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高鸿业

发布时间:2020-12-25 22:03:46

1. 学和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差别大吗

和题主经历类似,我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指定书目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后来换了学校,也换成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所以就谈谈我读这两本书的感受吧。
首先简短的回答一下题目:不,高鸿业的书不比范里安的难懂,甚至我个人认为前者要简单得多。
评论一本书难还是不难,真的不太容易找得到统一的衡量标准,因为难易是很主观的评判,书本身的情况只是一方面,更要受到读者的阅读量、知识储备、思维方式等等的影响。题主先别急,不是说你的知识储备啥的不够所以看不懂,基于你认为范里安的书更简单,我倒觉得问题可能出在思维方式上了。
我只说说在我的理解中这两本书各自的特点,至于究竟孰难孰易,恐怕还得题主自己判断。
高鸿业是最早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学者之一,1946年就去美国读经济学了,《西方经济学》这套教材是1996年印刷的第一版,我看过这套书的第四版和第五版,除了开本变大,排版、字体、页码、附录略有不同以外,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根据我们老师的说法,最新版和第一版也没有大的区别(他甚至觉得还不如第一版好)。罗里吧嗦说了这些,我是想表达这么个意思——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虽然你拿到手的是当年或去年的新版,但其实是一本老书了,因为老,所以它跟不上最新的经济思想变化;因为老,所以没有人敢轻易推翻,不断的修订也只是换汤不换;因为老,所以受政治因素影响比较深(官方评价这两本书的两大特点:1.参考广泛,尊重原著;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关于政治因素,你看过这书,肯定记得开篇和结尾的章节讲的啥,咱们就心照不宣笑而不语了吧。
这套书的编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教材,长句太长看不懂,短句太短看不懂。过于注重概念性的涵义而非实际应用,下定义太多描述性讲解太少,通篇就像标准答案似的有一说一,不像给人讲知识,倒像说明书。另外举例死板,读起来乏味不堪,宛如酷刑。
你说的“拼凑之作”完全是可能的,这套书虽然署名高鸿业,但实际上是一个以他为核心的编写小组共同完成的(看扉页,主编高鸿业,编写还有四个人呢)。我不是要诋毁各位前辈,但想想我自己group work的经验——如果小组里全是中国人,那肯定是把任务平均分割一人干一份最后加起来就算小组成果了——如果老前辈们也是这样编写这本书的,那拼凑之感当然无从避免。
另外作为一个数学不咋地的经济学学生,我格外注意教材的数学内容。高鸿业这本书里用到了很多的数学推导,看起来很吓人,因为没有太多讲解直接就是啪啪啪的字母公式,微分积分搞得很热闹,但如果你拿起笔实际划一划就会发现根本不难,只要高数低空飞过(比如我)的水平就能理解。我觉得经济书里的数学要求低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本身这个理论就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第二,作者是高手,深入浅出的用简单的数学把复杂的事儿说明白了;第三,数学模型没有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这本书里的数学模型(或者公式)我不敢说都不好,很多还是很不错的,但仍然存在不少连我这个数学白痴都能看出的鸡肋,这些内容虽然貌似颇有道理,逻辑也无懈可击,但实际上推了跟没推一样,一点也没帮助理解经济理论。(宏观部分讲消费和储蓄那里有好几个公式就是废话,因在此仅谈微观,就不赘述了)
再来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先从题目上就清清楚楚的能看出来,现代观点,从现代的视角出发来谈微观经济学,与时俱进,多好。另外不知题主有没有看这本书的前言,我的书是第八版,书的前面不仅仅有当版的序,还收录了之前若干版译者的前言,里面仔仔细细的阐述了每一个版本做了怎样的修订,如何考虑了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并且提到了很多其他经济学家的著作作为参考。虽然译者前言与范里安同志无关,可是稍微想想也知道,只有原书编写的严谨,修订的认真,译者才能从中不断体会到新的东西,像高老先生那本书,别人我不知道,反正要是让我来写修订前言,恐怕只有一句话——“无他,唯脸越来越大耳。”。仔细的修订对于书为什么重要?