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排泄资源经济学

排泄资源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1-01-07 18:15:12

❶ 微观经济学中外部影响有哪些特征

所谓外部影响也就是Externality. 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如果买卖方在做决定的时候不考虑行为产生的版外部性影响,就会使权市场的均衡点偏离,不能使整体利益最大化,这样就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效。比如一个企业不考虑往河水里排泄污水是对环境有伤害,忽略了环境恶化对社会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政府则会出面惩处,那么他们的供应成本就会增加,就会减少供给,这样供需平衡点就会偏离原来的位置,反之,如果如果一个企业发明了新技术,产生了技术外溢效应,整个社会受益,那么政府会给予一定的产权保护或者补助,这样就相当于降低了成本,使供应增加,也会产生均衡点移动。
纠正外部性影响,一般是说扩大正面,减少负面。私人方法可以是用道德或者法律约束,再者就是建立慈善机构。公共政策的话,可以由政府出面树立条例约束,或者征税等等。

❷ 关于微观经济学里的外部影响

所谓来外部影响也就是Externality. 分正面和负面自的影响。如果买卖方在做决定的时候不考虑行为产生的外部性影响,就会使市场的均衡点偏离,不能使整体利益最大化,这样就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效。比如一个企业不考虑往河水里排泄污水是对环境有伤害,忽略了环境恶化对社会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政府则会出面惩处,那么他们的供应成本就会增加,就会减少供给,这样供需平衡点就会偏离原来的位置,反之,如果如果一个企业发明了新技术,产生了技术外溢效应,整个社会受益,那么政府会给予一定的产权保护或者补助,这样就相当于降低了成本,使供应增加,也会产生均衡点移动。
纠正外部性影响,一般是说扩大正面,减少负面。私人方法可以是用道德或者法律约束,再者就是建立慈善机构。公共政策的话,可以由政府出面树立条例约束,或者征税等等。

❸ 垃圾处置场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

垃圾处置场地质环境风险评价一般指垃圾场污染地质环境的事故发生的概率与其造成的损失之合。这里的地质环境一般指土壤、地下水。鉴于垃圾淋滤液在土壤中的运移缓慢,影响范围一般不大,造成的损失一般也不大。因此,这里进行的“垃圾处置场地质环境风险评价”重点是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评价。本文将以滹沱河石家庄段两侧垃圾处置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一、研究区地理基本情况

研究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较寒冷。大气降水年内、年际变化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549.4mm,年内70%~80%的降雨集中在6~8月。区内蒸发作用强烈,蒸发量为900~1200mm。滹沱河石家庄段河谷宽阔,河漫滩发育。1959年以前,滹沱河河道常年有水,自黄壁庄水库拦蓄后,河川径流由水库调节。一般在汛期放水,平常河床干涸。

评价区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泄洪区、农民居住密集区,农业种植和生态保护区。

二、风险识别

如要对垃圾处置场地质环境风险进行危害识别,就需要对可能出的事故即填埋气体逃逸进入地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空气、地表水、地下水,传播疾病;并要对这些事故进行逐项分析。但是,由于这里只针对处置场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显然,这里的地质环境事故只有垃圾污染地下水一项。

“垃圾场污染地下水”是否发生,或有多大的可能性发生,主要决定于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二是垃圾场的建设是否按照标准建设。

1.水文地质条件

1.1 地质条件

从总体上看,评价区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以耕地、绿化带为主要的用途。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虽然比较复杂,主要是粘土、粉土、砂等岩性组成,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很小的范围内岩性变化大,且结构复杂。其简单性主要体现在地层岩性的沉积环境类型比较单一,除了评价区西北区的边界为山区冲洪积沉积类型外,评价区内的地层沉积是滹沱河的河流相沉积,且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程度较高。

包气带地层:地下水含水层水位之上的包气带地层主要是粘土、粉土组成,最大厚度均小于20m(图9-3-1)。

地下水含水层:基本上由细砂、中砂、含砾砂层组成,交错层理发育,富水条件好,是石家庄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图9-3-1)。

