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政治经济学里面庸俗等于什么

政治经济学里面庸俗等于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25 18:59:31

1.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图书《通俗政治经济学》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形态:457 页 - 211 章节 通俗政治经济学
写在前面的话 一不要把自己排斥在政治经济学大门之外——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说起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然要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形成生产力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中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二闪耀的明灯——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向我们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
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着密切联系
本章挈领 一姗姗来迟——什么是商品生产?
为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叫做商品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
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的基础
商品生产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二商品交换的秘密——商品的两因素
商品要能交换,首先要有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是商品的又一种属性
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具有价值
三追根寻源——劳动的两重性、价值量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是同劳动量成正比的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点
四入门的钥匙——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开始
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
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
商品关系掩盖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商品关系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五还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商品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必须发展商品生产
本章挈领 一天生的“平等派”——价值规律的内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无形的指挥棒和催化剂——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自发调节者
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
三“一个伟大的学校”——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特点和作用
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调整不合理的物价
忽视价值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本章挈领 一“十月怀胎”——价值形式及其发展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直接的物物交换构成简单的价值形式
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
由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的价值形式
二瓜熟蒂落——货币的诞生及其本质和发展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从贵金属到纸币
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
三肩负重任——货币的五种职能
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充当贮藏手段,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赊帐交易的信用工具
用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
四崭新的姿态——我国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产生
人民币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具
人民币是稳定的社会主义货币
人民币的特点
本章挈领 一“羊吃人”——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羊吃人”
二走上剥削道路——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用于剥削时才成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三资本家发财的秘密——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是价值增殖的全部秘密
对剩余价值的贪得无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力
资本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四去伪存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剩余价值率才能正确反映出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五欲壑难填——榨取剩余价值的种种方法
用绝对延长劳动日的方法榨取绝对剩余价值
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榨取相对剩余价值的三个阶段
资本家同时使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剥削方法
六天下乌鸦一般黑——旧中国的资本主义剥削及其特点
旧中国工人阶级身受三重压迫和剥削
旧中国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程度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少见的
本章挈领 一庐山真面目——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工资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
工资实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常常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二万变不离其宗——资本主义的工资形式
以工作时间多少计算的计时工资
以产品多少计算的计件工资
“泰罗制”和“福特制”
三名与实之间——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区别
工资水平因时因地而异
实际工资具有下降的趋势
相对工资理论的意义
四治标与治本——工人阶级的两种斗争
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而斗争
工人阶级必须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
五换了人间——社会主义工资
社会主义工资是按劳分配的一种形式
社会主义工资的形式
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本章挈领 一平分秋色——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利润无非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不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使利润转化成平均利润
利润的平均化使价值转为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率具有下降的趋势
二雁过拔毛——商业资本和利润
商业资本是从事商品买卖的资本
商业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商业流通费用是商业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一本万利——借贷资本和利息
借贷资本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借贷资本的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银行是经营借贷资本的企业
四坐地分赃——大土地所有者和地租
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造成了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产生了级差地租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产生了绝对地租
本章挈领 一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再生产
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重复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从再生产过程看资本主义的剥削
二阶级间的鸿沟日益加深——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不断地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无止境的发财欲是迫使资本家积累的强制力量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三机器排斥工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积累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相对人口过剩
相对人口过剩的三种形式
四为自己造就掘墓人——资本积累的最终结果和历史趋势
财富和贫困的同时积累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资本积累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剥夺剥夺者是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
五人民利益之所系——社会主义的再生产和积累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持续的扩大再生产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本章挈领 一资本的生命——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要经过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形式资本的同时循环
二资本生命的不断更新——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就是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资本的周转速度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决定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
三唇齿相依——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是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要以总产品的实现为条件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两大生产部类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章挈领 一我行我素——经济危机的原因
买卖脱节和货币被用作支付手段,隐藏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二不治之症——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地发生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益频繁
经济危机的每一个周期要经历四个阶段
农业危机和工业危机相互助长
三走向深渊——经济危机的意义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深化
国内的阶级矛盾在激化
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本章挈领 一登上顶峰——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垄断组织的各种形式
垄断加剧了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溶合形成金融资本
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溶合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帝国主义就是侵略和战争
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及其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斗争
帝国主义分割和重新分割世界领土必然导致战争
三曙光在前——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帝国主义激化着国内国际间的各种矛盾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
本章挈领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庸俗政治经济

