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业西方经济学中为什么完全竞争企业短期亏损时还要生产
全竞争条件下,短期生产可以看作是市场上有固定数量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既定价格下如何寻求他们的利润最大化。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不同市场的价格水平对产业的影响:
1.市场价格很高,并且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总成本时,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如:当市场上鸡蛋价格高于一斤5元,而养鸡专业户这时生产一斤鸡蛋的平均成本为2元,他的平均收益也为一斤5元,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假设他选择的最优产量为500斤,因为在这个产量上,他的边际成本正好5元。所以,他的企业地短期均衡价格就为5元,短期均衡产量为500斤,他所获得的超额利润=(5-2)*500=1500元。这时若他的产量大于或小于500斤,他所获得的利润就都小于1500元,所以,1500是他在价格为5原始的最大利润。
2.市场价格较高,并且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总成本时,企业的经济利润为玲,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3.市场价格下降,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仍大于平均总成本时,企业亏损,但还可以继续生产。
4.当市场价格继续下降,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企业亏损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即停止营业点。(若继续生产。企业的全部收益你不全部的可变成本,而不能你不 任何固定成本。若不生产,他虽不必支付可变经济成本,但固定成本仍然是存在的。所以,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是企业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
5当市场上价格下降为更低时,企业的亏损更大,作为理性的生产者,他将停止生产。
由上可知: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平均收益=价格=短期边际成本。供参考。
Ⅱ 关于西方经济学里的“工资刚性”理论,是不是到了民企就不起作用了
一样起作用。工资刚性指的是工资只能涨不能跌或是难以跌的这么一种现象,这一专现象背后的原因属实际上是价格刚性(希克斯《工资理论》),即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以及商品的供求价格在一定时间内是比较稳定的,即使发生了变化,雇员从认识到采取行动要求工资上涨中间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就造成了工资相对稳定;在经济危机发生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由于雇员的消费习惯要改变过来是比较困难的,会遭到他们的抵制,所以工资下跌也是比较缓慢的,这时企业只好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或是解雇员工来实现过冬的目的,这种现象在美国1929-1933年及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Ⅲ 西方经济学很难学吗
最佳答案
西方经济学其实不难学,自学也能搞懂,这要看态度了。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四个阶段。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大的部分。要搞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在经济学中要搞懂生产可能性曲线、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等产量曲线、短期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等等..
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学以致用是最根本的。从书本中转化成自己的才属于自己的。
祝你天天想上。
Ⅳ 从《西方经济学》角度分析企业如何利用产品差别在竞争中获胜
《西方经济学》我没有看过,只能从一个综合的角度来说。首先公司追求竞争优势除了降低成本走价格站之外就是追求产品差异化。这是公司的竞争策略。要分析企业怎么样利用产品差别而取得竞争力,要先分析是采用哪一种差别。产品差别分为纵向和横向差异。横向差异主要在产品的性质特点本身,将产品的还有特点性质多样化,或者是本地化。纵向差异主要是在产品的质量方面,这其实和客户消费者的收入相关。根据是哪一种类型的产品差异再来结合市场分析,例如是niche市场还是什么。再来利用SWOT 模型分析评估企业在产品差异方面的位置和竞争力。
Ⅳ 为什么说西方经济学是庸俗经济学
在西方经济学日益流行的时代,说它是庸 俗的经济学似乎有些不合潮流。我所说的 西方经济学,指的是西方的宏观经济学和 微观经济学,它既指新古典综合派,也指 新制度经济学。(当然,有人认为西方经 济学的范围很宽,见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 济学第一页,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西方经济学由于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它具 有很大的欺骗性。因为如果你不做进一步 的思考,你会认同西方经济学对一些经济 现象所做的解释。比如消费、投资、出 口、政府支出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因为国 内生产总值(GDP)等于消费加投资加净 出口加政府支出。再比如消费者为什么会 受欺骗,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如果信息对 称,消费者是不会受欺骗的。 