不仅仅是纠错或者加入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修订应该是作者回头重新思考这本书的过程,我记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老师说,他每个学年都要重新备一次课,其实讲的内容不变,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学生,根本没有重新备课的必要性,但从头重新做一遍,能够迫使自己对所有问题再做一次分析,也许这一次就能有不同的看法,修正之前的错误,发现新的观点,或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提高的过程。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感觉到看范里安的书很顺畅——因为范里安自己已经把这本书梳理了八次了。
再看看范里安这本书的数学内容。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范里安对于数学模型的巧妙处理,首先他摒弃高数讲完了所有的知识点,然后在每章的附录里补充了高等数学的推理和模型,而且配套练习册也是这样安排的,大多数题目用初等数学就可以做出来,但每一章大概还有一两道题需要用高数,旁边也都做了标注。打个比方,同样是算矩形面积,小学生可以用长乘以宽做,大学生可以画个坐标轴用定积分做,但殊途同归,都能得到正确答案。数学只是工具,大家选趁手的就好,不用盲目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对于作者来说,必然需要水平很高才能给读者提供样式不同但效果都不错的武器。不知题主是否知道有一本书叫《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我觉得范里安这本书可以叫《低起步的中级微观经济学》。
开头我说了难易是主观判断,不好说哪本书难哪本书易,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但如果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说,高鸿业的书讲的是初级微观经济学,范里安的书是中级微观经济学(当然还有些书讲高级微观经济学)。我曾经问过老师区别在哪里,他说一般认为数学模型要求较高,分析较为复杂的就等级更高。比如说斯勒茨基方程在范里安的书里用了整一个章节来讲,很明显是重点,但在高鸿业的书里只在页脚附注里提到了而已,并不做要求。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可以认为范里安的书比高鸿业的更难。
首先是要勤动笔勤画图,这一点对两者都一样。数学推理且不谈,反正这事儿我也不擅长,但好好画图真的给我帮助很大,很多图看一遍过去你觉得理解了,其实你没有,耐下心来自己画一遍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精华。比如高鸿业书里的垄断竞争厂商的长短期均衡那两套图,如果你画线的顺序错了最后很难恰好均衡;而要画对顺序,就必须理解长短期内的均衡到底是怎样的过程,究竟是谁决定谁的。还有斯勒茨基方程,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光看书上的几条线似乎不难,但合上书很容易又搅乱了,不如动手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自己推一遍,马上就门儿清。有时候我觉得理解好一幅图,就能很轻松的弄明白整整一章的内容。
第二,看高鸿业的书要背,一定要背。当然背到什么程度请参考你报考学校的历年真题,但我想选择这本书作参考的学校恐怕就是愿意考名词解释这种“死”题的学校,所以相信我,对待这本书切不可看懂了就算,条条框框的东西该记就辛苦一点记吧。而看范里安的书呢,一定要理解,做做配套的练习册你就明白了,光知道书上在讲啥可不行,甚至全背下来也不行,练习册有些题目貌似简单(主角都是小花小熊玛丽杰克之类的,特可爱),但如果没有真正搞懂做出来就一塌糊涂。
既然高老先生的书有那么多缺点,为什么众多学校将它定为考研参考书呢?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容易备考,容易出题。范里安的书噼里啪啦就读过去了,学的是很开心,但要找出考点很难,也就是说虽然你感觉自己学会了,可拿不准会怎么出题;老师也一样,看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考。但高鸿业的书就很好,随便一翻就全是考点:先从附录中英文对照表里搞几个名词解释,再把黑体字一二三四五拖出来搞一道“请问XX有几点意义”的简答题……对于中国的考试,还是中国的教材比较配套。
以上分析仅针对高鸿业的微观部分和范里安微观的对比,宏观不谈,宏观理论分歧太大,你看不同的书有可能讲的完全不一样,要比较起来太困难了。另外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很有名,不是说那本书比这两本就更好,风格不一样,曼昆的书基本不像教材,可以放到床头随手抓来看一看。
对经济学认识浅薄,仅仅是因为和题主的经历相似,才有感而发罗嗦了这么多,希望你看的还满意。另盼高人批评指教。

