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选课方向

经济学选课方向

发布时间:2021-01-04 07:50:15

❶ 我现在是读高一,有些大学学的专业对高中的选课是有要求的,我是比较想读经济学,然后想上的大学对这个专

小朋友,放心吧,大学对于思想政治这块的科目都是开卷考试,没有专任何难度,关键是你属有兴趣就要学会坚持,不管以后做什么,关键是精明能干,能干是基础,精明是亮点,做事是必然的,聪明地做事是必须的,这要看你自己了

❷ 浙江财经大学下沙 选课,市场营销学 微观经济学,经济法,还有统计学,各门有什么好的老师推荐一下吗

金融学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是研究公司、个人、政府、与其他机构如何招版募和投资资金的学科权。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也就是说统计学面对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适合按部就班,数学基础较好的在统计学上会有较大的进步;而金融学面对的是未来,喜好预测分析的,可选择金融学;两者关联度也很强,金融学很多地方都需要统计学的结果作为预测参考。如果有自信和能力,可以试试双学科。

❸ 选选修课当中宏观经济学属于文科类还是理科类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可以选宏观经济学吗

(2)非音乐学院的钢琴系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是与同院校的非艺术专业的高考录取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营销学原理、

❹ 求大学经济学选修课小论文,细节内详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三农”问题透视 农业的脆弱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脆弱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增长曲线始终处于强幅波动之中。由于中国还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对农业的调节还很不到位,因此,中国农业的周期性波动不是主要由供求关系等市场力量所决定的,而主要是由政策偏差和政府行为的不良偏好所决定的。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对农业投入的减少,直接源于利益比较法则。当某些政策倾向和外部环境对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时,农民就会采用减少投入、甚至撂荒的方式表示不满,由此导致减产。前年全国粮食总产仅4亿3千万吨,粮食安全问题又一次被提了出来。去年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总产达到4亿6千9百多万吨,但能否巩固住这一趋势还很难说。中国粮食一旦出现较大缺口,由于人口众多和交通不便的缘故,靠国际市场调节是没有保证的。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其基本立足点应放在国内市场上。
资源瓶颈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耕地仍然是发展农业的基本要素。但是,中国有限的耕地却每年以上百万亩的速度急剧减少。中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及世界平均数的1/4—1/5,可用于灌溉的水源日益减少。
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民由于负担沉重,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农地产权制度上的缺陷所引发的短期行为,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向农地投资。现有金融体系根本不把农民作为服务对象,农民即使有合理信贷需求也融资无门。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公共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至使大量农用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村公共用品供给严重不足。
人力资源是发展农业的主体要素。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一个总量概念,而从结构上看,有知识、有文化、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流程的新型农民却数量有限,极为稀缺。这种状况不是在向好的方向转变,而是朝着更加恶化的方向发展。
市场竞争考验着农业的今天和未来。在计划体制和普遍短缺状态下,增加实物产量几乎成了农业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自于需求的约束使实物产量偏好风光不再。卖粮难、卖果难、卖猪难、增产不增收构成对农业的新困扰。农民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疯狂竞争,也要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角逐。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一方法并不总是有效。某种优质品种在种植初期可能会卖个好价钱,但一旦大面积推广,价格立即一落千丈。优质生猪、棉花、反季节蔬菜、瓜果等都没能逃此厄运。这种由个体理性而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地承包制度遇到新挑战。这种承包制把土地使用权分散到全国2亿多农户,过于精细而形不成规模,无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人口增减流动和耕地数量的变化,承包权长期不变与调整承包面积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虽然中央政府一再声称家庭承包制的政策“长期不变”,但各地正在推行的所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正在动摇着承包制的基础。其未来结果如何,现在还很难做出一个明晰的判断。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放弃或失去土地的农户能否有一个新的谋生出路。如果没有这种出路,或者眼前有路而最终走不通,那么,他们重新返回土地的要求就会始终存在。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已经走到了一个关节点上,能否正确处置,关乎中国农业未来的兴衰大计。
农民的贫困
1997-2000年,农民收入增幅急剧下降,1996年为9%,1997年为6.4%,1998年为4.7%,1999年为3.3%,2000年为2.1%。1995年每亩农业纯收入为376元,而2000年下降为161元。2001年以后增幅虽有回升,但仍在低水平徘徊。去年取得6.8%增幅的好成绩后,继续保持难度很大。
从农民收入平均值看,还是在缓慢增长,而不是绝对量减少。正是这个“平均值”容易模糊人们的视线,看不清问题的严重性。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调查,2万多被调查农户,2000年最高1%收入农户拥有全部收入的9.6%。这部分1%的人口拥有的收入是最低20%收入人群收入合计的1.7倍,按照人均收入计算达到26290元/人。每户家庭纯收入达到102700元,分别是最低20%收入人群的37.34倍和33.94倍。这样算下来,去掉高收入户的份额,相当数量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是缓慢增长,而是绝对下降的,也就是马克思所描述的那种绝对贫困化。
