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跪求一份大学经管院的计量经济学考试练习题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量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经济计量研究中的数据有两类,一类是时序数据,另一类是( )
A.总量数据 B.横截面数据
C.平均数据 D.相对数据
2.经济计量学起源于对经济问题的( )
A.理论研究 B.应用研究
C.定量研究 D.定性研究
3.下列回归方程中一定错误的是( )
A. B.
C. D.
4.以Yi表示实际观测值, 表示预测值,则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准则是( )
A.∑(Yi一 )2=0 B.∑(Yi- )2=0
C.∑(Yi一 )2最小 D.∑(Yi- )2最小
5.在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时,通常假定随机误差项ui服从( )
A.N(0,σ2) B.t(n-1)
C.N(0, )(如果i≠j,则 ≠ ) D.t(n)
6.已知两个正相关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64,则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 )
A.0.32 B.0.4
C.0.64 D.0.8
7.在利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区间预测时,随机误差项的方差越大,则( )
A.预测区间越宽,精度越低 B.预测区间越宽,预测误差越小
C.预测区间越窄,精度越高 D.预测区间越窄,预测误差越大
8.对于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样本回归直线,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ei=0 B.∑ei≠0
C. ∑eiXi=0 D.∑Yi=∑
9.下列方法中不是用来检验异方差的是( )
A.安斯卡姆伯-雷姆塞检验 B.怀特检验
C.戈里瑟检验 D.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10.如果线性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与某个变量Zi成比例,则应该用下面的哪种方法估计模型的参数?( )
A.普通最小二乘法 B.加权最小二乘法
C.间接最小二乘法 D.工具变量法
11.如果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的一阶自相关系数等于0.3,则DW统计量等于( )
A.0.3 B.0.6
C.1 D.1.4
12.如果dL<DW<,则( )
A.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B.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C.随机误差项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D.不能判断随机误差项是否存在一阶自相关
13.记ρ为回归方程的随机误差项的一阶自相关系数,一阶差分法主要适用的情形是( )
A.ρ≈0 B.ρ≈1
C.ρ>0 D.ρ<0
14.方差膨胀因子的计算公式为( )
A. B.
C. D.
15.在有限分布滞后模型Yt=0.5+0.6Xt-0.8Xt-1+0.3Xt-2+ut中,短期影响乘数是( )
A.0.3 B.0.5
C.0.6 D.0.8
16.对于一个无限分布滞后模型,如果模型参数的符号都相同且参数按几何数列衰减,则该模型可以转化为( )
A.Koyck变换模型 B.自适应预期模型
C.部分调整模型 D.有限多项式滞后模型
17.在联立方程模型中,识别的阶条件是( )
A.充分条件 B.充要条件
C.必要条件 D.等价条件
18.在简化式模型中,其解释变量都是( )
A.外生变量 B.内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
19.对于联立方程模型中的制度方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可识别 B.恰好识别
C.过度识别 D.不存在识别问题
20.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的自价格弹性系数 >0,则该商品是( )
A.正常商品 B.非正常商品
C.高档商品 D.劣质商品
21.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0< <1,则该商品是( )
A.必须品 B.高档商品
C.劣质商品 D.吉芬商品
22.设生产函数为Y=f(L,K),对于任意的 >l,如果f( L, K)> f(L,K),则称该生产函数为( )
A.规模报酬大于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递减 D.规模报酬规模小于
23.如果某商品需求的自价格弹性 =1,则( )
A.需求富有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单位需求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24.下列各种用途的模型中,特别注重模型拟合优度的是( )
A.经济预测模型 B.结构分析模型
C.政策分析模型 D.专门模型
25.如果△Yt为平稳时间序列,则Yt为( )
A.0阶单整 B.1阶单整
C.2阶单整 D.协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相关关系的有( )
A.家庭消费支出与收入 B.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销售价格
C.物价水平与商品需求 D.小麦产量与施肥量
E.成绩总分与各门课程分数
27.常用的处理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 )
A.追加样本信息 B.使用非样本先验信息
C.进行变量形式的转换 D.岭回归估计法
E.主成分回归估计法
28.在消费(Y)对收入(X)的回归分析中考虑性别的影响,则下列回归方程可能正确的有( )
A.Y= + X+u B.Y= + D+ X+u
C.Y= + + +u D. Y= + (DX)+u
E. Y= + D+ X+ +u
29.根据样本数据和分析期限的不同,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分为( )
A.月度模型 B.季度模型
C.半年度模型 D.年度模型
E.中长期模型
30.下列检验中属于经济计量准则检验的有( )
A.判定系数检验 B.序列相关检验
C.方差非齐次性检验 D.多重共线性检验
E.联立方程模型的识别性判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经济计量分析工作
32.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总体设计
33.区间预测
34.平稳时间序列
35.恩格尔定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简述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之间的区别。
37.有限多项式滞后模型可以解决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的哪些问题?
