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在政治经济学中指物品

在政治经济学中指物品

发布时间:2021-01-09 20:40:05

① 一个关于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概念的问题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复动产制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野人参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凝结了人的劳动,而这个劳动不是种植它的劳动,而是你到山上去“拣”他的劳动。你拣到他只能说明你运气好,如果特意去找的话,能不消耗劳动吗?

② 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考察物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value in use) ,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物品的自然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比如人们不能说橡胶和香蕉哪一个使用价值更多。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品二重性。
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的效用。如粮食能充饥,衣服能御寒。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形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空气、草原等自然物,以及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任何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反之,毫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物的自然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并且具有质的不可比较性。比如我们不能说橡胶和香蕉哪一个使用价值更多。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价值一起,构成了商品二重性。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出现之前,人们在交换中普遍注意到的是物的使用价值,并且将其与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相联系,提出了交换物的“效用”问题。这显然是在离开了市场的社会属性之后,在生产活动中单纯考察使用价值而得出的一个结论。后来这种观点为庸俗经济理论所继承,又进一步提出了“效用递减规律”,也就是将物的“效用”同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相联系,使它们之间构成一种函数关系,当人们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之后,物相对于人的“效用”就逐渐降低,以致为零,若继续增加即为“负效用”。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评论“效用递减规律”的科学性,仅就这种观点来看,说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与交换实践中,对使用价值这一概念有了共同的认识,这就是,凡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不论是自然占有物还是劳动产品,都不具有使用价值。实际上,使用价值在市场中具有两种基本属性,一是相对于人类而存在的自然属性,这种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就是自然占有物或劳动产品作为自然界的物质而存在,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其使用价值由物的自然属性加以规定。这种自然属性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得到开发,而有些则反之。这说明物的使用价值是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方式的不断进步而被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的。如果包含在物中的有用性越多,那么为人类所利用的范围就越广,因而物的使用价值也就越大。二是交换者主观需要上的使用价值。不为交换者主观需要的物品,即使具有使用价值,也很难用于交换。实际上,在市场交换中,使用价值应首先不为占有者所需要,也就是在让渡过程中,使用价值对于占有者来说是作为非使用价值而存在的,而对交换的另一方来说是使用价值。这是从市场的社会性来考察使用价值的,因而反映了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去考察,反映着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这种自然属性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存在。使用价值用于交换,则反映了交换者主观需要上的使用价值,它包含着隐藏在其中的社会属性,它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总之,前者是形成交换的必要条件,而后者则是形成交换的充分条件。
由于生产、交换和消费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基本内容,因而物的使用价值最先为人们所注意,正如马克思曾经推测到的:“使用物品可能成为交换价值的第一步,就是它作为非使用价值而存在,作为超过它的所有者的直接需要的使用价值量而存在,物本身存在于人之外,因而是可以让渡的。”即使最原始的交换,如果占有物不具有上述两种属性,那么交换也不会发生,因而价值也无从考察。
从纯粹使用价值的交换到价值的交换,曾经历了混杂物的交换、具体使用价值的交换和价值的交换三个阶段,这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我们知道,不同种的使用价值是由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创造的,然而,在交换产生的初期,交换物首先是由不同种的使用价值组成的混杂物构成的,并且将其作为一种使用价值进行交换,只要这些混杂物有所区别,能够满足某种心理上的不同需要,那么交换就可以完成。这种交换方式完全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一方面它说明了当时人们还缺乏对使用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说明由于交换物是由共同体内部的劳动者共同生产的,是他们劳动的共同结晶,因而作为剩余物可以当作一种交换物进行交换。这是由社会条件决定的,它反映了共同体内部劳动的共同性质。虽然这种共同劳动还局限于每个共同体内部,还不具备整个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然而就其内部而言,它是统一的,是他们共同劳动的直接产物。由共同的劳动转化为对立的劳动,从而通过不同种使用价值的交换也即具体劳动的交换,抽象出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可以说是劳动形态发展的历史必然。只有通过不同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才能抽象出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也就是抽象劳动。因而,由纯粹使用物品的交换转变为抽象劳动的交换,必须以具体使用价值的交换为历史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由劳动的统一发展为劳动的对立,通过对立劳动的交换进而又发展为人类劳动的统一,从而转化为新的联合劳动,不正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市场交换中的再现吗?交换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成着劳动形态质的飞跃,使之发展为新的联合劳动,同时也为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奠定着基础。

价格和价值的区别
用哲学的眼光看:任何商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并通过价格为表现形式。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我认为也可理解为,在一定时期社会中所有人平均一个小时的价钱,假如平均1小时10元,如1个人1小时就生产一个鞋刷,那这个鞋刷的“价值”就是10元。
什么是“使用价值”呢?就是满足人某种需求的属性。也可理解为,上面这把刷子就可以帮助人刷去物品上面的灰尘,刷灰尘,这就是此刷子的“使用价值”。
那这把刷子卖什么“价格”呢?最多只卖5毛钱。因为在某些时候市场上的鞋刷都是卖5毛钱。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你的个人的10元价值来决定的。
但是从微观上讲,三者又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若刷子一直卖5毛,那个人就亏9.5元,他就不会再生产,就会转到别的行业生产来体现他的价值。若都不生产这种鞋刷,除一家之外,你说此种鞋刷会不会涨价?一定会。这就造成价格围绕价值经常波动!
如他1小时造的刷子是坏的,也就是说它的价值虽然是10元,可没有使用价值,这时它的价格也为0.
那么什么时候商品价格高于它价值呢?假如,你花1000万在天安门广场中心建一套别墅,你想它会以什么价格卖出?我想它一定会10个1000万,而且还会有人抢购!因为你若在别墅四周挂广告牌一年也不只挣1000万,。这就是说商品的价格也会受到它使用价值的影响。
再如什么时候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呢?
假如你在珠穆朗玛峰峰顶也花1000万建一套别墅,你想若卖给人作为生活用,会卖多少钱/最多卖0元,你若一定要他去生活,他不会给你钱还会向你索要路费和生活费的!这时是不是价格低于价值?

