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与曼昆宏微观经济学区别
一、定位不同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入门级读物,属于初级经济学范畴。
2、曼昆宏微观经济学:属于中级经济学范畴。
二、内容不同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
2、曼昆宏微观经济学:在继续保持条理清晰、易于理解的写作风格基础上,曼昆教授在第5版中对全书36章都做了精心修订;同时也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录”和部分“案例研究”;此外,为帮助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课堂讲解,本版还极大地丰富了教辅资源。
三、影响不同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25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当年销售量就达到了20万册。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
2、曼昆宏微观经济学: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迄今为止它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全世界销售100多万册,本书前四版的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也一直是国内选用最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
2.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高手指点啊,我初学什么都不懂
1 这里应这样理解,没多卖一单位所得利润=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边际回成本为0,边际收益为边际产量1乘以价答格3$,就是3,可得利润3$,其实他说3美元全是利润,是指大量生产到最后,每多生产一单位麦片,由于边际成本为0,所以所获得的边际收益都算利润。
利润=(价格-平均总成本)*产量,确实是对的,但文中已经说是简化起见,设定就是为了简单,也就不那么严谨了,别想太复杂。
2 在垄断竞争行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原本定的产量应该定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时候,此时确定的价格就高于边际成本,也是高于边际收益。但这是若按照定好的价格多卖出产品,肯定能都得利润。
是否想增加产量多卖出一个产品的边际利润=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确实是对的,但由于我们在完全竞争市场时,由于价格=边际收益计算没偏差,在垄断竞争把边际收益=边际产量1乘以价格来算(就是当成价格=边际收益,其实价格>边际收益),有利可图了。
3经济学中主要考虑经济利润,如果一个企业经济利润为负值,但会计利润为正,他也会选择他之前放弃的机会成本而不是来生产产品了。同理可得
3. 《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人们是如何决策的。这其中包括四个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 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喜欢的东西,因此,作出决策要求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或者几个目 标之间有所取舍。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的重要,因为人们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界称这些调整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项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2、曼昆《经济学原理》中的消费思想
一、关于消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按照传统的观点, 储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消费和储蓄, 从而和生产又是一对矛盾, 要想经济高速增长, 就不得不压低现期消费,增加储蓄。许多人在讲到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往往以日本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日本的储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许多人认为, 日本的高增长是因为它的高储蓄带来的,因此,“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就要像日本那样实行高储蓄的政策”,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一节中, 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二、关于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消费
现代社会的发展, 主要已不是依靠物质资本,而是依靠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十分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 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三、关于社会公平和扩大消费需求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 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 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 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四、关于消费环境和经济福利
4.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4版15章垄断中的一道练习题,关于边际成本。
这不是自然垄断,至少是垄断竞争。从图上看,就算MC是直线,还是会出现生产者剩余和无谓损失,并且消费者剩余会更少。本人水平有限,你可以考虑再找一份答案确认下。
5. 曼昆版微观经济学关于垄断的无谓损失的疑问
首先抄,有效率的生产,边际成本袭=需求,这个是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下,这是最理想的一个市场情况。其次,垄断的差不多就那样。
最后说下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还是否会生产的问题。
1,垄断的话,一般,我说一般情况都是规模生产,指长期,而非短期,因为短期是要计算固定成本的,而长期基本忽视固定成本,所以在一定阶段,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还是会生产的,这是他赚取的或者说得到的就是他自身能力报酬的一部分。
2,垄断里面,全世界其实都是反对垄断的,因此会对垄断有一点的限制,比如政~府规定的最高限价,那么很容易就出现了边际成本>边际收入的情况,但此时,政~府会有相应的补贴,来弥补损失,所以也会生产。
6.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是什么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或得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那么所谓的决策,就是在这两件东西中进行选择最后有所取舍。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因为人们之间都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在作决策时人们就要对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问题是一项行动的成本往往并不是很容易就可计算出来的。
原理三:理性考虑边际量。作者认为生活中有很多决策都与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小的增量调整有关,这些调整就是所谓的“边际变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认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第二个大问题是人们如何相互交易,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在贸易中往往存在着竞争,贸易和体育竞赛不同,不一定是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必然失败,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竞争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如何分析资源这一问题上,一向有两种方法,一是中央计划,二是市场机制,前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后者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作者指出,市场经济虽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有市场失灵等,所谓市场失灵,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外部性。外部性有好有坏,污染就是一个不良的表现。
第三个大问题就是整体经济如何运行,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动的能力。世界各国贫富不均,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原因在于生产率的差别。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好多货币时,物价上升。这是一个货币理论,指的是通货膨胀这一现象,所谓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量的增加,在大多数严重或者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都是由于这个原因。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通货膨胀虽然有害于经济的发展,但政府却很难彻底地去消灭它,原因在于降低它时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这就是一个二难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线上反映出来。
(6)曼昆经济学原理垄断竞争扩展阅读:
按照传统的观点,储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和储蓄,从而和生产又是一对矛盾,要想经济高速增长,就不得不压低现期消费,增加储蓄。许多人在讲到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往往以日本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日本的储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人认为:日本的高增长是因为它的高储蓄带来的,因此,“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就要像日本那样实行高储蓄的政策”,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7.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分册中讲到垄断竞争中,为了使利润为零,atc曲线和需求曲线需要相切啊
表示没有看懂,不过我回去查查
8. 对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小质疑
我个人认为长期利润会趋向于0 但应该是大于0的
9. 曼昆微观经济学关于垄断竞争中的问题,求高手
完全竞争P=MC是短期均衡,因为价格固定,所以边际需求就是P
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类似,只要售价高于MC,就会降价,长期上由于竞争降价,价格会无限趋近0,也就没有利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