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动态经济学导论

动态经济学导论

发布时间:2021-01-03 09:29:40

『壹』 经济学导论的介绍

经济学导论系统介绍了西方经济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了系统介绍。

『贰』 求一篇经济学导论的论文,字数1500-3000 论文最好不要是在网上很容易就能搜到的,在线等

产权经济学:浮躁背后应是客观的评析———读《产权经济学导论》黄桂田自专80年代初期以来,在中属国经济学界,掀起了一股产权经济学(有的称之为新制度经济学)热。对于产权、交易费用、制度变迁等概念,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学文献中,早已是属于出现频率极高的范畴。相当多...
黄桂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叁』 动态经济评价与静态经济评价的主要区别

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相对应的两个类别。前者研究什么是均衡状态及达到均衡状态所要求具备的条件,但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或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后者研究各经济变量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发生的变化,探讨各经济变量调整的“时延”及其对经济体系变动的影响过程。
分析方法渊源 运用静态和动态两种分析方法去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由来已久。例如,人们在D.李嘉图的著作中,既可看到他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假定下,研究商品价值和价格如何形成以及价格永远围绕着价值而升降的静态分析;也可看到他关于随着人口增加、农产品涨价,名义工资上涨,而利润率势必趋于下降的动态分析。J.S.密尔是第一个在经济学中区别静态和动态概念的经济学家。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若干应用》(1848)一书,就是区分为静态经济与动态经济两部分来加以论述的。
首先明确提出要用静态与动态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学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则是美国经济学家J.B.克拉克。他在《财富的分配》(1899)一书中提出,静态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一个静态社会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在这个静态社会里,人口、生产技术、资本数量、生产组织和方法乃至消费者的欲望,都被假设为恒定不变,社会处于“静止状态”。他认为,只有在这个既有完整的组织而又不受社会进步所干扰的静态社会里,一切经济范畴(如价值标准、工资、利息、利润等),才是“自然的”或“标准的”。而动态经济学所研究的,则是现实社会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在现实社会里,一切事物和现象(如人类的欲望、人口、生产技术与设备、生产组织与方法、所生产的财富种类)都在不断变化。克拉克认为,静态的社会只是一种假想,实际上并不存在;动态的社会才是实际的社会。但他强调指出,在静态社会起作用的各种力量,不但在动态社会中起作用,而且是动态社会中最强大的力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价值范畴(如价格、工资、利息等),实际上是一系列动态势力与静态势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一个盛行着竞争的市场上,虽然总是由动态势力来决定各种价值范畴(如商品价值、工资、利息等)的升降,但也总是由静态势力来驱使着各种价值范畴围绕着各自的“自然标准”而上下波动,从而使实际生活中的价格、工资、利息经常比较接近于各自的“自然标准”。
J.A.熊彼特更明确规定,静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循环”,动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发展”。所谓“经济循环”,意指顺应原有基本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经济过程,即逼近均衡状态的一定周期。所谓“经济发展”,意指经济内部自发地进行“创新”而呈现的重大变动。所以,发展不是循环运动,而是循环轨道的变更;发展不是趋向均衡状态的运动过程,而是均衡状态自身的移动。
缪达尔等人的静态和动态观 瑞典经济学家G.缪达尔(1898~1987)、E.R.林达尔(1891~1960)、E.伦德堡(1907~ )等人把时间因素引进经济分析之中,利用时点与时期的分野,对静态理论和动态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区分。缪达尔在《货币均衡论》(1931)一书中认为,传统经济理论所注重的均衡分析,往往只是研究一个时点上的均衡条件,但这种均衡只是一种暂时的、静态的均衡,它将被各种变动所打破,并且会在另一时点上达到新的均衡。例如,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可以在某一时点上达到均衡,但供给和需求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任何变化都将引起价格的调整,然后又会在新的时点上达到暂时的供求均衡。所以,从时期的角度看,均衡总是瞬间的或暂时的,不均衡倒是经常的;均衡总是在时点上发生的,而时期则是两个时点之间的间隔,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动的动态过程,或者说,是一系列的不均衡。他认为,一个时点上的即时分析可以为进一步进行动态分析提供必要的准备,但如果把全部分析停留在一个时点的静态均衡上,而忽略了时期的、过程的动态分析,那是很危险的。因此,尽管瑞典学派承袭K.维克塞尔(1851~1926)的一般均衡分析,但他们致力于将它发展为一般动态均衡理论,也就是把时点的均衡分析发展为从一均衡到另一均衡的过程分析或时期分析。林达尔在其《货币与资本理论的研究》(1939)中提出,传统的静态分析也不是完全不研究变动问题,但这种变动却与时间因素无关而仅只是围绕着一个均衡点而进行的,或者说是同样经济过程的反复发生;而动态分析所研究的变动则是一定时期内的变动或发展,是均衡移动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各个均衡点之间的联系的分析。
缪达尔等人还提出事前的和事后的分析方法,把一些经济变量(如收入、储蓄、投资、费用等)区分为事前估计、事后计算两类,强调预期(特别是资本家的预期)对经济过程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于资产阶级动态经济分析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所谓事前估计是指分析时期开始时预期的量,是属于推动动态过程向前发展的预期问题;所谓事后计算,是指时期结束时已实现的量,是属于动态过程已实现的结果问题。据说,这种动态分析方法由于引进了时间因素,就能说明用静态分析方法所无法说明的某些现实经济过程。例如,J.M.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提出的储蓄等于投资的原理,如果不考虑其间经历一个相互调整的时间间隔,便令人费解,以致西方经济学界曾长期为之争论不休。如果采取事前和事后的分析方法,便会看到:储蓄与投资之间,在数额上虽相等,但并不意味着处于均衡,因为在时期开始时存在着支出(消费或投资)时间滞缓或生产时间滞缓的现象,使得储蓄和投资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是均衡的;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克服了各种滞缓现象之后,储蓄和投资才在某一时点达到均衡状态,所以,二者的均衡是事后的。林达尔正是在这种事前、事后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不仅提出动态经济理论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①对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的研究,②对经济计划的研究,③对经济发展和增长的研究;而且还建立动态序列模式,把经济动态过程划分为若干相继的短时期,进行期间分析。伦德堡在《经济扩展理论研究》(1937)中进一步运用这种期间分析法,具体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增长问题。
