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方经济学中的垄断名词解释
垄断是相对来于竞争而言,自按垄断程度不同一般分为三种,即: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是与完全竞争相反的市场形式,完全垄断厂商是市场上某一商品的唯一生产者,这种商品不存在完全替代品,形象的说就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寡头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垄断形式,手机打字太累了,就不详细说了;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若干厂商提供着相同或相近的产品,他们存在竞争也存在勾结。
B. 关于求西方经济学的两个问题:为什么完全垄断厂商没有供给曲线为什么完全垄断厂商的MR小于价格P请...
曲线不是将行业内各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简单相加,而是根据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时,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成本不变的曲线是一条水平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供给曲线是斜率为正的曲线
C. 西方经济学(微观)关于垄断的问题
垄断来形成过程和形成之后的需求曲自线应该是不一样的,仔细看看书。还有效用的问题,西文经济学前面是应该有假定的,有些变量是不变的,如果任何变量都是未知的,所有的学科都没法研究了。还有一个问题我也不明白,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吗?如果一样东西得不到就越想得到他吗?比如在市场上我买不到苹果,我就越想得到苹果吗?这里也存在主观臆断。
D. 形成垄断的因素有哪些 西方经济学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个合法的或经济的壁垒。从而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以便巩固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垄断企业作为市场唯一的供给者,很容易控制市场某一种产品的数量及其市场价格,从而可连续获得垄断利润。具体地说,垄断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发展的趋势
在生产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自然而然在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必然会产生垄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因为当生产和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和资本逐步集中到少数的大企业手中,他们之间就容易达到协议,形成垄断,使其操纵、控制市场供给成为可能,而其他企业则无法与之竞争;另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和资本必然集中到了少数大企业手中,这些大企业要在竞争中打败对方单独取胜,则很不容易。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从而获取稳定的垄断利润,他们都有谋求妥协达成垄断的共同需要。
2、规模经济的要求
有些行业的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和资金,如果充分发挥这些固定资产和资金的作用,则这个行业只需要一个企业进行生产就能满足整个市场的产品供给,这样的企业适合于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具有这种规模的生产就具有经济性,低于这种规模的生产则是不经济的。这样来看,规模经济就成为垄断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大量的固定资产和资金作用的充分发挥,使企业具有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和优势,因而这个企业能够以低于其他企业的生产成本或低于几个企业共同生产的成本、价格,向市场提供全部供给。那么,在这个行业当中,只有这个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其他企业都不具备这种生存能力。
例如,钢铁、汽车和重型机械等重工业的生产,就要求通过集中大量的资产和资金,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才具有较佳的经济性。虽然在这些行业中中小企业的繁荣使其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在这些行业的现代发展趋势中垄断特征的表现非常明显而突出。
3、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
有些行业具有向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而在整个市场中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展,单位成本递减,从而实现的效益增加,这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通常情况下,这些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是由政府来经营的。如电力、电话、自来水、天然气以及公共运输等行业就是如此。这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实行垄断经营。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发展之所以要求垄断经营,是因为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发展与垄断经营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的技术经济因素。
E. 西方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被认为是最有经济效益的,垄断是最低的。
这不矛盾,因为这只是人们权衡之后选择对福利损失最小的方案的结果。
你说的“专自然垄断”因为具有基础属设施投入巨大、地域性强等特点,如果引入竞争,则会造成资源过多浪费在重复建设上。举例来说,如果自来水供应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则每家公司都需要建设其配套的自来水管网,这样就会造成大量重复建设,资源大量浪费,成本居高不下,结果就是完全竞争的价格比让一家水厂垄断还要高,所以,在自然垄断比起完全竞争要有优势。
但是,因为毕竟是垄断,这家水厂面临的边际收入曲线不是水平的,而是向下倾斜的,而它的的拥有者总是希望其获得垄断利润:MR=MC,所以必然造成供给量小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供给量,并不是完全有效的。
希望帮到了你,满意请点击“选为满意答案”及时采纳,谢谢。
F. 在西方经济学(微观)里什么叫垄断的净损失
垄断来中的净损失是指源垄断中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的总剩余之差…在垄断市场中,企业产量在MR=MC处,而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产量在MC=P处,将垄断市场的MC=P处的总剩余减去垄断市场MR=MC处的总剩余就是净损失…
G. 西方经济学关于垄断的计算题
1,由给定产量成本最小的一阶条件MQL/MQK=PL/PK可以得到L=K=102,由消费函数可得简单乘数为内1/(1-0.9)=10,投资增加容50,收入增加50*10=500 AE=C+I+G=200+0.8*(Y+TR-t*Y)+I+G Y=AE联立方程得:均衡收入Y*=12503,IS方程:Y=C+I+G=100+0.8*(Y-T)+900-25*r+G代数得Y=5000-125r……1方程LM方程Ms/P=Md=0.2Y+100-50r代数得Y=2000+250r……2方程联立1方程2方程可以得均衡解 Y*=4000 r*=8 答案补充 题目有问题~
H. 西方经济学,关于垄断经济的问题
根据成本加成定价公式
P1=MC/(1-1/2)=2MC
P2=MC/(1-1/4)=(4/3)MC
P1/P2=1.5
I. 西方经济学中产生垄断竞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垄断竞争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产生的原因:
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
中国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产生了经济特区,非均衡发展战略即使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产业和一部分人先发展起来,然后通过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产业来带动其它地方、产业的发展。因为要使一个地方飞速发展比使全国同步同时发展容易得多,效果也好得多,这只要从制度上进行倾斜就能够办到。正因为中国采取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这就决定了较优惠的政策和制度创新行为只能给少数地方、少数产业或者少数人。
制度试点的持续化
在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下,制度安排是先试点,后推广。但是如果在试点的时间上如果把握不好,使试点地区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持续化,从而与其他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制度优势,就会形成制度垄断竞争。
特定地区的特定权利
改革开放初期的四个经济特区,1990年以来的所谓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县级开发区,等等。这些地区可以享受其他地区不能享受的制度安排权,这也是形成制度垄断竞争的重要原因。
如中国收回香港、澳门,使得香港和澳门在制度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其实这种制度的选择权利,就是该类地区在某些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垄断权利。
J. 西方经济学的垄断的一个题目
答案:
a.利润最大化下的印刷数量为200 000,价格为80美元
b.出版社最内大利润为1300万美元。
c.当事先支容付100万美元,可当做为固定成本,其平均成本随数量摊销。
于是当20万印刷量时,平均固定成本为5美元,即总平均成本为20美元,所以利润为1200万。印刷数量为30万时,平均固定成本为3.33美元,总平均成本为20美元(16.67+3.33),故利润为1200万。
所以此时出版社出 20万或30万书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