2. 西方经济学宏观(高鸿业版)教材详细答案

第十三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 国民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
(3) 国民生产总值 (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6) 个人储蓄
单位: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356.4
1866.6
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253.9
402.1
64.4
105.1
374.5
1991.9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 (2) 政府支出 (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第十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MPC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的;APC总是大于零,但不一定小于1,因为在收入为零时,自然消费总是存在的。

5.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答: 储蓄增加将使需求减少,从而均衡收入也会减少。

6.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时,均衡收入会减少? 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答:税率提高时,个人收入将减少,从而使消费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8.乘数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答:见书P509。(1)资源闲置;(2)投资和储蓄并非相互独立;(3)货币供给能否适应需求。

9.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 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答:c=100+0.8y,i =50
(1)由 100+0.8y+50=y
y=(100+50)/(1-0.8)=750
c=100+0.8×750=750
s=i=50
(2)非自愿存货积累=800-750=50
(3)△y=△I÷(1-b)=50÷(1-0.8)=250
(4)y=(100+50)÷(1-0.9)=1500
(5)s=50
(6)y=50÷(1-0.9)=500
(7)自发消费a的变化不影响乘数,边际消费倾向b越大,则乘数也越大。

10.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8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
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
答:由均衡条件可知:
(1)i = s =-11+0.25y
当i =300时,y=(1000+300)÷0.25=5200
当 i =500时,y=(100+500) ÷0.25=6000
均衡收入增加(6000-5200)=800
(2)因为:
所以:

1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 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 (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 求均衡收入。
(2) 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 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答:(1)

(2)

(3)△Y=1200-1000=200

第十五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2.请对下列各题中可能有的情况做选择并说明理由。
(1) (1)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左移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 (2) 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 B.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 (3)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 (4) 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 D. 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5) (5)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 (6) 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A. A.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 B. 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 C. 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
(1) (1) 选C。理由见书p524。
(2) (2) 选B。理由见书p429、p525。
(3) (3) 选A。理由:L1(y)上升,r上升使L2(r)下降
(4) (4) 选C。理由见书p535、540。
(5) (5) 选A。理由见书p544。
(6) (6) 选D。理由见书p543、图15-16。

4.(1) 若投资函数为 i =100 (美元)-5r ,找出当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
答:略。
(2) 若储蓄为S=-40+0.25y (单位:美元),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答:令
(由此表达式可以解得结果)
(3) 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略。
7.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 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和利率。
(3) 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
(4) 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LM曲线相比,有何不同?
(5) 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1)略。
(2)
(3)略。
(4)
(5)因为:0.2×1100-5×100=170≠200
所以:该点为非均衡点。此时,货币需求小于供给,利率将下降。

9.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 i =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单位都是亿美元)。
(1) 求IS和LM曲线;
(2) 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 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政府支出G=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为L=0.2y-2r,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答:(1)易知:S=-100+0.2y
令 150-6r=-100+0.2y
IS曲线为:0.2y+6r=250
LM曲线为:0.2y-4r=150
(2)解联立方程组
0.2y+6r=250
0.2y-4r=150
得:y=950 r=10%
(3)(150-6r)+100=(-100+(1-0.8)×(1-0.25)×y)+0.25y
得:IS曲线 0.4y+6r=350
LM曲线 0.2y-4r=150
解得: y=5750/7 r=25/7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3.假设LM方程为y=500+25r (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 计算:<1>当IS为y=950-50r (消费c=40+0.8y,投资 i =140-10r,税收 t=50 ,政府支出g=50);和<2>当IS为y=800-25r (消费 c=40+0.8y,投资 i = 110-5r,税收 t=50,政府支出 g=50)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 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 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1)情况<1>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950-50r
解得:r=6 y=650 i =140-10r=80
情况<2>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800-25r
解得:r=6 y=650 i =110-5r=80
(2)情况<1>
求IS曲线:I+(G+△G)=S+T
(140-10r)+(50+30)= -40+(1-0.8)(y-50)+50
所以:y=1100-50r
G增加,LM不变,LM仍为:y=500+25r
IS曲线为:y=1100-50r
解得:r=8 y=700
情况<2>
类似地求得:
IS曲线:y=950-25r
LM曲线:y=500+25r
解得:r=9 y=725
(3)因为情况<1>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情况<2>中为5,故:当△G使r 上升时,
情况<1>中,△i =(140-80)-(140-60)= -20
情况<2>中,△i =(110-45)-(110-30)= -15
由于KG=5,求挤出效应:
情况<1>中,-20×5= -100
情况<2>中,-15×5= -75
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y=30×5= 150
所以:情况<1>中,△y=150-100=50
情况<2>中,△y=150-75= 75
故:情况<1>中,y=650+50=700
情况<2>中,y=650+75=725

5.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10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c=60+0.8y,t=100,i =150,g=100。
(1) 求IS和LM方程;
(2)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 政府支出从100美元增加到120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 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1)IS:150+100= -60+0.2(y – 100)+100
y=1150
LM:0.2y-10r= 200
y=1000+50r
(2)y=1150 r=50 i = 150
(3)y=1250 r=50 i = 150
y增加100 r增加2 i 不变。
(4)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y=100=△G/(1- b)
(5)略。

6.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 y=750美元+20r (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 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 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做一条LM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它相交所得均衡收入与利率。
(3) 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 为什么?
答:已知:图(a)中,LM:y=750+20r IS:y=1250-30r
图(b)中,LM:y=750+20r IS:y=1100-15r
(1)图(a)中,r=10 y=950
图(b)中,r=10 y=950
(2)LM:y=850+20r
图(a)中,r=8 y=1010
图(b)中,r=50/7 y=850+1000/7
(3)图(a)中,y变动多一些,图(b)中,r下降要多一些。
因为图(a)中,IS曲线比图(b)中的IS曲线平缓一些,等量移动LM,图(a)中y 变动较大,r下降较少;而图(b)则相反。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7.假设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答:国民收入将减少 200×1/(1-0.8´0.75)=500(亿)
税收收入将减少 500×0.25=125(亿)
因为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税收收入将减少125亿,原来的75亿赤字正好抵消。

