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概论答案

经济学概论答案

发布时间:2020-11-25 10:27:39

⑴ 哪位高手有党校《公共经济学概论》作业答案

一、单选
1、第一次引用“公共经济学”概念的经典是:《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
2、公共经济学的规范研究是:对政府经济活动和政策的合理性进行的评估和评价
3、政府干预经济最早开始于:市场经济萌牙时期
4、交换和生产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等于它们的商品替代率
5、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
6、造成风险和不确定性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性
7、公共部门的收入分配职能解决的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8、政府促进西部大开发总体上属于:资源配置功能
9、不能够对宏观经济稳定生产影响的公共财政活动是:推行最低工资标准
10、社会经济生活中,总有一些物品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成本为零,这种特性可称作:非竞争性
1、对于公共产品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不因消费者人数增加而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2、产品达到庇古均衡,是指:社会从公共产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等于为获得该公共产品而缴纳的边际税收
3、对不同类型公共产品分类的判断,首先看它:是否具有非竞争性
4、在俱乐部产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对一定消费者规模,随着俱乐部产品数量增加其结果是:人均收益递增,但边际人均收益递减
5、在俱乐部产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对俱乐部产品的一定产出,随俱乐部消费者规模扩大,人均收益会出现递减的现象,其原因是:拥挤的缘故
6、在混合产品的均衡分析中,可以分别分析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需求函数,然后用某种方式把叠加起来,求得混合产品的需求曲线。为此,正确的方法是:对混合产品中私人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进行横向相加,再对混合产品中公共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进行纵向相加,最后对混合产品私人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和公共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进行纵向相加,便可取得对混合产品的需求曲线
7、在混合产品的均衡分析中,求得了混合产品的需求曲线,并且如果边际成本曲线MC给定,则其与混合产品需求曲线的交点E为均衡点,此时,均衡产出为Q※,均衡价格为P※,则下列关于P※的表述正确的是:由混合产品中私人产品部分市场价格PX和消费者对公共产品部分的支付意愿r共同组成
8、下列关于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由于是两个政党讨价还价的结果,因此,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是帕累托最佳配置
9、在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中,消费者A和B最后都同意公共产品的产出水平为G*,消费者A愿意承担的税收份额为h*,假设消费者A原来只愿得到公共产品G1,承担税收份额为h1;而消费者B只愿得到公共产品G2,承担税收份额为1-h1。现在的均衡只不过是一个妥协的结果,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消费者A和消费者B都得到公共产品G*,消费者A承担税收份额为h*,消费者承担税收份额为1-h*
1、公共支出是下面哪一项的成本:政府行为
2、公共支出的首要原则是:量入为出原则
3、下列不属于无偿性公共支出的是: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4、下列支出形式中,不以利于有偿性公共支出的是:教育部门支出
5、下列支出不属于消耗性公共支出的是:财政补贴
6、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控性支出的是:国防支出
7、按支出的性质可将公共支出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8、在预算管理的编制阶段,应着重考虑的是:稳定
9、国民经济预算收入部分除下述哪一项外采用权责发生制:个人所得税
10、国民经济预算的支出项目除下述哪一项外,按照权责发生制计列:转移支出
1、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权限可分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2、提出税收具有再分配经济性质的经济学家是:萨缪尔森
3、设计税收制度最重要原则是:公平原则
4、下列属于间接税的是:增值税
5、内债和外债的区分标准是:发行的地域
6、下列公债中属于不完全的国家信用活动是:强制性公债
7、下列不以利于公债发行条件的是:发行时间
8、公债利率的高低不受下列哪一项影响:发行的时间
9、下列哪项不是制约公债发行理的因素:公债发行方式
10、下列不属于行政规费的是:结婚登记费 >结婚登记费
1、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财政需求调控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财政收支
3、在财政宏观调控中财政增加或减少总需求会导致企业或居民减少或增加总需求的相反结果,这叫做:挤出效应
4、边际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
5、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1
6、下述不属于经济效应的是:乘数效应
7、下述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投资
8、财政政策用于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时,通常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9、从各国的经济实践来看,特别是60年代以来,实现微观财政政策目标的政策的措施主要有:税收支出政策
10、调整微观经济活动的地 :财政补贴
1、因对公共选择理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是:布坎南
