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经济学 电大 第四次作业
一、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就叫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就叫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如果纸币发行量同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会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种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现象,叫做通货膨胀。相反,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纸币升值,引起物价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可利用资源闲置浪费,经济萎缩,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
通货膨胀效应———货币贬值;物价上升;预期收入看好;经济过热;失业率降低;但过快的膨胀之后是必然的紧缩。
通货紧缩效应———企业利润减少;个人预期收入降低;宏观经济悲观衰退;价格下降;币值上升;金融秩序混乱等。
二、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财政政策的工具:
1.预算政策
2.税收政策
3.公债政策
4.投资政策
5.补贴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措施,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政策体系。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三、财政政策的操作:
1. 在经济扩张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增加,失业保险、贫困救济、弄产品价格支持等转移支付的减少,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2. 在经济衰退时期,税收自动而及时地减少,各项转移支出的增加,又有助于缓和经济的衰退。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
货币政策的操作:
1. 当经济形势趋于萧条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发展;可以降低再贴现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投资;可以降低存款准备率,使投资扩张,刺激经济增长。
2. 当经济形势趋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共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以提高利率,抑制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再贴现率,以压缩信贷规模,减少投资;可以提高存款准备率,压缩投资,抑制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的优势:可以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具有手段多、力度大和见效快的特点,在调节公平分配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效果比较明显。
货币政策的优势:通过货币供求总量的调整,可以直接调节物价总水平,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调节经济运行中的消费与储蓄关系。特别是货币政策操作属于一种经济行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比较缓和和灵活,有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1. 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主要是改变总量中的比例和分布;
2. 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是政府干预,因而这种调节作用容易对市场机制形成较大冲击,也难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 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是一个经济决策和政治决策相结合的过程,政策实施起来灵活性相对较小。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 货币政策难以解决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公问题;
2. 货币政策在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不如财政政策直接和有效。
四、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过热”的现象。在此期间,我们最能够体会的是我国的利率变动方向,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手段。
当国家经济“过热”现象,应当实行双紧的政策搭配,即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可以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减缓物价上涨。紧缩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引起利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却使利率提高,从而抑制企业投资。
双紧政策相配合,将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但这种政策不宜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应谨慎使用。双紧政策的适用条件有三:第一,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第二,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第三,经济秩序混乱。
『贰』 西方经济学-根据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当总需求不变时,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会引起
根据总需复求一总供给模型,制当总需求不变时,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会引起(C )
A.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不变
C.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水平下降
『叁』 西方经济学考题:1、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2、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经济现象。
1通货膨胀
(1)定义。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2)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被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需求拉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又被形象地描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②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
