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曼昆经济学原理感想

曼昆经济学原理感想

发布时间:2020-12-31 09:31:08

❶ 50分。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在线等。3000字+

偏好、政治经济和行为学等现代经济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 个今后学习的更加广阔的空间。近期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感慨颇深,全书没有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也没有复 杂深奥的近代数学知识,这是一本适合平民大众阅读的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另一方 面,其内容是博大精深,返璞归真,用平易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原理清 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中璀璨而夺目。 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 学科。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 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 据此, 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 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因 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 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 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 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微观经济学分册》中,文 章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 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从这些概念中,我 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 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 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 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 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 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 从分析中形成观点。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 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 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 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 前面章节的铺垫 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 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 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至此, 《微观 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但著者显然不满足于此,在书籍的最后还抛出了不对称 信息、消费偏好、政治经济和行为学等现代经济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 个今后学习的更加广阔的空间。

❷ 怎么理解曼昆经济学原理的这句话

Principle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Translation: Choices are bad 解释: 选择是错误的

The reasoning behind this translation is obvious. For example, imagine that somebody comes up to you and offers you a choice between a Snickers bar and some M&Ms. You now have a tradeoff, meaning that you have to choose one or the other. And having to trade one thing off against another is bad; President Truman supposedly asked for a one-armed economics advisor because his two-armed economics advisors were always saying, “On the one hand...but on the other hand...”

这种解释的原因其实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想象一下,某个人让你在士力架巧克力棒与M&Ms的巧克力产品之间做个选择。现在你面临着权衡取舍,意味着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这种须放弃其一的不得已选择是痛苦的; 想必杜鲁门总统很需要一位独臂的经济学顾问因为他的双臂经济学顾问经常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

People who have not received any economics ecation might be tempted to think that choices are good. They aren't. The (mistaken) idea that choices are good perhaps stems from the (equally mistaken) idea that lack of choices is bad. This is simply not true, as Mancur Olson points out in his book,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To say situation is ‘lost’ or hopeless is in one sense equivalent to saying it is perfect, for in both cases efforts at improvement can bring no positive results.”

没有学过经济学知识的人可能会认为选择是快乐的。实则不然,之所以有认为选择是快乐的(误解的)想法,也许是因为他们误认为缺乏选择才是痛苦的。这种绝对是正确的,如曼瑟尔

❸ 请问大家看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收获些什么

看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收获:
①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
②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
③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录”,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指的是一类书籍,中英皆有,是比较基础的经济类教材,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有曼昆,索罗斯,范里安等人,且有相应的中英本。
第一本《经济学原理》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编著。相比较而言,中国经济学学者一般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经济学》,内容大体相似。

❹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难不难

不难。我是经济双学位的,我们的经济学基础(也就是第一学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版)就是曼权昆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它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关键在于给你进入经济学打好基础,都是一些常识性的经济知识,适合于零基础的人学习。你知道美国人的数学与中国人相比实在很差,所以上面的数学知识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小学初中常见的应用题,只是有一些经济学专用名词加进去而已。另外,你要学习的话,网上都可以找到这本书的答案的。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❺ 曼昆经济学原理

假如你要坐长途公共汽车回家,车票的价格是100元,而你不巧在买车票的时候专发现钱包掉了,身上只剩属50元。而此时车也到了要开的时间,车上还有空坐位。如果你这时向车站说明了你的情况并告诉车站里的负责人说你只有50元了,他们如果同意以50元的价格载你:
他们的边际成本就是0,而边际利润是50元。因为他们的车是按时必须开出的,没载你也没损失什么,载上你就多赚50元。与长途汽车相同的是,航空公司多载一名等退票的乘客就多赚300美元(边际利润)。不同的是,航空公司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要提供软饮料糕点等服务(这些服务即是边际成本),而汽车不需要其他服务,所以汽车的边际成本是0元,利润是50元。

