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经济危机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与哪些经济学知识有关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2008年1-11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
(1)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1-11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546亿元,同比增长22.7%,增幅比1-10月回落1.9个百分点。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7%;房屋新开工面积8.4亿平方米,增长5.4%;房屋竣工面积3.5亿平方米,增长6.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9亿平方米,增长5%。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9%;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7%。
(2)商品房销售和空置情况。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8%;商品房销售额19261亿元,同比下降19.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下降20.6%。截至11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3%,增幅比1-10月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空置商品住宅70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9%,增幅提高4.9个百分点。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3340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国内贷款6416亿元,增长5.2%;企业自筹资金13444亿元,增长30.9%;其他资金12942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中,个人按揭贷款3046亿元,下降25.6%。
(4)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10月份低1.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10月份低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
(5)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8.46,比10月份回落1.22点,比去年同期回落8.13点。
点评:从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及各项分类指数延续回落的态势来看,此轮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仍在继续,房价同比涨幅已经回落到0.2%,基本上与去年同期持平。在前段期间货币政策松动、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救市政策的不断刺激下,只有部分地区的成交量呈现明显回暖的趋势,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等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较10月分别增加了29%、40%和9%,但从全国来看,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较10月依然减少了3%。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减少了购房者的支付成本,但短期来看对刺激消费需求释放的作用是有限的,消费者对房价继续下调的预期以及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致使观望氛围依然浓郁。
2、预计中国今后的房地产市场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全国市场呈现量价齐跌的形态。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今年以来下行速度加快,下滑幅度加大,房地产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落。从区域上看,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最先开始调整,接着长三角、华北、中西部也开始调整。 今后两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非常不乐观。我们认为:2008年房屋成交量同比2007年将出现大幅下滑,估计萎缩3-4成,但由于全国房价拐点出现在第三季度,因此2008年全年房价同比2007年,依然呈正增长,不过涨幅将由2007年的18%(商品房)大幅回落到5%左右的可能性较大(预计与2006年4.4%的涨幅相近)。至于2009年,全国房屋成交量将依然在低位徘徊,但全年成交价格将比2008年出现负增长。2010年全国楼市触底反弹的可能性最大
Ⅱ 房价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请结合经济学原理
1、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在计算物价水平时,会选取一些物品,并赋予一定的全重,房产作为个人资产的重要组成,被赋予的权重相对较大,所以房价的波动,对CPI影响不小
2、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房价波动,必然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以目前我国房价为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房地产市场更是非常火,暂且不去考虑房市火爆的原因,来看看他的影响:
吸引了大批资金的投入,无论是盖房子还是炒房子。这就会使得固定资产投资上涨(房地产投资是固定投资组成之一),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当然这是有力的一方面。
但是我国现在是房地产过热,就是说房地产需求占总需求比重过大,这就是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挑战——一旦房地产市场衰落,经济将遭受重创(所以国家提出需求结构调整,同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所以,房价的波动对经济影响要从利弊两个方面来分析。
Ⅲ 在经济学中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一种商品的需求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是:
1.商品自身的价格
一般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高,需求量小;价格低,需求量大,春运期间对飞机和火车票的需求就是这种情形。飞机票价格高,需求量小,相对就容易买到,火车票价格低,需求量大,容易形成一票难求的情况。