经济学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经 济现象、操作、理论。经济现象是我们天 天能够看得见和体会得到的,比如鸡蛋多 少钱一斤,上海股票多少点,某公司雇佣 多少员工。操作则是我们需要思考才能够 感觉得到的,比如企业是怎样组织起来 的,它们为什么大多数采用有限责任公司 的方式。理论则是看不见感觉不到的,比 如什么是货币,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经济现象、操作、理论在经济学中的角色 是不一样的。经济理论是基础,经济现象 则是丰富多彩的,经济操作是根据经济理 论而形成的。经济操作赖以存在的理论, 既包括书面的理论,也包括实际中应用, 但没有在书面上出现的理论。由于有一部 分经济理论是在书本上找不到的,这就会 使经济现象和经济操作在一些时候被认为 没有理论依据。经济理论是以经济现象和 经济操作为原料的一种逻辑思辩,它既包 括书本上的经济理论,也包括非书本上的 经济理论,如散落在普通人观念里的经济 理论。 1、经济现象。 在经济现象这个层次,西方经济学是很有 欺骗性的,因为西方经济学就是停留在这 个层面。以西方微观经济学为例,它是以 市场的存在为前提的,在这个前提下,西 方微观经济学开始分析构成市场的两个方 面:供给和需求。以供给为核心的理论是 生产、成本、利润理论,以需求为核心的 理论是效用理论、预算理论及收入理论, 最后对市场的类型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 系做了一个一般性的分析,从而得出局部 均衡、一般均衡的结论。这些理论,表面 上都有道理,因为人们观察到的经济现 象,是单个的、割裂的、片面的经济现 象,这和西方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正 好一致。 我们都熟悉需求曲线,它描述的是商品 (或产品,下同)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 系。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同样的钱,如 果价格越低,买到的东西越多。而需求曲 线告诉我们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价格越 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 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至于需求量为什 么会随价格的高低发生变化,西方经济学 有一个解释,说是边际效用递减,比如吃 一个苹果觉得很过瘾,吃1个苹果就难受, 因为第1个苹果的效用是负效用。由于每个 苹果的效用不一样,自然它们的价格也不 一样,由此,消费者可以得到好处,这个 好处叫做消费者剩余。 我现在要问的是:消费者买商品的钱是那 里来的?是赚来的?借来的还是其他人给 的?我假定钱是赚来的,消费者赚钱的过 程,就是商品形成的过程,钱和商品有一 种天然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存在在 简单的数字里,比如8=2*4,8=2*2*2等 等。我设商品是M,钱是N,如果要让商品 和货币相等,我只要在商品的前面加些系 数就可以了。我要加的这个系数,在微观 经济学里叫价格。至于价格的涨跌,是拥 有商品的人和拥有货币的人斗争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在这一点上,利用逻辑分析方 法的缺陷及人们熟视无睹的数字之间的关 系,片面地把需求仅仅看成是需求,而无 视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生产与分配的层 次问题,更无视生产与分配存在的制度基 础。在货币制度的基础上,生产的过程也 是分配的过程,消费者赚钱的过程,同时 也是产品形成的过程。钱不能吃也不能 穿,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分配产品的工 具。 货币作为分配工具,它是通过一系列的交 换来完成的。如果我们把交换的过程断章 取义,那有什么意义呢?需求和价格的关 系,在人们购买之前已经存在,因为你赚 钱的时候,你已经为给你钱的人生产出了 产品,你去买产品的时候,只是你 凭“钱”这个凭证去把你的东西取回来而 已,至于你取回多少,就要看产品的价格 了。 我们再来看看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问 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数学和经 济学两个方面来看。从数学方面来看,一 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三种关系,它们是 平行、重合、相交。在一个坐标系里的供 给曲线(直线,下同)和需求曲线,它们 相交、重合或者平行都是很自然的。因 为,你想要它相交,你就可以把它画成相 交。从数字的角度来看,任何数字都可以 分解为一组数字的加、减、乘、除。西方 经济学就是用这些数字和图形来证明均衡 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西方经济 学没有把货币和以货币表现的产品分开处 理,所以才会有萨依“供给创造需求”、才 会有重农、重商主义关于财富的不同认识 的争论。其实,产品和货币之间的关系, 只要你系数给得对,就可以相等。它们的 实质是产品的循环运动和货币的循环运 动。至于市场均不均衡,已经变成了经济 学家的一个游戏。 我们再来看看生产、成本和利润。日常生 活中,生产、成本、利润是普遍使用的概 念,比如养鸡的成本、养牛的成本、做假 奶粉的成本,与之相对应的是养鸡的收入 和利润、养牛的收入和利润。生产的过程 就是分配的过程,它既包括生产要素之间 的分配也包括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就生产 者之间的分配而言,在使用货币的情况 下,分配的一端是产品,另一端是货币, 付出货币的一方是成本,得到货币的一方 是收入。收入和成本是一样的,它们之所 以叫收入、成本,仅仅是因为分配的主体 的差别而已。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它反 映的是两次分配对分配主体的影响。 从经济学的现象来看,由于西方经济学所 要解释的就是经济现象,按道理它在这个 层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经济现象 不是自然现象,用分析自然现象的方法来 分析经济现象,就有可能出问题。比如, 某个自然现象受N个因素的影响,为了分析 每个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假定其他因素 不变。