38.简述识别的定义和种类。
39.与单一需求方程模型相比,需求方程系统模型有哪些优点?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0.根据某地区居民过去10年的人均年储蓄额(Y)和人均年收入额(X)的历史数据,计算得:
∑Xi=293,∑Yi=81,∑(Xi- )(Yi- )=200.7,∑(Xi- )2=992.1,∑(Yi- )2=44.9。
求:
(1)人均年储蓄额(Y)关于人均年收入额(X)的线性回归方程;
(2)该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
41.根据某种商品在26个城市的销售量(Y)和销售价格(X)的横截面数据,对销售量(Y)关于销售价格(X)进行线性回归。为了检验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是否存在异方差,将26对观测值按销售价格(X)从大到小排序。根据前面13对观测值,对销售量(Y)关于销售价格(X)进行线性回归,回归的残差平方和为RSS1=1536.8。根据后面13对观测值,对销售量(Y)关于销售价格(X)进行线性回归,回归的残差平方和为RSS2=377.17。
(1)试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判断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F0.05(11,1I)=2.82, F0.05(12,12)=2.69)
(2)如果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性,会对线性回归分析造成什么影响?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10分)
42.在某种饮料的需求Q对其价格P的线性回归分析中,综合考虑“地区”因素和“季节”因素的如下影响:
(1)“地区”(农村、城市)因素影响其截距;
(2)“季节”(春、夏、秋、冬)因素影响其截距和斜率。
试分析确定该种饮料需求的线性回归模型
⑵ 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需要什么数学知识
微积分/线性代数/数理统计:这是必须的,不然基础的内容可能都看不懂
复变函数/差分方程/积分变换/随机过程:学习时间序列方面的内容的话,有这四门会比较轻松
矩阵论/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如果要往高级方向发展,有这三门的话会更好,因为学了这三门后你眼中的世界会发生变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弱冠以前,吾曾迷茫于计量经济学的高深难懂;而立之后,看计量经济学书籍如同读小说一般畅通无阻。至此精进,年近不惑才发现当初走错了路]
⑶ 重庆大学 考博 计量经济学 是哪个版本
计量经济学是结合经济理论与数理统计,并以实际经济数据作定量分析的一门学科内。计量经济学以古典回容归(ClassicalRegression)分析方法为出发点。依据数据形态分为:横截面数据回归分析(RegressionAnalysiswithCross-SectionalData)、时间序列分析(TimeSeriesanalysis)、面板数据分析(PanelDataAnalysis)等。依据模型假设的强弱分为:参量计量经济学(ParametricEconometrics)、非参量计量经济学(NonparametricEconometrics)、半参量计量经济学(SemiparametricEconometrics)等。
⑷ 重庆大学数学类的研究生有哪些专业啊
很多朋友为考什么方向的研究生而困惑,也许以下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要读研究生,该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呢,好象大多数人都选择读自己原来本科读的专业的研究生。可是,我觉得这样的选择未必是正确的。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当年可以保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那我相信我一定不会读的,因为我虽然不讨厌自己本科的专业,可是也一点都谈不上喜欢,而且分配的前景也不太好。我一定要读自己喜欢而且前景比较光明的专业,如果考上了研究生仍然对前程一筹莫展,那不过是给自己推迟了面对难找工作的局面的时间而已,最终,你不可能逃过这一劫,你必然要面对现实。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我看来,无论是对男同胞还是对女同胞来说,婚姻和职业是否理想,都是影响极大的事情,而总的说来,职业理想与否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工作不理想也会影响到婚姻的状况。在一个早就过时落伍的行业里,你累死累活也远没有在新兴行业里的普通人的工资高。不要听信那些辅导员之类的爱系教育的胡吹海侃,说自己的专业前景多么好,要听听那些已经大四或是已经毕业了的同专业的大师兄师姐们的看法,他们的观点才有真正的参考价值。现实是残酷的,会让许多人清醒,早一点清醒对你绝对有好处,所以请你早一点打听自己的专业去向和分配状况为好。