农民增收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农民穷困既是农村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也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长期不增收,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影响,农产品供求形势就可能发生逆转;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上不去,不仅工业品的市场需求将受到制约,也会影响农民对农产品的消费支出,加剧农产品的卖难,令扩大内需方针难以真正落实;农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农村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从而产生大量“流民”,危及社会安定;农民不能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最终实现。
造成中国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主要是:
1.税负。沉重的税费负担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头税轻,二税重,三税无底洞。”十多年前农民自己早就作了形象生动而又准确的概括。据有关方面调查,税改前的农业税全国平均只占耕地产量的2.5%,很轻;三提五统费总额是农业税的三倍,较重;而在规定的税费之外,所谓的社会负担、以资代劳、达标集资等“三乱”收费的金额比税费总额还要多,而且没有什么约束,随意性很大,确是无底洞。
2.债务。巨额的债务负担是悬在农民头上的又一利剑。乡村巨大的债务负担,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最终都转嫁到了普通农民身上。
3.无组织。农民没有集体谈判能力,也是造成其贫困的重要社会原因。在社会现阶段,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各自能够从社会利益总量中分到多大的份额,一方面取决于各自的社会地位和贡献,另一方面取决于他们的组织程度和影响政策的能力。在这种集团性的利益角逐中,哪个集团的组织程度高,自己的劳动争取社会给予较高评价的能力强,哪个集团就有可能争取到更大的利益。由于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思想观念上的保守性,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集团,人数众多的优势被组织程度的松散所抵消,因而表现出的群体力量十分微弱。他们只能充当社会利益分配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很少有可能以主动进取者姿态和实力影响社会利益的分配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倾斜。
中国农村近乎于天文数字的劳动力供给,是造成农民收入增幅缓慢的人口前提。不减少农民,不减少农村人口,农民就不可能真正富裕起来。
农民的卑微
从理论和法律地位上讲,农民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构成部分,与工、兵、学、商、干享有同样的权利,并不低人一等。但是,农民的名义社会地位与实际社会地位相差甚远。农民在社会结构中的实际地位处于最低层。农民的职业本来是神圣的,没有农民的劳作和辛勤耕耘,就没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消费资料,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然而,鄙视农民,看不起农民职业的社会心理却根深蒂固。农民耕作了一辈子,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竟然被说成是没有“工作”。而从事其它职业的人,自被一个组织正式录用那天起,就算参加了“工作”。除了农业以外的任何行业,录用人员几乎都要经过筛选,合格者才能上岗。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其素质似乎不需要有什么要求,凡是别的行业不要的人都可以干农业。
现行的刚性户口管理制度,把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使农民的迁徙自由和择业自由受到了极大限制。在严格的户口等级制中,农户处在宝塔式等级阶梯的最低层。农民要想改变自己的户口性质,变为非农户或城镇户,如没有特殊理由和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虽然有所松动,管制不再那么严格了,但农民想变成一个真正的“城市人”,仍然是一种极不容易的事情。现行的户口制度对农民是极为不利的,把他们限制在狭小的地块上,一代一代繁衍下去,与日益发展的现代文明始终隔着一段距离。
国有财产名义上是属于全民的,农民也是其所有者中的一员,理应从国有财产的收益中得到好处。可事实上,农民对国有财产没有实际占有权和支配权,从国有财产的收益中分到的好处也很有限。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列项时被称为“国家财政支援农业资金”,似乎这部分钱是国家和“工人老大哥”从外部施舍给农民的,农民从来就积累不了资金。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国家在奠定工业化基础的过程中,以价格剪刀差的形式从农民那里取走了大量资金,农民为国家做出的真实贡献长期被掩盖了。
到头来,农民反而成了困难户,成了被“救济”的对象,这在逻辑上实在太荒唐。农民在财产关系上的这种不平等地位,是其社会地位整体低下的重要根源。
中国农民是极易遭受外部攻击和伤害的群体,但是他们极能忍耐。对他们的利益不损害到一定程度,他们的情绪很少明显表现出来。在以往大搞政治运动的年代里,许多农民吃不饱饭,过着几乎赤贫的生活,但还虔诚地“学大寨”、“割尾巴”、“搞穷过渡”。推行农业生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商品经济观念有所增强,自主精神开始复苏。但是,农民的总体力量还是很单薄,不足以有效抵抗外来的伤害。对农民的伤害主要有:政策性伤害,如农业基建投资减少,取消或不兑现已公布的奖励政策,某些产品国家订购价格偏低等;交易性伤害,如收购农产品压价,残次农机具、假农药、假化肥卖给农民,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等;行政性伤害,如有些地方政府机构的少数干部,依仗权势横行乡里,巧取豪夺,大吃大喝,乱搞摊派,严重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面对这些伤害,农民敢怒不敢言,顶多发发牢骚,消极怠工,不积极完成交售指标,自行调整生产结构。
农民缺少参与政治的具体组织形式。目前在中国大陆,工人有工会,记者有记协,艺术家有文联,学生有学联,工商户有工商联,总之,各个阶层都有一个政治性的常设组织,唯独农民阶级是个例外。特别是农村实行承包制以后,家庭成了农村主要甚至唯一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生活以及部分公共事务都通过家庭来完成。随之而来的是党团组织、民兵组织、妇代会、治保会等原有各种村级正式组织的功能弱化,而新的村民委员会又极不健全,致使农村社会走向失调状态,许多早已消失的消极甚至丑恶现象重现。