11.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Cu / 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系数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k=1+ rc / (rc + r )= 1+ rc / (0.38+0.18 )= 1.18/ 0. 56=2.46
△M= △H×rc / (rc + r ) = 100×2.46=246。

3.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4. 西方经济学该怎么学高鸿业版的

其实西经主要是围绕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这两个问题进行的研究,微内观四大市场尤其是完容全竞争市场是绝对的重点,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几大模型的推导与结论也十分重要,要素那部分章节稍稍不那么重要。而宏观经济学,IS-LM和AD-AS这个不用说,绝对的重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以及通货膨胀和失业这一块也十分重要,再然后就是那几个方程式和宏观经济学的那几个流派以及每个流派出来的方程式,最后就是开放经济那一块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整体而言,西方经济学考研的话,要看具体考的学校历年的侧重点在哪?因为不同学校专业课的难度与重点是不一样的。

5.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宏观)(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哪里有买啊!急啊

我有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宏观部分+微观部分)是电子版的,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微观部分是第1章到第11章,宏观部分是接续微观部分的从12章到23章。

具体的详细内容你可以下载看看,我发送了附件。

6. 徐州师范大学金融系考研用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吗是第几版的 能否贴张图片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和第五版都是可以的,内容变化极小,只回是第五版的版面比第答四版好看点;
高老的《西方经济学》太出名了,用的人也太多,所以无需贴图,只要你说要高老的《西方经济学》,别人就知道你要什么,无需担心。

7.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选用什么参考书比较好

尹伯成那个是习题集,章节之前有一点内容提要,之后是自己编辑的习题问答。他并非为哪一本教材而生。但是他本人曾经参与了高鸿业主持的《西经》编著,他的这本习题集的体系基本能对应高的那本教材。

金圣才那个是高书的配套答案,章节之前有所谓的笔记(完全是课文的黑体字抄录),之后是配套课后题答案,之后有一些考研题问答。

高书课后题都能在课文找到完整答案,所以金圣才那本没什么价值。
高书课后题都太简单直接,所以做做尹伯成的书也是有好处的。

丝毫不含贬义的说,高先生的书把话说得很死也很简单,除去那些行文的废话,但凡有关经济学的内容都可以看作重点,你都背下来一点也不过分。

经济学习题,计算题解答谈不上高深或者肤浅,但是问答论述一定要好好看书背书,理解原理,认真听老师的,不要依赖某几个公式或者图表。

8.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的 第五版 我想找高等教育出版社的 可是网上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到底有没有高教的

亲,作为一个 学过 高鸿业的 西方经济学的人

我觉得你肯定是弄错了 呵呵

高鸿业的那本书 就是 人大版的啊 ,目前用的第四版 第五版的比较多,这个教材也是全国用的最多的,当然也是国内最经典的

至于你说 的那个 是合起来的 还是分开的,这个都有的,

有的是 合订成一本书,有的是微观 宏观分开的 ,但是书上的内容都一样~~

9. 请问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和人大版的有什么区别...

本人尚未见过中国经济抄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教授的西经。
不过强烈建议选择人大版,具体原因如下:
1、高鸿业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毕生都为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普及与西方经济学与中国本土经济的结合奉献着。
2、人大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这一套教材绝对是高鸿业版西经的正宗教材,长时间为全国各地绝大多数高校教授西方经济学使用,具有公认的权威性。
3、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方向的集群优势十分明显,和其他一些学校的个别教授权威效应不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不仅仅是高鸿业教授以个人撑起一个学院,而是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经济学方面的学者不断推动其发展,由一批批承继者共同编纂的西方经济学是具有时代前瞻性的。

10. 求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电子书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作者:高鸿业主编 页数:672 出版日期:2011.01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回家级规划教材
简介:本书答是由高鸿业老师主编的《宏观经济学》的第五版,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胀,开放经济下的短期...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第5版》

作者:高鸿业主编 页数:363 出版日期:2011.01
丛书名: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简介:本书充实了第七章第三节寡头部分的内容。将第四版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和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合并为一章,即本版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扩充了对博弈论的介绍,即将第四版第七章第四...

这两本的pdf么?
可制作

阅读全文

与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高鸿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