由于各个人的情况不同,我无法说你一定要读哪个专业,不过如果你对一个东西特别感兴趣,那就应该去学,那个专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很浓的兴趣,那么我认为你最好选一个分配还不错,自己也相对比较喜欢的专业。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再选择那些可以发挥自己长处而不是短处的专业。比如说,如果你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聊天聚会,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呆在房间里,那么你也许适合去做律师、。管理类或是销售类的工作,不该去做技术性或研发性的工作。当然,如果你只喜欢而且适合搞技术,那你还是搞技术好了。
由于你不是活在真空里,你的心境常常受到周围人的看法和境况的影响。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考虑到社会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也是极其必要的。
就目前而言,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热情,甚至极其不喜欢,那么虽然你考本专业相对更容易考上,我还是奉劝你不要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你读研究生最好要和你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不要为了读研究生而研究生。如果你读本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使你离职业理想更近,那么你三年的时间就接近于浪费。如果你以后要转到你觉得比较有前景或比较喜欢的职业和在本科毕业时的难度几乎一样大,那么与其如此,还不如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早点准备考研,考到自己想读的、觉得比较理想的专业去,即使降低学校的档次也是合算的。
如果说在本科时读个好学校比读个好专业更重要,那么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研究生阶段,专业的好坏可能比学校的名声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你能进入什么样的行业,而行业的好坏是极其重要的。在一个没落的行业里,不仅难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收入通常也和好行业相差极大,不可不重视!
我知道在理工科之间要跨专业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你努力得早,是完全可能的。我以前在浙大学了一个分配很一般的工科,不是电子类,但是我就有一位同学考到了浙大信电系,另一位考到了计算机系。他们能考上是因为他们大学辅修了这两个专业,而且准备得很认真,所以考得都很不错。
如果你觉得在理工科内跨专业考研究生很困难,那么我建议你可以考虑转学法律类、经济管理类、新闻广告类,因为这些专业的专业壁垒很低。你根本不用担心考上了会跟不上,没有听说理工科的同学会在这种专业读研究生还会跟不上,你通常都可以学得很好,因为这些专业的东西比起理工科那些书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不仅如此,一旦考上这些专业的研究生,你将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在找工作和实际工作中都会有优势。
不过在这些大类也有非常热门和相对不那么热门的专业,比如说法律里面有比较热门的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民法,其次有刑法,也有不太热门的行政法、宪法、法理学等专业,还有招生数比较多的法律硕士。经济学里有比较热门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其次有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也有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等。管理有比较热门的会计、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也有招生比较多的MBA(需要工作经验)。
在这些专业里你究竟选择什么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考热门的专业的确会前途很好,风险也相对更大些,因为好专业竞争都比较激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进好专业,即使学校差一些也可以考虑。当然,如果觉得考该专业最热门的专业风险太大,那么也不一定要考该类专业中最热门的专业,可以考虑进该类别里相对不是那么热门的专业,这样风险较小,毕业后的前景也比读原来的专业要好得多。只要进了该大类的专业,你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学任何你最想读的东西。比如说,很多人非常想考金融学专业,可是对考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又不太有信心,那么也可以考虑先考比较有把握的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或产业经济学等等,然后在研究生求学期间,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习金融学上,在毕业时,你一样可以进入金融证券业。其他专业也一样,以法律类为例,如果你很想去做法律类的工作,但是觉得考经济法的研究生难度太大,那么完全可以考虑先考法理学之类的专业或直接考法律硕士,然后在读研究生期间多读经济法方面的书籍,并且发几篇经济法方面的论文,就可以了。同一大类里到了研究生差别不大,进入大的行当最重要。当然,如果对自己非常有信心,那多打听有关情况,并充分复习,直接考这些热门专业,考上也是完全可能的,跨专业考研并且考分为该专业第一名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
