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中美贸易战
一、任何一种创新和研发能力都不是凭空想象或者打坐静思的产物,无一不是实际演练和规模性生产的结果。
二、无论在表面的理论上,美欧等国对劳动价值论如何冷漠,但在实际上,劳动价值论作为客观规律的总结,从来都是能辩论,但不能小看,能厌恶但不能违背的。
三、以流通领域表象的描述为基本的庸俗经济学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否则欧美国家的强大依靠的不是今天庸俗理论,而是当年伴随重商主义而起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武器可以公开展示,但没有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国家会把自己运用武器的方法教给其潜在的对手。
四、一个国家,纯粹依靠金融和流通领域的贸易注定不能实现其长远的发展。无论是重商主义的演进,还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亦或是凡勃伦的技术苏维埃,都强调了生产对交换和分配的绝对主导地位。美国正是看到了其货币缺乏生产规模的支撑,所以不断面临地位的动摇,正是看到了缺乏生产规模的持久发展而面临研发能力的挑战,所以才竭力要抓回基础生产能力。
五、只要还存在规模竞争,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就还没有进入到完全的帝国主义,我们将面临长期的帝国主义初级阶段——金融霸权主义。金融霸权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妄图依靠金融和信用手段来控制商品市场。
六、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垄断。这是一种对全世界范围的跨国垄断,而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垄断。帝国主义成形的标志是逼近一切领域的垄断,在这一阶段上,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才是正确的。
七、无论中美贸易战的结果如何,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历史趋势都难以改变。尽管美国ZF表面上是为美国本土夺回生产权,但其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其国内资产阶级是为了夺回对国内劳动阶级的剥削权而发动对华贸易战。
八、就某一部门或者单个企业的发展早期来说,利润率比利润量更值得关注,但就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而言,利润率不可避免的下降趋势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争夺长期地必然地是围绕利润量而展开的。这就注定了美国和中国哪一方在这场贸易战中先松懈下来,哪一方就面临停滞乃至崩溃的风险。
九、只要资本主义没有在全球范围内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那么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争夺只能且必然以战争作为解决贸易争端的最终途径。战败国在经济上也最终会被纳入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轨道,但就战败国方面,政权的更迭才是其最眼前和最剧烈的变化。
十、无产阶级要上升为领导阶级,必然经过在国际间不断的冲突和分化组合的洗礼才能最终在全世界范围上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必然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各国对霸权的争夺最终迈向帝国主义而联合起来的,就象江水无论如何波涛翻滚激流汹涌都必然使得浮萍连成一片一样。
『贰』 如何从唯物辩证法来分析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袭斥;既存在矛盾的同一性,又存在矛盾的斗争性。 正是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共存、对抗与合作同现的现实情况,使得中美贸易关系表现出错综复杂,时好时坏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也正是矛盾的根本属性在现实中美关系发生作用的具体体现。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应正确看待中美贸易关系中的合作与摩擦,合作是必要的能创造共赢;摩擦也是必要的能让中美贸易双方在此过程中加深相互间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得中美贸易关系在摩擦中发展。
(2)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解释中美贸易战扩展阅读:
相对于凯恩斯而言,反凯恩斯调节依然是外部均衡而非经济体内部的结构优化,区别仅仅在于外部领域从国内拓展到国际。
风险巨大的国际均衡即使对于占居优势的发达国家也往往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抗衡而产生不确定因素(当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是由于对此作出不利于美国发展的判断而发起了贸易战),这又迫使该类国家的政府一有机会就不忘在国内寻找扩大需求的途径。
『叁』 从全国治理的角度,谈中美贸易战的看法。
中美之间为非敌非友的利益关系。两国将朝着积极,合作,全面的方向发展。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 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 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 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中美之间存在很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
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 出口高新技术。 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 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双方只有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加强对话,加强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充分的自由竞争,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 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 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 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 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在处理中 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 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 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 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 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 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 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 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贸易战并不是出路,中美双方谁也打不起贸易战。只有双方妥善处理好贸易关系,才 能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好使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得到解决。处理好一个地区发展 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 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天能全部解决的。但只要本着接触、了解、信任、尊 重、合作的原则,就能把这些问题逐步理清,并逐步解决。
『肆』 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战
美国不想跟你玩了 不需要你的产品 所以提高关税还能增加税收 还能减少逆差 还能刺专激本土制造业 本意就是我就提高关属税了 你爱卖不卖! 中国说不行 你不准提高关税 并且还得跟我做生意 美国本来手下留情只对你3000亿产品征收 你还不知死活的要反击几百亿 结果人家直接按5000亿产品征收...... 所以咱又哭又闹的不同意 一边骂人家一边还得谈
『伍』 以经济全球化有关理论谈谈中美贸易战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中美贸易战的必要性
1、打不打的主动权不在我方。美方主动挑起争端,步步紧逼,极限施压和讹诈,言而无信,反复无常,蛮横无理。打不打贸易战,显然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
面对直奔而来的制裁大棒,中国只有两条选择:要么屈服于美国的霸凌,从此忍辱负重;要么进行反抗,树立应有的大国形象,让对方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2、就贸易战的性质而言不能不打。本次贸易战不同以往,不局限于贸易,甚至不限于高科技产业领域,而是一场事关国运的战略博弈。我国历来在原则问题上不妥协,贫穷落后时不妥协,现在发展起来了,更没有理由妥协。
3、就特朗普这样一个商人性格的人而言不能不打。特朗普在其自传《做生意的艺术》中,谈到做生意的四个阶段:一是提出惊人的目标;二是大肆宣传;三是决策反复摇摆;四是获得直观的结果。