希克斯的静态和动态观 英国经济学家J.R.希克斯(1904~ )在《价值与资本;对经济理论若干基本原理的研究》(1939)一书中也主张以是否考虑时间因素作为划分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的分界线,认为经济理论中毋须给变量标明日期的那一部分称之为静态经济学,而必须标明时期的那一部分称之为动态经济学。他认为,静态分析只是把经济体系作为一个互相依赖的市场网来考虑,但这不够,还应该采取动态分析,把它同时也作为一个时间过程来考虑。不过,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摒弃静态分析方法,因为一个不断发生变动的动态过程中可以包含有一系列的暂时均衡,只是新的暂时均衡不同于前一个暂时均衡,所以在动态的领域内仍然能使用均衡分析方法。他认为应该把静止状态看作是动态体系中的一个特殊情况,并试图利用静态均衡分析方法来建立一个包括时间因素在内的动态均衡体系。他很强调预期在动态过程中的作用,例如,他认为,左右当前产量的,主要不是当前的价格,而是人们过去对该产品的需求与价格的预期,而不论这个预期是对还是错。
哈罗德的静态和动态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学家R.F.哈罗德(1900~1978)在《动态经济学导论:经济理论最近的若干发展及其在政策中的应用》(1948)、《动态经济学》(1973)中提出了另一个区分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的标准。他不同意希克斯把经济变量是否注明时期作为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区分标准,而提出应以变动是否具有连续性作为区分标准。事实上,静态分析固然与休止状态相联系,但静态分析并非完全排除对变动的分析。例如,有些人注重的是决定着均衡状态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变量发生一次性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只关心变化的前后而不分析变化的过程。这种研究一次性变化的分析方法,乃是所谓比较静态分析方法,而与研究连续性变化及其过程的动态经济分析很不相同。所以,哈罗德提出应以变动的连续性作为动态经济分析的特征,是有其一定意义的。他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论的基础上,把时间因素引进凯恩斯关于储蓄-投资的分析中来,用按比率分析的方法来取代凯恩斯的按水平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如何实现持续的、稳步的经济增长的“模式”,企图在把凯恩斯理论动态化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经济学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英国哈罗德与美国E.D.多马(1914~)分别提出相似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式以来,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式。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式的发展,成了战后动态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动态经济学的这种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战后经济危机和失业的威胁下,适应西方经济为谋求“充分就业”、“稳步增长”以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的迫切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与此同时,静态分析仍然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以A.马歇尔“均衡理论”为代表的静态经济理论依然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鲍莫尔论静态经济与动态经济之间的联系 美国经济学家W.J.鲍莫尔(1922~ )曾设计一立体图式,企图把静态经济和动态经济二者综合起来加以解说。这个图式由三轴组成。z轴表价格,x轴表时间,y轴表数量。假设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供给、需求、价格都随着时间的进行而不断地变动和相互调整,则图中的曲面D1D2D3D4便可代表在每个不同瞬间和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量,而图中的另一曲面S1S2S3S4便可代表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可能生产或提供的产品数量。供给与需求在不同时间下处于均衡的历程,也就是在不同时间下导致供给与需求趋于一致的均衡价格在时间过程中的历程,即由不同时点上应有的供求均衡点联成的曲线E E′来表示;而这条E E′线也就是两个曲面(需求曲面 D1D2D3D4和供给曲面S1S2S3S4相交的曲线。这类将时间因素(时间轴 x)引进到供求关系中来的双曲面的经济分析,可称之为动态经济分析。反之,若将时间因素(时间轴x)摒除掉,在x轴上取一时点t,并在t点上取一个与时间轴x垂直的横切面,这个横切面实际上是由价格轴z和数量轴y组成的平面,平面上得两条曲线:需求曲线D3D2和供给曲线S2S3。这个平面双曲线图形所呈现的,便是在一特定时点 t上的静态经济分析。鲍莫尔试图用这个双曲面图形和双曲线图形,来分别说明动态经济分析和静态经济分析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有的经济学者认为,静态与动态之间的关系可作如下说明:①从动态理论中抽掉与时间有关的因素(如各种变量的预期值、时延、序列、变动率、累积量、预期等)就是静态理论。②静态理论是动态理论的一种特例,只要使“动态化因素”等于零,就可变动态关系为静态关系。
简评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作为进行时点分析和时期分析或过程分析的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分析方法,是有用的分析工具。它们可以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加以运用。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有助于改进经济分析的质量。西方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是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分别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作为一种静态经济理论,则是静态分析方法与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庸俗理论相结合的产物;而哈罗德的动态经济学,则是动态分析方法与凯恩斯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对待这类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的理论,应该进行有批判的分析。

