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学中M3是什么意思
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M0=流通中的现金=通货发行额-金融内机构库存容现金;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对外贸易占中国GDP比重达到60%以上,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欧美日经济危机持续时间越长,对中国实体经济出口量的冲击越大。
宏观经济景气分析是一种经济周期分析方法,它主要是指通过分析一些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研究经济周期变化的客观规律性,预测经济波动的趋势及其影响,为企业经营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如前所述,经济波动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而且必然会通过一定的经济指标的变化反映出来。这些指标称为敏感性指标,通常按周期循环的时间性区分为三类,即领先指标、一致同步指标与滞后指标。
❷ 经济学mpt是什么意思
MPT即经济学中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因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英语Modern Portfolio Theory,所以简称MPT。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是一个著名的金融概念,描述了在投资组合中配置多样化的方法以在可容忍的风险范围内取得预期的收益,美国学者哈里.马科维茨在1952年的论文中首先引入这个理论,这个理论旨在降低非系统风险。也就是由某项投资的特性带来的风险。
在使用MPT时,投资者将不同的资产组合起来,这样当某些资产价格下跌时,另外一些价格等幅的上涨,这样这个组合的市值保持平稳但是,当市场整体上涨时组合中的资产价值随市场一同上涨。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由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APT模型、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等部分组成。它们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主要依赖基本分析的传统投资管理实践,使现代投资管理日益朝着系统化、科学化、组合化。
(2)共票经济学扩展阅读;
行为资产组合理论打破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存在的局限,比如理性人局限、投资者均为风险厌恶者的局限、和风险度量的局限,更加符合实践中投资者的实际投资行为。
内容是;设立了单一心理账户和多个心理账户单一心理账户,投资者之所以把投资组合整个放在一个心理账户里面,是因为他们只关心投资组合中各资产的相关系数,多个心理账户投资者会将投资组合分成多个部分分别放入不同的账户,从而忽视的各个账户之间的相关关系。
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不同之处,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实际上是对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认识和特定投资目的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一种金字塔式的资产组合,金字塔的每一层对应着投资者特定的投资目的和风险特征。
❸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概括来说就是:
一、生产什么
二、如何生产
三、为谁生产。
拓展资料:
经济学有以下几种分类: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公共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等。
经济学
❹ 曼昆经济学原理
假如你要坐长途公共汽车回家,车票的价格是100元,而你不巧在买车票的时候专发现钱包掉了,身上只剩属50元。而此时车也到了要开的时间,车上还有空坐位。如果你这时向车站说明了你的情况并告诉车站里的负责人说你只有50元了,他们如果同意以50元的价格载你:
他们的边际成本就是0,而边际利润是50元。因为他们的车是按时必须开出的,没载你也没损失什么,载上你就多赚50元。与长途汽车相同的是,航空公司多载一名等退票的乘客就多赚300美元(边际利润)。不同的是,航空公司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要提供软饮料糕点等服务(这些服务即是边际成本),而汽车不需要其他服务,所以汽车的边际成本是0元,利润是50元。
❺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有什么用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首先,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作出更好的个人决策。在你的一生中,你需要作出各种各样的经济决策。比如说,在即将完成高中学业的时候,你需要决定是否去上大学或上什么样的大学?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你需要决定是继续在国内读研究生,还是出国留学,或者去工作?在工作之后,你要决定如何花费你的收入:多少用于现在的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如何投资你的储蓄?是买股票还是存在银行?或许有一天你成了一个企业的老板或经理,此时,你需要决定你的企业应该生产什么产品?卖什么样的价格?在什么媒体上作广告?招收什么样的人员?提拔谁当你的助手?如此等等,不一而举。为什么决策是重要的?因为你的资源是有限的――你的时间有限,收入也有限。如果你参加工作,就可能没有时间上大学;如果你把钱用于买房子,就可能没有钱再来买汽车。所以你必须在各种竞争性的需求之间分配你有限的资源。进一步,更为麻烦的是,你的决策常常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的。比如说,当你选择学无线电专业的时候,你并不确定当你毕业的时候,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为了避免决策的失误,你需要一些理论的指导。经济学是有关个人选择的科学。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作出更好的决策。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了为什么经济学是西方大学里听众最多的选修课。