他写道:“一个远高于预期的条件让对手无从下手——反复无常的变化给对手施加压力——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了事——达到最初想要的结果。”特朗普显然把中美经贸谈判看成是一笔“大生意”。
4、美国的文化性格是欺弱服强。美国历来欺软怕硬,“拣软柿子捏”是美国的历来做法,“不撞南墙不回头”是美国的习惯性思维。
(5)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解释中美贸易战扩展阅读:
贸易战没有赢家
“美方此举不利于中方利益,不利于美方利益,不利于全球利益,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美方无视中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事实、无视世贸组织规则、无视广大业界的呼声,一意孤行,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中方坚决反对。
贸易保护主义是主要的换挡风险之一,美方的单边行动可能使全球复苏的提速换挡遇到阻塞,甚至面临无法完成的危险。
美国商界有不少人发声,呼吁特朗普政府慎重行事。如果美国政府不顾世贸规则,采取单边行动来解决与贸易伙伴的争端,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伤及本国消费者和进出口企业的利益。
美国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特朗普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产品加征25%的关税,将导致美国经济未来10年损失约3320亿美元。
高额关税产生的负担最终将转嫁到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头上。以钢铁行业征税为例,不仅上游厂商,下游劳动力市场也会受波及。李永表示,美国政府曾于2002年对进口钢铁征税,当时导致的下游产业失业人数比钢铁行业就业总数还要多。
对中国部分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有望成为限制措施的主要内容,这也被认为是美国希望缩减贸易逆差的手段之一。
事实上,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由两国经济结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决定,也受到现行贸易统计制度、美方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等因素影响。
同样的汇率水平下,中方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是顺差,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和服务贸易方面都是逆差。这充分说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顺差就会多。中美之间,无论出口还是进口,都由“市场说了算”,是两国企业和消费者自主选择的结果。
专家表示,中美贸易逆差形成原因复杂,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关。贸易逆差不是一天形成的,更不可能通过强制措施一下子解决。
『陆』 请从政治、经济和哲学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战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采取保护主义内措施,容违背了世贸组织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不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也不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是美国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表现。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这一行为将引起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也不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美参院此举不仅无助于解决美国经济问题,而且会加剧美中双边贸易关系的紧张,进而危及世界经济复苏。从哲学角度分析:美参院此举不仅无助于解决美国经济问题,而且会加剧美中双边贸易关系的紧张,进而危及世界经济复苏。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纯手动希望采纳
『柒』 用大学宏观经济学解释中美贸易战会造成什么影响
首先,贸易争端的出现与特朗普一贯坚持的政治理念和经济思想密切相关,这是基于这种理念及思想的影响所做出的一项决定。从大格局来看,这更是特朗普的一种战略行为。自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以来,他奉行的思想主张无不体现了美国至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理念,其目的是为了让美国再次强大起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势必会给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经济交流与合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其次,此次贸易争端由美国发起,是出于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特朗普就任总统一年多来,执政过程中遭遇了各种不顺的局面,面临了多种指责。其中由于国内政治压力巨大,特朗普急于摆脱这种信任危机,需要一些国际热点事件转移民众在国内政治方面的注意力。而中美贸易争端正好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再次,贸易争端的发起也与国际政治和经济的需要紧密相连。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处于70多年相对的和平时期,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随着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金砖五国和一大批的新兴国家都迎来了各自的黄金发展期。其中日本在上个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崛起,后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终于在2010年正式取代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发展势头平缓,2008年经济危机则重创了经济的发展,十年以后才得到缓解。因为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下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上升。在世界各地,美国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东地区受到强有力阻击,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也遭到抵制,欧盟的发展和金砖五国的崛起都在经济发展上构成了不小的威胁。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合作组织已经把美国排除在外,都对美国的全球领导力构成了挑战。此外,美国自身国力相比上个世纪后半期在全球的影响力已经有所下降。美国要想继续维持全球霸主地位,就必须有一套新的战略主张和经济发展策略。
『捌』 如何从唯物辩证法分析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既存在矛盾的同一性,又存在矛盾的斗争性。 正是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共存、对抗与合作同现的现实情况,使得中美贸易关系表现出错综复杂,时好时坏的发展变化过程。
这也正是矛盾的根本属性在现实中美关系发生作用的具体体现。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我们应正确看待中美贸易关系中的合作与摩擦,合作是必要的,它能创造共赢;摩擦也是必要的,它能让中美贸易双方在此过程中加深相互间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得中美贸易关系在摩擦中发展。
(8)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解释中美贸易战扩展阅读:
相对于凯恩斯而言,反凯恩斯调节依然是外部均衡而非经济体内部的结构优化,区别仅仅在于外部领域从国内拓展到国际。
然而,风险巨大的国际均衡即使对于占居优势的发达国家也往往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抗衡而产生不确定因素(当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是由于对此作出不利于美国发展的判断而发起了贸易战),这又迫使该类国家的政府一有机会就不忘在国内寻找扩大需求的途径。
金融危机也许在未来一段时期会走向平缓,或如瑞银集团亚太区主席谭信乐所言:“次贷过去,我们马上能找回昔日阳光” 。但即使“找回昔日阳光”,新的麻烦依旧来临,因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凯恩斯幽灵总是在游荡。
金融市场的二重性愈来愈清晰:一方面,扩张需求离不开它;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又从这里展开。很显然,不在所有制层面上作根本性的制度改造,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已经成为无选择的判断,相反,接受公有制形态的探索与创新才意味着未来。
公有制最大优势就是有利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途径,消除生产与消费的对抗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美贸易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