早期贡献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这时,资本主义经济已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和美国占了统治地位,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经济危机周期地发生.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日益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经济理论作为思想武器,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了古典的、庸俗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绝大部分经济学著作,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中的科学因素,收集和研究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揭示了它的真实运动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廓清了贯穿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迷乱.恩格斯在概括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成果时,提出了狭义政治经济学和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只限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恩格斯称之为狭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各种生产方式,阐明人类各个社会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和消费的规律的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恩格斯称之为广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扩展到资本主义以外的社会经济形态.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帝国主义时期,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深刻矛盾作了精辟的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是垄断,并依据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激化,阐述了在垄断基础上产生的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阐明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把垄断组织和国家的力量结合起来,但它并不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正好相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它的出现只是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快要实现.列宁在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特别是在提出用新经济政策代替军事共产主义以后,依据苏联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提出并分析了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原则问题.列宁科学地分析了俄国的多种经济成份和阶级关系,创立了新的过渡时期的学说.他指明了生产资料国有化和社会化的联系和区别,论证了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合作制道路,提出了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计划,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大意义和主要途径;在重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强调了经济建设中的经济核算和物质利益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阶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以及有关计划、管理、分配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发展的,他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与军事共产主义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新的模式.列宁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奠定了基础.与列宁所处的时代大致相同,欧洲一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也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如K.考茨基、R.希法亭、R.卢森堡等,都提出过一些有益的理论成果,但也包含着一些错误的论点.在列宁以后的发展,斯大林进一步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提出了苏联能在资本主义包围下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论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根据、速度和方法,探讨了推进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还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研究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斯大林的这些研究和探索推进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

3. 政治经济学是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概述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的polit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卢梭为法国《网络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把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区分开来。可知,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的理论科学的名称自17世纪就开始得到应用了。

当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时,政治经济学还只限于研究流通领域的个别经济现象,因而还没有形成为独立的真正的经济科学。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资产阶级为了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这就产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规律的理论科学。所以,马克思说:“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断发展,直接威胁着资产阶级。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面临这种形势,资产阶级更加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庸俗政治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者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科学成分,致力于抹煞阶级利益的对立,用各种各样的辩护理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在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中,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上半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产生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它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维护小私有制的立场来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
在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应用政治经济学剖析资本主义方面作了最初的尝试。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尖锐和无情的批判,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于他们在理论分析上还不能摆脱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限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途径,只能陷于空想。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证明现在开始显露出来的社会弊病是现存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快要瓦解的标志,并且在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最初出现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使财富增长以及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例如,斯密的《国富论》就是把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作为研究对象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和财富的比例问题是人们的物质福利问题。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由于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它们总是撇开财富的社会形式去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即社会生产关系运动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辩证地运动着的。“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但是,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研究。

