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根号x的导数怎么求是什么
按照求导公式:(x^n)'=n*x^(n-1),所以根号x的导数是1/2*x^(-1/2)。
导数(Derivative)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函数y=f(x)的自变量x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Δ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Δy与自变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df(x0)/dx。
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
导数的本质是通过极限的概念对函数进行局部的线性逼近。例如在运动学中,物体的位移对于时间的导数就是物体的瞬时速度。
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导数,一个函数也不一定在所有的点上都有导数。若某函数在某一点导数存在,则称其在这一点可导,否则称为不可导。然而,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
对于可导的函数f(x),x↦f'(x)也是一个函数,称作f(x)的导函数(简称导数)。寻找已知的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其导函数的过程称为求导。实质上,求导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也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反之,已知导函数也可以倒过来求原来的函数,即不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说明了求原函数与积分是等价的。求导和积分是一对互逆的操作,它们都是微积分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
Ⅱ 政治经济学中的需求弹性是指什么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又是指什么
首先声明需求及需求决定是微观经济学的范畴,一般是讲市场机制的时候回讲的。
需求弹性:当需答求的各种决定因素发生变动时,相应的需求量变动的方向和幅度(正向还是反向,大于还是小于)
得到广泛应用的是三种需求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的变化率与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
A.大于1:富有弹性(高档消费品);
B.小于1: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
2.需求交叉弹性:一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有关产品价格变化率之比;
A.大于0:替代品(苹果和橘子,大米和面条);
B.小于0:互补品(汽车和汽油)。
3.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的变化率与收入的变化率之比。
A.大于0:正常品(其中大于1的为奢侈品;小于1的为必需品,类似价格弹性)
B.小于0:劣等品(收入高了就不买的东西)
很好理解,就不举例说明了。
给点分嘛,俺也是新手。
Ⅲ 西方经济学的价格变化率问题
若要求肉肠需求的价格弹性,那得先得出肉肠需求的价格函数。肉肠需示量为内Y,肉肠价格为P,则有,Y=M/2P,因为容面包与其完全互补,价格又相同。很明显弹性就是-1,因为价格上涨多大百分比,需求量就减少多少百分比。数学论证也是一样的。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很无意义,我就那么多钱,不就是价格涨多少我就少买多少嘛!而且无论面包价格与肉肠价格是什么比例,都不影响这个结果。
其次再说说这个交叉弹性,意思就是买肉肠的数量增加一定百分比时,面包数量减少的百分比。题目中已经说明了,是完全互补品,那么这个值就一定等于1。如果在两者价格不相等的情况下,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还是1。
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你说的变化率,那是错的。变化率不同于变化量,量上是两倍的关系 ,率上肯定是一样的。
Ⅳ 微观经济学中:自变量的无穷小的变化率指什么
自变量无穷变小是来自于数学的,一般是出现在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时
价格为自变量,所以此时自变量的无穷小的变化率指价格的变动率∆P趋向于0
Ⅳ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题目
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弹性是指某一版种产品销量发生变化的权百分比与其价格变化百分比之间的比率。
价格弹性=需求变化率/价格变化率
1.2=需求变化率/3%,需求变化率=3.6%(减少);
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3.0=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2%,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6%;
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需求量变化率:
价格弹性=需求变化率/价格变化率,1.2=需求变化率/8%,需求变化率=-9.6%;
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3.0=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10%,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30%,
合计30%-9.6%=20.4%,
需求增加800×20.4%=163.2(万辆),销售量963.2
Ⅵ 沪深300指数基金有那些
沪深300指数基金目前共有以下17只:
1、嘉实沪深300LOF
2、博时沪深300
3、鹏华沪深300LOF
4、工银瑞信回沪深300
5、国答泰沪深300
6、华夏沪深300
7、建信沪深300LOF
8、大成沪深300
9、南方沪深300
10、国投瑞银瑞和300LOF
11、富国沪深300
12、广发沪深300
13、易方达沪深300
14、银华沪深300LOF
15、国海富兰克林沪深300
16、银河沪深300价值
17、申万巴黎沪深300
(6)经济学中的变化率扩展阅读:
沪深300指数,是由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4月8日联合发布的反映沪深300指数编制目标和运行状况的金融指标,并能够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为指数化投资和指数衍生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条件。
沪深300指数的编制目标是反映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并能够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为指数化投资及指数衍生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条件。
指数成份股的选样空间:上市交易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除非该股票上市以来日均A股总市值在全部沪深A股中排在前30位。
Ⅶ 经济学中,边际替代率如何计算
边际替代率计算公式:
一般用MRS(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表示商品边际替代率,其计算公式为:
MRS=MU1/MU2=-(Δ/ΔX1)=P1/P2
这就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ΔX2个单位,获得第一种商品ΔX1个单位,前面加一个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为正数。
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上述公式可表示为:MRS= -(dX2/dX1)
表明无差异曲线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它衡量的是,从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转移到另一点时,为保持满足程度不变,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边际替代率是一个点概念,即其在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取值不同。在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替代率取值为负,是因为要保证效用水平的不变,在增加一种商品X消费数量的同时,必须减少对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数量。随着对X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该商品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不断减少,增加一单位的X商品所能替代的Y商品的数量不断减少。
也即消费者为了得到一个单位的X所愿意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不断减少。这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可以看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存在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致。这实质上也是典型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根本原因。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商品性质地改变或者消费者偏好的特殊性,无差异曲线也不一定就凸向原点。
(7)经济学中的变化率扩展阅读:
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假定每个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那么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就是说,其斜率一定为负。
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即当某种商品为中性物品或令人讨厌的物品时,无差异曲线才表现为水平的或者垂直的,甚至是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
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
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换句话说,较高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高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
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是因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如果相交,就会产生矛盾。只要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传递的,无差异曲线就不可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类似于生产者的等产量曲线。
Ⅷ 微观经济学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
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MC=MR=P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1,超过了平均成本,(P1—AC1)*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P2—AC2)*Q2<0。
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
而事实上,只要果农停止种植,就会将可变成本将为0,显然,此时不种植要比种植强,便会出现果树被砍,数量减少。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
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
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Ⅸ 工程经济学中敏感性分析的变化率怎么取
应该没有严格规定吧。敏感度较大,选取的幅度就小一些;敏感度小,选取的幅度就大一些
Ⅹ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衡量通来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源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移动。而在货币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当市场上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