评价区大部分处在石家庄地下水降落漏斗边缘(图9-2-2,彩图13),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含水层将向漏斗中心扩散,污染地下水。

图9-3-1 评价区地质剖面图[215、216]

该区是石家庄地下水源地,地下水污染将影响石家庄市的供水。

1.2 研究区污染防护能力

根据黏性土对污染物防护性能研究结果(表8-2-6),结合评价区具体情况,对评价区内的包气带岩性对污染物质的防护的相对能力进行评价分区,分区结果见彩图14。从图中可以看出,防护能力共分四个区:防护能力好、防护能力较好、防护能力一般、防护能力差。各等级区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1)防护能力好:这是污染防护能力最强的区域,包气带地层以粘土、亚粘土为主的岩性地层,累积厚度一般大于18m,主要分布在河道西南部的山前冲洪积扇的前缘和东部河流拐弯处;分布范围如彩图14所示。

(2)防护能力较好:为污染防护能力次好的区域,包气带地层岩性主要为粘土、亚粘土和亚砂土组合,粘土、亚粘土的累积厚度在9.5~18m之间,亚砂土的累积厚度在16~30m之间;分布离河道较远的两侧(彩图14)。虽然本区的防护能力较好,但垃圾污染物仍有可能进入地下水中。

(3)防护能力一般:为污染防护能力一般的区域,包气带地层组合为粘土、亚粘土和亚砂土,粘土、亚粘土累积厚度在5~9.5m之间,亚砂土累积厚度8.4~16m之间;分布紧靠河道两侧(彩图14)。本区的垃圾污染物进入地下水中的可能性加大。

(4)防护能力差

为污染防护能力差的区域,包气带为粘土、亚粘土,累积厚度小于5m,亚砂土累积厚度小于8.4m,主要分布在河道带(彩图14)。本区的垃圾污染物进入地下水中的可能性极大。

2.正规垃圾处置场风险来源[108、117-126、169-172、181、182、184]

对于工程控制的填埋场可能发生在设计、施工、运行及林场的各个阶段。由于这些危害产生的可能性可能随时间而变化,还会随废物所经历的稳定化过程而造成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填埋场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如下:

(1)设计阶段:A:不适合的场底斜坡促使淋滤液排泄到池塘中;B:土工膜厚度;C:淋滤液收集系统,包括淋滤液收集池的设计;D:不正确的淋滤液水头。

(2)施工阶段:A:不适合的底部铺设,导致不均匀沉降;B:所使用的材料质量差及保存出问题;C:衬垫控制系统受到扎损;D:土工膜焊接及缝合失败;E:质量保证措施缺乏或实施不合格。

(3)运行阶段:A:运行程序很差,导致衬垫系统受损害;B:由于场地建设工程质量差导致淋滤液排出失败;C:雨量过多渗入场内;D:过大的淋滤液水头作用在衬垫系统上。

(4)封场后:A:由于人类或自然作用使盖层系统失败;B:淋滤液收集系统塌陷;C:不适当的废物长期侵害效应。

三、风险评估

就是对垃圾处置场污染地下水这件事故进行发生的概率分析、计算或评估。垃圾处置场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评价,实际上可以分解为“填埋场垃圾淋滤液渗漏风险”和“淋滤液渗漏后可能穿过地层进入地下水的风险”两个大的方面来评价。评价区同时存在按标准建设的正规垃圾填埋场(如叉河垃圾处置场)和相当多的未经正规设计建设的垃圾堆放场。对前者的风险评价包括“淋滤液渗漏风险”和“渗漏的淋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风险”两方面,而后者仅对“淋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评价即可。

1.渗漏的淋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风险概率评估

渗漏后的淋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风险概率评估,实际上相当于一般排放的污水污染地下水概率的评估。污水污染地下水的风险概率的计算涉及许多地质参数及其他相关参数的求取,这些参数求取实际上很难。在工作条件限制,不能求取足够参数的情况下,可选用主观概率法(头脑风暴分析法)来评估这个概率。

