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贸大大一经济学挂科怎么办后有影响吗
你好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3.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4.经济规律:是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5.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6.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确良内在的、特有的、本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8.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效率。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9.货币: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0.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1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二、填空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及其规律。2.广义的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3.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5.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6.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部分。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构成生产方式。8.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9.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存在的两种类型的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10.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社会分工;第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1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12.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的关系。1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来源:考试大1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6.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17.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18.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19.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20.商品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21.货币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文来源:考试大网23.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2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26.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自然分工、社会分工、个别分工。27.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来实现的。28.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29.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1)社会的需求结构;[2)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A.物质资料生产B.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C.生产资料D.生产力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D)A.生产力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生产关系D.物质资料生产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3.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A.产品归谁所有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生产力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D)A.人们不能认识它本文来源:考试大网B.人们不能利用它C.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D)A.社会运动的规律B.生产力运动的规律C.自然规律来源:考试大D.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7.商品是(A)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B.直接满足生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直接以税收形式上缴的劳动产品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是(B)A.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B.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来源: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B)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10.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B)A.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B.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来源:C.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D.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B)A.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1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来源:考试大B.没有关系C.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13.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A)A.使用价值量越多B.商品价值总量越小C.商品价值总量越大D.使用价值量越少14.货币的本质是(D)A.纸币B.铸币C.特殊商品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15.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B)A.价格等于价值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高于价值D.价格低于价值16.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C)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的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C.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17.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B)A.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换来源:考试大B.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18.社会分工是指(A)A.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B.同一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C.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D.企业内部的分工四、多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BC)A.分配决定生产、消费、交换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C.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D.生产对分配、消费、交换具有反作用E.四个环节互起决定作用2.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3.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B)A.生产资料B.劳动力C.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E.生产方式4.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C)A.使用价值B.生产价格C.价值D.交换价值E.价格5.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C)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BD)A.个别劳动B.具体劳动C.复杂劳动D.抽象劳动E.社会劳动7.商品的价值量与(BC)A.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B.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劳动生产率无关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BC)A.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C.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D.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E.商品价格始终成反比9.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有(ABDE)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等价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E.货币形式10.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ADE)A.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E.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11.货币的职能有(ABCDE)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12.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AD)A.社会的需求结构B.社会的产业结构C.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D.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E.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13.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ABC)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B.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采集者退散C.产品的社会化D.生产资料占用的社会化E.消费资料使用的社会化14.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即(ABC)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个别分工D.家庭分工E.集体分工五、判断题(在正确命题后打“√”,在错误命题后打“×”)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规律。(×)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5.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力。(×)6.生产力体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7.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8.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9.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1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12.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13.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本文来源:考试大网14.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15.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16.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17.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定是商品。(×)18.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19.无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个方面。(×)20.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采集者退散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2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23.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其总价值量相等。(√)2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2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6.社会分工是指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六、简答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如何?答:(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如何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有何特点?来源:考试大(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3)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4)经济规律的特点:第一,经济规律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4.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答:(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和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说是由商品的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两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待售的商品价格水平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一货币单位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公式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5.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答:(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2)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的价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因此,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因素。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2)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而支配这些规律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全过程的是价值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因此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3)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的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第三,价值规律作用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七、论述题1.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单个企业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呢?答:(1)商品的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当劳动生产率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会增多,由于总价值量不变,从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变小。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面反比,是就整个行业来说的。(3)个别企业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在同一个行业内,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他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时,仍然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去出售,从而使他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4)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额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产者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2.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有何影响?3.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原理,说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4.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和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考试大收集整理
2. 政治经济学考什么啊感觉会挂科
政治经济学特别散,问老师要一些老师自己出的题目,然后把老师上课的ppt拿出来看
3. 大学马上就要考政治经济学了,可是我是一个理科生,怎样在一周的时间内学习,才能保证不挂科呢
政治经济学分为两部分,马克思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马克思部分主要搞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生产关系,是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的。这一部分的重点有,劳动二重性导致了商品二因素,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形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剩余价值是怎么来的(在生产领域产生并在流通领域中实现,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积累的过程及其方法。产业资本的循环公式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及其公式,剩余价值在社会范围内是如何分配的。社会主义部分的重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注意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宏观调控等。我的建议是,首先把书花三天时间看一遍。搞清楚其中的概念。然后找个懂政治经济学的,或者是老师,或者是经济专业的学生,花一天时间给你理一遍头绪,再花三天时间背诵。其实政治经济学中的马克思主义部分是很有逻辑的,学起来很轻松。比如他是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剩余价值的来源,然后由劳动二重性和剩余价值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了资本有机构成学说,然后有了资本积累,再生产理论,之后的一系列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上的,所以先搞懂劳动二重性,这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的关键。这是正统的复习方法。
另外老师考前一般都会讲重点。你把那几趟课认真听,那些就是考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