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辨析题:国家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会影响人民生活。
(1)纸币发行量来必须以流通中实源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它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在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应商品价格总额增加的需要,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能够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增强社会购买力,刺激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3)增加货币供应量不一定影响人民生活。只要货币供应量没有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就不会对人民生活造成影响,只有当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通货膨胀,才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影响人民生活。
Ⅱ 辨析题: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唯一实现形式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居于主导作用,他是公有制一种实现形式,集体经济也是一种,此外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是其形式之一,混合所有之中的集体成分和国有成分也是公有制经济,
Ⅲ 辨析题: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就不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国家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受到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内密不可分,资本主义容社会由于内部矛盾产生的危机必然波及全球以此转移国内矛盾。社会主义制度虽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如高效调配资源、合力解决重大问题的制度优越性。但难免受影响。此说法过于片面
Ⅳ 求辨析题的过程,综合国力显增强,经济强国已实现。全面小康已达到,艰苦奋斗没必要。急急急!!!
第一,综合国力并没有增强。我们的国民早国外没有地位。还要给人家下跪,柬埔寨事件。第二,经济强国根本没有实现,我们的老百姓,甚至干部根本买不起房。又没有居住的地方。没结婚的买不起房。结婚了的养不起孩子,买不起奶份,买了不敢喝。因为国家质检想让他们喝毒药。第三,中国人都像奴隶。只要不剥夺吃饭的权利。他就说好。不是监控奋斗没有必要。而是我苦难的人民还只能这样去活。你算过房价吗?你赡养老人吗?你抚养了孩子吗?你吃饭了吗?悲哀啊。我可怜的同胞。。。。。。。。。。。。。。。。。。。。。。。。。。。。。。。。。。。。。。。。。。。。。。。。。。。。。。。。。。。。。。。。。。。。。。。。。。。。。。。。。。。。。。。。。。。。。。。。。。。。。。。。。。。。。。。。比奴隶社会还可怕的经济体制。你只要一个标准去衡量。人民安居乐业吗?有安全感吗?有幸福感吗?不要被片面的假象欺骗
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立国之本--辨析题
http://..com/question/133248792.html?fr=ala2
Ⅵ 辨析题: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
我国实施可抄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袭性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公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②、我国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1)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很有限,必须始终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2)可持续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均衡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Ⅶ 三、辨析题: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关键的是不要去借鉴他国经验。
答:这样做是不准确的
首先从中国自主创新角度出发
第一,自主创新的“自主”是自己做主的意思,从企业创新的角度来看是指企业,从国家层面来看是指国内资本控制的企业群体;第二,企业主体不能简单理解为国家在人力、资金投入上的增加,而要正确认识官、产、学的分工与作用,通过对企业投入研发的减税鼓励和有限财政科技经费在创新投资中的引导、放大作用,提高企业研发经费使用量和研发效率,进而引导人力资源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集中,变“后发优势”为“竞争优势”;第三,“自主”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自己做,而是自己起主导作用,各企业根据资源条件和创新能力采取相应合适的技术策略,立足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创新,进而将我国造就成创新型国家;第四,创新人才和企业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韩国“三星”确立提升科技竞争力战略后经历了连续7年亏损才赢得第8年的成效和今天的成就,中国企业要达到韩国“三星”的效果或许需要更长时间的磨练;第五,官、产、学结合是成功创新的要求,其中政府居首要的关键位置,因为尽管政府干预经济存在许多需要商榷之处,但在处罚权、禁止权、节约交易费用等诸多方面,政府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政府采购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自主创新不仅仅是经济和科技问题,其政策目标涉及经济、科技、政治、国防等诸多方面,我国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当然,自主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化、网络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1.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前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振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围绕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民生科技工作,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统筹兼顾,实现支撑引领发展与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协调,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国内和国际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
5.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优先位置。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构建有利于人尽其才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凝聚各方面科技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科技工作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
Ⅷ 辨析题中国经济增速进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对吗
对的。
中国经济的这一变化,与一个叫“新常态”的名词紧密相关。
新常态,新特征
实质上就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何谓“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多数专家认为,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
——中高速。
“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说。
环顾世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
“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速都是从8%以上的‘高速挡’直接切换到4%左右的‘中速挡’,而中国经济有望在7%—8%的‘中高速挡’运行一段时间”,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分析,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个经济单元能接续发力、绵延不绝,导致发展能量巨大而持久。“比如,当服务业在东部地区崛起时,退出的制造业不会消失,而是转移到西部地区,推动西部经济快速增长。”
