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三国演义里的经济学

三国演义里的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1-01-01 22:18:56

Ⅰ 三国演义诸葛亮故事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3、挥泪斩马谡

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4、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5、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Ⅱ 正史中的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强

研读三国历史,纵观中国古代史,从整个历史发展角度来说,诸葛亮是败给了司马懿的。诸葛亮是致力于为刘备打天下,但刘备势弱,要从三国如此乱世分得一杯羹,甚至统一中国光复大汉王朝,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主张和方法都是最佳的,而且也创造了三国很多流传于后世的经典战术、谋略和英雄。但是从人民的角度来说,老百姓是渴望和平,反对分裂的,“宁为太平狗,不为乱世人”就是几千年以来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最真实的写照。而三分天下正是结束在司马懿掌握实权的魏国之上的,而且司马懿开创了魏国以及晋朝代魏后西晋东晋数百年的和平时期。虽然可能从过程来说可能没有马背上打下的江山那么英雄,但却是最和平和伤害最低的方式。从这一点上,窃以为诸葛亮的成就是没有司马懿大的。
从政治方面来说,诸葛亮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比较顺遂的,老板刘备是一个很好的伯乐,虽然可能没有充分发挥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但是也没有对他的政治才能进行限制,用人不疑。众所周知,司马懿的老板曹操是一个不信任人的人,在他底下做事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但是司马懿能够在曹操认为其“久之必反”的情况下逐渐的打消曹操的怀疑并取得他的信任是一件非常人能及的事情。在刘备挂掉之后,诸葛亮独挑蜀国大梁,在玩的力不从心最终累死之前也不知道找个或者培养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来延续他的事业。而司马懿却能够在挂掉之后还能有一个儿子和孙子来继续他的事业并最终成立大晋王朝,活活把一个天下和平改姓,其长远谋略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军事方面来说,诸葛亮和司马懿有过多次对抗赛。最著名的便是历时长达七年之久的诸葛亮攻魏之战,魏国的统帅就是司马懿,两者在过程中是各有胜负,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流传于后,很多资料都对诸葛亮大加赞赏,说诸葛亮多次打败司马懿。但结果却是司马懿一个“拖”字决使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军撤兵而告终。由此可以看出,司马懿在军事指挥上面是胜过诸葛亮的。而搞笑的是可爱的诸葛先生在一场战争失败后,送了一套女装给司马先生妄图使其勃然大怒、气血上升、肾上腺激素增加从而作出错误决定。类似的这招在周瑜身上虽然成功了,可以在司马懿身上没有得到他想要的成绩。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诸葛亮早期,由于桃园三结义的三位都还没有牺牲,所以大部分时间诸葛亮都是在管理蜀国的后勤工作和经济发展工作,但是蜀国的经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依然是三国中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国家。而司马懿大力发展生产,恢复魏国经济,建立了民屯和军屯的屯田制度,为以后魏国统一三国并开创大晋王朝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我是推崇司马懿的,他夯实了晋朝代魏的坚实基础,一个王朝由此诞生。其实历史上有很多的司马懿类型的人才,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窃国者”,如董卓、王莽等,但是以和平方式窃国成功可能就只此一家了。而诸葛亮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是儒雅的文人,有点儒也有点腐,一生希望并且一定要有一个主子存在,可能不能对别人尽忠便会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有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奴性。我对他最大的不满便是:既然一定要有一个主子,为什么要对刘阿斗忠诚?一个如此扶不起的人将他的后半生全部浪费了,也葬送了他前半生创下的功绩

阅读全文

与三国演义里的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