长期以来,对农民问题的观察,有相当数量的观察主体是从城市利益偏好出发并以其为判断标准的。多年来,我们没有能够跳出这样一种循环,当农业衰退,农产品供应不足,威胁到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时,农业才被又一次重视起来。也只有在这时,才体谅到农民的苦衷,又是“休养生息”,又是“增加投入”。一旦形势好转,就又把农民丢在一边,置农民利益于不顾,直至农民不堪负担,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产品急剧减产为止。前几年,有些城市推出了所谓“腾笼换鸟”的就业政策,撵走农民工,腾出位置让城市下岗职工就业,其歧视性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
解决“三农”问题的四点政策建议
1、 牢固树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分割的发展观,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树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观念,把城市和工业的振兴,把农村、农业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循环中和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加以通盘考虑。要消除城乡间生产要素难以有效流动的障碍,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2、 实现我国农村三大战略转型
确定中国今后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能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物质需求,而要着眼于解决更带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战略目标应是实现以下三大战略转型:
一是农业产业的战略转型。中国农业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型。这种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
技术基础转型。既要发挥传统耕作技术的优势,又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武装农业产业,大大增加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产业结构转型。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闭狭小的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面对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面对着需求层次的提升和需求多样化,农业产业的供给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种结构调整不是一次性的,不是靠行政命令推动的,而应该成为一种市场导向的有内在动力的生产者自主行为。
产业组织转型。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应通过专业性产业组织分工协作去完成,发挥分工优势,以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效益。
二是农村社会的战略转型。一家一户的细小规模经营,贫弱的经济和不便的交通,阻碍着农村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变。改变这些不利条件的根本路径是城乡互动,良性转换。通过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有序地把一部分农村人口转化成非农产业人口,进而游离土地变为城镇人口,从而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之中。通过教育、文化、科技、人员交流、产业联系、各种媒体的纽带和中介作用,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逐步改造农村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结构,把农村演变到现代社会形态中来。
三是农民身份的战略转型。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村政策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情况,反复加以强调和“狠抓”的是“农业”、“粮食”等对象,至于作为其主体的人——农民的状况如何,则漠不关心,甚至屡加伤害。解放农民,还农民一个平等的社会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解决农民“国民待遇”问题,不能仅靠道义诉求,需要有实际措施和步骤。在义务教育、户籍管理、迁徙自由、市场准入、劳动就业、公共用品使用、民主参与等诸多领域,完全可以逐步取消对农民的歧视性限制,在解放农民的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3、 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
推行以消化农民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必须改变策略,把以城市利益为导向的工业化路线改为城乡联动、有大量农民参与的工业化路线。在法律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制下,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创业办厂,既可以在乡村办,也可以到城市办,取消各种歧视性的准入限制。在用工政策上,鼓励农民到工业部门就业,既可以离土不离乡,也可以离土又离乡,最终改变农民的职业身份。
在中国,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仍有很多比较优势。用资本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无节制挤压和替代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是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给城市就业造成困难,也堵死了农村劳动力转向工业部门的通道。在工业化技术档次的选择上,应当有一个合理的梯次结构。
4、 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经历一些中间环节和过渡阶段。他们首先作为外来人口流动于乡村和城市之间,再进而以边缘群体的形式较稳定地聚居在城市非主要区域,直到最后完全融入城市主流社会。这一演进过程是实施非农化和城市化战略的必经之路。不能因为边缘人口增加城市压力、破坏环境、犯罪率上升、形成贫民窟等负面影响的存在而人为地阻止这一进程。只能采取积极措施,兴利除弊,尽量减轻这种国内移民所带来的阵痛,帮助边缘人群尽快融入主流社会。
中国政府和城市当局对外来人口或边缘群体应当采取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政策。能够以民主、法制、人权的原则维护主流社会与边缘群体之间的平等,至少应保证最低限度的即公民权利意义上的平等;在市场准入,起码是劳务市场准入方面提供更为平等的机会;要建立和形成边缘群体与主流社会之间的矛盾缓冲和化解机制;在使用公共物品方面,当主流社会的公共空间无法吸收他们的情况下,应当帮助他们在法治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公共生活,否则黑社会这类组织便会填补这个空缺。