『肆』 经济学导论的主要内容是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就要求对经济学的学习,一方面,能够运用经学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现象,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与方法,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各种经济活动实践,进一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以校正和发展理论,实现理论创新,在更高层次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是经济学研究和学习常用的方法。实证经济分析的任务,是回答经济运行中“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分析,是解决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三)、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就要求在经济学的学习中有广阔的视野,能够从经济的过去、现在,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

『伍』 HND经济学导论outcome1答案关于WJE

有一部分,几篇答案丢了一片

『陆』 hnd经济学导论稀缺资源和机会成本的定义

稀缺性是指在获得人们所需要的资源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即资源的供给相对需求在版数量上的不足。
稀缺权资源就是具有稀缺性的资源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柒』 学习经济学导论的意义和感受两百字!!急用!!求大神!!

学习经济学导论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在当今的高等教育格局中,高校主要是以大类文理教育为主,从而培养专门类人才。然而,在社会飞速变革的今天,如果我们单单掌握了一门孤立的科学知识,又如何能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伟大责任呢?现实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终生学习。也就是说除了努力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要尽一切可能的拓宽学习渠道,丰富知识内涵,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茫茫学科中,供我们选择的太多太多,对我来说经济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与人之间,每天日常生活中行为,哪一件不与经济息息相关?国与国之间,经济合作、共同发展、贫富差距,哪一样国家行为能离得开经济的伴随?在人类面临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可以不去了解经济,不去学习一门如此重要的学科?时代要求我们学习经济学并且得学好经济学!在高等教育中,经济学导论课程的开设,让大学生们有了更好的渠道去全面了解学习经济学。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对什么是供求基本原理、什么是市场理论以及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有了大体的印象。这些在我们专业课程中是无法接触到的知识,从这一点上来看,学习经济学导论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结构。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经济学导论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们能够在原先专业基础上再增新知,对个人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样,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也能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性格的培育。当这些有益之处在大学生身上有了切实体现时,素质教育的进程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学习经济学导论在大学生就业抉择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树立以“社会需要”为标准的先进择业观,从而成就人生事业。
为什么说学习经济学导论对我们择业观的树立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呢?原因是我们通过对市场知识的学习,明白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以“社会需求”为最初动力,并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大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但是许多大学生并不知道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结果四处碰壁。现如今,大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正是由于没有“扬长避短”而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一大难题呢?我们应该以自身专业知识为择业的资本,以社会需求为努力方向,在合适的岗位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再说,通过对经济学导论的学习,我们对市场运行规律、企业管理运营以及劳动合同知识都有了很好的了解,这无疑给我们的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正确的择业观树立之后,通过对经济学的进一步学习研究,我们在就业过程中就能准确的把握国家经济政策,就能找到合适的机会来大展拳脚,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经济学的学习对另一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了,对他们的经营思路、经营规模以及参与市场竞争有了不可替换的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学好了经济学导论以及更多的经济学知识对我们的就业和人生事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此外,通过对经济学导论的学习,还有助于我们看清当今的经济形势,阅读国家的经济政策,从而形成一种大千世界了然我胸的素养,培养了一种世间万物运筹帷幄的博大能力。当然,学习经济学的意义远不止这些,更多的有待我们去学习体会。孟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虽然经济学导论这门课已经结束,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知识学习的结束。相反,综上这些重要意义更是要求我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经济学知识,从而为自己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动态经济学导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