在选择考何专业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来决定。我有一个老乡和一个高中同学,大学都毕业于上海某著名高校,可是学的都是非常差的工科专业,工作后收入很低,想改专业。在没有辞职,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先后报考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金融和金融学专业,结果考了两次也没有考上,就没有信心了,最终到现在还只能呆在原单位。我觉得他们的决策有严重失误。他们想换专业的想法是对的,可是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总想一劳永逸,一招致胜。他们并不是那种自己都老觉得自己特牛的那种人,对他们来说,其实只要能考进经济管理类读研究生就可以了,不仅可以改换工作,而且不管学经济管理类的那个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都比原来好得多,即使他们真的非常想进入金融界,也完全可以在考上研究生之后再朝金融学方向靠。
我知道许多学理工科的学生对这些“文科”专业颇有偏见,认为它们没有什么东西,这是大错特错!法律没有很深的学问吗?经济管理没有很深的学问吗?新闻广告没有很深的学问吗?只要你对这些专业的东西钻研得多一些,你就会发现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底洞。
话说回来,如果你的专业分配不好,你学得再好,觉得它有再多学问,你都用不上它们。如果你在一个没有前途的行业里工作一辈子,你的发展机会有限,会很难受的。如果你在毕业后肯定要要转行,那么你本科学的专业知识大部分都是没有用的。就像我的大学同学,几乎没有几个人干本行,不干本行的同学都活得很滋润,而还在干本行的就很一般化,甚至有一些活得非常落寞。只要是分配一般的系科,情形都大抵如此!所以,如果你已经知道你的专业分配前景很差,那么,请不要只知道埋头读书!请在读书的同时也看看自己未来的路!你理想的职业在哪里?为了实现这个职业理想你该做哪些准备?多学一点能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服务的东西!
MSc是基本上你坐在课堂内听导师上课,你参与的部分最多就是seminar中的presentation
补充:理学硕士需求大幅飙升
欧洲管理硕士(European Masters in Management)学位正在成为欧洲顶级企业招聘员工时的首选,而法国的商学院不仅是招生主力,在英国《金融时报》的欧洲管理硕士课程排行榜中,也占据了大半江山。
对理学硕士(MSc)毕业生而言,今年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伦敦金融城,在那里,银行支付的起薪为3.5万英镑,另外还向优秀毕业生支付8000英镑的签约奖。那些在资本市场或投资银行业工作的人,可以期望在头三年实现薪金翻倍,与新聘用的MBA毕业生的薪金相当。今年,金融城向MBA毕业生支付的起薪是5.8万英镑。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驻伦敦的董事总经理兼欧洲毕业生招聘和发展工作主管埃伦•米勒(Ellen Miller)表示,在过去两年中,对银行业理学硕士毕业生的需求大幅飙升,同时能进行长期实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吃香。
在这些实习期(最长可达1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尤其受到毕业生招聘方的欢迎。欧莱雅(L’Oréal)英国及爱尔兰招聘主管亚历克斯•斯内林(Alex Snelling)表示,学生们在实习期获得的商业经验,加之管理硕士课程教给他们的商业敏锐性,及他们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往往使得来自欧洲大陆商学院的理学硕士特别受欢迎。
在英国《金融时报》今年的排名中,巴黎高等商学院-欧洲管理学院(ESCP-EAP)在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三,欧洲管理学院协会(Cems)课程在同类课程中排名第二。像它们这样的商学院和课程以要求学生学习不同语言并且在不同地点学习而闻名。但它们可能会越来越多地遇到其它欧洲商学院的竞争。
例如,法国里昂商学院(EM Lyon)本月宣布,将与英国阿斯顿大学商学院(Aston Business School)和德国LMU管理学院(LMU School of Management),推出一个两年制欧洲管理硕士学位课程。首批学生将于2007年入学。
法国里昂商学院Grande Ecole项目负责人帕特里斯•乌达耶(Patrice Houdayer)表示:“将用英语向学生们授课,但在第二年,他们将能够学习当地语言。”
他相信,到2010年,当《博洛尼亚协定》(Bologna Accord)全面实施时,这个课程将面向欧洲各大学240万名拥有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由45个国家签约采纳的《博洛尼亚协定》,旨在发展一种标准的教育体系,采用学士加硕士学位模式,而非学时更长的5年制单一学位模式。
