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食堂中的经济学现象

食堂中的经济学现象

发布时间:2021-01-02 03:40:18

1. 求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3个例子 并对例子分析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业经济学解释的分析

作为大学的一分子,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总有些学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问题,我们使用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来加以分析。见图(参考资料)。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均衡时,食堂指数为1.2,学生期望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区域所标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但是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数多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一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气因素:天气冷或者下雨时,叫外卖人数大幅上升,影响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学生比较懒,或者不喜欢出现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卖

运动因素:运动之后吃不下饭,叫外卖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尔请女朋友吃饭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气因素作为不可避免因素,占了主要份额,其余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2.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 分析校内食堂食品比校外食品价格低的原因 谢谢你!!!!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看食堂现象种种

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食堂的种种现象也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原理,如:

第一,食品涨价。食堂外包给服务公司后,公司就自负盈亏,而涨价显然会抑制需求量,为什么公司敢于悍然涨价呢?因为食堂提供的食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其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之比且小于一,这就意味着当食品价格上升时,由于价格上升增加的消费者货币支出大于由于需求量下降而减少的消费者货币支出,消费者总的货币支出增大,食堂能获得更大利润。

第二,偶尔有些特别难吃的菜涨价打这种菜的人竟然增多了。这种菜应该属于传说中的“吉芬商品”,即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究极劣等货。从替代效应来看,这种菜品价格上涨,即相对于其他菜品来说其相对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减少。但另一方面,从收入效应来看,“吉芬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从而降至更低的效用水平,相当于实际收入减少了,在实际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消费者只能不情愿地选择劣质的菜品。

第三,长期以来,食堂工作人员不足都是同学们抱怨的问题之一,但当食堂工作人员大幅增加后,貌似服务效率反而更锉了,这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起作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定义是: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一个和尚抬水喝,两个和尚担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谚语说的也就是这个。这是因为在可变要素(无论是取水的和尚,还是食堂工作人员)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的投入量来说,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过少(即食堂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也就是资源配置达到了理想状态。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当然,寻找这个最大边际产量并非易事,无论是食堂负责人还是广大同学,很多时候往往都是凭感觉或经验做出食堂工作人员人数是否恰当的判断罢了。

3. 大学食堂 经济学原理解释

1 、需求的刚性,人们都要吃饭嘛,所以不论食堂多难吃都有人去。
2 、人们的理性预期版:一楼有两个权食堂,人们就会认为他们会相互竞争,所以质量上就应该比二楼好。
3 、选择偏好,大家认为去二楼的心理成本比较高,去二楼好吃的那部分补偿不足以促使人们去二楼(你们食堂应该没电梯吧)
4 、垄断原理,一楼一个食堂退出之后剩余的那个食堂缺乏竞争对象,形成垄断。

4.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完全垄断的食堂需不需要广告

当然需要,因为食堂垄断并不代表食堂不需要赚钱或是学生或员工必须到食堂吃饭,食堂一旦没有足够的人吃饭,就可能出现亏损。
大学生活中,每个学生每天要做一件不可或缺的事,就是选择去哪里就餐,可以说食堂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每天总有一些学生不到食堂就餐问题的存在。他们宁可选择到外面就餐也不去食堂,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其实,学校对每一个在校内开设店面的经营者发放许可证,只有那些拥有许可证的小店才能从事经营活动。这种排他性的经营权利限制了小店的数量,直接导致了这种合法的垄断。很明显,这种垄断是在校园内的不完全垄断,具有一定垄断竞争的性质。校园内的食堂拥有地利上的优势,能直接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要,从而能够制定较高的价格。同时,尤其是食堂可能具有比其他快餐店更低的边际成本,但却有可能制定更高的价格,或者是变相的提高价格,比如,少给菜、少给饭等,从而食堂的利润会比快餐店的要高。而食堂的这一微小价格的不同会引起对食堂需求的细微变动。食堂制定更高价格的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学生对食堂的需求弹性过小。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不选择食堂就餐问题,我们先用宏观经济学的失业理论来对该现象加以分析。如图所示: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的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左右,均衡时,食堂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 区域所表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但是平均就餐人数还是高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方面作为食堂必须努力去达到那个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即要适应各类学生的需求,以求得学校食堂就餐的人数最大化。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也要适当地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这样在两方面的作用下,食堂就餐率就可以趋向理想化。
我们还可以从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来剖析: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到外面就餐是因为在下课的时间段是学校食堂就餐的高峰期,常常有人因为食堂里挤满了人而不得不去外面,这个现象就是供不应求,学生就餐的人数原远超过了食堂所能承受的范围,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强食堂的供应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资源的浪费,即供大于求的现象发生。尽量达到供求平衡点,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不浪费。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从经济学的哪个角度来解释分析这个现象,都可以总结出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在食堂与学生之间没有达到那个特定的“平衡点”,食堂提供的服务与设施和学生需要的服务与设施产生了差异,只
有最大限度地减小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才能使得食堂就餐的人数最大化。