2.相关商品的价格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价格,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商品的价格。这种影响可以分两种情形分析:一是其他商品是互补品,二是其他商品是替代品。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用来共同满足某一种欲望,两者之间是互补的,缺少任何一个商品,都难以达到消费或使用的目的。如钢笔与墨水、手机和充电器、香烟与打火机。互补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下降,反之亦然。
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都能满足某一种欲望,他们之间是可替代的。如猪肉与牛肉、面粉与大米、公路与铁路。这种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上升,反之亦然。2007年的猪肉价格上涨,马上导致牛肉价格也上涨。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商品的需求一般会增加;收入减少时,需求量减少,不过,并不是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和消费者收入同方向变动,对低档商品的需求量和消费者收入可能发生反方向变动,进入白领、金领阶层的高收入人士对低档商品消费的数量是很少的。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对需求也会发生影响。虽然人们目前的收入水平已经大大的提高,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学生和农民工等低收入阶层来说,火车还是他们的首选。
4.消费者的偏好
偏好是消费者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而产生的不同口味和嗜好,一般来说,偏好的商品需求量最大,反之需求量小。满族人不食狗肉,而朝鲜族人喜食狗肉,需求量很大,偏好不同所致。男人和女人对服装消费的偏好就有很大的差异。
5.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如果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水平上升,会增加现在的需求量;反之,会减少现在的需求量。目前居民房价上涨,需求量依然激增,除了其他因素外,害怕以后价格还会增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时候一些家电采取降价促销,结果销售量增加的并不多,其原因是消费者可能认为还会降价,采取持币观望造成的。
6.人口数量与结构
人口数量的增减直接影响需求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动主要影响需求的结构,进而影响某些商品的需求。例如,人口的老龄化会减少对碳酸饮料、时髦服装、口香糖、儿童用品等的需求,但会增加对保健品、药品的需求。
家庭的不同结构也是影响消费的一个因素,比如新婚家庭、有孩子的家庭和孩子上大学以后的家庭,对生活用品、教育等的需求就有很大的差别。
此外,政府的经济政策也会影响需求,例如,偏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抑制消费需求,而鼓励消费的消费信贷制度则会增加需求。2009年国家为了刺激内需,对农民采取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补贴政策,刺激了农民的消费需求。
Ⅳ 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供求影响因素探讨(从经济学角度):(1)影响城市因素有哪些(2)影响城市住宅供给的因
影响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价格、收入水平、市场规模(这些回不用多解释);相关答产品的价格(比如房租、物业费等等);消费偏好(比如某时期人们特别喜欢小户型,那小户型自然均价会高一些);价格预期等等。
但是在市场上始终存在“无形的手”,虽然现在中国楼市有些畸形,但“无形的手”依旧存在。
Ⅳ 房地产的市场供给、需求的影响因素,并简要分析。
影响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因素 1.可以供给城市使用的土地的数量城市房地产的供给能力,首先决定于能够供给城市使用的土地数量。由于土地是一处稀缺资源,因此一个国家能够供给城市使用的土地数量总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个国家究竟能够把多少土地提供给城市使用,这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房地产本身发展的水平以及旧城改造的速度等。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特别是它的农业生产力越高,它能够提供城市的粮食越多,它能够提供给城市使用的土地也就越多。这也就是说,农业劳动的生产力越高,它就可以用较少的土地生产更多粮食,就可以把更多的土地提供给城市使用。所以这里涉及到国民经济中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尖锐,从而较大地制约了城市土地的供给。 2.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房地产价格是影响房地产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房地产的供给与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房地产价格越高,房地产的供给也就越大。房地产供给价格弹性虽然小于一般工业品,但是随着价格的波动,房地产供给还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的。同时,由于房地产供给的滞后性,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并不一定马上表现为房地产供给的增多,但它会表现为在房地产一、二级市场上对于土地需求的增长,因此,只有在一个生产周期完成后,才会在房地产市场上表现为房地产供给的增多。另外,由于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充分的特性,价格信号对于市场供给关系的反映也是滞后的。而且,在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下调也有一个过程。但是,不管怎样,房地产市场价格始终是影响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 3.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在土地批租、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税收调节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1.价格水平 2.国民收入水平,包括企业收入状况、居民收入、财政收入、房地产需求的收入弹性 3.宏观政策 主要有住房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对未来的预期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1.价格因素 2.开发成本 3.政策因素 4.对未来的预期
Ⅵ 影响房地产需求的主要因素 要具体的分析哦~
这点分就想要具体分析??