2、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以及相关的资源配置)达成协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3、为了从政府手中得到垄断利益而从事和采取的活动称为:寻租
4、在西方政治制度下,经济学家认为政党追求的是:选票最大化
5、公共选择理论中,把对提案持中间立场的投票人,称为:中间投票人
6、投票悖论又称为:阿罗悖论
7、全体一致同意规则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实现同:帕累托最优
8、公共选择理论是对下述何种决策活动的经济学研究:非市场决策
9、下面哪一个因素不是导致公共机构提供公共产品低效率的因素:缺乏市场竞争约束
10、下面哪一个因素不是政府扩张的原因:经济迅速增长的需要
二、多选
1、现代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具有调节作用的有:A市场 D政府
2、公共部门的介入对经济运行: B有消极作用 C有积极作用
3、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分析工具包括:A官僚政治政府的分析方法 B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工具 C帕累托原理 D数理经济学分析技术
4、要达到怕累托标准,必须满足的条件有:A交换和生产的总体效率条件 B交换效率条件 C边际产品条件 D生产效率条件
5、主张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均为福利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本文经济学家有:B庇古 D萨缪尔森
6、人们可以用来衡量社会不公平程度的工具有: B洛伦茨曲线 D基尼系数
7、下列有助于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有:A出台专利制度 B界定产权 C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工厂课以一定的税收 D提高耗资巨大的公路收费标准
8、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C交易过程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掌握的各种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出现在交易行为之前,则往往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D交易过程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掌握的各种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出现在交易行为之后,则往往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9、对经济波动具有自动调节作用的财政政策工具有: B社会保障支出 D累进所得税
10、为适应混合经济的发展,蒺缪尔森对下述哪些理论进行了综合:A新古典经济学 D凯恩斯经济学
1、公共产品的特征包括:A非排他性 D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包括:B在技术上不能把其他消费者排除在外 C在技术上能把其他消费者排除在外,但在经济上不可行
3、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人对公共产品消费者不影响其他人,其原因有:A消费者的增加不增加提供公式产品的生产成本 B消费者的增加不对其他消费者产生拥挤
4、纯粹公共产品在现实中很少见,在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还可分为拥挤性公共产品、俱乐部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其分类的标准有:C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 D公共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
5、如某产品没有非竞争性,但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为:A公共资源 B拥挤性公共产品 C俱乐部产品 D准公共产品
6、如某产品具有非竞争笥,但具有排他性,则该产品为:C俱乐部产品 D准公共产品
7、关于拥挤性公共产品随着消费者人数增加的结果,下述表述正确的有:A人均收益递减 D人均成本下降
8、在公共产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对一定消费者规模,随俱乐部产品数量增加的结果,下述表述正确的是:A人均收益递增,边际人均收益递减 B人均收益递增,人均也递增 D边际人均收益递减,边际人均成本不变
9、关于准公共产品均衡的结果,下述表述正确的有: B当具有正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 C当具有负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小于边际私人收益
10、在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中,要在消费者A的可能性曲线TT上找到一点M,使其达到效用最大化,则关于这一点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A既是曲线TT与消费者A无差异曲线睥切点,也是曲线TT的最大值 B既不是曲线TT与消费者A无卷曲曲线的切点,也不是曲线TT的最大值 D不是曲线TT与消费者A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但是曲线TT的最大值
1、公共支出的分析有:A结构分析 B总量分析
2、公共支出的原则有:A公平原则 B效益原则 C量入为出原则 D统筹兼顾原则
3、下列属于积累性公共支出的有:A基本建设支出 B科技三项费
4、按价值构成可以将公共支出分为:A补偿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5、影响公共分类支出的因素主要有:A、GDP总量 B公共收入总量 C社会经济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6、影响公共分类的因素有:A国家职能的扩大 B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
7、衡量公共支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 B绝对量指标 C相对量指标
8、下列属于专用基金资金来源渠道的是:A特别捐税的征收 B自愿缴款 C预算的拨款和补贴 D发行公债
9、加强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形式主要有:A零基预算 B专用基金 C业绩预算 D复式预算
10、专用基金按照其用途进行分类,主要有:A经济调节基金 D社会保障基金