③结构性因素。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不同,发展趋势不同,与世界经济联系程度不同,但由于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开放部门转移,另一方面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却又要求在工资、价格等方面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和开放部门看齐,结果就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3)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的影响随通货膨胀本身的发生类型、程度以及人们预期的不同而不同。通货膨胀一旦发生,在社会的产量、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会产生复杂的影响。尤其是通货膨胀在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政治后果,是每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认真对待、审慎处理的问题。
2?通货紧缩
(1)定义。通货紧缩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跌。它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2)原因。从理论上讲,通货紧缩可能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生产能力总体性过剩。此时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持续下跌。
②投资和消费预期变化。如果预期未来实际利率会降低、商品价格会下降,则投资者和消费者都会减少现期投资和消费,导致现期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跌。
③政府紧缩预算,削减支出。这时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供求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引发通货紧缩。
④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这会导致生产能力提高、成本下降,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⑤汇率因素。如果一国高估本币汇率,会造成用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外部需求降低,出口下降;进而导致国内外向型企业开工不足,工人收入下降,个人购买力和需求下降,从而导致物价持续下跌。
⑥货币政策变动。如果中央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使大量商品流向货币,可能会产生物价持续下跌。
⑦金融体系效率低下或信贷过度扩张产生大量不良投资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3)影响。通货紧缩一旦发生,如若处理不当,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通货紧缩会加重债务人负担,抑制消费,增加银行不良资产,甚至形成经济衰退,陷入恶性循环。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需求管理的两大政策,其运作就是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就调节货币供给这个角度来说,它们的区别在于货币政策是通过银行系统,运用金融工具,由金融传导机制使之生效;而财政政策则是通过财政系统,运用财税工具,又财政传导机制使之生效。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政府行为。在短期中,财政政策
主要影响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政府经常通过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的操作来影响经济的走向。政府预算支出的状况、预算赤字与GDP的比值、税种与税率的变动等都是理财规划师所需要密切关注的经济指标。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影响宏观经济的行为。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利率来实现的。货币量的增加会使短期利率下降,并最终刺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发生位移。再贴现率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基准利率,其升降将直接影响各类市场利率的走向。同时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都会影响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理财规划师判断各种金融工具利率走势的基础就在于根据货币政策的操作对基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做出预测。
『肆』 西方经济学判断题,并求错在哪里。
答:
第一题:
不知道你说的消费可能线是不是消费者预算约束线,通常那条直线称为消内费约束线。消费者均衡容条件就是P1/P2=MU1/MU2=MRS12,反映在图形中就是均衡点是切点。
第二题:
消费物价指数CPI与GDP都可以反映宏观物价水平,都是靠一篮子商品赋予一定权重进行比较,但是CPI与GDP平减指数的“一篮子商品”的选取是不同的。CPI侧重于消费,而GDP平减指数侧重于生产。假定有这样的情况:这一年橘子歉收,CPI按照人们生活中橘子消费的比例确定权重,所以权重不变,而橘子价格会因为供需关系变化而大幅上涨,所以CPI在橘子这项有较大变动;而GDP平减指数会依据橘子的实际产量而降低橘子在价格指数中的权重,所以不会有较大变动。一般来说CPI是对物价水平高估的,而GDP平减指数对于物价是低估的。所以题目中说计算的物价相同,不正确。
第三题:
国内总需求增加,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的变化结果是国民收入增加,同时利率上涨,则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涨,而净出口与汇率成反向变动关系,所以NX降低,于是贸易收支状况变差。
建议看书:
曼昆《宏观经济学》
『伍』 西方经济学的题,求助,帮忙解释下。 1.如果物价变动滞后,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这句话是对的,可
是不是不同派别的总供给曲线呢?
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肯定是垂直的了,因为他们版认为市场是权万能的,完全有效。
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则是水平的,因为凯恩斯学派的假设是有大量失业的前提,即闲置资源大量存在,因此企业愿意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品。
新凯恩斯学派则认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既不认为工资率刚性,也不认为市场出清,而认为存在工资粘性。
知识好多还给老师了,查了查,可以看看不同学派的主要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
『陆』 西方经济学 为什么垄断者的边际效益小于其物品价格
边际效益抄可为负,但是追求利润最袭大化的企业不会这么做。你设想自己是企业家,再增加一个劳动力导致的边际收益为负,也就是总收益是下降的。你还会雇佣么?所以,对于能够控制价格的垄断厂商不会这么做。至于垄断者的边际效益小于其物品价格 ,从图形可看出。也可以从数学公式得出。P=A-BQ>MR=A-2BQ
『柒』 为什么我国物价一直在涨其原因何在我需要详细透彻的经济学解释,谢谢!
透彻的经济学解释?最透彻的经济学就是两个字:供需
在我国的经济问题很多都无法用经版济学原权理解释,因为在经济学之上有只更大的手在起作用,就是政府调控!
另外应该考虑的是国际时常因素,如汇率波动,国际市场原材料上涨(如石油和钢铁),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中国卖什么,什么跌.
从宏观上看,除了政策,我国GDP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物价上涨是理所当然的嘛
再从微观上看,经济结构调整,工资和物流价格上涨,人们对金融和生活观念的变化,如西方经济学上讲的工作与闲暇的关系,都对物价有很大影响
『捌』 这是一条《西方经济学》的计算题,请问如何作答求详细解题步骤及相关的解释,谢谢~
300X(2100/100)=300X21=6300>4000
相对于物价上涨水平,教授的实际工资减少了。
『玖』 物价趋于稳定的经济学道理是什么急急急
政治经济学的解释 就是价值规律
西方经济学中 萨伊定律提出 只要有供给就会有需求从而价格在均衡点达到稳定 这个后来成为古典古典经济理论的思想从而为微观经济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