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么学好计量经济学
我学习了半年的计来量经济源学,我的起点是零,现在也是略有小成吧。我想如果你想学好计量经济学,根据我的心得,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吧:
第一、我觉得应该好好看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因为计量的好多知识,与这部分有关,如果你有那部分还不太熟悉,应该尽量补牢。
第二,就是选一本教材,比较主流的就是古扎拉蒂的和伍德里奇的书。我看的是前者的。感觉前者的书写的还是挺通俗易懂的,一些例子还是挺典型的。很适合初学者自学或者跟着老师学习
第三、就是计量和实践是紧密不分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最好做一下题,尤其是课后题。
第四、就是学会一到两种统计学软件,比如SPSS等
如果打好基础的话,想象高级方向学习,可以学习时间序列的知识。
总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有时候不必深究为什么这样。就像你只要知道1+1=2就行了,不必追问1+1为什么等于2
B. 计量经济学的S.E of regression怎么算
计算公式为 RSS 除以 (n-k)(n为自由变量个数10,k为3) 再开根号。
S.E of regression的计算方法为:√(Sum squared resid(RSSS)/(n-k-1)),K为解析变量个数。
1)从经济发展的形态来看,经济模型分为静态数理经济模型和动态数理经济模型;
2)从经济的波动形态来看,经济模型分为随机经济模型和确定性经济模型;
3)从经济的数学描述形式来看,经济模型分为线性经济模型和非线性经济模型;
4)从经济模型描述的范围来看,经济模型有微观经济模型、中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模型。
计量经济模型至少含有三个主要部分:数理经济为主体,经济统计为识别和经济过程为主线。选择正确的数理经济模型是计量经济模型建立的主体,这也是反映各经济变量之间所存在的本质关系,具有经济理论基础;
经济统计识别则是计量经济模型赖于应用的基础,只有在统计上有显著意义的模型才可能保证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具有统计基础的;经济过程描述了经济体系中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所存在的统计关系。
C. 计量经济学里R-squared 和 F 要怎么算
1、R-squared是采用抄最小二乘法袭进行参数估计,R平方为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的比值,表示总离差平方和中可以由回归平方和解释的比例,这一比例越大越好,模型越精确,回归效果越显著。R平方介于0~1之间,越接近1,回归拟合效果越好,一般认为超过0.8的模型拟合优度比较高。
2、F=(ESS除以k)/(RSS除以N-k-1)。
F统计量是指在零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符合F分布的统计量。
(3)计量经济学中的数学推导重要吗扩展阅读:
R平方为1,则基金与业绩评价基准是完全相关的。R平方为0,意味着两者是不相关的。R平方越低,β系数作为基金波动性指标的可靠性越低。R平方越接近1,β系数则越能体现基金的波动性。在晨星的基金评价体系中,同时列示了β系数和R平方。
用统计工具作为风险衡量指标,是一种较好的考察基金风险的的手段,但投资者应当记住,不能仅仅根据一个风险衡量指标来做决策。低的风险衡量指标并不能保证投资的百分之百安全,因为没有任何指标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基金未来的风险。
D. 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有什么数学方面的基础
为以后学计量经济学现在要做哪些准备:1、学好数学。数学是工具,也是基础2、学好经济学。3、学会几种统计软件的使用。
E.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F.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吗
计量经济学可以算是一门经济学科,因为对学科的划分有两种形式。
学科有若干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学术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法学、社会学等。 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也有自然、社会、人文之三分说)内知识子系统的集合概念,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下位概念。
第二种含义: 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侧重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
一.计量经济学的介绍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计量学。
理论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的方法,使之成为随机经济关系测定的特殊方法。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
二.计量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
据说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方法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的问世(1676年)。
“计量经济学”一词,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 Frisch)在1926年仿照“生物计量学”一词提出的。随后1930年成立了国际计量经济学学会,在1933年创办了《计量经济学》杂志。
人们应如何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含义?弗里希在《计量经济学》的创刊词中说到:“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与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决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各自并非是充分条件。而三者结合起来,就有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后来美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克莱因也认为: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综合。也可以说,计量经济学不仅是指对经济现象加以测量,而且表明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进行计量的意思。
计量经济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经过20世纪40、50年代的大发展和60年代的大扩张,以及70年代以来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它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正如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所评价的,“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甚至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它定义为经济理论、经济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
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计量经济学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与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对于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以及经济管理工作者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三.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和意义