❺ 吉首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怎么样

吉首大学这个专业设置的课程比较杂,国贸、金融、会计等等知识都涉及到了,毕业的时候,毕业证上面会有三个方向可以选择填写,经济学,经济学(金融与投资方向),经济学(国际贸易方向)。说实话,吉首大学商学院的教学实在是不怎么样,商学院是人最多的院,人多就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具体不好在哪些地方我就不好说了。这个专业找工作还是非常好找的。大学期间,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对以后会有帮助,如果能拿到注册会计师当然是最好了。下面是我们的课程,供参考,通识选修课是自选课程。我是今年毕业的经济学专业学生,祝你好运!

2006-2007 1 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 公共必修课
2006-2007 1 021001 大学语文 公共必修课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06-2007 1 041011 高等数学(经济类)(Ⅰ) 公共必修课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6-2007 1 082025 管理学原理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6-2007 1 241001 军事理论 公共必修课 军事教研室
2006-2007 1 085077 市场调查与预测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6-2007 1 211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公共必修课
2006-2007 1 082091 政治经济学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6-2007 1 221005 综合英语(Ⅰ) 公共必修课 公共外语教学部
2006-2007 2 大学体育 大学体育 公共必修课
2006-2007 2 082017 发展经济学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6-2007 2 082039 会计学原理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6-2007 2 254246 美学 通识选修课 教务处
2006-2007 2 254065 推拿防治常见病 通识选修课 教务处
2006-2007 2 082075 微观经济学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6-2007 2 111001 卫生与健康教育(讲座) 公共必修课 医学院
2006-2007 2 06 线性代数(Ⅰ) 公共必修课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6-2007 2 2110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6-2007 2 085112 资本论选读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6-2007 2 221006 综合英语(Ⅱ) 公共必修课 公共外语教学部
2007-2008 1 041002 大学计算机基础 公共必修课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7-2008 1 大学体育(Ⅲ) 大学体育(Ⅲ) 公共必修课
2007-2008 1 04100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公共必修课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7-2008 1 082036 宏观经济学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1 25402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识选修课 教务处
2007-2008 1 082041 货币银行学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1 082044 经济法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1 2110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7-2008 1 082065 市场营销学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1 254067 武术 通识选修课 教务处
2007-2008 1 221007 综合英语(Ⅲ) 公共必修课 公共外语教学部
2007-2008 2 085001 保险学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2 082012 产业经济学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2 085014 电子商务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2 082028 国际金融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2 085039 国际商务英语口语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2 085040 国际市场营销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2 02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Ⅱ) 公共必修课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7-2008 2 21102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 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7-2008 2 101001016 跆拳道初级 公共必修课
2007-2008 2 254058 太极拳 通识选修课 教务处
2007-2008 2 082071 统计学原理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2 254232 心理学与生活 通识选修课 教务处
2007-2008 2 085105 运筹学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7-2008 2 221008 综合英语(Ⅳ) 公共必修课 公共外语教学部
2008-2009 1 085007 财务管理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8-2009 1 082010 财政学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8-2009 1 082030 国际贸易理论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8-2009 1 085084 外贸英语函电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8-2009 1 085109 证券投资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8-2009 2 082031 国际贸易实务*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8-2009 2 085038 国际商法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8-2009 2 082052 区域经济学 专业必修课 商学院
2008-2009 2 085075 世界经济学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8-2009 2 085106 战略管理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8-2009 2 085114 组织行为学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9-2010 1 085032 国际结算*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9-2010 1 085048 计量经济学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9-2010 1 085053 经济学说史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9-2010 1 085054 经济英语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2009-2010 1 085069 商务礼仪 专业选修课 商学院

