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个关于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你说的情况叫凯恩斯极端。LM水平IS垂直。此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政策完全有效。所以凡是货币政策的都是错的。然后扩大需求必须采取扩张性政策,即扩大财政支出。
调整利率是属于货币政策。在此时是完全无效的
B. 过去三年以内发生了哪些宏观经济学事件和微观经济学事件。越多越好。
08年 美国次债事件 资本大量流出美国 进入新兴国家
09年 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 美国也搞了量化内宽松
央行维持低利率 人民容币重启升值 资本流入中国楼市
11年 通胀面临失控
C.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1.乘数
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y/J ,其中Y 表示国民收入的变化,J 表示支出的变化。例如,k=2,那么,每年的支出流量比如说投资持续增加,将导致每年国民收入的流量增量为投资增量的一倍。支出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等。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一系列事件来说明。以投资为例,投资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在其他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入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每一轮的收入总量越来越小。显然,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的大小取决于每一阶段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这一系列事件中有关人员的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之值等于1 /(1-边际消费倾向);或者,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所以乘数之值等于l / 边际储蓄倾向。所以边际储蓄倾向越大,乘数之值越小。乘数是简单的收入—支出模型中的一个基本特征。
2.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在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低也许由于几个因素:技术变化,虽然技术变化大多能减少成本,扩大社会生产能力,但对特定市场具有极大的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劳动的不流动性,延长了由于技术变化或消费者嗜好改变而造成的失业时间;工作机会的减少本应会引起失业者的流动,但不流动性却没有使这种情况发生。
D.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问题
首先净出复口和出口还有进制口的关系在这里理一下。
TB=X-M*S。 1式。S使名义汇率。TB是贸易收支。X是出口,M*S是换算成本币的进口。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话
先对该式用S进行微分,之后贸易收支平衡的条件是X=M*S。 2式,把1式两边乘上X分之一后把2式代入1式之后再把两边同时乘以S最终可以得到
(TB'\S')*(1\M)=(X'\S')*(1\M)-(M'\S')*(S\M)-1
为了使贸易收支增加(TB'\S')*(1\M)必须要大于零所以右边也必须大于零,也就是X'\S'由于S的增加带来的X出口增加*(1\M)。 和(M'\S')也就是由于S的增加带来的M的变化量*(S\M)
的差 也就是(X'\S')*(1\M)-(M'\S')*(S\M) 这一部分必须大于1才可以使净出口增加
E. 关于宏观经济学
很基础的问题,回答如下:
实际上想论证的是:通货膨胀 会破坏 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结合小吃店的例子,可以这样理解。
1. 小吃店每年1月才能重新印一次菜单。也就是说每年1月才能重新定一次价。这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很多经济行为中,供应商是不能随意更改价格的。大部分的成品供应商,往往以年或者季度为单位来重新制定价格。这个定价假设是必须的,因为如果供应商可以随时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价格,就不存在资源配置扭曲了。比如石油行业的资源配置就不收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因为原油价格时刻在变。
2. 因为小吃店每年定一次价。假设1月份,可乐1元,奶昔3元。他们之间的价值差了2元。很多消费者就会因为这2元的差价,去选择可乐,而不是奶昔。但是等到12月份的时候,假设通货膨胀率高达100%。可乐的实际价格只有0.5元,奶昔的实际价值只有1.5元。之间的价格差,只有1元。很多消费者就不会在意这1元的差价。而去选择了奶昔。
3. 为什么这样扭曲了资源配置?奶昔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它的成本高,产量少。通过市场的正常配置,会有少了顾客选择奶昔,多数顾客选择便宜的可乐。可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影响,过多的顾客选择了奶昔。会造成奶昔的过分稀缺,可乐的过分剩余,最终的结果是奶昔的价格会飞涨,可乐的价格会骤降。最终达到另外一个新平衡。如果仅仅是奶昔可乐这些无关痛痒的产品,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小的。但如果我们把其扩展到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比如钢铁和木材。从一个平衡达到另一个平衡,于市场无恙,但对国家的战略调整以及资源最有效率的配置一定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干扰。
终上,通货膨胀 ==》 扭曲相对价格 ==》 扭曲消费者决策 ==》 改变市场的均衡点 ==》 干扰一国的正常战略资源配置。
望采纳。
F.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三个问题
第一:当某一工作的均衡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时,企业对于这项工作的劳动需求量会由于支付更回高的工资答而减少(简单的供求原理),由于此时同样多的工人来竞争减少了的工作岗位,因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最终登上岗位的工人往往具有更好的技能,因此这时工人的平均生产率提高;
第二:新技术的到来通常让工人的生产率提高,此时工人的边际产量也就会随之提高,这时工人的边际产量值的利润高于均衡工资,因而企业趋向于雇佣更多的工人来增加利润。
第三个问题,由于英语水平的局限,看不明白,拜托解释一下。。。。
G. 关于宏观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对的。上面回答的是第二个第三个嘛 现在如果有通货膨胀的确话。问题还不是很回大的时答候政府会提前增加利率和存款保证金的的。因为他是预防。失业率都只是暂时的。
第四个嘛。货币流通量少了。钱当然就值钱了。总支出的减少撒。不过总支出率没少。
第五个因为他们不想再次压下价格了。你说的这些都是经济学的一个缓冲期。当过了之后经济就会变成正常。商家当然不会自毁长城了
H.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宏观经济中的投资是GDP的一部分,而GDP是当期生产值,反应的是当期生产能力。
消费定版义,当期权生产出来并在当期用于消耗,如蛋糕
投资定义,当期生产出来并未被当期消耗,可在下期消费或者参与生产,如存货。
住宅,由于其本身特性,当期生产出来后,约定俗成的认为其并不会立即被消耗,而是到本期之后才会被人使用。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楼盘叫卖后,通常得多长时间才能卖出去。
小汽车,生产出来后会立即被人买走,所以约定俗成的归类于消费。例如你想买某一车型的时候,得先去4S店预订,厂商接到订单后把车生产出来送到经销处,你给钱拿车。跟面包一样,刚一做出来,就有一张大嘴等着吃它了
I. 关于宏观经济学问题
1.计划投资来支出的减少,将导致源GDP水平的下降,而储蓄是收入的正向函数,所以计划投资支出减少导致GDP水平下降再导致出息减少。答案为C
2.当GDP处于均衡水平时,计划投资总额应与计划消费总额相等。即所得收入总额必须正好等于全体消费者从收入中来的计划支出加上计划投资总额。即选D
J. 有关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版型。
1)宏观经权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