将评价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包气带岩性特征、地下水污染防护能力分区情况、垃圾场的可能规模、可能产生的垃圾淋滤液的量、垃圾淋滤液中可能的污染物成分及其浓度等详细信息,分别为8位本领域的专家提供,让他们独立判断在彩图14所示的几个区域内,淋滤液污染地下水风险概率。

对这8位专家的判别,进行综合归纳后,得到淋滤液污染地下水风险概率在Ⅰ区、Ⅱ区、Ⅲ区、Ⅳ区分别为:0%、37%、63%、100%。

换句话说,分别在Ⅰ区、Ⅱ区、Ⅲ区、Ⅳ区随意堆放的垃圾淋滤液污染地下水风险概率分别为:0%、37%、63%、100%。

2.正规填埋场垃圾淋滤液渗漏并污染地下水的概率评估

按照建设部《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2001)等标准和规范,建立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淋滤液将被控制在垃圾场内的一定范围,并被收集系统收集。只要设计、施工、运营及封场等均严格按标准进行,这种处置场的淋滤液一般不会渗漏。但是,一般不会并不等于绝对不会,刘长礼等研究成果[108]表明,正规垃圾填埋场垃圾淋滤液渗漏的概率为3.9%。

如果分别在上述Ⅰ区、Ⅱ区、Ⅲ区、Ⅳ区按标准建设正规垃圾处置场,则淋滤液污染地下水风险概率分别为:0%、1.443%(0.039×37%)、2.457%(0.039×63%)和3.9%(0.039×100%)。

四、后果评估

1.危害评估

垃圾场产生的环境事故将污染空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传播疾病、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等,从而导致经济损失、健康损失和生态损失,对事故发生的后果评估比较复杂和困难。

2.危害造成地下水经济损失评估

这里仅对“污染地下水”这一事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

(1)首先计算一个通常规模的垃圾场污染地下水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假设垃圾场使用期限是10年(垃圾填埋场的一般要求),计算10年里垃圾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可能的污染范围和可能污染的地下水量。利用“城市垃圾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方法”(见本书第三章)[108]介绍的垃圾淋滤液产生量的估算方法,计算出垃圾淋滤液产生量;假设这些垃圾淋滤液(第六章第一节介绍的污染源)成分与浓度相近,都进入地下水,按本文第六章介绍的计算方法,计算污染物在10年时间里能污染的地下水量为0.87亿方,且地下水中污染物主要是NO3浓度超标,为55.4mg/l。

设该垃圾场使用时间与第六章第一节污染源时间一样长,都为20年,用地下水污染的“浓度-价值损失率法”[93]计算出地下水污染损失率为R=9.99%。

目前石家庄地下水资源水价平均为4.5元/m3,如按水价与0.87亿方水资源量的乘积计算地下水资源(未污染时的)的总价值,那么,其价值为:

K总价值=0.87(亿m3)×4.5=3.915(亿元)

由于垃圾造成地下水污染产生的经济损失为:

S=K总价值×R=3.915(亿元)×9.99%=0.3911(亿元)

也就是说,当这个垃圾处置场完全失败,污染物进入地下水所造成的最大经济损失为0.3911亿元。

(2)然后计算垃圾场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风险核算:按照风险度的计算式“风险度=概率×危害损失”,结合上述危害评估结果,对研究区垃圾场地下水带来的风险进行计算,得到分别在上述4区内随意堆放垃圾和建立正规垃圾场两种情况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结果如表9-3-1和表9-3-2所示。

表9-3-1 随意堆放垃圾污染地下水风险评价结果

表9-3-2 正规垃圾场污染地下水风险评价结果

五、风险评判

1.垃圾随意堆放产生的风险

上述表明,风险等于风险概率与事故造成的损失,则在评价区的Ⅰ区、Ⅱ区、Ⅲ区、Ⅳ区如进行垃圾随意堆放处置,则产生风险经济损失分别为:0、1447.07万、2463.93万和3911万。