1、公共收入的具体形式包括: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国有资产收益 D公共收费收入
2、公共收入的原则主要有:A受益原则 D支付能力原则
3、根据征收对象,税收分为:A所得税 B商品税 C财产税
4、下面属于课税权主体的有:A本国政府 B外国政府 C中央政府 D地方政府
5、从本质上看公债和税收有如下哪几个区别:A包含的交易成分不同 B负担的归宿时期不同 C经济效应不同
6、按照发行的性质不同,公债可分为: B强制性公债 D自愿性公债
7、根据债务本位的不同,可将公债分为: B货币公债 C实物公债 D折实公债
8、公债的下列发行方式中,能引起通货膨胀的有: C央行购买 D商业银行利用创造信用方式购买
9、下列不易引起通货膨胀的公债种类有: B不可交易公债 C长期公债
10、公债发行的原则有:A景气发行原则 B稳定市场秩序原则 D节约便利原则
1、财政乘数包括:A政府支出乘数 C政府税收乘数 D平衡预算乘数
2、课征关税的目的有: B筹集财政收入 C保护民族经济 D促进对外贸易
3、公债的特点包括:A有偿性 B灵活性 D自愿性
4、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下面哪几项:A国际收支平衡 B收入均等 C物价稳定 D经济增长
5、外债的功能包括:A平衡国际收支 D经济增长
6、能主要起到内在稳定功能的税种有: C个人所得税 D公司所得税
7、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手段有:A关税 C外债 D对跨国所得和财产的课税
8、能主要起到内在稳定功能的公共支出项目有: B失业救济金 C农产品支持价格 D各种福利支出
9、在三元经济下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是下列哪几项的和: B消费 C税收 D储蓄
10、非自决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程度或对经济的控制力量于下述哪几个因素: B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起征点 C税率的累进程度 D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
1、选民是否投票,主要取决于下面哪向个密切相关的因素:A其参加投票的收益与成本 B利益集团的压力 C通过投标获得一种履行义务和责任的心理满足 D其投标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
2、阿罗的假设不包括下面哪几个选项: B隐瞒偏好 D稳定偏好
3、以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内的公民为例,用脚投票原理中哪几个假设在各自目标不相抵触的地区有意义:A所有公民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4、公共机构的制度设计中存在难以避免缺陷,主要表现在:A无产权约束 B调度垄断 C考核指标模糊 D监督困难
5、寻租的社会成本包括:A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B寻租活动中浪费的资源 D由经济寻租引起的政治寻租而浪费掉的资源
6、人们在投标过程中经常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偏好,这可能有下述哪几种情况:A隐瞒偏好 B策略性投资 C无意参与投标 D偏好的强度差异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两种基本的决策类型分配是:A市场决策 C公共决策
8、现代国家中,国家机构及其职能膨胀的原因是:A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 B利益分配的集中性
9、尼斯卡宁提出的引入市场力量,提高政府效率的几个措施分别是:A在地方政府将引入竞争机制 B在政府内部重新确定竞争机制 C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实行发挥个人利益积极性的制度
10、缪勒将寻租分为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A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 B通过关积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 D在政府合同中的寻租
三、判断。
1、100多年前,丽格纳预言:在政府执掌的国家公共部门在工业化完成之后,其数量和比例都会出现内在扩大趋势,公共支出不断膨胀。×
2、当前,亚当斯密抽崇尚的自由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完全发生了变化。
3、传统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财政收支本身的问题,而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政府财政收支对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变化的问题。√
4、根据社会福利的确定值和总效用可能性曲线,可以求解出现有生产技术能力条件下的最大社会福利。×
5、垄断的形成必定会对市场经济运动的效率产生损害。×
6、每人部门不可能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
7、在运用洛伦茨曲线测度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时,如果出现两个不同的分配所对应的曲线,且两条曲线相交,那么很难对这两个分配的不远行程度做出比较。√
8、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干预主义理论一直在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9、公共支出不仅能够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也能够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稳定。√
10、在一种状态下,任何人都能在不使另外一个人的境遇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1、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对不同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如果一看就知道它具有非竞争性,则该产品肯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2、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对不同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如果一看就知道它不具有非竞争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3、如某产品既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4、如某产品既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排他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5、如某产品有非生,且排他在技术不可行或产品分割不绿洲,则该产品是纯公共产品√
