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工厂生产x单位产品所花费的成本是c(x)在经济学上称为边际成本,试说明边际成本的实际意义
边际成本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也就是MC=△TC/△Q。
这个版概念表明每一权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
边际成本和单位平均成本不一样,单位平均成本考虑了全部的产品,而边际成本忽略了最后一个产品之前的。例如,每辆汽车的平均成本包括生产第一辆车的很大的固定成本(在每辆车上进行分配)。而边际成本根本不考虑固定成本。
2. 经济学中边际成本和总成本之间的转换
MC就是对TC求导。MC=dTC/dQ=3Q平方-12Q+30.带入p=mc就可以了,q=6.TR=PQ=396
3. 经济学问题:在完全竞争情况下,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此时价格、边际成本与平均成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利润最大,此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4. 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交点为利润最大点。 为什么这
您好:
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交点不是利润最大点,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的最低点。【注:令回AVC=TVC/Q,对Q求导可得这一结论】
在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中,“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六版》P160。
所以,如果边际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的交点同时是利润最大点的时候,必须满足边际成本MC,边际收益MR,平均可变成本AVC三线交于一点。在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中,这个点称作“停止营业点”。为什么是平答均可变成本不是平均成本,因为只要边际收益MC线(同时也是产品价格线)高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最低点,厂商在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生产时,收益可以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和一部分固定成本。这部分固定成本是厂商的既有投资,比如厂房,机器设备等,因为已经投入了,相当于沉没成本,所以企业在此时决策,只需要收益能高于可变成本,就会继续生产。
如果您问的不是上述内容,请详细补充您的问题。如有不懂,欢迎追问,谢谢。
5. 请问在微观经济学里什么是边际成本和边际利益
参考网络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增加一单位的产量(Output)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称为边际成本。由定义得知边际成本等于总成本(TC)的变化量(△TC)除以对应的产量上的变化量(△Q):总成本的变化量(Changes in Total Cost)/ 产量变化量(Changes in Output) 即:MC(Q)=△TC(Q)/△Q或MC(Q)=lim=△TC(Q)/△Q=dTC/dQ(其中△Q→0)
边际利益:又作边际效益、边际收益,指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利益。一般而言,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会有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厂商的产量变化都不会影响价格水平,需求弹性对个别厂商来说是无限的,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
6. 从微观经济学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规律阐述提高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运用边际成本法取得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点
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点,避免操纵短期利润,有利于短期产量决策。 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产量和劳务成本的方法是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直接成本上计入合理部分的生产间接费用(即间接成本)得出单位完全成本和总成本,非生产间接成本不包括在完全成本中,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完全成本法有赖于对产量的估计,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水平 长期边际成本
而不是销售水平。如果产量大于销量,一部分固定成本就会推延到下一会计期抵减利润,固定成本的性质被歪曲了。适用于特殊订货的订价决策,特殊订货决策主要是指在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是否接受订货的决策。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效率的大大提高,所以企业往往未能尽用其生产能力。这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对特殊订货如何决策显得尤为重要。以机修厂为例,相信更能说明这一点,因为机修厂经常活源不足,生产能力过剩。假设,机修厂生产某种备件的最大能力是12000件/年,已签订了10000件的加工合同,每件售价1200元,单位完全成本1000元,其中:固定部分(折旧等)200元,变动部分(直接材料、人工等)800元,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现有一客户,准备以900元/件的价格追加定货1000件,追加定货无特殊要求,也不需要投入专属设备,是否能接受此批定货呢?按照习惯的决策理念是不能接受此定货的。因为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是1000元,而客户只愿支付900元/件,每件亏损100元。虽然企业生产能力有富余,但也不能赔钱干。但是,引入边际成本法其结论就不同了。
有利于进行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就是分析总成本、收入(企业最终利润)和企业产销量之间的关系。它也是建立在边际成本法基础上的,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主要是进行保本分析和目标预测。 1)保本分析 保本分析也属于本量利分析的范畴,它是在相对狭窄的范围内讨论成本、收入和销量之间的关系。保本就是利润为零,保本点就是收入和成本总额相等的销售量水平。 2)目标预测 所有本量利分析都是建立在以下公式的基础上: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这一公式是边际成本法下利润计算的数学表达式。运用公式中各要素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预测和决策。 由此可见,该新产品要实现年利润80万元的目标,年销售量必须达到16667件。这就为企业管理者合理安排生产、组织营销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信息,使管理者决策心明眼亮,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性和决策失误。
实际应用
运用边际成本法取得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边际成本递增