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经济科学门类众多,除政治经济学外,还存在着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应用经济学、经济数量分析和计量方法科学、边缘经济学等。在经济科学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规律的科学,为其他各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对经济学科中的其他各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政治经济学所阐明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商品、价值、货币、工资的运动等基本原理,对经济科学中的其他学科的研究也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他学科也只有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取得应有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为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材料,从而对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也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4. 什么是庸俗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简称“庸俗政治经济学”或“庸俗经济学”。它是只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面现象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这种经济学流派有很多,其实质是将古典经济学理论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断发展,直接威胁着资产阶级。在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面临这种形势,资产阶级更加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为适应这种需要,便产生了庸俗政治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者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科学成分,致力于抹煞阶级利益的对立,用各种各样的辩护理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在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中,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注释”和“通俗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式,寻求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新方法。代表为英国西尼尔的理论。1848-1849年的欧洲革命后,一方面,出现了以法国巴师夏和美国凯里为代表的企图证明资产阶级社会各个阶级利益一致的调和论;另一方面,出现了以英国约翰·穆勒为代表的折衷主义经济理论。在德国,则产生了所谓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学派。
1844 年恩格斯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分别于1859 年和1867 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第一卷,而后者的副标题仍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并宣布“庸俗经济学的丧钟已经响了”。这样,一方面“ 庸俗化”了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开始了“边际革命”,进而“数理化”、“计量化”、“均衡化”、“边际化”,更重视对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不再侧重对国家政策的分析;另一方面,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将经济学更加“政治化”、“革命化”,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分析中,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19世纪30年代以后,庸俗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去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放弃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描述从经济表面现象所见到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联系,赋以学究气味,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然的生产方式,从而把它宣布为永恒的真理。
从一方面来说,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反叛和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社会进步的,庸俗政治经济学是反对工人阶级,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前者透过表面现象分析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后者以现象掩盖本质,美化剥削。
西尼尔的“节欲论”(效用是能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或避免痛苦的能力,价值由三因素构成,供给受三种手段制约,“劳动”是工人放弃自己的安乐和休息所作的牺牲,资本是资本家的牺牲。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利润是节制的报酬。最后一小时论,评论,辩护性)。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折衷主义,反对经济规律永恒不变的观点,财富的分配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评价,把分配规律与生产规律割裂起来,把商品分为三类),巴师夏的经济学说主要是经济和谐论(社会就是交换,价值就是交换着的两种服务的关系,价值即服务的尺度就是服务提供者所作的努力和服务接受者所节省的努力,劳动就是努力紧张,社会上的一切收入都只是历史的别名。否认工资和利润的对立,把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说成是相互交换的两种服务的关系,是和谐的。)
历史学派是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流派,但同英法庸俗政治经济学比较起来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英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对于国家的态度基本上是站在自由放任的立场上,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则极力宣扬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第二,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除了为资产阶级辩护外,还力图把封建制度及其残余理想化。第三,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有极为明显的沙文主义色彩。德国历史学派借口各个民族经济都有自己的特点,否认科学政治经济学揭示的经济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
历史学派的内容包括先驱者李斯特及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李斯特认为不存在政治经济学,而只存在国民经济学,力图证明政治经济学应当探讨的是本民族经济发展的条件,而不是普遍的理论概括。李斯特提出了生产力理论,为了培育德国的生产力,应当忍受暂时的牺牲,“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提出了生产发展阶段学说(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德国处于第四阶段,应保护关税,过度到第五阶段,同英国争霸,向世界扩张。后来历史学派采纳了李斯特的一系列“理论”,第一,关于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个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道路的科学;第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缺点是所谓“世界主义”;第三,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时,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公式。方法论,主张摒弃抽象演绎法,提出历史研究。罗雪尔:“我们的课题可以说是社会经济或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评价(马克思:教授式的折衷主义空谈)。希尔德布兰德把经济发展划分为三阶段(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评价(不是根据生产方式的变化而是根据交换形式来划分社会经济形态)。
美国的资产阶级和德国的资产阶级一样,在整个十九世纪时期不断进行斗争,来反对英国所奉行的和来自英国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贸易原则。凯里是美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的阶级利益调和论的创始人,代表作《社会科学原理》,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费用,而是由再生产费用决定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人的工资不仅绝对的而且相对的增加了。

5. 什么叫政治经济学

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断发展,直接威胁着资产阶级。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面临这种形势,资产阶级更加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庸俗政治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者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科学成分,致力于抹煞阶级利益的对立,用各种各样的辩护理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在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中,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上半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产生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它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维护小私有制的立场来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
在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应用政治经济学剖析资本主义方面作了最初的尝试。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尖锐和无情的批判,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于他们在理论分析上还不能摆脱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限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途径,只能陷于空想。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证明现在开始显露出来的社会弊病是现存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快要瓦解的标志,并且在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