2.建设正规填埋场产生的风险

在评价区的Ⅰ区、Ⅱ区、Ⅲ区、Ⅳ区如用为建设卫生填埋场处置垃圾,则分别产生的风险的经济损失为:0、56.437万、96.093万和152.529万。

很显然,使用卫生填埋场处置,比随意堆放垃圾,污染地下水的风险要低很多。

3.其他风险

(1)地下水被污染后,污染物通过人畜饮用或使用污染的地下水浇灌农田等,可能进入人的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也可能通过使用污染的地下水浇灌植物,影响植物或生物种类,甚至影响生物多样性等;同时,垃圾处置场还带来周围空气、土壤、地表水污染的风险。这些后果都是严重的,也是难以用经济损失数值来评估的。这些风险将由社会大众承担。

(2)评价区属于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泄洪区、农民居住密集区,农业种植和生态保护区,仅从污染地下水角度评价,在评价区建垃圾处置场(不论是卫生填埋或随意堆放)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河道带(IV区);还将导致空气、土壤、地表水等的污染,恶化生态环境。这样的风险后果的直接承受者是当地居民,他们是不能接受的。

(3)另外,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允许建设垃圾处置场。因此,作为建设垃圾处置场的政府机构或者企业也不能承受法律风险。

六、风险控制对策

评价区目前有垃圾填埋场1个,而随意或简易的堆放场则有13个,它们对地下水污染风险很大,必须采取下列措施加以控制:

(1)垃圾填埋场地质环境风险较小,应该按标准或规范对已建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全方位的环境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合理地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2)对随意堆放的垃圾场,应按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搬迁到适宜场地,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3)评价区内绝对不要再堆放垃圾,即使是建立标准的卫生填埋场也不允许。

❹ 熵增理论在经济学中如何应用有相关研究成果吗

熵增原理最经典的表述是:“绝热系统的熵永小会减少”,后来又把这个表述推广为“在孤立系统内,任何变化小可能导致熵的减少”。熵增原理如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普遍规律。
熵概念逐步应用到经济学,经济学家们也致力于用热机中冒出来的熵来研究经济过程。
传统的经济学有一个信条:“无限增长的需要可用经济无限增长来满足”。这种信条,正随着经济增长出现的资源、环境、人口等严重问题而动摇,人们意识到:自然界有其自身的限界,它小能为人类提供取之小尽的资源和无限大的生存空间。人类只是地球环境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通过生产和消费,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源,然后又将经过改造和使用的自然界和各种废弃物还给自然,从而直接参与了自然界的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从熵变的角度看,人类作为一个巨大的耗散结构体系,为了本身的存在和发展,时刻都在向大自然获取负熵,抛弃正嫡,熵增引起能量退化。
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系统,经济系统中存在着物流、能流、货币流及与之相随的熵流,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小断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嫡的交换,在物质交换中,输入物料资源,排出废物和产品;在能量交换中输入可利用能量,排出废热,在经济系统中,物流、能流总是伴随着熵流和熵的产生,在经济过程中固然以得到低熵的产品和能量为目标,却总是以同时获得高熵的废物为代价。经济过程包括三个子过程: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消费过程,每个过程都会导致熵增加。
在生产过程中,产品中残留的熵十废物废热的熵>原料的熵+能源的熵,从原料到产品,这部分物质熵减了,但环境的熵却因废物废热而增加了,总熵增加了。除了输入原料、能源外,还要具备知识技术,它可以使生产安排合理而科学,可以减少能耗和废品,总之,可以减少嫡的产生,知识、技术起着负熵的作用。在流通过程中,各种运输工具和机械需要消耗能源,也会导致熵增加,流通过程也是一个熵增过程。在消费过程中,食物经消化变成排泄物,各种生活消费品,最终都会进垃圾箱、垃圾场。消费过程是彻头彻尾的熵增过程。

❺ 地面污染物对地下水污染风险经济学评价

本章主要是针对农田污水灌溉与农业施肥料等面状污染源、污水沟渠等线状排放、污水或垃圾处置等点源等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进行评价。这里以北京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例来说明问题。

一、研究区基本情况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隅,地理坐标为北纬39°28″~41°05″,东经115°21″~117°30″,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北京的建设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科技、体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保护古都传统特色,创建社会主义中国首都的独特风貌。

北京是一个拥有16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经济和生产力都十分发达。地下水是其重要的供水水源,总可开采量达26.7亿方/年。