5. 我们微观经济学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是关于食堂排队体现的经济问题。

1.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1.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1.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1. 4. 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 5. 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 10. 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 11. 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 17. 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 18.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1. 19. 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1. 20. 互补品
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1. 21.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 22. 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它则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1. 23. 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1. 24. 基数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1. 25. 序数效用
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进行。
1. 26. 边际量
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1. 27.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 28.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1. 29.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 30.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他时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1. 31.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 32. 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 33. 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1. 34. 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1. 35. 正常物品
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用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 36. 低档物品
低档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而且,在大多数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用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 37. 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

6. 急求 经济学论文 成稿的 关于身边经济学现象的 谢谢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身边经济学现象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业经济学解释的分析

作为大学的一分子,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总有些学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问题,我们使用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来加以分析。见图(参考资料)。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均衡时,食堂指数为1.2,学生期望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区域所标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但是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数多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一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气因素:天气冷或者下雨时,叫外卖人数大幅上升,影响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学生比较懒,或者不喜欢出现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卖

运动因素:运动之后吃不下饭,叫外卖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尔请女朋友吃饭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气因素作为不可避免因素,占了主要份额,其余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7.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为什么学校食堂的饭不好吃却还有那么多人吃

假定每一位学生都是纯粹的理性人
市场是一个完全的,开放的市场
介于需要一定的数据用于解释,我以本校进行示例:
影响学生就餐的因素:时间(包括就餐等待和距离) 费用(就餐费用) 口感
在这个命题中完全不牵扯需求刚性 而是机会成本和效用
命题的前提还有:他的每个月的生活费为600元(通用标准)
假定某个学生下课准备去吃饭
去市场吃饭他将花费10分钟到达,10分钟等待,10分钟吃完,再花15分钟回到宿舍 价格为8元
去食堂吃饭他将花费5分钟到达,10分钟等待,10分钟吃完,再花10分钟回到宿舍,价格5.5元
去市场的花费为45分钟时间和8元的饭钱
去食堂则为35分钟时间和5.5元(通常会用更短的时间,因为食堂和宿舍的距离通常都很近)

以上仅为午餐,我们设定早餐为2元(一包奶子)/1.5元(菜夹饼),晚饭4元(随便吃点)/3元(粥加零食) 时间与上面一致

则一个月下来:在学校的为300元,在外面为420元 。时间上为在学校比外面节省30个半小时。
这名学生还抽烟(就当成是我吧),每周3包(最近生病厉害,不敢多抽)。7元红塔山,则月支出84元。再算上其他零杂很明显,在外吃饭你的生活费是完全不够的。
以上是单纯的数字,现在看假定这名学生知道自己钱不够用还打零工,比如打字员或翻译。每篇获得50元,耗时2小时。那么上面的30个半小时就能出7篇左右的文章,获得350元,出去吃饭则是无形中失去了350元(机会成本论)
假定这名学生明白以上的道理,此时他在校内食堂吃饭的效用为3(省钱,省时间,获得额外时间为自己争取零花钱),在外则为-3,两者相差6
所以说正确的做法为:在食堂吃饭,机会成本小,效用高

8. 求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3个例子 并对例子分析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业经济学解释的分析

作为大学的一分子,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总有些学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问题,我们使用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来加以分析。见图(参考资料)。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均衡时,食堂指数为1.2,学生期望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区域所标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但是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数多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一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气因素:天气冷或者下雨时,叫外卖人数大幅上升,影响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学生比较懒,或者不喜欢出现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卖

运动因素:运动之后吃不下饭,叫外卖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尔请女朋友吃饭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气因素作为不可避免因素,占了主要份额,其余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9. 经济学基础案例分析题

1.垄断,从两方面看,一市场垄断,因为高校食堂只有一家,没有良好的版竞争环境,而饭卡只权能在这家食堂消费,这就是消费垄断。二补贴垄断。政府的补贴款只下发给食堂,食堂有权对学生的伙食费自动补贴,虽然不涨价,但也没有良好的补贴办法,如果只是伙食产品上移了,学生也无从了解具体的补贴标准和上移的金额,这就是食堂的单方面的霸权经营。效率我想如果没有竞争和标准,也好不到哪里去。
2.最有效率的补贴方式是落实到饭卡上,落实到伙食改善上,落实到食堂的多元化上,要有竞争机制。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
总的说来,我对政府的补贴表示赞赏,但不能盲目,要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要落实到营养的改良上,也要有竞争机制。

10. 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许多大学生不去食堂吃饭而是网上订餐的现象

这是个消费者选择的问题。根据古典经济学,要从效用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选择网上订餐说明其单位货币效用比食堂要高。那么你就要为大学生认为网上订餐效应高找理由了,具体分析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以下个人分析仅作参考:首先:网上订餐口味好,其次网上订餐不用排队,另外网上就餐在宿舍吃学生觉得环境比食堂好(可以边吃边看电脑),最后,现在网上订餐刚兴起,平台砸钱推广,价格上也有一定优势。因此…

阅读全文

与食堂中的经济学现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