③ 在政治经济学中指物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的专业术语

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能满足人们特定的生产生活需要的可以用某种特定衡量工具衡量其价值的实用性。

④ 《政治经济学》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或二重属性。物品的有用性、亦即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便是物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性质决定的,因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又是交换价值从而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里“首先”一词的含义,是表面看来的意思,这不是对交换价值本质的论述。实际上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关系。说它们是相统一的,是因为两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它就是一种无用之物,无用之物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人们为它付出再多的劳动,这些劳动也是浪费了的;同样,如果一件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不是用于交换,而是作为自己的消费品或是无偿给他人,那它就是一件普通的有用物,而不是商品。例如,自然存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自己生产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自家做的饭菜等;无偿交给别人消费的产品,如实物地租等。这些物品都不是商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同时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但它们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的。这是因为,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从性质上讲,它是为社会、为别人的,而不是为商品生产者自己的。因此,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有意义的是价值,因为他生产商品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为此就必须让渡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商品购买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这个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的矛盾,必须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才能解决。交换成功了,生产者得到了价值,购买者获得了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别得到了实现,它们的内在矛盾也得到了解决。如果交换不成功,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实现,它的内在矛盾就表现出来了。马克思把这个交换行为叫做“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在此应该注意的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不是说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因为商品间交换的基础——价值,必须是同质的,而不同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不同质的,是无法比较大小的。

⑤ 政治经济学中为什么用W表示商品,用G表示货币

它们根据德语的首字母进行命名。

德语中商品是Waren,所以是W。

德语中黄金是的gold,黄金作为内货币使用,后来称为货币。


(5)在政治经济学中指物品扩展阅读:

商品定义:

1、商品,指为了出售而得到货币,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2、商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容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

狭义的商品仅指符合定义的有形产品。

广义的商品除了可以是有形的产品外,还可以是无形的服务。比如“保险产品”、“金融产品”等。

在商标法事务中,适用于狭义的商品的有关的规定,也同样适用于服务。

货币的定义:

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⑥ 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专业术语

供给 :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替代品: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Substitute Goods) 。 互为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大于0。战略管理中的替代品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产品。
互补品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如照相机和胶卷。
本人建议您读以下图书:
1.国富论(上下)——作 者:〔英〕斯密 著,杨敬年 译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时间:2001年01月
这是经济学的入门级著作。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作 者:卫兴华,林岗 主编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01月
3.资本论——这不用多说了吧。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精通次著,基本就通晓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微观经济学:
A.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作 者:(美)范里安 著,费方域 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时间:2006年03月
本书第二版中译本自1991年面世以来,被很多高校和社科院长期用作核心教材。
5.宏观经济学:
A.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经济科学译丛)
作 者:[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等 著;范家骧等 译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本书除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基本原理之外,这套译丛还包括了产业组织理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公共财政、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重要领域。
6.另外,《博弈论》是现在经济学的主流,约翰。纳什,也因在这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有多种版本。建议中级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⑦ 政治经济学

这个是“使用价值”的定义

⑧ 政治经济学中对商品、商品价值和价格的理解,它们的定义和关系。急~!!!

商品是为交换来而生产(或用于源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一个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即由于每一个商品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若想衡量,其单位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此请注意一点,商品是由于交换才产生的,所以如果没有交换就不能被称作是商品。一个物品是有使用价值的,例如牛奶可以喝来得到营养,但是如果我自己喝了牛奶,则牛奶只有使用价值,因为没有被交换所以不能被称作商品。但是如果我拿牛奶跟别人交换得到了大米,那么其意义就是我将牛奶的使用价值转移给了别人,使牛奶实现了其交换价值,则牛奶成为了商品。因此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就是商品,如果是商品一定是要有交换价值。但是交换价值又是无形的,是人与人直接交换形成的,其衡量标准正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最后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由商品的价值所决定,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⑨ 在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商品的内在矛盾时,为什么说“同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举例说明

下面两段话比较长,但说得很清楚。政经是有点绕,慢慢来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
品。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物品本身的自然
属性决定的;同一种商品具有多种自然属性,因而具有多方面的有用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维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维持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必
需的。因此,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
容。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商品的
交换价值。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表明它们
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在质上应是相同的,从而在
量上才可以进行比较。这种同质的共同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
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中的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
的价值。因此,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价值
反映了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生
产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无论存在于什么社会经济形态的
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是统一的,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成为商品。一种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如
果不是劳动产品,那它也就不是商品,如空气、阳光等。一种劳动产品,如
果没有使用价值,生产这一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也就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
不能成为商品,如生产中的废品。因此,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
为基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
值又是矛盾的。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
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
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
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商品生产者生产一种商品,是为了
取得商品的价值;商品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则是为了取得该商品的使用
价值。因此,商品只有先证明自己具有社会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而
为了实现价值,又必须先让渡使用价值。可见,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
产品,如果只是用来满足商品生产者自己的需要,或只是无偿地交付给别
人使用,都不能成为商品;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
生产者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消费者得到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⑩ 在政治经济学中指物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的专业术语

商品的使用价值

阅读全文

与在政治经济学中指物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