开展北京地下水污染风险经济学评价,对该市宝贵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具有特别重要实际的意义,评价方法对其他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识别

1.北京水文地质条件使地下水污染成为可能

1.1 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彩图8)[116、133~140]

北京平原地区主要由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沙河、错河、温榆河、泃河等河流冲积洪积作用形成的这一广大平原地区,因其沉积物松散、多孔隙、厚度大,成为地下水蓄存的天然仓储,在长期的地质作用及水文、气象因素的影响下,储存了丰富的地下水,成为北京地区的重要供水来源,北京各地因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差异变化及含水层岩性,埋藏深度的不同,其水文地质条件有较大的差别,由山前至平原大致可分为

(1)山前地带:即山区至平原的转折地带。地形坡度较大,在3%~5%以上,宽度1至数千米不等。含水层主要由坡、洪积作用形成的粘土碎石层组成,透水性差异变化大,地下水位埋深大,一般大于10m。水位变化幅度一般在5m以上,有的地区可达10~20m。地下水接受基岩裂隙和来自山区的供水以及本区降水入渗的补给,主要补给带是山区沟谷出口的山前洪积地带,是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补给区之一。

(2)山前冲、洪积扇顶部地区:大致位于大石河苏村以北,昆明湖、莲花池以西,昌平马池口、羊坊、北安河以西,顺义牛栏山以北,平谷以东的平原地区。含水层主要由各河流作用形成的、厚度不等的砂砾卵石组成,导水性良好、渗透系数一般都在:0.116cm/s以上。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径流及本区降水补给,山区地表径流的15%~20%,本区降水的40%~60%的水量在这一地区入渗,是平原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

此区由山前至平原,含水层导水性渐差,地下水位埋藏深度渐浅,水位变化幅度和地下水水力坡降渐小,水矿化度渐增为其明显特征。河流出口的山前地带,含水层渗透系数一般可达0.35~0.58cm/s。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m,南口北流村地区甚至可达60~70m以上,水位变化幅度大于3m,水力坡降在2‰~3‰以上;到冲、洪积扇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含水层渐由多层砂砾石组成,渗透系数减至0.116~0.232cm/s以下,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幅度渐减至1m左右,水力坡降递减至1‰。

此区的地下水主要消耗于侧向径流和人为开采,因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潜水面蒸发占据很次要的地位。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直接反映了地下水补给与消耗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3)冲、洪积扇地下水溢出带:位于冲、洪积扇顶部的边缘地带,是位置不很固定随地下水位升降变化而变化的变动带。丰水年及地下水补给期,水位升高,溢出带上限向地下水流上方推移;枯水年及地下水消耗期,地下水位下降,溢出带上限则向地下水流下方后撤;在地下水形成过量开采的永定河冲、洪积扇地区,则因地下水位的区域下降而消失。

此带的宽度有限,一般仅几千米,大者不大于10km。含水层在此带以下,即由一层渐变为多层,渗透性变差。地下水位埋深和变化幅度不大,一般都小于1m,有的地区甚至常年积水。主要接受上游地下水径流及本区降水入渗的补给,而很快消耗于潜水溢流及潜水面蒸发,不能大量形成对地下水的有效补给,是平原区地下水的主排泄区。地下水的开采主要是靠增加这一地区的有效补给减少其溢出量和潜水面蒸发量来获取。

(4)冲、洪积平原地区:即房山东南、海淀北部、昌平马池口、羊坊以东、平谷西部及朝阳、顺义、通州、大兴广大平原地区。这一地区含水层由浅部潜水层及深部多层承压水组成。浅部潜水层,在古河道带含水层主要为砂层;非古河道带,主要为黏性土层、或黏性土与下部第一层砂砾石层组成统一含水层,透水性较差。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灌溉回渗水的入渗补给,以垂直循环为主,水平径流条件差,地下水主要消耗于人为开采、潜水面蒸发,和向深部承压水层的越流入渗。深部承压水层、多由数层厚度不等的砂、砂砾石组成。渗透系数一般介于0.0232~0.116cm/s之间,靠近冲、洪积扇顶部地区,可大于0.116cm/s,而在大兴、通州南部及延庆中部则可小于0.0232cm/s。在非开采区,有比潜水位较高的压力水头,有的甚至可高出地表,主要接受冲、洪积扇顶部侧向径流的补给,局部构造部位,受基岩水顶托的补给,水位变动很小,年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2m。在开采区、除上述补给外,还受上部水层越流入渗的补给、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大,承压水位下降逐渐低于潜水位,导致潜水越流补给,水位变化幅度亦随之增大,一般都比潜水位变化幅度大,在透水性差的地区,水位年变幅甚至可10m以上。