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点,避免操纵短期利润,有利于短期产量决策。 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产量和劳务成本的方法是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直接成本上计入合理部分的生产间接费用(即间接成本)得出单位完全成本和总成本,非生产间接成本不包括在完全成本中,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完全成本法有赖于对产量的估计,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水平而不是销售水平。如果产量大于销量,一部分固定成本就会推延到下一会计期抵减利润,固定成本的性质被歪曲了。例如: 某企业生产一种零部件产品,其生产性费用为:直接材料10元/件,直接人工5元/件,变动制造费用(能源)7元/件,固定制造费(折旧)4000元。其非生产性费用为:管理费用(保险)400元,销售费用:其中变动费用3元/件(买一送一),固定费用(广告费)600元。期初库存为0,本月生产1000件,销售600件,售价40元/件。 1、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如下: 单位生产成本:10+5+7+4000÷1000(件)=26元 销售收入:600件×40=24000元 减:销售成本:600件×26=15600元 毛利:8400元 减:期间成本:600件×3+400+600=2800元 净利:5600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400件库存中有固定费用(折旧)1600元(4000÷1000件×400件) 作为存货,虚增了资产和当期利润。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很难正确作出是否应该增产或减产的决策,因为产品或劳务的吸收成本中包括固定成本要素,而固定成本与企业的产量无关。 2、用边际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如下: 单位生产成本:10+5+7=22元 销售收入:600件×40=24000元 减:销售成本(全部变动):600件×(22+3)=15000元 贡献毛益:9000元 减:全部固定:4000+400+600=5000元 净利:4000元 由此可见,在边际成本法下,利润与销售量直接相关,而与产量无关。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差额正好是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库存产品中所含的固定费用数。所以,用边际成本法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利润。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增减无关,在短期增减产量决策时,不必考虑固定成本因素,因此,边际成本法对企业管理者短期产量决策是非常有用的。
7. 在西方经济学中,什么是边际成本价值,需求规律的含义及特例
边际成本:
这是会计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期间成本是指在发生的当期,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全额列入损益表,而不随产品物质和价值态流动的成本。例如,办公室租金必须按月支付,与当月产品的产销无关,故应成本均为期间成本,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一般而言,销售与行政管理成本为期间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期间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边际成本是指成本对产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即:产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在相关范围之内,增产或减产1个单位的产量成本就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在经营决策分析中,边际成本可以用来判断产量的增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当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剩余时,只要增加产量的销售单价高于单位边际成本,就会使得企业的利润增加或亏损减少。
边际成本简释 :
当一个人得到一种幸福时,往往会不得不放弃另一种幸福,比如当你追求到一个相爱的恋人,和这姑娘决定结婚时,那你必须放弃继续追求其他美丽姑娘的权利,当然姑娘越是美丽可爱,相对于你放弃的权利边际成本越轻,反之亦然。又比如马丁老师决定开餐馆,他可能就必须放弃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因为老师是注册会计师,专业人士。老师在放弃“会计师”这个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餐馆的利润越高、规模越大,相对放弃的边际成本就越轻,如果象居士这样的小学生去开马丁老师同样规模的餐馆,当然边际成本就要小的多,~~哈哈。
如果学历比居士还要低的外来民工,也开同样的餐馆,那边际成本将更低。即便一个餐馆每个月的净利润只有1000元,对民工所放弃边际成本来说,都是合算的。这点希望马丁老师考虑一下,因为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比如16年前有朋友介绍我去英国顶级“伊丽莎白女王号” 游轮上面工作,月薪3000多美金,还包吃包住,但我还是放弃了,我当时的情况是“仔小老婆嫩”,放弃家庭享有的天伦之乐,边际成本太大了!
从边际成本理论分析,我们很容易知道,为什么象瑞士、法国、挪威等欧洲富裕的国家,人民的犯罪率相对都比较低,而在上海,外来人员犯罪率高的惊人!稍加分析,一下子就全部明白了。
8. 经济学问题(边际成本递增)
很简单的,首先要明确厂商确定产量(供给量)的原则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也就是在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处获得最大利润。
其次,明确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即边际成本曲线为一条从左到右,随产量增加,逐渐上升的曲线。(边际成本曲线下降的区段属于不合理生产区域,不予考虑。)
再次,为了简化问题,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样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重合为一条水平线,它们都等于产品的价格。也即个别厂商产量的增加,不会改变产品价格。
最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价格上升,即边际收益曲线位置向上移动,这时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就会沿边际成本曲线上升,从而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递增。
这个问题应该画图的,这里不方便,你自己画吧。一画图就一目了然了。
9. 曼昆 经济学原理 边际成本 边际利益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回买的产答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简写为MC或MPC.
边际利益:又作边际效益、边际收益,指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利益。一般而言,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会有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
10. 经济学:为什么在完全竞争情况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看书看不懂。请解释。谢谢
当价格小于边际成本的时候,每多生产一件产品,都还是有利润的。
这句换有误,应为:当边际成本小于价格的时候,每多生产一件产品,都还是有利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