欧洲认证机构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总干事埃里克•科尼埃尔(Eric Cornuel)对于协定的实施不是很有信心。“虽然不能说是一团糟,但人们没有预料到全部影响。”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最近就学生们对《博洛尼亚协定》教育改革的理解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半数的受访学生对于改革的意义没有深入的了解。巴黎高等商学院-欧洲管理学院英国负责人达维德•索拉(Davide Sola)表示,学生们产生混淆,或许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各国对《博洛尼亚协定》有许多阐释。例如,法国和意大利采纳了3年制学士加2年制硕士的模式;西班牙选择了4年制本科加1年制硕士的模式;而德国选择了3年制学士课程加18个月硕士课程的体系。
他表示:“最终,将由市场决定(哪种模式是成功的)。”
同时,人们对这一理学硕士学位和MBA学位的理解混淆仍然存在。不仅巴黎的高等经济商业学院(Essec)称其Grande Ecole课程是一种MBA,而且与其它课程之间还有重叠。
25岁的朱利安•吉耶曼(Julien Guillemin)这个月毕业,同时完成了法国南特管理学院(Audencia)最后一年的Grande Ecole课程,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的1年制MBA课程,同时拿到了一个理学硕士学位和一个MBA学位。吉耶曼已回到法国,开始在音乐行业的职业生涯。
这种经历给了他比较两类学位的机会。“美国的课程更务实,理论课比较少,”他表示。“在南特管理学院,我们有更多时间深入课题之中。而在MBA课堂上,有些同学以前根本没有学过商务
理科类专业介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经济与金融方向)(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经济与金融等相关知识、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教育、科技和经济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运筹学、数值分析、随机过程、精算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银行、教育心理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经济、管理部门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投资科学管理、经济动态分析和预测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按理科类招生,要求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⑸ 零基础自学计量经济学都要看什么书
樊纲曾经说过要精学计量经济学至少要10年时间。。。
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的三者综合,如果只想学学初级计量水平,首先必须把大学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必须学好,其次还要有过硬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起码初级宏微观的经济学知识要知道),有了这些前提,就选一本初级的计量经济学教材来学习,目前很多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都用高教社的《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三版),当然国外教材也不错,有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平迪克的《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还有楼主现在看的古扎拉蒂的书,个人感觉学初级的话还是看国内编的教材,因为基础很重要,国内教材在这方面整理得很系统,国外的就比较零散了,还有与初级计量水平相对应的应用软件Eviews也是需要学习的。。。
中高级的计量经济学就相当有难度了,除了相关必备的数学和经济学知识外,英语水平在这个时候也很重要,因为中高级的计量涉及很多前沿的东西,需要阅读和学习外国的原文著作和文献,应用软件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选择,如SAS,Stata,还有处理专门问题的R,高斯软件。。。
⑹ 学习计量经济学有什么用,具体的实际的应用领域,我的专业是电子金融
作为一名数量经济学专业的博一研究生,我就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如何学好计量经济学。我不知道你学习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但是要像你说的“稳扎稳打、效率较高地掌握计量知识”,我觉你可以这么做:由于计量经济学涉及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比如统计量的构造、P值,t检验和F检验等等),我觉得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推荐教材的话,首推茆诗松版本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个人觉得这应该是目前国内这方面教材最好的一个版本)。有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后,你可以着手学习计量经济学了。
