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微观经济学与竞争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竞争理论

发布时间:2021-01-08 21:53:17

㈠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 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 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㈡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㈢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要素供给理论、市场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五大部分。

核心思想:在自由市场体制下,人们的自利决策能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市场失灵的一些特殊场合,则可以通过政府规制改善公平与效率。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3)微观经济学与竞争理论扩展阅读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

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㈣ 为什么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微观经济学论述。

垄断会导致资源利用低效率,生产者占有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消费者剩余,而且回会形成哈答伯格三角,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举个技术创新的例子:如果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先发明了一项可以提高效率的技术,即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其他公司都没有新技术,生产成本不变。这时拥有新技术的公司就可以降低单位产品价格,产量上升,市场份额扩大,收益增加。其他公司为了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就会竞相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整个市场的效率就会提高。而在垄断市场上,由于某个行业的市场由一个或几个垄断厂商控制,其他厂商进入该行业壁垒很高。于是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垄断厂商就没必要担心自己的市场份额及收益会受到外来厂商的影响,就不会进行技术创新,那么整个市场的效率就不会提高,还有可能会下降。而且垄断厂商可能会联合定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㈤ 微观经济学的五大基本原理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产生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㈥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细想!!!!!

微观经济学从总体上来讲可以划分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要素供给理论版、市场竞争理论权和政府规制理论五大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在自由市场体制下,人们的自利决策能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市场失灵的一些特殊场合,则可以通过政府规制改善公平与效率。

㈦ 微观经济学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由于STC求导可得到边际成本,所以MC=0.3Q2-6Q+100。由于利润最大,所以满足边际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容Q=40,将其带入MC表达式有:MC=340。所以边际收益MR=MC=340。
将Q=40代入STC得,STC=8100.而利润等于1000,所以收益等于8100+1000=9100.又产量为40,所以价格为9100/40=227.5
总受益的话已经求了,为9100.

㈧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要素供给理论回、市场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答论五大部分;

核心思想:在自由市场体制下,人们的自利决策能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市场失灵的一些特殊场合,则可以通过政府规制改善公平与效率。

㈨ 微观经济学求助:几种竞争形势比较及博弈论

您好,这道题非常经典涵盖了很多博弈论的概念,如Nash equilibrium, subgame equilibrium, Cournot Modle of Duopoly, Stackelberg model of Duopoly.
下面将分别详细每道问题
1)所谓的古诺均衡,特指Cournot在1838年于Researches into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Wealth.提出的双头垄断模型均衡。其中的关键思想是在信息对称的情况(包括观察到总需求以及对对方的理性预测还有期待对方做出理性行为)下古诺假设双头同时做出各自最大利润产量的决定。

在这里我们假设这两个公司风别为1和2。他们分别的产量为Q1,Q2。在做出产量决定的时候,1公司先假定2公司选择了Q2产量,因此公司1的利润函数W=P*Q1-20Q1,(以下所有的*都表示乘号)运用一阶条件可得如下等式,2*Q1+Q2=60。又因为这两个公司的对称性,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写出公司2的一阶条件2*Q2+Q1=60。联立以上两个式子,可以解出Q1=Q2=20,P=40,W1=W2=400。

2)在这个问题中就不再是古诺均衡了,因为虽然在此处两个公司虽然也是做出产量决定,但是他们做出决定不再是同时做出,而是先1公司做出决定,然后二公司再做出决定。我们要在这里展示的是公司1因为这种机制获得了优势,而公司2却受到了损害。也就是说让公司1知道公司2拥有更多的信息实际上损害了公司2的利益。而这种双头模型是由Stackelberg于1934年提出。

在这个游戏中1公司先做决定,所以2公司只能在1公司做出决定后考虑到1公司选择的产量再选择他自己的最优产量(也就是博弈论中非常著名的backward inction approach)。和问题1)中相似,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等式2*Q2+Q1=60,又可以写成Q2(Q1)=(60-Q1)/2。作为公司1在信息完全对称的条件下,他能够预测到公司2会按照这样的规则确定公司2的最优产量于是现在公司1的利润函数就变成如下W=P*Q1-20Q1=(80-(Q1+Q2))Q1-20Q1,求利润函数的一阶条件就可得Q1=30,Q2=15,P1=P2=35,W1=450,W2=225。

非常的明显相较于第一问,公司1获得了优势,而损害了公司2的利益。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公司1知道公司2会考虑到公司1的产量来决定公司2的产量,而公司1又不能在公司2决定了产量之后改变其产量所导致。如果我们将这个游戏拓展为infinite horizen repeated games,这样第二问的结果会与第一问的结果所重合。(具体请参看《Game Theory for Applied Economists》Robert Gibbons)

3)如果形成了卡特尔的话也就是说两个企业和二唯一了双头变成了垄断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合并公司后的利润函数如下W=PQ-20Q,运用一阶条件可得Q=30。但是这两家公司如何分配产量呢?这个问题本身如果放在现实中来考虑的话并不是很好回答,因为其中可能涉及到很多因素。但是在这里我们假设没有别的因素干扰同时又假设这两个公司是对称的所以他们应该平分总产量,也就是Q1=Q2=15。利润风别为450。比第一问的情况更为优越。

4)但不幸的是这种组织并不稳定,因为给定其中的一方遵守这个协定,对于另一方而言最优的选择是不遵守这个协定,因为游戏双方都知道对方不会遵守这个协定因此这个卡特尔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有其他外部因素强制实行)。
假定公司1遵守这个协定,对于公司2而言它的利润函数如下W=(65-Q2)Q2-20Q2,运用一阶条件可得Q2=22.5。因此公司2会背离这个协定。两个公司都不是傻瓜,所以这个卡特尔公司不复存在。

以上解答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追问或者参见如下书籍第一,二章(此书浅显易懂,非常有意思):
《Game Theory for Applied Economists》Robert Gibbons

㈩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

1、生产理论。

2、成本理论。

3、需求理论。

4、竞争理论。

5、博弈论。

6、一般均衡理论。

7、不确定性理论 。

(10)微观经济学与竞争理论扩展阅读:

博弈论的改写:

新古典经济学市场分析有两个重要前提假定:

1、个人决策是价格参数和收入给定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不影响他人也不依赖他人;

2、市场信息充分且无成本。这两个前提假定使微观经济分析始终处在完美的一般均衡确定性分析的美妙境界中。但现实生活却非如此,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不仅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个体获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信息也是有成本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不确定性分析应运而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Von Neuman,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经济博弈论”的正式创立。到1994年纳什、泽尔腾和豪尔绍尼三位“博弈论”巨匠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阅读全文

与微观经济学与竞争理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