6、地方性公共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来说都能够得到相同的满足。×
7、公共产品的庇古均衡是指每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为获得该公共产品而缴纳的边际税收。×
8、在公共产品局部均衡中要得到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只需把一定价格下个人需求的数量进行加总。×
9、在公共产品达到一般均衡时,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FF的斜率等于消费者B给定无差异的斜率与消费者A消费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之和。√
10、公共产品的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1、公共支出就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2、公共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可分为有偿性支出和无偿性支出。×
3、公共支出按照价值构成可分为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4、转移性公共支出并不反映公共部门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
5、可控性支出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府部门根据需要分别加以决定和增减。√
6、政府采购也具有商业性的特点。×
7、公共支出规模的绝对量指标反映了在全社会创造的财富中由政府直接支配的数额。×
8、成本效益分析法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准确地测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9、中央专用基金历史、数量和种类都远超过地方专用基金。×
10、多年预算一般不经过立法机关批准通过,因而没有法律性。√
1、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筹措的所有资金的总和。×
2、公共收入按管理权限可分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按收入的稳定程度可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3、公共经济则以政府对资源为主要特征,受制于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市场主体相应的博弈活动。√
4、负税人就是纳税人。×
5、税种是税制设计的中心环节。×
6、累进税率优点是能够适应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税收负担较为合理。√
7、瓦格纳的税收原则是在侧重于财政政策需要的同时,特别强调社会政策性税收在改变财产、所得分配不公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8、征税对象是税制的核心要素,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准。√
9、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从量税和从价税。×
10、征税对低收入阶层消费的影响比对高收入阶层的影响较大。√
1、财政是一种政府行为,在调节社会总供给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即政府预算来实现。√
3、适度增加公债发行是好的,但是公债发行规模过大也会产生消极后果。√
4、公债的发行可以为民间部门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引导资金流向,这叫做公俩的“挤出效应”。×
5、中国镜条件改善,说明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比例增加。√
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是:增加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
7、消除经济周期波动需要依靠非自决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作用和强有力的自决财政政策的紧密配合。√
8、微观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刺激总量和资源配置问题。√
9、边际税率越低,累进程度越大,税收对收入的抵制就越强,稳定的作用敢就越大。×
10、取得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越高,转移性支出水平越高,稳定的作用就越大。×
1、帕金森定律指出:当政府的工作量增加昌,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数量总是按同一速度增长。×
2、公共选择理论的渊源是意大利财政学派和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3、公共选择理论是从实施政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经济人为基本的假设前提,基本分析方法是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效率分析法。√
4、与私人部门相比,官僚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自制程度和所受到的制度约束都高于前者×
5、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官僚行为结果的最突出表现是个人利益最大化。×
6、利益集团是指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的、对政府决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
7、寻租的政治效应表现在:寻租不令会和诣,还会引起收入差距扩大。×
8、政府创造垄断会造成社会损失,但只要撤消,就会及时挽回损失。×
9、有如外部性被看成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样,内部性被认为是政府失灵的一个基本原因。√
10、设置过多的企业管理权限(如政府审批)导致市场失灵。×