1.2 平原区环境水文地质概况[116、133~149]

如前所述,北京的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山区、山前与平原各地的岩石、构造与地下水动力条件的不同;包气带岩性变化及其厚度的分布特征;化学组分与总盐量的分布差异等,奠定了北京天然的地下水化学环境,成为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污染的基础。

北京山区岩溶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孔隙水,由于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好,交替强烈,水质优良。

在平原区的顶部,多为潜水,含水层单一,水力坡度大,径流通畅,水交替强烈,水质良好,但是由于该区是单一的砂卵砾石,颗粒粗,有的甚至裸露或覆盖层很薄,透水性强,防护性差,使地下水易于遭受人为污染。

在冲洪积平原的中下部,含水层由单层变多层,颗粒变细,富水性变弱,上面为潜水,下面为多层承压水层。潜水含水层由于颗粒细、水力坡度小、渗透性能差,水平径流迟滞,以垂直补给、排泄为主。该地带承压水层次多,比潜水水质要好,地表覆盖层较厚,对深层承压水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区各河流沿岸,大石河,温榆河沿岸上段,昌平北部,密云、怀柔、顺义的东部,延庆北部等地,表层黏性土厚度小于2m,岩性为黏砂、砂黏夹卵砾石或砂类土直接裸露地表,地下水自然防护条件差;清河镇-海淀-金鼎街-衙门口-南苑、大兴104农场-西梨园、礼贤-安定、通州史村-关隆庄、通州北运河与潮白河沿岸、顺义区汉石桥-北务、密云韩各庄、杨宋各庄、怀柔城关-西三村等表层黏性土厚度2~5m,地下水自然防护条件差。北京东郊、通州东部、大兴东南部、房山长阳、怀柔水库南部到顺义东部、平谷南部等表层黏性土厚度为5~10m,地下水自然防护条件好。北京东南郊、昌平西南部、房山东部、东南部,大兴北部、通州南部、顺义西部与平谷相邻的地带等黏性土厚度大于10m,地下水自然防护条件好。

2.地面存在大量污染源

在北京平原地区大量耕地施用化肥、农药,并大面积进行污水灌溉;大量生活与生产用污水以沟渠排放或零星点状排放;同时,调查表明(北京垃圾地调项目),区内存在近200个简易或随意垃圾场,7个垃圾卫生填埋场。这些都构成了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污染源,对总允许开采量为26.7亿方的地下水质量形成了威胁。

3.取水井或构成地表污染源与地下水的连通通道

实地调查发现,北京平原区(包括防护能力很好的A区在内)大量的采水井,已经成为污水、垃圾等污染源进入地下水含水层的通道,并造成地下水居住的污染。

综上所述,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污染风险主要因为地面存在大量污染源,而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条件、人工开采井等容易让污染物进入地下水而造成污染。

三、地下水污染的概率评估

地下水污染的概率评估方法,本例采用第八章第二节介绍的方法。即先进行区内地下水污染防护能力分区,然后根据污染防护性能计算地下水污染概率。

1.地下水防护性能分区

1.1 分区参数的确定

垃圾场对地质环境的污染物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上,而对地下水起决定性防护作用的就是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因此,我们以有效阻隔层足额厚度Hz作为垃圾处置场地质环境分区的主要因素。