在分析经济现象时,这样做就有问 题。比如,我们分析价格的变动的时候, 我们假定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不变,而只 考虑需求的变化,最后的结论自然是需求 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由于在产品生产出来 的时候,需求已经以货币的方式存在,而 西方经济学将这个“二次分配”的闭路循环 切割成一个个小片段,它怎么可能正确 呢?它怎么可能不庸俗呢?转贴于 看准网 http://www.kanzhun.com 2、经济操作。 经济现象是在一定的经济操作的基础上产 生的,我们说的生产、成本、利润一般来 讲,指的是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利润。那 么企业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专业分工的结 果?是节约“交易成本”的结果?还是一系 列契约的结果? 按照交易成本的理论,企业之所以存在, 是因为使用市场机制是要付成本的,而企 业由于内部没有交易,所以企业的组织形 式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按照这样的逻辑, 如果取消市场机制,消灭资本主义,交易 成本不就不存在了吗? 其实,企业的存在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从产品循环运动来看,环境要素转化为产 品为企业的存在提供了基础,没有产品的 循环运动,你怎么也不会有企业。当然, 有产品的循环运动也不一定会有企业。从 货币的循环运动来看,货币的循环运动是 企业存在的条件,因为货币可以把不同的 环境要素“粘合”在一起,另外企业要生存 下去,它吸收的货币必须大于或等于它释 放的货币。最后,任何组织都是由人设立 的,人设立企业是因为有限责任公司有“期 权”的特点,风险有限,收益可以无限。 在宏观经济方面,西方经济学有所谓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现在在我国 也开始使用.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可 以通过松的财政政策,如减税、扩大政府 支出等,以此来刺激经济的增长,进而扭 转经济衰退的局面。就减税而言,由于它 是属于分配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判断的是 经济的衰退是不是分配的问题引起的,如 果是分配的问题引起的,我们还要搞清楚 是那个层面的分配问题引起的。在现实生 活中,减税是不能刺激经济发展的,因为 减税对穷人没有什么帮助,能够帮助的只 是富人,而富人是不会购买力不足的。如 果政府通过扩大支出来刺激经济发展,这 样的发展也难与维持,因为政府支出的扩 大,从产品的循环运动来看,是企业的存 货转移到政府手中的过程,从货币的循环 运动来看,政府要么增加债务,要么减少 自己的货币结余,政府的债务最终成了企 业的利润,富人手中增加的财富。为什么 没有什么用的财政政策会被各个国家的政 府采用呢?因为政府需要这么做。 财政政策没有用,那么货币政策呢?同样 没有用。比如提高贴现率,货币的使用者 完全可以通过价格的方式,将提高了的利 率转移出去。 3、经济理论。 如果说西方经济学在现象层面还可以解释 一些经济现象的话,在理论层面,西方经 济学就没有什么解释可言了。比如西方经 济学的市场理论,由于它们没有把市场看 成是供、需对接的一种可能选择方式,从 而美化和神秘化市场。我们知道,供、需 的对接方式可以是价格,也可以是非价格 因素。供、需的对接方式既有所有制的因 素,也有技术的因素,所有制的因素是基 本的因素,而具体的对接手段则是技术的 因素。 再比如价格的作用问题,西方经济学认 为,价格可以用来配置资源。价格为什么 可以用来配置资源?理由是,价格高的产 品,由于利润丰厚,可以让更多的资源流 入到这种产品,相反,价格底的产品,由 于没有利润,资源会逐渐流出这种产品。 资源流入或流出某种产品,是价格的分配 作用的结果,它是以当时的技术和所有制 为基础的。配置资源的直接手段是技术, 间接手段是技术发展的所有制。 对于价值理论,西方经济学有效用价值 论、生产费用价值论,这些理论,马克思 已经作了很深刻的批判,这里就不再重 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分析商品的价 值呢?我们首先要区分产品和产品的载 体。产品是一种功能,一种能够满足人需 要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需要载体的,随着 技术的进步,单位产品的载体会越来越 少。产品的功能有的存在在自然界,有的 则是通过人的生产活动而获得,劳动是产 品价值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产 品价值存在的基础是所有制,所有制通过 集合人的要求权是产品有价值,随着所有 制的灭亡,产品的价值也将随之灭亡。
Ⅵ 经济萧条与失业率间的关系,请用西方经济学知识解释
经济萧条,其原来因是总需求源不足,由此导致企业产品积压(出售不了),同时企业也认识到该问题并且自动减产。企业减产就必然减少投入(Q=F(L,K)),从而不仅劳动投入下降,资本品投入也随之下降,这使得生产资本品的劳动投入也下降。其结果是,社会劳动投入总量下降,即失业率上升。
分析思路:社会总生产函数。
Ⅶ 企业暂时停止营业和完全退出市场的条件的疑问【曼昆教授微观经济学】
你自己把题抄目弄错了吧袭。TC=FC+VC 。明显你的假设是不成立的。TC应该=1000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第一题就是这样的。。。。。。
1,当总收益是700美元时,企业继续生产并不能减少固定成本的损失,甚至不足以支付可变成本的付出。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生产要损失300美元,而如果不生产的话最多损失200美元。因为不生产就不会产生可变成本800美元。所以企业应该停止生产。
2,当总收益为900美元的时候,企业应该继续生产。因为这时候生产产生的效益不但可以支付可变成本800美元,还可以支付固定成本100美元。继续生产,企业只会损失100美元,而如果不生产,企业会完全损失200美元的固定成本。因为固定成本无论你生产与否都会产生的。所以,这种情况下,生产要比不生产好。所以企业应该继续生产。
Ⅷ 用西方经济学解释小企业为什么竞争不过大企业
规模效应,成本低
