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过程
你这个问题最好去看看有关经济学说史的书,按照你给出的关键词,大致发展如下:
1、经济内学史前时期,代表人物容:色诺芬,代表作《经济论》,认为经济是家庭管理,提出了最早期的财政思想(《雅典的收入》一书);
2、15世纪前后,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自由主义思想的启蒙,金银是唯一的货币和财富,但是对于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3、17世纪之后——19世纪,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认为市场万能,边际分析为主流分析手段(形成微观经济学体系基础);
4、1929,经济危机,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市场失灵客观存在,提出政府干预的政策主张(宏观经济学体系基础);
5、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经济理论箭头直指凯恩斯,此时基于萨伊的需求决定论和自由市场基础上的理论抬头,形成了新的理论流派,主要有新自由主义学派,哈耶克,货币学派,弗里德曼等。
6、萨缪尔森综合前人研究形成新古典经济学综合(宏微观体系)
㈡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前提,阐述一下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经济学》(2005年8月第2版)
第十二章,第三节,一(287页):
“失业是指在社会经济中劳动者处于无工作的状态,这些人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工作,却没有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均称为失业者。”
如果一个人虽然没有工作,但不愿意工作或不去寻找工作,就不是失业者。一个社会的劳动者就是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
㈢ 经济学产生的原因经济学要让我们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政治经济学
产生原因:资源的稀缺性;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这就涉及到了资源应该如何配置的问题。
2.为谁生产?这就涉及到了分配问题,即产品如何分配的问题
3.怎么生产?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在解决问题1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即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产出;二是从增长角度看,就是技术进步对于产出或效率提高作用问题。
㈣ 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抄。
设想一下,袭如果适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凭挥霍浪费,经济学又有什么必要呢?
当然,资源的稀缺性,一般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时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果的愿望,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举例来说。相对而言,我们呼吸的空气,没有什么稀缺性可言。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地自由呼吸。所以,并没有专门研究分配空气的学问。但就大多数自然资源来说,几乎都是稀缺的。人类的产品都要靠消耗自然资源来生产的,所以人类产品也都是稀缺的。经济学要研究如何生产、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和产品,以节省资源,达到最佳效用。过去认为水资源是无限的,所以不太重视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的利用。现在看来,水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现在开始提倡节约用水,也开始重视利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了。
㈤ 经济学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人类经济学起源于中国古代以经世致用为代表的价值观,均富、损有余而补不足为代表的平等观,交相利、义利统一为代表的生产关系观,通功易事为代表的贸易观,农本工商末为代表的产业观等等早期经济思想。
中国古代早期经济思想虽然比较零散,分见于不同的思想家,但从综合来看比斯密《国富论》更完整系统,包含了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所有萌芽;从人类经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包括斯密《国富论》在内的所有西方经济学都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抽象发展。
(5)经济学形成扩展阅读
经济学基本原理是作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公理、由科学的经济学公理推导出来的经济学定理。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但只有科学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对称平衡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
经济学的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是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㈥ 经济学为什么会产生
经济学其实某种程度上核物理差不多,因此被归类为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
最早是出现在 1776年 是亚当斯密写的 《国富论》其中探讨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
分析结果主要是 和资源(人力 资本 自然资源)而且阐述了 贸易的好处, 和分工的好处。 这些理论今天看来其实也是对的(类似今天的ppf)。 然后就是马克思了,我不是胡说不过他确实是个经济学家主要是提出了 劳动价值和分配不公。1870后很多经济学家开始认为古典的经济学过于主观不够理性,开始使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经济学(理性)。1936之后还有凯恩斯及 很重要的经济学家他最早提出 需求的重要性,而且建立了大量模型,可以说是是现代的经济学理论,他的理论现在还在沿用。在之后基本就是现代阶段的经济学研究了。基本上现代经济的基本概念都是他提出的。
经济的基本目的是解决 无限渴望和有限资源的间隔。(为什么经济学家不受人待见,就是因为一上来就设置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完全自己写的 主要是根据一些资料和课本的内容的缩写
㈦ 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超前消费的观念让美国人现在来偿还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而次贷危机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流动性危机(2007年2月--2008年5月) 我国主流观念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到4、5月份已经结束了,美国经济会在下半年重新走强。这是危机的第一阶段刚刚消退下来。如果说危机的特点,主要是流动性危机。美国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美国房地产业严重衰退。美国央行救市,注入了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缓解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威胁。但老百姓有着大量的负债,此举解决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却没有解决负债危机。 第二阶段:信用违约危机(海啸)(2008年6月至2009年上半年) 信用违约危机最重要的特点是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全面危机。这个阶段,我们会一直看到信用衍生品违约的问题,包括银行的烂账,金融衍生品市场会越来越糟糕。这次冲击和上一次次贷危机比起来是多大的规模呢?据测算,今年一年的金融风暴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大概是去年次贷危机的三倍。 中国股市、美国股市、香港股市、英国股市等等都在暴跌,这是一个全球联动效应,而联动效应出在CDS,就是金融衍生产品这个市场,其带来的危机将在今后一年中不断出现,其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大概是去年次贷危机的三倍。 去年保险市场的总规模是45.5万亿美元,到今年3月份已经变成62万亿。信用违约掉期问题就出在保险合同上,其危险在于62万亿保险合同漂在全世界各个金融市场角落里,上万家金融保险机构持有这种保险合同,而且这个市场没有中央信贷系统,一旦出现大规模集中违约情况,美联储想救市也无从下手。 第三阶段:美元危机(火山期)。 利率市场出现更大的问题,这时候主要以美国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事件,导致美国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出现混乱,从而引爆美元的危机。 第四阶段:由于美元是全球货币,整个美元危机出现之后,会形成全球货币危机。 金融危机的表现: 实业受到影响,企业破产,失业率提高,金融市场萎靡不振,银行业出现信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