1.2 分区参数标准的确定

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成分是十分复杂的,概括起来分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两类。根据现有国内外对垃圾场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生物化学性质、污染物在地层中迁移转化、黏性土对垃圾污染物的净化和阻隔能力的研究结果[108、117、213],确定地质环境条件分区参数标准确定见表9-1-1:

依据表9-1-1中的标准,我们把北京市平原区未来垃圾处置规划区分为地质条件理想的地区、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地质条件基本合格的地区和不宜填埋垃圾的地区四类。

表9-1-1 地质环境条件分区参数标准[116]

1.3 地质环境条件分区结果

根据北京市平原区大量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钻孔资料及我们调查数据,应用上述分区标准,对北京市平原区进行分区,得到如彩图9所示的分区结果。

2.地下水污染概率计算

根据上表9-1-1中的黏性土(含砂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胶泥土)厚度(包括累计厚度)在区内的分布情况,利用式(8-2-11)进行污染危险概率计算,得到研究区地下水污染危险概率分布如彩图10所示。

四、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估

1.地下水污染造成的损失计算

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包括地下水功能丧失、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影响植物生长、破坏生态环境等。理论上,在计算其风险时应包括所有这些危害,包括所有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但由于实际上要量化计算所有的损失是不可能的。在本例中,由于资料数据的缺少,即使是计算地下水污染后功能价值的损失都困难。考虑到本例以评价地表所有面状、线状和点状污染源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为目的,地下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在更详细参数求不到的情况下,以地表污染源可能造成的单位面积(km2)地下水资源污染量来代表地下水污染损失。

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和近期研究成果分析,包括对地下水含水层结构、性质、厚度及地下水位动态和地下水潜力调查结果等综合研究,概算出研究区每平方千米地下水储量的分布状况如彩图11所示。

2.地下水污染造成的风险评估

根据计算方法:风险=危险概率×损失,计算出评价区个小区内污染单位面积(km2)的地下水量,并以0~20万m3/km2、20万~100万m3/km2、100万~220万m3/km2、220万~400万m3/km2为界限,分4个等级,综合绘制成“北京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分布图”(彩图12)。彩图12即是评价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图。

五、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判

(1)含水层上部隔水黏性土越厚,污染危险性概率越小;反之亦然。从评价区地下水污染危险性概率分布情况(彩图10)来看,评价区东边比西边污染可能性小,污染概率具体分布情况见彩图10。但地下水污染风险大小除污染危险性概率外,还受到地下水储量大小控制:地下水储量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地下水储量具体分布情况见彩图11。

(2)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即使是含水层上部隔水黏性土很厚、防护性能很好的A1、A2、A3区(彩图9),地下水也有被污染的可能,污染相对概率小于5%。风险一般为0~20万m3/km2(彩图12)。其污染风险主要来源于连通了地下水含水系统的人工开采井。

(3)B1、B2(彩图9)是污染防护性能仅次于A1、A2、A3区的区域(彩图9),地下水污染的相对概率为5%~55%,大部分区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为20万~200万m3/km2(彩图12)。污染风险主要原因为含水系统上部黏性土比较薄及连通了地下水的人工开采井。

(4)污染风险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清河、大红门、西红门一线以西,巨山村、高立庄一线以东,清河以南、大兴城以北(彩图12),这一区域地下水污染的相对概率为55%~95%(彩图10),地下水污染风险为220万~400万m3/km2(彩图12)。主要原因是本区域地下水之上的阻隔性黏性土薄,防护能力弱,且这一带为北京地下水主要水源地,地下水储量大而丰富,富水性高。

(5)在巨山村、高立庄一线以西,大宁水库、北庙连线以东等区域,地下水污染的相对概率为大于95%,地下水污染风险为100万~220万m3/km2(彩图12)。尽管污染概率比上述“3”所述区域大(大于95%),但由于地下水储量比较小,风险比这一区域小(彩图12)。风险原因主要是本区域地下水之上的阻隔性黏性土薄,防护能力弱,且部分为地下水水源地。

(6)在评价区的最西部,尽管绝大部分基岩裸露,黏性土阻隔层极薄,地下水污染的相对概率大于95%(彩图12),但由于本区地下水储量极小,因而风险和地下水储量大、黏性土阻隔层极厚的地区一样小,在1万~20万m3/km2之间(彩图10~彩图12)。