❻ 与经济与金融学院经济学专业互补的选修课有哪些

很多专业都是可以互补的。
包括经济类和金融类的专业都是可以的。

❼ 如何用经济学分析选课问题

为了选到自己理想的体育课,很多同学一大早就起来,守候在电脑旁。等到预告的时间一到,大家便在电脑上忙开了。
当前,很多大学都开通了网上选课系统,一改过去由学校统一安排课程的局面。网上选课系统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包括体育课、英语课、政治课。公共课由学生自己选择,不分专业,而专业课往往由导师在入学时设计好硕士阶段学习计划,根据各专业的开课计划来安排课程,某些专业的专业课仍然是由学院统一安排,没有实际意义上的选择自由,所谓选择只是一种录入的程序而已。
大学的这种制度设计一个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尊重不同个体的偏好差异,并尽力使学生的获得与评价相符。不同个体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课程、时间、授课教师等都成为学生在选择课程时考虑的要素,过去由学校统一安排的模式假定所有人的偏好一致,这与现实显然不符,从而不可能获得既定约束下的最优选择。
放松所有人偏好一致的假定,尊重不同的偏好,开通网上选课系统,提供差异化课程,满足不同偏好,可以说一种更人性化和更理性的制度设计。以体育课为例,提供的选择有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体育舞蹈等,不同的人对于体育项目的偏好完全不同。当一个人在能够选择羽毛球时而选择了网球,可以断定其对于网球要偏好于羽毛球,也可以说其对于网球的评价要高于羽毛球。因此当其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时,其获得往往会和评价相符。
但是在选择时会面临各种约束,对于选课参与者来说,面临的主要约束是时间,比如说这门课和其它课程时间是否冲突,以及既定资源的约束,因为差异化课程并非无限供给,一般来说不同的项目仅限于特定人数。参与者的竞争往往取决于谁先参与交易,也即谁先登录选课系统。第一个登陆系统的人,其面临的资源最多,轻易就会获得最大化的选择。第二个登陆的人面临的既定资源约束变大,因为第一个登录者已经占有部分资源,但第二个人仍然可以在自己既定资源的约束下获得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以此类推,越是往后登录的人面临的资源越来越少,也即约束越来越大,最优选择只能在更大的约束下做出。显而易见,最后每个人都可以在面临自己既定资源约束下获得最优选择,即使是最后一个登录的人,只剩下最后一个位置,选择也是最大化的,因为选择仍然要优于不做出选择。
但这种网上选课的制度是否是一种帕累托效率改进呢?所谓帕累托效率改进是指在没有使任何人的福利受损的情况下,至少使某人的福利增进。帕累托效率作为衡量效率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只是一种理想。从帕累托效率定义来看,网上选课并不符合帕累托改进。首先,网上选课和过去学校统一安排课程相比,增大了交易费用。而且这种交易次序的竞争造成排队等候,而排队等候作为一种时间的支付并不能给任何人带来福利,只是一种无谓的损失。其次,这里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空间,由于每个人面临的时间约束不同,如果忽略交易成本,那么学生之间在选课后仍然可以通过互换课程而达到至少使一方情况不变坏却让另一方情况更好的效率改进。
因此这种制度仍然有完善的空间,比如网络系统的改进,对于学生不同偏好的搜集以提供更好的差异化课程,以及如何为希望调换课程的学生提供平台等。
不管如何,公立大学作为一个公共机构,能够尊重差异,已经迈出了教育改革很好的一步了。

❽ 经济学学士的选修课

某些课程会根据当年具体情况稍作调整
企业战略管理 资本运营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企业文化 以价值为导向的企业战略营销
A.金融学专业(方向:1.金融资本与投资工程 2.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 3.证券期货4.国际金融)
B.国际贸易学专业(方向:1.国际贸易 2.国际商务)
C.产业经济学专业(方向:1.商贸与流通产业 2.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
学位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
专业方向必修课(六门):
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证券市场学、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学、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服务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学、产业环境分析、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

❾ 大一选课选经济学基础好过吗,期末怎么考试

你好,经济基础当时是我的必修课,我当时还是过得挺容易,主要你平常也要认真听,老师划得重点要理解,期末是闭卷考试。

❿ 经济学选修课选哪些专业比较好

选修嘛选些轻松的好了,电影欣赏什么的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选课方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