计量经济学是专门研究经济范畴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动规律的经济学,同时,计量经济学又是一门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论和方法学科。计量经济学通过把经济理论具体化、数量化,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经济规律,更好地按客观规律办事;通过经济数学模型和方法的研制和开发,获得经济发展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信息,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于计量经济学要用数学方法把经济理论表述为方程体系,再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估算,所以又常常被说成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结合。
尽管人们对计量经济学到底是一门学科、是一种学派还是一个分支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也并不妨碍计量经济学家同样受到人们的尊敬。
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是一整套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上的计量方法,属于计量经济学的“硬件”,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用途或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理论检验。这是计量经济学用途最为主要的和可靠的方面。这也是计量经济学本身的一个主要内容。
预测应用。从理论研究和方法的最终目的看,预测(包括政策评价)当然是计量经济学最终任务,必须注意学习和了解,但其预测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是我们应十分注意的。
G.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
一、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回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答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计量学。理论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的方法,使之成为经济关系测定的特殊方法。
二、计量经济学和一般经济数学方法的区别
1、研究方法不同。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一种新的数学形式,而一般的经济数学方法的研究方法不一定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还包括其他数学定理等。
2、研究结果不同。
一般经济书写的研究结果是确定的,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结论是概率意义上的,也可以说是不太确定的。
3、侧重点不同。
一般的经济数学侧重于数学证明和推导,偏向于理论研究,而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联系紧密,侧重于建立与应用模型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偏向于实践研究。
H. 计量经济学 要先学什么课程呢 要有经济学的基础吗
计量经济学先导课程包括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计量学,计量经济学是以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为方法论基础,对于经济问题试图对理论上的数量接近和经验(实证)上的数量接近这两者进行综合而产生的经济学分支。所以,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要有好的经济学基础。
理论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的方法,使之成为经济关系测定的特殊方法。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
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是一整套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上的计量方法,属于计量经济学的“硬件”,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用途或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理论检验。这是计量经济学用途最为主要的和可靠的方面。这也是计量经济学本身的一个主要内容。
2、预测应用。从理论研究和方法的最终目的看,预测(包括政策评价)当然是计量经济学最终任务,必须注意学习和了解,但其预测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是我们应十分注意的。
(8)计量经济学中的数学推导重要吗扩展阅读:
与一般的数学方法相比,计量经济学方法有十分重要的特点和意义:
研究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即从研究确定性问题转向非确定性问题,其对象的性质和意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方法的思路上、方法的性质上和方法的结果上,都将出现全新的变化。
研究方法发生根本变化。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一种新的数学形式。学习中要十分注意其基本概念和方法思路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认识其方法与其它数学方法的根本不同之处。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结论是概率意义上的,也可以说是不太确定的。但真正要理解其不确定性的含义,并不那么简单,学习中需要始终关注这一点。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
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导,与数理统计联系极为密切。理论计量经济学除了介绍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数学理论基础和普遍应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与检验方法外,还研究特殊模型的估计方法与检验模型。
I. 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需要什么数学知识
微积分/线性代数/数理统计:这是必须的,不然基础的内容可能都看不懂
复变函数/差分方程/积分变换/随机过程:学习时间序列方面的内容的话,有这四门会比较轻松
矩阵论/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如果要往高级方向发展,有这三门的话会更好,因为学了这三门后你眼中的世界会发生变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弱冠以前,吾曾迷茫于计量经济学的高深难懂;而立之后,看计量经济学书籍如同读小说一般畅通无阻。至此精进,年近不惑才发现当初走错了路]
J. 计量经济学需要具有什么基础
学计量经济学有数学3的水平就足够,越高越好;书籍最好的是古扎拉蒂回的《计量经济学》属于目录答型的计量总纲,这本书基本上把所有的计量问题都讨论到了,某些比较专业性的东西也都提到了,也就是说如果这本书还不能解决你的问题,你就可以去查专门文献了。必备技能,你一定要会“微积分”和“概率与数理统计”;由于计量经济学是工具类学科,研究方向相当的广泛,只要你有数据和理论的课题,都可以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找到变量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