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学上亏1元 数学上赚2元
What has happenned?
❷ 微观经济学中,MR=MC时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条件,书上说这点如果是亏损情况也是最小亏损可是根据图像
是最小亏损啊
❸ 《技术经济学》中盈亏平衡分析的优缺点有哪些!谢谢大神!
盈亏平衡分析
优点:
简单、明了
缺点:
1、有一系列假设条件,与现实不符合,降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只能分析出项目总体的抗分险能力,而不能反应各个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
❹ 经济学企业亏损的最小产量怎么计算
规模报酬(Returnstoscale)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例如,假设一座月产量化肥10万吨的工厂所使用的资本为10个单位,劳动为5个单位.现在将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即使用20个单位的资本,10个单位的劳动,由于这种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带来的收益变化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形:(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20吨以上,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收益递增.(2)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小于20吨,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收益递减.(3)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20吨,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收益不变.
❺ 能赚到的钱没有赚到就是亏了是什么经济学原理
这可以用机会成本来解释,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专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属所以你做一件事比如去投资一个项目10000元,投资一年。假设你就这个项目可以投资,那么把钱存在银行(除了投这个以外你没有其他投资,所以银行的收益最大)的收益就是你这次投资的机会成本,假设银行的利息是3%这次一年10000元的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300元。一年结束后你没有赚到钱,所以10000元还是10000元,然而如果你当时存在银行你可以获得300元的利息,所以你这次投资的收入是0而机会成本是300,所以你这次投资亏了300元。
经济学中都要考虑机会成本。
❻ 用所学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亏损但还是继续营业
这里抄面关键的是对于亏损的概念理解,在西方微观经济学里,一个企业的成本是以机会成本计算的,你题中的亏损的意思是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而成本中有一部分是沉没成本(会计账户里的固定资产或者长期股权投资什么的),是企业建立伊始就投入的,这部分成本被一直计算在平均成本里面。有的企业平均收益虽小于平均成本但是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就是扣除了沉没成本的、后期投入的成本),所以企业现在虽然亏,但是有机会在几年以后实现盈利。
举个例子,小明买台机器压面条花一万元,第一个月买原料1000元,每包面条卖10元,卖了500包,收益5000元,。所以,小明第一个月亏了6000元(平均一包面条亏12元,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但是如果第二,三个月小明还是能达到同样的收益,那么在第三个月小明就可以实现当月盈余。
❼ 微观经济学中。从短期来看,厂商亏本亏本经营的底线是什么
在微观经济学中,从短期来看厂商亏本经营的底线是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
❽ 经济学分析赚钱和亏本的原因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对于生产者来说,要想得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对于购买者来说,要想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出现了,使得价值和价格发生了分离,价格就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样,就有了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一个“决定”一个“实现”: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通过等价交换实现其价值。我们假设,有甲乙丙三个木匠,甲两天做成一把椅子,乙一天做一把,丙半天做一把,且所做椅子的做工款式等是一样的,而社会平均水平是一天一把。这样,甲在交换中,有一天的劳动得不到承认,丙却能以半天的劳动得到一天的“社会”价值。由此可见,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其个别劳动时间(即实际所用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平均水平),则交换中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劳动就会得不到社会承认,他就只能得到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就会形成亏损;如果生产的东西都买不出去,则其全部劳动都得不到社会承认,商品的价值根本得不到实现,长此下去,就可能导致破产。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交换中商品生产者就可以用较少的劳动得到较多的价值,这就是赚钱,在竞争中就处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