其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理解你生活于其间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你的生活状况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决策,而且依赖于其他人的决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理解你周围的世界如何运行,自然有助于改进你的决策。你可能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感到惊奇。比如说,当你想买一台电视机的时候,只要支付必要的价格,就可以把它从商场搬回家;当你在大街上走的饥肠辘辘的时候,走进一家饭馆就可以指挥别人给你上菜,而无须回家自己做饭。而事实上,你事前并没有告诉电视机的生产厂家为你生产一台电视机,也没有通知饭馆的老板为你准备饭菜。那么,是什么因素使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经济学是有关人们之间的决策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学。学了经济学,你就可以明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使自利的个人为大家服务。你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垄断行业的服务那么差,而收费却那么高;为什么今年北京的出租车提价了,司机反而不高兴;为什么一个流行歌手演出一晚上可以赚好几万,而一个建筑个人一个月也只能赚几百元;为什么利率一上升股票价格就下跌;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这么快,而下岗工人却越来越多;为什么国有企业设备那么好,而就是竞争不过民营企业;为什么那么多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一生勤勤恳恳,一到59岁就犯贪污罪;……。
再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理解政府政策的优与劣。每个社会都离不开政府。学习了经济学,你会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什么是政府应该干的,什么是政府不应该干的。我们需要政府,是因为在存在诸如外部性、公共产品这样的场合,依靠市场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比如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自私自利的企业家也许会使你喝太多的污水;如果没有政府,私人部门也许不会提供你诸如路灯这样的公共产品。特别地,我们需要政府来提供市场交易所需要的规则和秩序这样一类公共产品,需要政府保护我们的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但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常常导致供给不足、价格扭曲、资源浪费、垄断横行。政府的政策选择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影响包括你在内的每个公民的福利。所以当你希望政府制定某种政策的时候,你必须谨慎考虑这种政策的不利后果。经济学常识有助于你思考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打工仔,你也许会认为政府应该制定一个“最低工资法”保护你的利益,或者向富人多征税来补贴你,而经济学原理会告诉你,这样做的后果也许是你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再比如,作为消费者,你也许会认为政府应该对商品的价格作出限制,而经济学会告诉你,这样做的后果是你也许再也买不到这种商品。普通人总希望吃免费午餐,经济学家告诉你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常识可能会误导你,经济学会使你不过于迷信政府。
最后,学习经济学可以改进你的思考方式。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如同天文学通过观测天体现象来归纳天体运行规律一样,经济学家通过观测现实经济现象归纳经济规律。经济学家有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诸如需求、供给、弹性、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比较优势、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均衡等等,是经济学的基本语言。掌握了这些经济学语言,你就可以更好地思考你周围的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外行人常常批评经济学家看问题过于简单,而他们忘了,科学的力量就在于把复杂的现象简单化。经济学就象一张指路图,它舍象了现实中的许多细节,却使你更清楚自己要去的地方。你没有必要成为一位经济学家,但知道经济学是如何思考问题是有益的,至少,你不大容易被蹩脚的经济学家和夸夸其谈的政治家所蒙蔽。无论你今后干什么,你不会后悔自己学过经济学。
如果你已经决定学点经济学,接下来要作出的一个决策是选择哪本书入门?当你在决定是否购买一本书之前,你还必须考虑的是:你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收益?这种收益是否能补偿你为此付出的成本?收益可能是不确定的,但就成本而言,你必须记住的一点就是,读书的时间成本远远大于买书的货币成本。所以,你应该买最好的书,而不是最便宜的书。但是,非常遗憾,许多人常常忘记了这一点。
当然,选择好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图书市场充斥着众多的经济学图书,质量参差不齐。每位作者都会声称自己的书最好,而作为初学者,你不大可能有能力判断哪本好,哪本不好。这就是经济学家讲的信息不对称:买的人不如卖的精。
在这种情况下,最安全的办法当然是选择最权威的经济学家写的书。为什么要选择最权威的经济学家写的书?原因不仅是因为最权威的经济学家炉火纯青,对理论的把握最准确,能深入浅出地写出“正经”来;而且因为最权威的经济学家最注重自己的名声,他们既没有必要用出一本新书的办法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也不敢为了赚取版税而滥芋充数地出书。这就如同麦当劳不敢卖过时的汉堡包一样。他们的声誉就是质量的信号,他们的名字就是一种品牌。
看完了好评我哦~~
❻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经济学是一门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注重的是研究经济行为者在一个经济体系下的行为,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
在现代,经济学的教材通常将这门领域的研究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检视一个社会里基本层次的行为,包括个体的行为者(例如个人、公司、买家或卖家)以及与市场的互动。而宏观经济学则分析整个经济体和其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成长、财政和货币政策等。
经济学的分析也被用在其他各种领域上,主要领域包括了商业、金融、和政府等,但同时也包括了如健康、犯罪、教育、法律、政治、社会架构、宗教、战争、和科学等等。到了21世纪初,经济学在社会科学领域各方面不断扩张影响力,使得有些学者讽刺地称其为“经济学帝国主义”。
麻省理工“开放式课程”经济学首页 中文版本 网页链接
❼ 经济学是什么啊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7)共票经济学扩展阅读: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真假并不重要,只要假设推论出来的可被验证含意,能够解释及推测现实世界,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但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动的行动公理基础之上。其学派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理性状态和极大化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前提。
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但未被事实推翻。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一个理论,因为下一次的事件总会有机会推翻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