❻ 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2011-02-07 18:43发布日期:2004/1/19来源:[深圳新闻网]浏览:[7755]评论:[1]字体:大中小四、五年前,我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就在大学校园里见到少男少女们怀里抱着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当时,这本书刚刚出版就轰动一时,因为书还没有写完,出版商就支付了14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版权,这创造了经济学教科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经济学教科书市场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又是一个"赢家全得"的结果。套用一句广告词,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人生就是不公平。用曼昆自己在书中的例子来说,"金·凯利是最滑稽的演员,所有的人都等着看他下一部电影是什么,看两部只有金·凯利一半滑稽的演员主演的电影,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品。"同样,看很多本写得糟糕的经济学教科书,也无法取代阅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快乐,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会畅销不衰、一版再版的原因。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可读性很强,在Amazon网站的网友评论中,有一位读者就说,他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完这本书的。有很多优秀的经济学教科书,比如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又比如斯蒂格利茨教授1993年出版的《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充满了哲学的味道,读来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讲述人生的道理。斯蒂格利茨教授才华横溢,读他的《经济学》就好像听一个机智善辩的老师滔滔不绝地布道,既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但是又总好像在担心老师咄咄逼人的提问。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则像是一个年轻而时尚的老师,谈吐风趣、风度翩翩,总是坐在学生的桌子上而不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对经济学感兴趣,曼昆在举例子的时候常常会说到当红的影星、体育明星、甚至富有争议的电视剧(比如《欲望城市》)。其他经济学家如大胡子克鲁格曼、畅销书作者瑟罗等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也会被他信手拈来。感谢曼昆,他的努力将有助于改善普通公众对经济学乃至经济学家的看法。不要忘了,那些来上我们的经济学课的学生并不会每个都成为职业的经济学家,一个学期或一学年的授课未必能使他们牢记经济学里缜密的推理和繁多的定理,但却足以使他们形成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们的印象,读后感《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对于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来说,公众的反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其发展。好的经济学教科书能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经济学家们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实质的判断力,以及他们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乐观精神。坏的教科书却只能让学生们觉得:经济学无非就是那些画在黑板上的、不知所云的曲线。有一位来自挪威的学生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说,在他们那里,学生用的都是自己的教授写的那些令人无法卒读的经济学教科书。学生们厌恶地把这种做法叫做"教科书的黑手党",因为教授们只允许学生阅读自己写的教材。这位学生的老师还推荐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尽管他多少有些不屑地说,那是本"程度比较低"的教科书。一年之后,学生忍无可忍地放弃了老师教的经济学课,因为他无法忍受在听完一门课之后仍然对这门课的内容不知所云。值得庆幸的是,他读完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所以,尽管他讨厌自己的经济学老师,但是他仍然热爱经济学。越是智商低的人越是害怕别人说自己白痴,所以他们会拼命炫耀自己的才华。看来,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智商的确不高,因为有个风气是只有说别人听不懂的话才能显得自己的学问高。其实,不管我们在研究生院里的学问做得如何精巧和深奥,到了分析现实问题的时候,用的最多的还是那些曾在初级教科书里学到的概念和定理。或许,这意味着经济学的道理原本就非常简单,也或许,这意味着我们学到最后常常又把简单的道理弄糊涂了。这正如弗里德曼曾说过的,"五十多年来,作为一个职业经济学家,我一直对一种明显自相矛盾的状况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一方面,相对价格理论的基本原理极其简单,甚至明晰到令人苦恼的程度。另一方面,很少有人会觉得这些原理是显而易见、非常自然的,至于能够把它们正确应用于具体问题的人就更少了"。艾林·恩索文(Alain Enthoven)的一段话更是尖锐:"我们所使用的经济学理论大部分都是在大学二年级学到的,之所以还需要经济学博士,是因为许多经济学家直到从研究生院毕业才开始相信他们已经学过的东西,因为他们这时候才成为经济学的既得利益者。"曼昆有一个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让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到了中国,曼昆的使命也到了中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帮助他完成这个使命。(作于2003年11月18日)〔让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❼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实际的成本却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这常常可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个职业人,能够尽可能考虑你的同事、下属和领导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谐。
往大的方面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准确把握民众的利益所在。曼昆在书中举了一个关于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对房屋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反而未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这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这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我们的专业与经济无关,但我们的生活本身却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这个经济学门外汉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而在写这篇读后感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我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促使我学着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但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远非如书中所说那样的简单易懂,而是复杂多变的。也正是如此,让我觉得自己所学只是皮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二)
