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发展经济学主要内容

发展经济学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1-01-04 03:15:49

㈠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包括

发展经济学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固有的庸俗性质,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A.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 传统庸俗经济学和新古典学派对发展有三个基本观点:①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价格机制是经济调节,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杠杆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用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就足以论证经济发展问题。②认为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在发展过程中,冲突之间会出现秩序,私利角逐中会出现协调。③认为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出现横向的“扩散效应”和纵向的“涓流效应”,从而经济发展所得的利益会普及社会各个阶层。总之,经济发展被认为是一个无冲突、无飞跃、无质变的过程,它所要求的仅止于创造适当的刺激、完善市场的机制和起动会自行运转的增长机器而已。新古典学派这种发展观点,显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事实上,市场机制起不了合理调节的作用,经济增长的利益并不能普及人群,贫困、失业、社会矛盾、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现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增无已。除了前述对发展的基本看法外,发展经济学也承袭了新古典学派的研究方法,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的规定性。有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以缪达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新古典学派观点的束缚,比较注意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特点,从结构上、制度上进行分析,但他们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同传统的以及当代的庸俗经济学并无根本的歧异。 其次,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往日经验来规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那些主张一般的、统一的发展理论的学者们自然认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共同的途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并无不同,就是采用经验分析的学者也持有类似的看法。他们使用统计资料,把今日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发展前期的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发现两者是有差异的,但又找到一些“规范化的事实”,并从它们推演出一个一般性结论。例如,结论之一是,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收入的不均分配以积累资本,促进增长,然后再实现公平分配。这无异说,发展中国家应当而且必然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 再次,从发达国家的立场看待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之下,发展中国家在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从而在贸易条件、商品出口、跨国公司投资各方面都遭遇着困难并蒙受损失。但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却往往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去解释和辩护,从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尽管发展经济学有上述的庸俗观点,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其本身是有参考价值的。发展经济理论中对一些局部的、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并非都是谬误。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各个侧面如人口、工业、农业、贸易、财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当细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论点,如两缺口模式指出了一个开放经济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发展极的概念说明了中心城市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投资项目估价分析使人们认识到,利用资源时应当把眼光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扩大到社会经济效益。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些学说和理论,与新古典学派并不一致,对它们应当区别对待。尽管新古典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正统,但西方经济学界还是有人能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主张。在发展经济学的文献中,还可以看到激进学派的理论。激进学派是作为主流派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在有关经济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上,持有与新古典学派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关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性质和根源,激进学派就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

㈡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规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经济学。严格意义上,经济学就是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要求用主客体的对称分析代替纯客体的线性分析,用五维空间分析代替平面二维分析,用复杂系统论分析代替还原论分析,用规范分析代替实证分析,用规模分析代替边际分析,用“边际效益分析”提升“边际效率分析”,用价值经济学代替价格经济学,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市场的核心机制,用国民福利体系代替GDP增长体系,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用科学发展代替增长。
秉持线性思维方式不可能建构真正的发展经济学。