六、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控制

北京是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进一步污染将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会更加尖锐。为使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其地下水水资源的污染。可选择的措施如下:

(1)按标准和规范建立垃圾卫生填埋场或焚烧场,将现在排放的城市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置;对堆放在风险大(大于20万m3/km2)地区的固体废物,尤其是风险大于100万m3/km2的区域的“三废”要坚决清除掉,将搬运到卫生填埋场进行处置。

(2)清理或治理现有(尤其是污染概率大于55%区域)排污河道或沟渠,并不向其中再排放污水;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乱排污水。从根本上去掉地下水污染源。

(3)停止在污染概率大于55%区域进行污水灌溉,并改变农田施用肥料。

❻ 一道经济学问题!!!!!急

这个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农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在歉收的年份,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数量减少的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基于以上的经济事实及其经验,在不少的国家,为了保护农场主和农民的利益,为了保护和支持农业的发展,都纷纷执行了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政策。其一般做法是:通过减少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来减少农产品的攻击,从而将农产品的价格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保证农场主和农民的收入。

❼ 这个作业怎么做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

(1)①经济来发展源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②“牧童经济”模式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只注重发展经济而不注重环境保护,最终必然会因环境遭破坏而影响经济发展。③“宇宙飞船经济”模式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环境保护。
(2)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和代际平等的要求。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倡导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❽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分别比喻为“牧童经济”,和“宇宙飞船经济”

(1)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回响、相互作用。环境是经答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
②“牧童经济”模式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只注重发展经济而不注重环境保护,最终必然会因环境遭破坏而影响经济发展;
③“宇宙飞船经济”模式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和代际平等的要求。
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推进改革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把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倡导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❾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分别比喻为“牧童经济”和“宇宙飞船经济”。

(1)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版区别又相互影权响、相互作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②“牧童经济”模式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只注重发展经济而不注重环境保护,最终必然会因环境遭破坏而影响经济发展。③“宇宙飞船经济”模式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环境保护。
(2)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和代际平等的要求。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倡导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❿ 林志平的副教授

性别: 女
民族:汉
党派:中共党员
职称: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
学位: 经济学学士
学习经历:
1978.9.-1982.7.在广西大学读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9.-1983.9.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进修。
1984.9.-1985.7.在武汉大学助教进修班学习结业。
工作经历:
1973.11-1975.11在广西临桂县四塘乡插队落户;
1975.11.-1978.9.在广西临桂县知青办工作;
1982.7.-1987.7.在广西大学经济系任教;
1987.8.-1993.2.在湖南财经学院经济系任教;
1993.3.起在暨南大学经济学系任教
研究方向: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城市经济、证券股票
主要著作:
1.参编《诊断与治疗》(揭示中国的股票市场),完成约3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参编《政治经济学大辞典》“可支配收入”条目,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3.参编〈〈政治经济学教程〉〉(资本主义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4.参编〈〈政治经济学教程〉〉(社会主义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
5.参编《资本论》(节选.导读),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
主要论文:
1.《市场操纵司法界定、惩治比较及其启示》,《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第3期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差异分析及其启示》,《南方经济》,1996年第5期。
3.《城镇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南方经济》,2001年第9期。
4.《西部开发基金的形成、使用和管理》,《理论与改革》,1999年第6期。
5.《国有企业隐性失业公开化途径探讨》,《理论与改革》,1998年第3期。
6.《建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整体构思》,《开放时代》,1995年第7-8期。
7.《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障碍及其突破》,《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8.《试论社会主义资金循环中的“G –A ”》,《当代经济研究》,1993年增刊。
9.《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1993年第2期。
10.《创建〈排泄资源经济学〉的初步思考》,《当代财经》,1991年第8期。
11.《重温马克思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理论》,《财经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6期。
荣誉与奖励:
2000年被暨南大学评为“十佳授课教师”。
2004年指导本科学生参加第七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习科技作品竞赛荣获二等奖,被暨南大学授予“优秀园丁奖”

与排泄资源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