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
中文名
微观经济学
外文名
Microeconomics
别名
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
内容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等
历史渊源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快速
导航
产生发展理论发展方法发展发展趋势区别宏观相关书籍
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B.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
1、生产理论。
2、成本理论。
3、需求理论。
4、竞争理论。
5、博弈论。
6、一般均衡理论。
7、不确定性理论 。
(2)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分扩展阅读:
博弈论的改写:
新古典经济学市场分析有两个重要前提假定:
1、个人决策是价格参数和收入给定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不影响他人也不依赖他人;
2、市场信息充分且无成本。这两个前提假定使微观经济分析始终处在完美的一般均衡确定性分析的美妙境界中。但现实生活却非如此,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不仅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个体获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信息也是有成本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不确定性分析应运而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Von Neuman,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经济博弈论”的正式创立。到1994年纳什、泽尔腾和豪尔绍尼三位“博弈论”巨匠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C. 微观经济学有哪些基本理论
沉没成本
摩擦失业
D. 经济学为什么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因为二者抄研究的对象不同,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背道而驰。
1.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
2.宏观经济学在台湾翻译成“总体经济学”,是以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总量变量的考察来认识经济状况,并提出改善运行方法的科学。
3.一般来说,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宏观经济政策会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
E. 微观经济学一般考多少分
那要看个人实力了
F. 微观经济学中长期和短期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微观经抄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
1)短期
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段。这种投入要素称为固定投入要素。
2)长期
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即所有投入要素均可变。
(6)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分扩展阅读
微观中长期与短期的界定并不是固定的。如果某个时长内这个企业的生产要素全部可以更换,那这个时期就可以作为长期处理,譬如一年内,这个企业既能招聘新人,又能重建厂房,那就是长期。而在宏观经济中,价格能否变动是界定长期与短期的依据。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G. 那个,微观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楼上说的对,长期和短期只是经济学的两个假设,没有对应的时间长短。
H. 微观经济学中,市场分为哪几类
微观经济复学中,根据不制同分类方法市场可以分为:
1、按购买者的购买目的和身份来划分:
(1)消费者市场;
(2)生产商市场;
(3).转卖者市场;
(4).政府市场。
2、按照企业的角色分:
(1)购买市场;
(2)销售市场。
3、按产品或服务供给方的状况分:
(1)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
(3)不完全竞争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
4、按交易对象的最终用途来分:
(1)生产资料市场;
(2)生活资料市场。
5、按地理标准(空间标准)分:
(1)国际市场;
(2)国内市场。
6、按市场的时间标准不同来分:
(1)现货市场;
(2)期货市场。
I.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4版)》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顺次于1996年、2001年和2004年出版。第一版的序言指出:“正如西方学者所承认的那样,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因此,本书在将来势必要进行修改和增删。”即以第三版而言,其出书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年。有鉴于此,第四版的编撰成为应有之举。此外,使用本书的经验和改善本书的章节安排也使新版的编撰成为必要。当然,第四版的主旨仍然保持不变,即: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加以简要的评论,以便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可能带来的不良的副作用。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MicroeconomicTheory::BasicPrinciplesandExtensions
J.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 有哪几条曲线必考啊
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弹性曲线,各种有关边际的曲线,各种成本曲线。反正版在微权观经济学里面,曲线和计算是最重要的,书上的各种曲线都必须弄清楚。应为在任何一幅图里面,都可以牵涉不止一种曲线,所以你的各种曲线都必须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