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可变成本和产量

经济学可变成本和产量

发布时间:2021-01-04 09:30:25

经济学中知道数量、固定值和可变成本怎么算平均总成本

总成本一一总可变成本=固定成本TC一一TVC=TFC(总可变成本+固定总成本)/总产量=总平均成本
(TVC+TFC)/TQ=
AC即:总成本/总产量边际成本为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要增加的成本MC=△TC/△Q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总产量
AFC=TC/Q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总产量
AVC=AC/QMC(边际成本)、AC(平均成本)、AVC(平均可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关系

MC、AC、AVC三条曲线是U形且MC交AC于最低点;MC交AVC于最低点
②AFC是反函数,始终处于下降趋势
一、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①总成本与边际成本:TC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是MC,MC>0、MC=0、MC<0,TC分别表现递减、最小值、递增
②总成本与平均成本TC曲线上任一点和原点的连线的斜率是AC,当AC达到期最大时,TC和原点的连线正好也是TC的切线。
③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MC>AC时,AC递减增;MC<AC时,AC递增;MC=AC,AP取得最小值
二、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
MC曲线和AC曲线都是U型的,造成这种形状的原因都是由于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的递减或递增,但这两种成本的经济涵义和几何涵义不同,MC曲线反映的是TC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而AC曲线则是TC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所以MC曲线比AC曲线更早到达最低点。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上。在这一点,MC=AC,就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左,AC在MC之上,AC一直递减,AC>MC,就是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右,AC在MC之下,AC一直递增,AC<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AC是随MC的变动而变动的,当MC下降到一个更低点时,相应的AC也要跟着下降,但它同前面较高水平计算平均值,因此就必定大于MC,以至当MC到达最低点以后转而递增,在其未达到平均值时,AC仍在MC之上,并且AC仍继续递减,直到与递增的MC相交,AC才到达最低点,而后转向递增。
而过这一点之后,情况相反,AC还是随MC的变动而变动,当MC上升到一个更高点时,相应的AC也要跟着上升,但它同前面较低水平计算平均,因此就必定小于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1、总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
总成本TC是产量的函数,由于没有考虑固定成本这一因素,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表明产品产量为零时,TC为零,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也相应增加,总成本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也就是边际成本率。平均成本(AC)是每单位产品的成本,等于总成本与产品产量的比值。也就是:AC=TC/Q=f(Q)/Q。在几何意义上AC是TC曲线上的任一点与原点O的连线的斜率。AC曲线形状为U型,表明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增加先递减后递增,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的
2、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
一般来说,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产量很小。随着生产的进行,生产要素利用率增大,产量的增长速度大于成本的增长速度,所以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成本又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考虑最初的短暂情况,那么,它的变动规律主要表现就是:边际成本先是随产量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增加而增加,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供参考。

❷ 产量曲线和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假定:
短期生产函数为 Q=f(L,K'),即假定资本投入量固定,且假定劳动的价格w也是固定的。
短期成本函数为 TC(Q)=TVC(Q)+TFC,即总成本=总可变成本+总不变成本;TVC(Q)=w·L(Q)。

(1)、由上述公式得,MC=w·(1/MP),结论为
第一,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是先上升,达到一个最高点以后再下降;所以,边际成本MC是先下降,达到一个最低点以后再上升。MP曲线的上升段对应MC曲线的下降段,MP曲线的下降段对应MC曲线的上升段,MP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曲线的最低点。
第二,由以上的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对应关系可推知,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曲线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凹的;当总产量TP曲线下凹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下凸的;当总产量TP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曲线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2)、由公式可得,AVC=w·(1/AP),结论为
第一,平均可变成本AVC和平均产量AP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前者呈递增时,后者呈递减;前者呈递减时,后者呈递增;前者的最高点对应后者的最低点。
第二,由于MC曲线与AVC曲线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所以,MC曲线与AVC曲线的交点和MP曲线与AP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请对照相应的曲线图看~

❸ 经济学中,可变成本(VC)函数的导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在线等!

导数表示的是“边际”,对于可变成本VC亦不例外。
可以参考边际效用(效用函数对回消费量的导数)答、边际产量(生产函数对要素投入的导数)等概念,不难理解:
可变成本VC的导数应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变化量引起的VC变化量。
通常,VC被写为产量Q的函数,那么其导数也就表示边际可变成本,即一单位产出的变化引起的VC变化量。相应地,总成本函数的导数——边际成本(MC)亦同理。
不过,不变成本的导数恒为0,因为它不随其他变量变化而变化,是固定的常数,其导数自然肯定是0.