6.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的polit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ec
onom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卢梭为法国《网络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把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区分开来。可知,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的理论科学的名称自17世纪就开始得到应用了。 当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时,政治经济学还只限于研究流通领域的个别经济现象,因而还没有形成为独立的真正的经济科学。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资产阶级为了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这就产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规律的理论科学。所以,马克思说:“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断发展,直接威胁着资产阶级。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面临这种形势,资产阶级更加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庸俗政治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者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科学成分,致力于抹煞阶级利益的对立,用各种各样的辩护理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在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中,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上半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产生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它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维护小私有制的立场来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 在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应用政治经济学剖析资本主义方面作了最初的尝试。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尖锐和无情的批判,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于他们在理论分析上还不能摆脱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限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途径,只能陷于空想。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捍卫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同时,也是为了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阶级斗争和党派斗争的根源。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证明现在开始显露出来的社会弊病是现存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快要瓦解的标志,并且在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

7. 政治经济学问题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的polit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卢梭为法国《网络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把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区分开来。可知,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的理论科学的名称自17世纪就开始得到应用了。
当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时,政治经济学还只限于研究流通领域的个别经济现象,因而还没有形成为独立的真正的经济科学。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资产阶级为了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这就产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规律的理论科学。所以,马克思说:“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断发展,直接威胁着资产阶级。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面临这种形势,资产阶级更加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庸俗政治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者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科学成分,致力于抹煞阶级利益的对立,用各种各样的辩护理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在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中,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上半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产生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它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维护小私有制的立场来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
在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应用政治经济学剖析资本主义方面作了最初的尝试。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尖锐和无情的批判,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于他们在理论分析上还不能摆脱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限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途径,只能陷于空想。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证明现在开始显露出来的社会弊病是现存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快要瓦解的标志,并且在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

8. 经济学的分类标准中的“古典”“庸俗”是什么意思

1、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一般说来、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

2、庸俗经济学其实只是观点与学派的差异。庸俗翻译自单词vulgar,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源于古典经济学却又不同于古典经济学,主要有亚当·斯密。
庸俗经济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大约同时代产生(19世纪初中期)古典经济学是对凯恩斯学派出现以前;

20世纪出现的凯恩斯主义更加强调了国家干预,因此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相对立,主流西方经济学的称谓,而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立最严重的庸俗经济学也被黑得最惨,因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坚持政治经济学,对除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外的几乎所有西方经济学各个学派(包括古典经济学,称呼这一学派时于是用了带有强烈主观色的“庸俗”二字、新古典经济学等)都持批判和反对态度,统称之为古典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内容是经济运行的内在自发规律、凯恩斯主义。因此为了区分,庸俗经济学的学者主要为资本主义辩护,崇尚不干涉的自由主义、李嘉图等人的贡献,后来把凯恩斯主义之前的西方经济学(不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并为之提供了理论基础

9.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89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的polit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oikonomia,原意是家庭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的。1775年,卢梭为法国《网络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把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区分开来。可知,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的理论科学的名称自17世纪就开始得到应用了。
当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时,政治经济学还只限于研究流通领域的个别经济现象,因而还没有形成为独立的真正的经济科学。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资产阶级为了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这就产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规律的理论科学。所以,马克思说:“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断发展,直接威胁着资产阶级。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面临这种形势,资产阶级更加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庸俗政治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者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科学成分,致力于抹煞阶级利益的对立,用各种各样的辩护理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在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中,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上半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产生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它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维护小私有制的立场来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
在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应用政治经济学剖析资本主义方面作了最初的尝试。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尖锐和无情的批判,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但是,由于他们在理论分析上还不能摆脱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限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不可能找到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途径,只能陷于空想。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证明现在开始显露出来的社会弊病是现存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快要瓦解的标志,并且在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最初出现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使财富增长以及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例如,斯密的《国富论》就是把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作为研究对象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和财富的比例问题是人们的物质福利问题。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由于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它们总是撇开财富的社会形式去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即社会生产关系运动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辩证地运动着的。“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但是,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研究。

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经济科学门类众多,除政治经济学外,还存在着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应用经济学、经济数量分析和计量方法科学、边缘经济学等。在经济科学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规律的科学,为其他各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对经济学科中的其他各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政治经济学所阐明的一些基本原理,如商品、价值、货币、工资的运动等基本原理,对经济科学中的其他学科的研究也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他学科也只有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取得应有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为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材料,从而对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也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政治经济学里面庸俗等于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