Ⅸ 西方经济学就业很差吗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依存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急需既熟悉中国国情,又深谙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专门人才,这里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意义来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
(一)积极借鉴,为我所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渣亩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我们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市场经济在我国还处在婴儿期,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游伏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
(二)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西方经济学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还是很多经济贸易领域专业的基础,譬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应该是一个越做越值钱的行业,因为经验在积累。现在出口增长比较活跃的省份,如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对该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国家放宽企业的进出口权后,许多中小企业有外贸自营权。他们很需要该专业人才,踏踏实实如磨森地做外贸业务。而且该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是最有可能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专业。西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横向发展诸多相关领域,这样一来就业渠道自然就多,大显身手的机会也就越多。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硕士生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研究,在金融、财政、贸易等实际经济部门和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经济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
Ⅹ 西方经济学中的企业生产规模与利润最大化产量有什么区别
从理论上来讲,完全政府垄断市场则可以看作一种近似的完全垄断或卡特尔式垄断或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即由政府来统一协调下属各企业的行为,从而达到某种均衡的市场。这种市场的情形具有计划经济垄断和市场经济垄断的混合特点,而且,由于这样的市场在中国目前的比重已经较小,所以对此我们不做专门考察。
考察的重点放在垄断竞争和一般竞争这两种市场类型。由于这两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国有企业,因而具有比较典型的转轨经济发展的特点。
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垄断竞争均衡的根本特征是,该市场上的企业面临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与完全竞争者面临的平坦的需求曲线不同的是,这样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因而不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价格。尽管中国的垄断均衡市场的市场力量的来源可能与之不同,但是在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价格决定的问题上,传统垄断竞争理论能够成为说明中国垄断竞争市场均衡的基础。
与传统垄断竞争理论的根本不同有两方面,一是中国的垄断竞争企业的基本行为目标是收入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另一不同之处是,企业不能完全自由地进入市场,而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进入壁垒。所以,市场本身的产品差别性以及制度造成的进入壁垒共同导致了企业具有某种程度的市场力量。我们把这些特征引入到该市场均衡的一般模型中,便可得到中国的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模型。
转轨经济的垄断竞争模型与一般垄断竞争模型不同的特征如下:
(一)企业的总收益曲线TR的最大化点A 决定了其供给产量Q ,该点与MR=0是一致的,由这一点决定了产量和相应的价格P.同时,该点A 与企业的成本曲线AC(即其供给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AR(需求曲线)的相交点A ′也是一致的。这表明,在这样的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均衡产量和价格主要是由AC=AR 和MR=0所决定的。
(二)当处于均衡状态时,MR=0总是与AC和AR的交点相同。这是因为,如果AC=AR 的交点低于需求价格时,表明企业的平均成本低于市场价格,MR仍然在增加,因而企业会继续扩大生产;而当企业平均成本高于市场价格,则MR出现下降或为负值,继续生产是不合算的。只有当两者相等时,才会出现稳定的均衡状态。
(三)如果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B 点则决定了产量Q ′点。同时,MC=MR 的相对应点B ′也决定了相应的市场价格P ′与产量Q ′。可以看到,这时企业的产量小于收益最大化的产量,价格也高于收益最大化的市场价格,但是,其总收益却减少了,这对于追求收益或规模最大化的企业经营者来说,自然是不可能满足的,因而仍然需要继续扩张,直至达到均衡为止。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