㈢ 发展经济学题目什么是工业化战略工业化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强调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确定,是建立在对传统工业化反思基础之上的。尽管传统工业化曾对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毕竟存在经营粗放、市场要素流动受限、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忽视环境建设等问题,继续走下去是很难完成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的。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随之提出----
只有在充分反思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才能全面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真正意义。很明显,如果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我国很难完成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
我国工业化进程所处的阶段
经过50多年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工业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人均GDP、工业产出在GDP的比重、就业结构、工业结构等综合判断,我国的工业化仍然没有完成。
1、人均GDP或GNP的水平
我国的人均GDP,按汇率换算2001年为911美元;人均GNP,按世界银行图标集方法计算1999年为780美元;这两个数字按1970年时美元换算,都还没有进入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但如按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标准,据世界银行计算,1999年我国的人均GNP为3291美元;而我们计算结果是,2001年我国的人均GDP为3772美元;这人均收入水平如换算为1970年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综合进行国际比较,并与日本、韩国、泰国、巴西等国家的历史数据相比较,我国人均GDP或GNP水平所对应的工业化阶段,大概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与中期第一阶段之间,是相对较低的。
2、工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
工业化进程的直接表现是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这是衡量工业化阶段的一个主要指标。有人认为,一个国家的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了70%,就是实现了工业化。这种判断方法显然过于简单,也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根据钱纳里、赛尔奎因等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三次产业的产出构成中,工业化的演进使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拉动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一般来说,当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超过第一产业时,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第一阶段);当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到低于20%时,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中占最大比重,这时工业化进入中期的第二阶段;当第一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到了后期阶段或基本实现的阶段。他们的研究还证明,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制造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一般模式为18%,大国模式为19%。随着工业化阶段的演进,与人均GDP从280美元到2100美元(1970年美元)的变化相联系,制造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上升到36%。也就是说,当以人均收入水平衡量的工业化到了中期第二阶段的时候,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基本上达到了最高水平,这个水平也被称为制造业比重上升的自然限制。
我国由于结构偏差的存在,第二产业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占最大比重。以当年价格计算,2001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5.2%,第二产业为51.1%,第三产业为33.6%。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高于一般模式中工业化完成阶段的相应水平。我国第一产业的产出比重在1995年下降到20%以下,标志着工业化进入了中期的第二阶段。也就是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出结构所反映的工业化水平,已经达到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2001年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为44.4%,其中制造业的比重为37%左右,高于一般模式中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的制造业比重。

㈣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根据收入法,GDP=C+I+G+NX,所以消费、、净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辆马车。中国目前的现状之一回是收答入分配不均。由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普遍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消费偏低。所以消费目前来说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其次是,由于近十年来房地产行业十分火热,房产泡沫巨大,但并不打算戳破泡沫而是推行供给侧改革鼓励实体经济发展使经济软着陆。故可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最后是净出口,我国作为“世界的工厂”,净出口曾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但由于最近物价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净出口得到打击。所以就目前来说净出口虽是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源泉,但其发展空间不大。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是和净出口。但由于消费发展空间巨大,净出口发展空间日渐缩小,我国应该改善收入分配不均,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在未来将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依托于消费和。

㈤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economics),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回是适应时代答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㈥ 发展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经复济,促进我国经济制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三、努力发展我国经济,可以积极扩大内需,提高内需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四、有利于更好的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㈦ 请高手指点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发展经济学比较杂,因为主要是战后当代发展中国家摸索前进,所以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只能说与时俱进。早期是刘易斯的二元模型和拐点(剩余农村劳动力转入工业,加快城镇化)以及哈罗德-多马模型,丁伯根也有他的理论,还有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号召发展中国家相互合作,共同对抗发达国家的资本剥削);中期,阿德尔曼有他的理论,还有库兹涅茨提出过一系列曲线,开始加入计量检验,国际贸易从提倡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近来几十年,又引入福利经济学等等。
总之,发展经济学挺杂的,发展中国家只能自己摸索,发达国家是已经走过这条路了(而且他们的条件大多不可复制),除了一些理论还有类似荷兰病的现象之类的反思等等。
至于制度经济学,相对好一点,毕竟大体上是有传承的,先是科斯在其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交易成本,为制度经济学奠定基础(其实他本人是无心插柳,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几十年后被别人发现价值),然后诺斯(经济史学家,创造性提出制度变迁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舒尔茨(林毅夫导师)提出制度变迁理论,再后来就是德姆塞茨、威廉姆森,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甚至张五常(佃农理论)。
这两门课学是都学过,就是有些记不清了,大体如上,没有什么基本理论,只有一些上面提到的概念和不同分支、流派,不像古典那样系统。

㈧ 《发展经济学》这门课主要学什么

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是二战后第三世界形成之后形成的经济学的新分支。
主要话题有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环境等等……
理论上说是有很多模型的,不过要看老师要求怎样。本科生的课的话一般就考考概念,模型瞄一眼就可以,比较难理解的……理解了也记不住。研究生的课的话不学模型好像不太可能……

个人认为本科生的不难,纯文科,靠背。我跟你一样,怕数学,这门课主要理解一些社会现象什么的比较多…… 比如二元结构之类的……

㈨ 发展经济学定义

发展经济已开放为主,科技为辅,大力发展经济

阅读全文

与发展经济学主要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