——优结构。
从结构层面看,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的80%以上,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长期趋势。”王一鸣说。
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
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从今年上半年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出口则是负2.9%。
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
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打破。区域差距也将逐渐拉近。
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8%,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6%,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仅为7.4%和7.5%。在新常态下,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瑞士信贷2011年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的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达19%,超过GDP增速。
在这些结构变迁中,先进生产力不断产生、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退出,既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也使一些行业付出产能过剩等沉重代价。
——新动力。
从动力层面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年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制造业的持续艰难表明,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说。
——多挑战。
从风险层面看,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
楼市风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销售额下降6.7%,截至7月底,46个限购城市中已有超过半数城市放松限购,对比过去房价“越调越涨”的火热情形,当下楼市确实有点冷。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关联,有时一个点的爆发也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综合这些特征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王一鸣说。
新常态,新因素
中国经济“做不到”“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
谈到新常态的成因,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经济学概念——潜在增长率。
潜在增长率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理想状态下的增长率,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在增长率合理波动。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潜在增长率下降将成必然趋势。
这是因为,潜在增长率主要由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决定。从劳动投入看,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专家预测从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这意味着全社会劳动投入增长将逐步放缓。从资本投入看,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另一面,是被抚养人口增加,抚养支出上升,过去我国人口负担轻,可以维持高储蓄率,从而带来高投资,今后随着储蓄率的下降,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增长也将放缓。而代表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也难以大幅提高。
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更何况,当一个经济体成长起来后,总量和基数变大,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绝对值要比过去大很多,所以维持“永动机”式的长期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去年我国GDP增速虽然只有7.7%,但GDP增量已相当于1994年全年GDP总量,也超过名列世界第17位的土耳其的GDP总量。
说清了潜在增长率,也就明白了新常态因何而生——
从速度层面看,由于潜在增长率下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中国经济“做不到”“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必然会换挡回落。
从结构层面看,随着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耗费资本、土地等要素较多、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一二产业比重将下降,较少依赖资本、土地等要素、消耗较低的服务业将驶入发展快车道,从而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
由于劳动力、资源等制造业成本上涨,出口竞争力将减弱,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储蓄率降低,投资能力也将降低,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社会保障完善,消费需求将持续较快增长,从而带来需求结构的优化。
“当东部土地稀缺、劳动力匮乏后,相关产业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结构”,范剑平说。而城镇化提速、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结构。
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上越来越成为“稀缺品”,而在服务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中,人力资源更为重要,这些因素都将推动劳动工资提高、收入分配结构优化。
从动力层面看,过去,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成为驱动中国这一“世界工厂”快速运转的重要动力,时至今日,这些要素价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倒逼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
从风险层面看,风险显性化并非经济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很多原来在高速增长期被掩盖的风险开始暴露出来。
比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会削弱人们的投资信心,过去积累的楼市泡沫和风险就凸显了出来;在楼市下行预期下房地产企业会暂停购买新的土地,导致以土地财政为重要来源的地方财力紧张,地方债风险就会显现;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银行的相关贷款就会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
建议你从中摘录部分内容作为辨析题答案。
希望能帮到你。
Ⅸ 辨析题,人民币升值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高中政治啊啊,,作业,从2方面回答,拜托啦
(1) 人民币汇率升高,表明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进口,增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减轻外债还回本付息压力;有利于提答高中国GDP的国际地位,增强中国百姓的国际购买力。
(2)人民币升值也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会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加就业压力。
(3)权衡利弊得失,人民币不断升值对经济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因此,我们应努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样,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所以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Ⅹ 辨析题:国际经济合作学科的对象包括一切国际经济交往的方式
这个说法错误,而且考试不许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