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学的I与S的关系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两部门经济Y=C+I=C+S 所以I=S,企业投资=居民储蓄
三部门专经济中,Y=C+I+G=C+S+T 其中T为税收减转属移支付T=T0-Tr,所以I=S+(T-G)企业投资=居民储蓄+政府储蓄
四部门经济中,Y+C+I+G+X-M=C+S+T+Kr 所以I=S+(T-G)+(M+Kr-X)
企业投资=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外国储蓄
在国民收入均衡分析中,若I>S,则说明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企业意外存货减少,因此,企业会扩大生产,国民收入增加,最终回到I=S的均衡
当I<S时,产品市场供大于求,企业意外存货增加,因此,企业缩减生产,最终仍会会到I=S的均衡。
② 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总收入和总支出
宏观经济学中 总收入=GDP+M1+M1b
总支出=S+L+G
拟去买本书吧
③ 宏观经济学问题
一、(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为原则(即减量化Re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
(3)其基本特征是: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二、工业循环经济概念: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清洁生产、节约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循环经济与工业循环经济的关系
从我国目前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探索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的是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我国循环经济实践最先是从工业领域开始,其内涵和外延逐渐拓展到包括清洁生产(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和循环型社会(大循环)等三个层面。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必须坚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必须先行!
④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学
宏微观经济学仅仅属于“经济学基础”,放在国外的经济学系,也就只是大一、大二学生的基础课程而已。要想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所谓“宏观”经济现象,光靠这里面的知识远远不够。经济学基础之上还有至少比如中级微观、宏观等层次。
而且《宏观经济学》仅仅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学派下的东西而已。并不代表就囊括了所有有关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论。
你说的宏观经济现象不知道包括哪些?这里可以举些例子给你:
>常见的经济数据解读——涉及宏观经济学(基础、中级),比如Y=(X-M)+C+I,经济数据基本都反映这个公式里的东西,来判断现在的经济增长动力如何等等
>现在热门的欧债、日本债务问题——涉及货币银行学、金融、制度经济、政治经济等
>再如最近的“国五条”——因为是产业政策,所以能分析的角度就更多,宏观面、产业面、微观面、消费者行为学等等。
宏微观其实真的不算什么,就是经济学的入门读物。国外流行普及新制度经济学几十年了,在国内也就那么几所大学能提供相关课程而已。
补充一下,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有点哲学的意思。不论哪门哪派,那个程度,只要在解释经济现象的时候,前提明确、逻辑清晰即可。除非你要专门走经济上的学术发展,否则没必要专门去找各种专业书籍来看。平时多看点经济类的科普读物,在经济访谈中注意别人的观点的前提、逻辑什么的,也就可以了。
⑤ 为什么说“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而宏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利用”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A、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相同,都研究如何利用各种理论、方法、手段实现各种稀缺资 源优化配置和最佳选择、利用等,最终实现经济均衡、社会稳定发展。
B、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相互补充,前者研究资源优化配置,后研究资源利用,两者互 为补充。
C、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法,主要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认识。
D、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 、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而宏观经济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
B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 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C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D、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 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通过 “看 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⑥ 如何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理解现在的供给侧改革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供给侧改革就是确立供给优先的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以投资拉动为基础、创新驱动为主导、经济效益为归宿的增长方式;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是用内需导向型经济代替出口导向型经济,用知识密集型经济代替劳动密集型经济,用幸福经济代替GDP经济。
供给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首先就是要处理好国民经济中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基础产业的关系。以知识运营为主导产业、以基本建设为支柱产业、以高速路发展为基础产业,就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的优势产业——不是以某个产业为优势产业,而是以整个产业结构为优势产业。它不仅是优势产业,而且是产业优势;它不仅可以使中国经济化解产能过剩,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而且可以使中国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⑦ 我想问:‘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是对的还是错的
是错的。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7)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学就是资源扩展阅读: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强调投资的变动的关键作用,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它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用的原理。
加速原理与乘数论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乘数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可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
⑧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总收入”与“总支出” 发现它们并非仅仅是“收入”与“支出”那么简单,请...
总收入与总支出是GDP的两种核算方法
收入法,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支出法,就是把一个国家各部门的支出总和加起来,即: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与净出口
⑨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直观的说,是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导致的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减少。减少的这部分像是专被政府投资挤出属去的,故称之为挤出效应。
但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