房地产需求肯定是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宏观情况了,社会流动资金的多少,房屋供给的多少、社会其他行业的盈利情况等都是影响地产行业房地产需求的主要因素。自己慢慢去想~
Ⅶ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房地产价格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高速发展,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不成熟,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收入比过高、房价涨幅过快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不少城市出现了房价增长幅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相协调的现象。从一方面来说,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房地产价格的“催化剂”;但是,从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过快却会增加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降低城市的竞争力。
一、房价上涨的成因分析
(一)供需不平衡。房屋的供应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对房价的变动起着主导作用,但是房价的供应和需求同一般的商品相比还有其特殊的地方,如每年新增房产的数量只占房地产市场总量很小的一部分,供应变化相对于其他许多商品较迟缓(从买地到销售需2-3年),因此,从短期看,房产的价格更多的取决于需求数量而不是供应数量。伴随着全国楼市回暖的大趋势,素有火炉之城的武汉在房价上涨上也表现出相当火爆的势头。而造成江城“房地产盛夏”的原因,从供需方面来看主要有两个:一是房地产开发商刻意营造“热销”氛围。他们找来各种“房托儿”,进行疯狂购买,扰乱了正常购房者的理性思考,造成需求竞争激烈的假象,从而为房价的量价齐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购房者通胀预期强烈,消费者心理规律导致广大住房需求者追涨势头强硬。
除开2010年2月,从2009年3月起,武汉楼市销量已连续11个月过万套。进入4月,40家楼盘捱过了“两会”,在确定了政策方向后,加大了供应。供给量增大,投资方仍热情不减,而刚性需求置业者则在做最后的挣扎。抛开表面的繁荣发现,今年3月,支撑楼市销量绝大半集中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及8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楼盘。根据亿房网研究中心的数据,3月,全市商品房销量占比中,价格在5000-6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楼盘比例为28.18%,8000元/平方米以上的为24.06%。从数据组成不难发现,是刚性置业需求在寻求平价房源,而投资型需求在中心城区搏杀。长城建设锦绣龙城、百步亭世博园等,这些地处三环线以内,价格相对较平的楼盘,受到刚性需求置业者的追捧;另—方面,福星惠誉国际城、融科天城等高价楼盘,也迎来投资客的疯抢。但也应理性地看到,由于房价虚高,随着自住型需求的急剧萎缩,其崩盘的危险,也日益膨胀。需求方加入了另一个新的购房群体———炒房团。与以往不同的是,以炒房著称的温州投资者,此次将主力转向了二三线城市。这批购房者是从上月底开始陆续进入武汉楼盘的。目前国家只对境外人士购房有限制,如一人只能买一套等,对境内炒房者能够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多。炒房团的加入,不论是给普通自住房性购房者,还是住房投资者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使原本就激烈的需求竞争变得更加紧张。而炒房团引起的更巨大的需求,不仅在保持房价高涨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也使地产商们的资金流动性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商品房的投资速度和供给量。一般来说,房产的需求越大,则房产的价格越高,而房产的供应越大,则房产的价格越低。从2009年以来,市场持续旺销,需求量不断加大,但供应量下降幅度较大,因此,新增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差距不断被拉大。2009年,武汉商品住宅累计供应面积与成交面积的比值为1:2.11,新增需求量远远超过了新增供应量,供需矛盾更为激化。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是衡量居民购买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支撑房地产价格的重要指标。
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中,并一直处于商品销售价格和住宅销售价格之上,城镇居民收入和支出支撑着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从这一角度看,我市的房地产价格以居民收入的增长为支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房地产的有效需求相应增加,房地产的价格也随之上涨。
(三)通货膨胀因素。根据近几年国际上的部分国家和城市情况可看出,投资房地产是抵御通货膨胀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越是在物价上涨的时期,房地产越能体现其保值性,也就是说,在物价上涨的时期里,持有房产是比较理想的,正因为这样,真实的通胀率和预期的通胀率一般会对房价产生正面的影响,通胀率越高,人们对房地产的投资就越多,房价上涨的也就越快。
蓬勃发展的房产推动着我国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这几年,房地产等行业连续几年以超过20%的增速运行,对房屋的需求大量增加,使得相关原材料价格稳步升高,特别是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钢铁价格大幅上升,增加了房地产的开发成本,继而导致了住房价格的上升。
(四)政策因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信贷的扩张给开发商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使开发商资金紧张程度降低;另外,存贷款利率的下调,购房首付款的压力减小,使得投资投机型和自住型需求同时扩大。在供给弹性较小甚至有所减少的情况下,需求量的扩大必然就引起了房价的上涨。与此同时,由于担心国内外银行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资金,加上国内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投资者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也越发强烈,在金融市场发展缓慢、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我国富有阶层资产保值增值的首要选择即是置业买房大量购入固定资产以寻求保值。再者,中央采取了增加税收的措施,其原意本是控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而实际上却将增加的税费转移到消费者头上,使得房价不跌反而上涨;再加上,十多年前的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事权、财权不对等,财政缺口大,政府就通过把土地高价卖给房地产来弥补财政缺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五)投机因素。