入门教材有很多。国内的话,首推庞皓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权衡把握的不错,其次就是李子奈的《计量经济学》,可能这本书稍微会难一点。
国外的话,优秀的教材就很多了,比如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基础》等等。以上书籍学完以后你差不多计量经济学基础就算不错了,但是要注意,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总要到解决实际的经济学问题中才能发挥的作用,所以我建议你如果是非数量经济学专业的话,掌握基础的计量经济学用好就够了,如果遇到什么计量经济方面的问题的话,再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也不迟。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边看书学习边操作,这样学习效率会比较高。
至于要使用哪种软件的话,入门的话可以用用Eviews和Stata。
如果你学有余力或者致力于读数量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的话,你可以这么做:中级和高级的计量经济学中会常常涉及到用矩阵的描述问题或模型,你可以补充一下这放那个面的知识,比如《线性代数》和《矩阵分析》这样的教材。
如果还想进一步提高的话,可以看看濮晓龙版本的《高等数理统计》或者陈希孺版本的《高等数理统计》。接着就可以看看格林版本的《计量经济分析》这本书,它几乎包括了计量经济学的方方面面。国内的话,李雪松的《高级经济计量学》也不错有了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以后,再学习计量经济学就需要按照你的兴趣来专研了。计量经济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和微观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方面,首推汉密尔顿的《时间序列分析》和蔡瑞胸的《金融时间序列分析》这两本书。面板数据方面,至今还没发现比较好的教材。微观计量经济学方面,首推卡梅隆《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应用》。以上仅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对请亲拍!
【王也】:
Bruce Hansen的讲义,入门不二之选;后面看走哪条路吧,搞搞基本因果推断念念基本无害,翻翻Imbens和Wooldridge2007年的NBER讲义怎么也够了
【周彬】:
不建议从李子奈的那本书开始学,虽然很多国内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是从那本书起步的。学习计量经济学,建议从矩阵运算开始学,也就是线性代数。掌握最基本的矩阵变换法则,然后从矩阵起步,循序渐进学习OLS, MLE,再逐步进阶。事实上,各种estimation是需要不断推导的,假设前提以及达成最优化的条件要加以系统性总结,这样才能看懂模型,进而运用模型。同时为了避免出现spurious model, 建议不要放松对理论的学习,理解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软件上看,国内通常是从Eviews起步,北美是Minitab; 前后者对入门学者来说差距不大。在往后,针对非计量经济学专业的经济系同学,建议Stata, SAS, R等等都用用,用熟一个,其他也都会一些;计量专业的同学,建议学通Matlab, 这是立身之本。
【王帅】:
如果有统计基础的话,可以看Introctory Econometrics: A Modern Approach
【lukelly】:
国内的话。李子奈的《计量经济学》做基础开始,里面理论知识很多。他的《高级应用计量经济学》也可以读读。微观应用的初级模型logit、tobit、probit打好基础,宏观就是时间序列相关的内容为主。软件应用有eviews,stata,一些东西也会应用到Matlab。
⑺ 重庆大学经济学系主要学什么
经济学.经济贸易方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该专业培养掌握国际国内经济贸易基本理论,有一定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能力,较强外语阅读和听说写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和本专业科研及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贸易经济、商业企业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期货交易、证券交易、会计、统计、市场营销、广告策划、商务谈判、经济法、外语和计算机等。
⑻ 如何自学学好计量经济学}
理解,理解,还是理解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要学通计量经济学,一定要用矩阵计算,所有都用矩阵计算,因为矩阵计算简单且可以帮助理解 对矩阵的性质熟悉,比如正交,正定,相似等等,建议拿一本高等代数备查 对数理统计熟悉,比如假设检验,正态分布,建议拿一本数理统计备查 在中国计量经济学基础后,什么微观计量,时间序列,金融计量,空间计量都是水水
⑼ 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
不知道有没有用,就网络里面的...
