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养课考了几道经济学的基础题,可我不会,有没有人可以帮我解一下,最好能写出具体的依照公式或原理~
全文:
我有一种乡下人特有的愚钝。成长在乡村海畔,不曾识都会繁华,十八岁才第一次看见同龄的女生用瓶瓶罐罐的化妆品,才发现并非所有的女生都和我一样,早上起来只知清水素颜。在台南的凤凰树下闲散读书,不知何谓竞争和进取;毕业后到了台北,大吃一惊,原来台北人人都在考托福,申请留学。
这种愚钝,会跟著你一生一世。在人生的某些方面,你永远是那最后「知道」的人。譬如,年过五十,苍茫独行间,忽然惊觉,咦,怎么这么多的朋友在读佛经?他们在找什么我不知道的东西?
表面上毫无迹象。像三十岁时一样意兴风发,我们议论文学杂志的斐短流长,我们忧虑政事的空耗和价值的错乱,我们商量什么行动可以做、什么理想不值得期待,我们臧否人物、解析现象、议论立场,我们也饮酒、品茶、看画、吃饭,我们时而微言大义,时而聒噪无聊,也常常言不及义。
可是,没有人会说,「我正在读金刚经。」
会发现他们的秘密,是因为我自己开始求索生死大问,而愚钝如我会开始求索生死大问是因为父亲的死亡,像海上突来的闪电把夜空劈成两半,天空为之一开,让你看见了这一生从未见过的最深邃的裂缝、最神秘的破碎、最难解的灭绝。于是可能在某个微雨的夜晚,一盏寒灯,二三饮者,在觥筹交错之后突然安静下来,嗒然若失,只听窗外风穿野林肃肃,山川一时寂寥。
「你们看见了我看见的吗?」我悄声问。
这时,他们不动声色,手里的高脚酒杯开始轻轻摇晃,绦红色的酒微微荡漾但绝不溅溢。一个点头说,「早看见了。」另一个摇头说,「汝之开悟,何其迟也。」然后前者说,「你就从楞严经开始读吧。」后者说,「春分将至,或可赴恒河。」
我惊愕不已:嗄,你们都考过了托福啊?
我想到那能诗能画能乐、又曾经充满家国忧思的李叔同,三十八岁就决定放下,毅然出家──他究竟看见了什么?夏丏尊在父丧后,曾经特别到杭州定慧寺去探望李叔同,李叔同所赠字,就是楞严经的经文:
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固有轮转……
弘一法师在自己母亲的忌日,总是点亮油灯,磨好浓墨,素心书写「无常经」:
有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
他是否很早就看见了我很晚才看见的?
我们的同代人,大隐者周梦蝶,六七岁时被大人问到远大志愿时,说的是,「我只要这样小小一小块地(举手在空中画了个小圆圈);里头栽七棵蒜苗,就这样过一辈子。」梦蝶今年八十六岁了,过的确实就是「一小块地七棵蒜苗」的一辈子。是不是他早慧异于寻常,六七岁时就已知道不可爱、不光泽、不可念、不称意在生命本质上的意义,否则,他怎么会在城市陋巷的幽晦骑楼里,在那极其苍白又迷惘荒凉的五十年代时光里,写下这样的诗句:
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过了
甚至夜夜来吊唁的蝶梦也冷了
是的,至少你还有虚无留存
你说。至少你已懂得什么是什么了
是的,没有一种笑是铁打的
甚至眼泪也不是……
也是五十年代,Pete Seeger把圣经里的诗谱成了曲,旋律甜美轻快,使人想跳舞,可是那词,倾听之下总使我眼睛潮湿,喉头酸楚: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生有时、死有时
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
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寻找有时、放手有时,保持有时、舍弃有时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放手的时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
② 经济学基础计算公式
利用基数效用理论,推导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其表达式如下:
p1q1+p2 q2=m
mu1/p1=mu2/p2
利用序数效用理论,推导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其表达式如下:
p1q1+p2 q2=m
mrs1,2=p1/p2
mu1/p1=mu2/p2,
mu1/mu2=p1/p2可通过精加工获得。
因此,只要证明mrs1,2=mu1/mu2,就有必要证明由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导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是相同的。
商品边际替代率(mrs)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被一种商品的额外消费单位所替代。
(2)经济学基础考点公式扩展阅读:
经济学基本原理是作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公理、由科学的经济学公理推导出来的经济学定理。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但只有科学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对称平衡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
③ 经济学里的那些字母都代表什么意思
经济学里有很多字母都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列举如下:
P:价格 Q:数量 D:需求 S:供给 E:均衡(或期望) e:弹性
es:供给的价格弹性 exy: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U:效用 TU:总效用
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 C:成本 STC:短期总成本 TFC:总不变成本
AC:平均总成本 MC:边际成本 LTC:长期总成本
LMC:长期边际成本 SMC:短期边际成本 TR:总收益 AR:平均收益
PS:生产者剩余 MP:边际产品 VMP:边际产品价值
MRP:边际收益产品 MFC:边际要素成本 r:利率
④ 经济学基础里的计算公式
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C(Y-T)+I(r)+G,其中消费函数也可表示成
C=a+b(Y-T);投资函数也可表示成I=c-dr,其中c为自生性投资,d为投资的利率弹性(也就是投资曲线的斜率)。G为政府购买。
这样,可得Y=800+0.63Y + 7500-20000r + 7500,
即0.37Y=15800-20000r……………………………… ①
货币需求等于供给:0.1625Y-10000r=货币名义供给/价格水平=6000/1
可得0.1625Y=6000+10000r……………………………… ②
解方程组①②,得Y=40000,r=0.05,
即GDP=4000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书上29页有的公式:
Y=C+I+G+NX,Y即为GDP,NX为净出口。
补充,重点是最下面的两个链接: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数量 X 物价水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当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延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2)率
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剥削劳动的程度 揭示资本家的剥削
m’= m/v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利润率:衡量资本增值程度 掩盖资本家的剥削 p’= m/(c+v)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利润率与c/v(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
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
年剩余价值率:衡量一年中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M’=年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m’v n/v=m’n