今天读了一本书《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章,虽然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是还是从这里面学到一些诶东西。在这里,真想向很多有机会读书的人读一下,这本书看似非常深刻,作者却用了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很多社会上我们习以为常而一旦问起来却很难以回答的问题,想为什么装牛奶的容器多是方的,而那些装软饮料的容器多是圆的的原因,想为什么硬币上的头像多是侧面而纸币上的头像多是正面的原因等等,这些看似很平凡不过的事情,真正解释起来还真是很有意思。所以很高兴读到这么一本非常感兴趣的书。尽管是美国作家所着,有很多的
文化差异和社会差异,但是作为经济学的原理都是一致的,这是伟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所着,真的很好,希望和我一样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读一下。
现在就像用这种机会成本的原理来解释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为什么国内疯狂追星的多是女歌迷,而极少数是男歌迷?首先,i从机会成本的定义来看,如果女孩子一旦喜欢上了某个明星,她们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上面,而男孩子则没有这么夸张,从这个程度上来讲,女孩子如果明明知道明星就在附近还是坚持工作的话她们肯定会心不在焉,还不如直接去关注,而男孩子则会比较理智比较容易去控制,这大概是为什么那么多接机的都是女孩子而很少看到男孩子的原因吧;另外,在我们中国这个相对比较传统的社会,对于女孩子来说,人生很有可能在结婚这件事情上有一个很大的突变,而男孩子可能性则很小,像时下的什么凤凰男和麻雀女的故事一样这很容易成为悲剧,还有就是这个社会大男子主义还是非常常见的,所以男性更加务实,更倾向与和与自己情况相似或差的女孩子结为伴侣,而明星给我们的感觉是高高在上,收入颇丰,每天光鲜亮丽,这些让女孩子更加疯狂,让男孩子更加辛苦的工作,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才是最经济的最现实的。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三)
曼昆教授在《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章,即开宗明义的提出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涵盖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从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到人们如何进行贸易,直至整个经济如何运行,层层推进,构成了经济学的整体。
原理一云: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原理二云: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机会成本。原理一和二是相关的,举例来说,甲有5K人民币,他可以选择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外出旅游(当然他可能还有其它的选择,比如买股票),那么这个时候他就面临取舍。这种取舍我们几乎天天面对,今天中午吃午饭还是面条?天冷了,用取暖器还是开空调?买国产车还是买进口车?一个国家也类似如一个人,也需要做出取舍:该发展重工业还是轻工业?侧重发展国防还是民用工业?是进口核电设备还是自主研发?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东西。如上例中甲选择买笔记本电脑,那么他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外出旅游(当然,其它的选择也是他的几乎成本)。也就是说甲决定花5K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就不能再用这5K作其它的花费。
机会成本是极其重要的,考虑两个人A和B,他们开个杂货店,假设每天均能盈利200元。而A又是个程序设计人员,他如果在某公司上班,每天可以赚250元,那么他开杂货店的机会成本是较大的;而B是个卡车司机,如果他开车,每天可挣120元,他的机会成本要小。自然,A会关闭杂货店而B会选择继续经营,这也解释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职业多样性以及人们的选择的差异。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里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人就是在机会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人们会系统而有目的做可以达到其目的最好的事。在上列子中,同样是一天时间,A会选择做程序员工作,B会选择开杂货店,他们都是理性人。所谓边际量,简单举例说,买9双袜子花费18元,如果再买一双,那就再加2元,那么多买一双袜子就得多花费2元,那么这最后2元就是增加的这双袜子的边际价格。边际量是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解释喜欢喝可乐的人为什么不会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可乐,可以解释一个工厂不可能无限大。那么所谓的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就很好解释了,一个喜欢喝可乐的人,他花3元买一瓶可乐所得到的满足感是巨大的,但是再花3元买一瓶可乐所得到的满足感可能会降低,显然继续买的话,他的满足感继续下降甚至会到反感可乐的地步。也就说,每多买一瓶,可乐的价格不变,但是他的边际满足感是下降的。
原理三是很具有实用性。假设你回家坐汽车正常的车票是50元,但是在汽车即将启动时如果还有3个空位的话,最后上的一个人可以花40元坐车。因为最后一个人上车对汽车所有者的边际成本是很小的,也就说带上这个人的成本是很小的,但是边际收益却比较大(也就是相对不带这个人,额外赚取了40元)。但是如果有10个人想坐这个车的话,司机可能就需要重新考虑了,他必须考虑其所得和所失,如超载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前面买票的顾客的不满而导致的投诉等等。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所谓激励,就是某种刺激,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一旦外界有激励存在,人们就会做出反应。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超市对商品打折,人们会争先恐后的去买。汽油涨价,更多的人会选择不开车或者购买小排量的车,汽车公司会研发节能汽车,而石油公司会选择提高产量。经济学家甚至宣称,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而所有经济学内容就是对此的解释。

❽ 曼昆 经济学原理 怎么都说简单啊

哈哈,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应该算是经济学教材里面最简单的了,如果这本书都看不懂,想学更深入的经济学就甭指望了。你耐心看吧,确实比较简单的,没涉及更复杂的内容。上册应该是微观经济学吧,你有兴趣的话,下一本你看看平狄克的,一个图里面得有十条线了(虽然不是都有用,哈哈),足够你晕的。平狄克的应该算是入门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你再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那本每一节的字数都很少,但每个字都经典,如果没有扎实的经济学原理做基础的话很难看懂。不过也没有那么夸张啦,就是说曼昆的那本书跟其他的比起来真的是很简单了。耐心看吧,曼昆的书例子很多,很有助于理解的。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hi我,加油!

❾ 如何学好曼昆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就是入门的必备书..讲的很好..开始部分就通过一些实例专来讲述经济学十大原理属...通过实例和相关概念的解释你能够很容易的看懂,十大理论可是基础哈...对后面很有用,经济学问题都是以十大原理为基础组合起来的...有一本<<爱情经济学>>也比较有意思...还有就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有点难懂,建议还是看曼昆的

阅读全文

与曼昆经济学原理感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