨ 西方经济学-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三部门均衡的条件:AD(总需求)=AS(总供给)。
在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不仅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与厂商的投资需求,而且还包括政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可以用政府支出来表示。
所以: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或者: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如果以G代表政府支出,则可以把上式写为:AD=C+I+G,三部门经济的总供给中,除了居民户供给的各种生产要素之外,还有政府的供给。
(9)西方经济学均衡论述扩展阅读
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三个部门的经济中,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消费、投资与政府支出之和必须等于消费、储蓄与税收之和。用公式可以表示为:C+I+G=Y=C+S+T。
方程左边是三个部门经济中的总支出或总需求,其中政府支出G也可以视为政府需求。方程右边为总收入或总供给,在三个部门的经济中,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纳税,税收可以被视为政府部门的收入。
显然,在三个部门的经济中,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人,或者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如果公式两边去掉C,并移项整理,则有I=S+(T-G)。
公式左边为投资,右边仍然为储蓄,其中的S为家庭部门的储蓄,也被称为私人储蓄,(T-G)是政府税收减去政府支出的余额,因此称为政府储蓄。在三个部门的条件下,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仍然可以表示为投资等于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