在房价刚刚起来,而大量的投机资金还没有进入房地产时,开发商开始自买自卖,通过假按揭来套现。开发商利用假按揭,提前收回成本,变现利润,把风险和包袱悉数丢给银行,自己进退自如,完全占据主动。由于房价估值越高,假按揭从银行套取的资金越多,开发商越倾向于提高价格。这正是房价与房屋成交量同步上升的根本原因。从2008年11月开到2009年6月,国家投放了8万多亿资金,庞大数量的投入带来了一种非常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为了规避通胀带来的经济损失,在通胀期间,但凡有点经济实力的理性人为了使自己手中的资产保值甚至增值,就会去购买能保值增值的商品。但由于我国投资渠道十分有限,投机客觉得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房价肯定有获利空间,导致投机客们大量涌入房地产。据武汉房地产业内人士介绍,2009年武汉就来了一批温州“炒房团”,在武昌繁华地段的几个楼盘里,一出手就是半栋楼,并以现金付款,当时以均价4000元/平方米买下,几个月后,房价就开始上涨。在房价肆长的情况下,一些自住型购房者也就恐慌了。担心房价没完没了的涨,越等下去住房成本越高。自住型购房者的这种盲从心态使得他们也进入了房地产。这样三波力量导致前期房价非理性上涨。武汉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网统计,到2010年3月底,全市商品房成交均价为6321元/平方米,汉口、武昌、汉阳三大中心城区的商品房成交均价分别为9210元/平方米、8508元/平方米、7913元/平方米。而2009年3月的“小阳春”,三大片区中,价格最高的汉口中心区成交均价只有6982元/平方米,价格涨幅惊人。
二、房价上涨产生的危害
第一,房价上涨过快使得居民购房负担过重,抑制了居民的其他消费。2009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02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食品支出5109.70元,增长4.7%;房地产投资增幅由一季度的0.5%,升至上半年的23.1%,再到1—11月份增幅达41%。由于预期房价将会继续大幅上升,因此许多家庭会为了积攒首付款和支付月供款,减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住房的需求明显挤出了工薪阶层的其他消费需求。在金融形势严峻的今天,这无疑削弱了我市刺激内需的政策效果,成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绊脚石之一。
第二,房价上涨过快导致社会财富向富人转移,扩大了贫富差距。居民的财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当期收入、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包括房屋、土地等,动产包括银行存款、家用电器、汽车、衣物、家具等,而房地产在居民的财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中国人拥有个人住房的比例超过了80%,大部分人在房改过程中付了有限的费用之后将公房变成个人所有,还有相当比例的穷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或者说居住在比较简陋的房屋里,越富裕的家庭拥有的住宅价格越高,那么高收入家庭的资产总量将迅速增长,加大了低收入者家庭之间的差距。
第三,高房价推动下的房地产业容易形成经济泡沫,从而降低社会生产和资源配置效率,威胁金融市场的秩序。在发展中国家,资金属于稀缺资源,再加上经济泡沫的存在,房地产占用了相当大的资金,如2008年武汉市房地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6%,从而无效或低效的使用着稀缺资源,严重扭曲了资源配置,从整体上降低了社会生产效率。
第四,房价的过快增长将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房价增长过快,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成本,从而抑制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不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第五,房价的过快上涨提高了我市城市整体的运行成本,降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由于高昂的房价加大了自住房和商务用房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人才向大城市的聚集,减少了外资的投入数量,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城市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缓解房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第一,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供应,并实现其模式的多样化。武汉市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和购房首付款比例,抑制投资性购房,同时制定出引导消费者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调整住房供需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住房建设多元化,无论是开发商、住房合作社还是个人,只要其住房开发与建设符合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应该得到允许和鼓励。
第二,逐步完善住房金融体系,促进总消费增长。居民为了能够购买合适的住房,重储蓄、轻消费成为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在消费不足的环境下,充分发挥住宅价格的财富效应,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为使住宅价格带来的财富效应能顺利实现,必须有发达的住房二级市场,只有这样,消费者才可能比较容易地进行住房交易,顺利地实现房屋的价值,进而刺激家庭的消费支出。
第三,控制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因投机行为对宏观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房地产商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企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找到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Ⅷ 急求!!!西方经济学房地产需求的增加对产出的影响!
比如购 房地产需求的增加会引致更多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投资是总产出增加内的三驾马车之一,因此,产出将容会增长。 买建材,机器设备,这些都会转化成公司的收入,这些公司也要购买原材料,以此类推,产出不断增加。雇佣工人要发工资,工人收入增加,就会增加消费。进一步增加产出
Ⅸ 急求!西方经济学房地产需求的增加对产出的影响!
房地产需求的增加会引致更多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投资是总产出增加的三驾马车之一,因此,产出将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