❹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变动趋势及相互关系

总成本指产品从研制、生产、使用、直到淘汰整个时期的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可变成本是指在总成本中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项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值。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关系: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变动趋势:随着总产量的增加,总成本和变动成本都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没有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大,固定成本不变。

(4)经济学可变成本和产量扩展阅读:

经济学中,常见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变动三者与边际成本联系在一起,边际成本的作用很重要,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的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在产量较低时,相对于固定投入要素而言,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太少,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固定要素逐渐得到充分利用,产量迅速提高,总成本的增加没有总产量的增加快,边际成本下降,因此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

❺ 微观经济学的可变成本和总成本与价格的关系

可变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部分,而价格与成本相辅相成,表现为总成本和利润之和。
(一) 可变成本是总成本的一部分。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总耗费。总成本由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构成。其中可变成本是指在总成本中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项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值,当一定期间的产量增大时,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会按比例相应增多,所发生的成本也会按比例增大,故称为可变成本。可变成本等于总成本减固定成本。
(二)价格和成本是相辅相成的,其表现为总成本和利润之和。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是要通过出售商品,收回所耗费的成本,并取得利润,才能保证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因此,价格和成本是相辅相成的。在价格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计价方法都采用成本计价法,该时期可以说成本决定了价格。即在企业产品定价时,是在核算总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来确定产品价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价格形成机制也有改变,绝大部分产品将主要通过市场来定价,单靠成本信息作为制定商品价格的作用越来越弱,但总价格体现为总成本和利润之和这一关系并没有改变。因此当单位产品价格高于单位产品成本时,该单位产品的生产经营才有利可图;而当单位产品价格低于单位产品成本时,该单位产品的生产经营即处于亏损状态。

❻ 微观经济学问题。边际成本和可变成本有什么区别不都是由于产量增加而引起变化的吗

题主的理解抄还不到位哦,可变袭成本是一次生产中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所有成本,而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成本则为边际成本。例如生产一锅茶叶蛋吧,锅和燃料等无论生产放多少鸡蛋都要投入的部分就是固定成本(假设水和调味料都固定吧),而可变成本就是所有鸡蛋的成本,假设一锅10个吧,那可变成本是10个鸡蛋,但边际成本依然是1个鸡蛋,而且边际成本是固定的。现在放宽假设,连茶叶也是可变成本了,那可变成本就是10个鸡蛋和要放的茶叶,但边际成本就是一个鸡蛋和为了让多出来的鸡蛋入味要加的茶叶,这是边际成本很可能是递减的,因为每多生产一个茶叶蛋所需的额外的茶叶量在减少。

❼ 微观经济学第五版p160,短期内,固定成本不可变,所有产量的边际成本之和必然等于总可变成本,生产者剩余

哦这个问题你可以这样理解的:
首先,你想总可变成本=每个单位产量的平均可变成本内*产量
其次,课容本上表达的是厂商的产量为F点所表示的产量
再次,你从图中观察F点,在这一产量水平下QF代表平均每一单位的产量的平均可变成本对吧
最后,你就可以知道了总可变成本=QF(每单位的平均可变成本)*OQ(产量数)
提醒:你好好理解一下;平均量与边际量的区别有利于你理解这道题
你可以想一下总可变成本在这个图中还可以表示为在该产量下的SMC曲线下面的面积

❽ 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简单判断题 1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比如厂商产量抄10000件,由10个单位产袭出,那每个单位产出是1000件.现在是增加了一单位产量,
也就是加了个1000件.那总产量就是11000件.所增加的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求的是增产后
盈利率!判断题:可以增加产量,(3单位).

❾ 经济学当中平均可变成本的算法

根据平均成本与边际抄成本的关系,袭以及边际成本的U型特点(即边际成本曲线形状为U型)可知,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平均成本曲线也是先降后升的U型,且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相等时,平均成本最小。
在你这题中,可以看出边际成本一开始是降低的,到3KG后又增加
可以算出在4KG时,平均成本为 5.5+3.2+1.6+3.4=3.425 约等于3.4
这时平均成本最小

❿ 微观经济学中,为什么平均产量最大时,平均变动成本最低

可将所有的生产要素看成一个整体生产要素,平均产量最大时,即该一单位生产要素产出最大,此时获得相同产量时所需的生产要素最小,平均可变成本最小。

微观经济学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

(10)经济学可变成本和产量扩展阅读: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可变成本和产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