⑵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的经济发展理论,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末,以后逐渐形成一门学科,称为发展经济学,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在政治上走向独立,在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因而在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它们原有的社会经济特征基本相似,经济上所显示的殖民地烙印大致相同,所处的国际环境无大差异。因此,它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得到许多类似的经验和教训。如何从这些问题、经验和教动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复杂的现象得到理论的解释,使政策措施得到理论的指导,是发展中国家提交给经济学界的任务。

⑶ 谁有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的答案

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吴添祖)习题答案.pdf

我已经下载。请告知邮箱。

⑷ 陈立文,陈敬武主编《技术经济学概论》课后题答案谁有

第三章的答案

⑸ 技术经济学概论 陈立文 第二版 答案 急

主要内容相差不太大的,看你需要规定读哪本书,就读哪个了。

⑹ 技术经济学概论课后答案(第三版).p

某公司有四个相互独立的技术改造方案。i。为10%, 有关参数列于下表,假定资金限额为400万元,应选择哪些方案?

⑺ 求助:谁有仰恩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世界经济概论》精品课程组《世界经济概论》习题的答案啊急需!!

第1章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1.怎样认识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答:(1)世界经济的含义
世界经济(World Economy)是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或者说,世界经济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相互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
(2)国际经济的含义
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 Economy)是指各国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国际经济以国家为出发点和单位,体现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商品交换,资本、技术和劳务交流等的经济关系。
(3)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
①历史同步性。两者都要求国与国的联系密切,都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为前提。
②共同主体。两者都以国家为共同主体。
③两者都超越单一国家之上,受到如国际价值/价格规律等共同经济规律的支配。
(4)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区别
①主体不同。相对于国际经济,世界经济主体还包括民族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等。
②对象不同。世界经济研究对象为全球性经济问题;国际经济研究对象为国际经济关系。
③抽象层次不同。相对于国际经济,世界经济更为抽象。
④存在的历史时期不同。国际经济是以民族国家国民经济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国家关系就没有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世界经济作为全球性的经济实体,即使在国家消亡之后,仍将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所改变的只是这一经济实体的性质、形态和结构。
……
4.战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17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中心不断转移。其中,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世界经济中心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战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1)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第一个称雄世界的是荷兰。在17世纪中叶,荷兰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殖民强国。然而,依靠商业资本建立起来的经济优势和世界霸权地位是不牢靠的,很快荷兰让位于继起的工业资本强大的英国。
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末这300年间,英国的社会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圈地运动”实现了对农民的彻底剥夺,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②以毛纺织业为主的工场手工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为过渡到机器大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③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前提。
④英国先后战胜荷兰等竞争者,取得了海上霸权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⑤以印度和北美为中心的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开辟了国外市场,掠取了巨额财富,积累了为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充足的货币资本。
尽管从19世纪后半叶起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已超过英国,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并在工业生产总值和一些主要工业品产量上被美国和德国所超过,但其在世界金融、贸易、海运以及传统出口工业品生产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仍是世界金融中心。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维持了18世纪到19世纪两个世纪之久。
……
第2章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
1.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答:(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信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③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④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
5.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影响?
答:(1)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主权让与,但是它是以对等为原则的。当今世界各国都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共享是让与的前提,没有共享也就不会有让与。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把二者结合起来,出现了相互协调,使它逐步成为各国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石。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和各国贸易政策中开始成为主流。
……
第12章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1.中国为什么将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答:中国将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定位为基本国策。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社会主义不论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体系,还是作为一种超越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的社会制度,其本质特征之一是开放性。从经济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现代机器大工业的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而现代机器大工业本身是超越国界的社会化大生产,是面向世界的;从文化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筑在吸纳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和文明基础上的,是开放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自我封闭,封闭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相容的。
像我国这种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更不能自我封闭,更需要对外开放,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吸纳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着人口和资源的巨大压力。中国是个资源短缺的国家,需要利用国外资源。因此,从各个角度来说,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和拓宽对外经济关系,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
5.试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答:(1)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这种历史趋势,给后进的中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历史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更加充分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为经济现代化建设事业营造更加宽广的外部空间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贸易、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从而是国际竞争加剧的过程。中国在国际竞争的一些领域和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总体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处于劣势,这使得中国在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上比其他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更为艰巨的任务。

⑻ 急求(资源经济学概论)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5."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6.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
A.健舞 B.软舞 C.字舞
D.花舞 E.马舞
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
A.诗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乐以教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现象
2.《神灭论》
3.本草之学
4.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2.简述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3.简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A 4.B 5.D
6.C 7.A 8.A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CDE 2.ABD 3.BC 4.ABCDE 5.ACDE
6.ABCE 7.AB 8.BC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2.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3.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出现"本草"一词,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4.这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北方民族大举的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2.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立法指导;二是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3.(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营造亲睦祥和的气氛。
(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如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乐善好施等。
(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由于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在社会各基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途径。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的开始。其特点有:一是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二是考试定期举行;三是严格考试 ,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影响:(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也制约和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制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作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极端维护了专制王权。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2.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
(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
A.西周 B.东周
C.汉朝 D.明朝

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高车部
C.鲁班 D.伏羲

7.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 D.汉《九章律》

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
A.24个 B.20个
C.16个 D.12个

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
A.章炳麟 B.吴稚晖
C.鲁迅 D.钱玄同

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赖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监察制度
C.科举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 )
A.土地的开垦 B.水利的兴修
C.运河的开凿 D.沙漠的治理

17.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书 D.御史大夫

18.下列选项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 )
A.文化的动荡与混乱
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
C.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
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

19.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 )
A.《针炙甲乙经》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伤寒杂病论》

20.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21.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2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A.仁爱孝梯 B.谦和礼让
C.重义轻利 D.真诚有信

23.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话 B.南方话
C.客家话 D.吴语

24.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
A.识字教学 B.写字教学
C.句子训练 D.作文训练

25.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广义文化

27.新石器时代

28.摊丁入亩

29.宗法制

30.语言崇拜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共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

32.夏是我国第一个皇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

33.科举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34.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

35.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圆圈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表观形态。(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37.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8.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

39.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40.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概论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