第一个点是,以佛里德曼为代表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即“前提不重要,推论过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结论符合现实”。这种方法,本质上就是把计量本身,认定是可以脱离理论,或者说认定计量本身可以推出理论。而不是说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计量。我想,经济学方法论争执得那么多,这个背景,他应该也了解吧?当时在南大BBS上,关于可证伪性的争论那么火热,不就是围绕这个问题么?我记得当时南大经济学论坛的进版画面有一句话,大意是说越有效的理论,其前提越是不符合现实的。所以,在这样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下,我对计量进行批评,不可谓说是轻率的。
第二个点是,随着计量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计量本身也在开始神秘化。例如协整理论。不少介绍都说协整理论可以从数据自身推导出理论联系,判断变量的长期关系或者短期关系,认为“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以某种经济理论或对经济行为的认识来确立模型的理论关系形式,而协整则是从经济变量的数据中所显示的关系出发,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和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而我在这点上所作的努力是告诉大家:无论计量怎么发展,它都没有超越经典计量模型所受到的局限,不可能比经典计量更高明,其与理论的关系,不可能比经典计量有更大突破。计量只不过是起对数据进行排列组合,来看这些组合中是否凑巧给出理论启示,或者看其是否符合理论的结果。神秘化的计量理论,注定是占星术。
第三个点是,我既然对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理论大部分进行否定,那就意味着我根本不承认其理论的正确性。而其理论的正确性被否认,则其理论指导下的计量模型,就失去价值而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我对西方经济学计量的批判,最大的基础来自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批判。当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理论本身不能成立的时候,我自然会说其建立的计量模型及其结论,无论其可信度为多少,都毫无意义。因此,猪头非恐怕得首先为西方经济学的那些理论进行辩护。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即使给定正确的理论,然后使用计量来检验或者预测某些细微性质,我也不认为计量就是很好的办法。相反,计量结果的统计特性,遗漏了很多图形本身的重要性质。计量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反而掩盖了事实真相。因此,除非作为辅助工具,或者不得已,我宁愿直接去看图形本身,并对图形的各个阶段或者整体,进行物理化的分析,而不是进行计量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完全地解读图形性质。
至于猪头非同学说:“如果非要拿这个例子比喻计量的话,你要是能知道走过的轨迹是什么模样,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况且,计量要研究的还不止是什么形状,还要研究这个形状的具体参数,比如弧度多少,半径多少等等,这就更不容易了。中级计量班的学期论文如果能够对“走过的轨迹”有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描绘,就已经圆满地完成任务了。”
我的回答其实很简单:1、要知道走过的轨迹是什么模样,这恰恰是理论分析,而不是计量。你必须先通过理论分析,获得轨迹的种类信息,然后才谈的上通过计量获得具体参数。2、所谓半径这些概念,是在假定轨迹为圆形的假设下才有的参数。如果只是局部数据接近半圆,但是未知数据部分根本就不是圆,何来半径之说?你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出来的半径,有什么意义呢?3、中级计量班的学期论文能够对走过的轨迹进行分析,你加了个“令人信服”,这四个字说明了理论还是第一的。否则,你怎么“令人信服”地说既有数据一定是圆的一部分?这样,即使中级计量班毕业成绩比较好看,在现实中,仍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只是误导问题而已。
至于猪头非最后说宏观经济预测得准——他说即使没有理论依据。这个恐怕就是一厢情愿了吧?在宏观经济中,我还没有看到西方经济的哪个理论能以较大概率预测准的。他可以列举例子,不管老宋也好还是其它人也好,给出预测的文章、日期,然后给出被预测实现的经济数据。
要是这么容易被预测准,而且是在啥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预测准,就不会有那么一大群经济学家在指点江山后被大众臭骂,然后万分委屈地说:“经济学只能用来解释世界,不能用来预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