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区域经济学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空间

区域经济学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空间

发布时间:2021-01-05 22:37:51

1. 经济学如何分类

一级学科:经济学
二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三级学科多了
比如理论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

2. 区域经济学的空间界定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复杂程度的加大,单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定义区域的边界对区域经济的研究有很大的制约性。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同环境相接触时出现的特殊的边界反应。系统的边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保护系统稳定的作用。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划分应该遵从这一原则,即区域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功能发生突变的节点的连线构成区域经济系统的界面。传统的区域划分是以自然地理边界为依据的,这是由于传统的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运输和联系方式落后,地理条件制约很大。经济活动局限于平原地带,构成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往往是河流、山脉等自然边界。工业化以后运输和联系方式虽有所改进,但是资源流动的成本依然很大,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受到自然和人工因素两种影响,其界面除了河流、山脉外,还可能是铁路和权力以及政治上的边界等,这些对经济活动空间成本起约束作用的因素构成了区域经济系统的界面。信息时代的到来迎来了新的人地关系和新的区域经济景观,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空间形成了空间事物和人地关系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出现了所谓虚拟化的信息地理空间,这种区域经济系统的界线除了资源、成本等经济上的因素影响外,更多地表现为语言、价值观等文化方面以及网络标准和网络规则等技术方面虚拟的界线。可以看到,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是随经济活动联系方式的进步而不断延伸的。区域经济活动空间在一定的时间里受到一些因素的束缚,这种束缚构成了区域经济系统的边界,但经济的发展最终会克服这些障碍,直至遇到新的约束,形成新的界面。

3. 区域经济学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
1、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4.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它一方面对区域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进行经济评价,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区域发展纲要提出科学的依据,并为区域经济建立起计量经济模型。
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最初兴起于西方国家,东欧和原苏联在60年也掀起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潮。我国则直到80年代后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研究的主要范畴包括:区域经济理论、生产力布局理论、生产力布局的经济调节机制、新地域的经济开发战略和经济规划等。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国》(1850),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等代表著作。1978年,前苏联经济学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区域经济学》出版后,标志着这门学科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古典区位论的区位是指厂商经营生产活动的位置,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古典区位理论所关心的问题。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最早注意到区位对运输费用的影响,是在19世纪初叶他所出版的《孤立国对于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 (1826)一书中。杜能指出距离城市远近的地租差异即区位地租或经济地租,是决定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作物布局的关键因素。由此他提出了以城市为中心呈六个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理论,即著名的"杜能环"。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在20世纪初叶发表了两篇名著《论工业区位》(1909)《工业区位理论》 (1914)。韦伯得出三条区位法则--运输区位法则、劳动区位法则和集聚或分散法则。他认为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业区位是运距和运量最低的地点。除运费以外,韦伯又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化。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培勒的中心地理论最具代表性,在其名著《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克里斯塔勒将区位理论扩展到聚落分布和市场研究,认为组织物质财富生产和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间结构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组成的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克氏提出了正六边形的中心地网络体系。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则在1D9年出版的《经济空间秩序》一书中,将利润原则应用于区位研究,并从宏观的一般均衡角度考察工业区位问题,从而建立了以市场为中心的工业区位理论和作为市场体系的经济景观论。

5. 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空间什么是连续空间、离散空间、同质区

《区域经济学(第二版)》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07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郝寿回义 安虎森。本书答把这种城乡边缘区作为区域空间的一种组织单元来进行研究,并在传统的二元结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即城市经济、城乡,边缘区经济和乡村经济,强调了城市、城乡边缘区、乡村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从而形成了一个涵盖区域整个空间的区域经济学。本书认为,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本书认为区域一旦形成,就开始其生命史,其生命史的主线应是经济发展,区域内的任何过程都围绕这一主线而相互联系着。这些过程既包括时间维度上的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和

6. 请教区域经济学一个问题,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特征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回答:
1、区域空间结构的内涵;
2、区域空间结构变动回的因素。主要原因答在于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各行为主体由于成本的变动而表现出分散、积聚、分散的规律;
3、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特征。特征主要有连续性、开放性等。

7.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简介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专整,在国民经济体系属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
1、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8. 区域经济学属于经济类还是地理类,谢谢

是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也称地区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而形成的应用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一词常作为区域经济学的同义词。当区域经济学的课题特别涉及到城镇时,则使用城市经济学一词。区域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科学。 其与区位理论既有联系,也存在区别。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应用经济(二级学科)下的一个三级学科。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
1、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9. 1.1什么是区域经济学

经济系统是动态的实体,并且在这些系统中发生的种种变化的性质及结果相当重要。这种变化影响着个体福利,并最终会影响社区和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结构。作为社会成员,我们不得不对观察到的变化做出反应。对一些人来说这种反应非常被动:当经济状况改变,他们立即发现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了,于是迫使自己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环境。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经济体制的改变代表了一种挑战;他们想办法理解那些引起变化的因素的本质,并根据这方面的知识来校准他们的行为模式或试图把这种变化带入他们生活、工作的地方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等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区域经济学代表了一种可以理解经济体制的空间特征的理论框架。我们想办法找出制约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的因素,以及随着这种分布变化,了解它给个人和社区带来的重要的影响。 因此,区域或“空间”经济学可以归纳成以下问题:何事在何地,为什么,以及应该如何?第1个“何事”指的是经济活动的每种类型:不仅包括工厂、农场、矿山等狭义的生产、建设活动,还包括其它各类企业、家庭、私人和公共机构的生产活动。“何地”指的是相关经济活动的区位;它包括空间接近、集中、分散和空间模式的相似或相异,“何地”还可以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讨论,例如就地带、地段或地点而言,讨论地区或者微观地理单位。“为什么”和“应该如何”的意义参考经济学家在其能力和胆量的某种弹性限度内对问题所作的种种解释。 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它的迟到的出现表明了一个令人遗憾的趋势:即以前的传统专业领域原则失去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且忽略了一些亟需应用综合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重要的问题领域。直到最近,传统的经济学家仍然忽视“何地”问题,在他们研究的许多问题中没有考虑任何的空间因素。传统的地理学家,虽然直接涉及“何事在何地”,但是他们仅仅凭借描述现象和绘图,缺乏解释人类行为和机构活动原因的任何真正的技术。传统的城市规划者,具有类似的局限性,他们只专注于理想化的都市布局的外形和审美方面。 这种不幸的形势在最近几十年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扭转。那些以各种各样的专业标签称呼自己的个人,如: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生态学家、城市和区域规划专家、区域科学家和城市学家,已经参与发展分析的工具和技巧,并把它们应用于解决一些最紧迫的问题。 20世纪40年代以来,沃尔特·艾萨德(Walter Isard)以其坚持不懈的开创性工作和在思想及组织方面的领导能力,对从各种各样的理论中获取支持,从而创立这门新学科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他建立的的“区域科学”的领域极其宽广。(胡佛)

阅读全文

与区域经济学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空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