年利润率:衡量一年中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p’=M/(c+v)
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衡量借贷资本的增值程度
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自有资本 衡量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润率:取决于各部门利润率 社会预付资本在各部门中所占比例
(3)剩余价值形式公式:
超额剩余价值 = 商品社会价值 - 商品个别价值
超额利润 = 商品社会价格 - 商品个别价格
生产价格 = 生产成本 + 平均利润
股票价格 = 股息 / 利率 土地价格 = 地租 / 利率
(4)地租
级差地租 = 劣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 优等土地农产品的社会价格
绝对地租 = 农产品价值 - 社会生产价格
(5)资本理论
资本周转次数n = 1年 / 周转一次花费时间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 使用年限 折旧率 = 折旧费 / 固定资本原值
预付资本总周转(平均周转)= (1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总价值+1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总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6)社会资本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m) = II c
具体实现条件: I(c + v + m) = I c + II c
II(c + v + m) = II(v + m) + I(v + m)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首先追加生产资料 I(v + m)>II c I(c + v + m)>I c + II c
追加消费资料 II(c + m – m / x)>I(v + m / x)
II(c + v + m)>II(v + m / x) + I(v + m / x)
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v + v + m / x) = II(c + c)
具体实现条件:I(c + v + m) = I(c + c) + II(c + c)
基本原则:
a.总量不变,II(c + v + m) = I(v + v + m / x) + I(v + v + m / x)
b. m m / x
c. 遇到c加 c; 遇到v加 v。
总结:
实现条件都是“=”,前提条件都是“〉”。
经济学上的公式
e^n =1+n/1!+n^2/2!+,,,,,,+n^i/i!+,,,,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代表变化量,这个符号只出现在求弧弹性运算里.算法是后项减前项,比如从a点到b点的△Q=Qb-Qa。
在点弹性运算中,△Q趋进于无穷小(例b点无限趋进于a点),此时用dQ,dP表示,即对于需求函数,Ed=-(dQ/dP)*(P/Q)。其中dQ/dP是指Q对P求导或偏导。
⑤ 经济学基础的一道题: 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0-5P,求P=2,Q=20处的点弹性 解:Ed=2/20×(-5)=-0.5
由Q=30-5P求导。30是常数,来用自到下面的第一个公式,常数求导等于0;-5P用到下面的第十二个公式,常数与未知数的求导等于常数,因为这里还有一个负号,所以是-5.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 C'=0(C为常数);
② (X^n)'=nX^(n-1) (n∈Q);
③ (sinX)'=cosX;
④ (cosX)'=-sinX;
⑤ (e^X)'=e^X;
⑥ (a^X)'=a^XIna (ln为自然对数)
⑦ (loga(X))'=(1/X)loga(e)
⑧ (tanX)'=1/(cosX)^2=(secX)^2
⑨ (cotX)'=-1/(sinX)^2=-(cscX)^2
⑩ (secX)'=tanXsecX
⑪(cscX)'=-cscXcotX
⑿(CX)'=C(C是常数)
⑥ 经济学基础公式,还有符合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比如,p代表啥意思
经济学基础公式比较多,涉及各方面的计算。但整体上,其可以划分宏观经济学和微版观经济学两类权,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中,同一个字母代表的符号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微观经济学中,设定的基本符号及代表意思有 A平均 ;C成本; L长期 ; M边际 ;P价格;Q需求;R收益; F固定;S短期; T总; U效用 ;V可变;ED需求弹性;EP价格弹性。然后还有一些组合符号,如A和C组合表示平均成本;T和C组合表示总成本;V和C组合表示靠边成本等。如成本计算公式:总成本(TC)=固定成本(FC)+可变成本(VC)。
宏观经济学中,设定的基本符号及代表意思有Y为GDP/收入;C消费;I总投资 ; G政府购买;BS政府预算; NX净出口; T政府税收;t税率;TR转移支付;S储蓄 。
⑦ 经济学基础供求分析和分析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的公式有哪些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即关于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行为由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组成共同决定,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时,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
当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相对要素价格时,生产者实现成本最小化。
⑧ 经济学基础 货币的边际效用计算公式
没有固定公式啊,不同模型不同情况是不一样的啊,而且这只有定义,还没有计算方法
⑨ 经济学基础中均衡收入怎么算
均衡收入计算步骤:
1、先计算IS
2、再计算LM
3、令IS=LM,可求出均衡利率r
4、把r带入IS或LM,即可求出均衡收入。
⑩ 经济学基础题。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如何理解
消费者均衡复的条件为:
(制1)Px*Qx+Py*Qy=M;
(2)MUx/Px=MUy/Py=MUm。
上述(1)式是消费者均衡的收入约束条件,说明收入是既定的,购买X与Y物品的支出不能超过收入总额M,也不能小于收入总额M。超过收入的购买是无法实现的,而小于收入的购买也达不到既定收入时的效用最大化。
(2)式是消费者均衡实现的评价条件,即所购买的X与Y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每一单位货币不论用购买X还是Y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10)经济学基础考点公式扩展阅读: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的必要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对各种物品效用的评价是既定的,不会发生变动。也就是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对各种物品购买因需要程度不同,排列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一个消费者到商店中去买盐、电池和点心,在去商店之前,对商品购买的排列顺序是盐、电池、点心,这一排列顺序到商店后也不会发生改变。这就是说先花第一元钱购买商品时,买盐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边际效用最大,电池次之,点心排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