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昌黎縣新開口經濟開發區

昌黎縣新開口經濟開發區

發布時間:2020-12-25 11:11:54

A. 昌黎的沙丘海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附近還有那些旅遊景點

位於河北省昌黎縣東南面的渤海岸邊,海岸線全長52.1公里,具有沙細,灘軟,水清,潮平的特點,是進行海水浴、陽光浴、沙浴、森林浴、空氣浴的理想地點。
黃金海岸最吸引人的運動就是滑沙了,你可先乘坐索道纜車直達沙頂,沿途只見一道道沙山連綿不斷,風光獨特,坐在竹木製成的滑沙板上,從幾十米高的沙山上呼嘯而下,速度也越來越快,沖到平地後由於慣性的作用,還會繼續向前滑出幾十米遠,感覺既新鮮刺激又安全可靠。滑沙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由沙山滑向谷底,另一種則滑向大海。
除滑沙外,黃金海岸還設有熱氣球、旅遊直升飛機、降落傘、乘快艇游海上世界等游樂項目,既可在淺海中游弋,又可在高空中翱翔,別有一番情趣。
本區海濱因受風、潮汐、海流及河流的作用,形成一條長30公里,寬4公里的沙帶和沿海數道沙堤以及瀉海等沿海沉積的貌。海濱沿線內側有一道寬800米的人工林帶,其中生長著成片的野生植被,林間有一連綿不斷,高20 – 40米的沙丘,這不僅在中國罕見,世界亦少見,對研究海陸變遷、海洋動力作用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同時,適宜的氣候條件,奇特的沙丘地貌和廣闊的沙質海灘,也是旅遊和避暑的勝地。
距北戴河海濱較近的黃金海岸,風光獨特、迷人,具有與北戴河海濱迥然不同的神韻。
黃金海岸,是與北戴河海濱同屬秦皇島市管轄的昌黎縣海濱風景區的美稱。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的專家偶然發現這片沉睡千載的旅遊處女地時,一再驚呼這里是中國的「黃金海岸」,堪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著名海濱——黃金海岸媲美,於是這里就有了「黃金海岸」這一美稱。
昌黎黃金海岸有52公里長的海岸線,距著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僅15公里,但與北戴河不同的是,這里幾乎無石可言,卻有著只有在戈壁灘和黃海故道才能領略的沙漠風光。沿著海岸連綿起伏的一道道新月形沙丘,蜿蜒成一條長達上百里的「金龍」,處處金光閃閃,令人賞心悅目。緊傍這「金龍」的是由近8萬畝防風固沙的林木組成的林帶,黃綠交織,把蔚藍的大海映襯得撲朔迷離,金碧輝煌。
黃金海岸的沙丘、沙堤、瀉湖、林帶等海洋自然景觀和海區生態環境舉世罕見,具有重要的生態學價值、科學研究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1990年9月30日,國家將昌黎黃金海岸列為中國首批五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昌黎黃金海岸由黃沙、綠林、碧海、藍天構成的奇特景觀。有機會去北戴河海濱一游的人,不妨順路去一趟昌黎黃金海岸。領略了這里的奇特的融大海與大漠風光於一體的迷人景色,你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滿足,一定會感到不虛此行。

B. 昌黎主要的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黃金海岸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沿海,北起與撫寧縣交界的小黃河,南到灤河口;其西界是沖積扇前緣地下水溢出帶—瀉湖、沼澤地,東至渤海水邊線。其中,大蒲河口至七裏海北岸的黃金海岸中區,海岸線長12公里,規劃開發面積23平方公里,其中活動沙丘地3. 78平方公里(佔17%)。
本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年均氣溫10.2℃,最熱月出現在7月,平均氣溫24.7℃分別低於北京(25.8℃)、天津(26.4℃)、石家莊(26. 6℃),成為避暑消夏勝地。
1.河流水文泥沙
在黃金海岸入海的河流,南有灤河;中有稻子溝、劉台溝、劉坨溝、泥井溝和趙家港(潮河)等,經七裏海瀉湖匯入渤海;北部飲馬河水系的大蒲河、飲馬河、東沙河,由大蒲河口入海。除灤河是渤海灣北部最大河流以外,其他各河均屬季節性的小河溝。
灤河是條強流量、多沙性的河流。入海平均流量148立方米/秒,歷年最大(洪峰)流量34 000立方米/秒(1962年),年均入海徑流量46兆立方米(占本區入海總水量98%以上)。入海懸移質泥沙量2 670萬噸,最大8 790萬噸(1959年)。1979年潘家口水庫和以後的大黑汀水庫相繼建成,灤河大部分水量支援天津市和唐山地區,下泄到河口地區的水量急劇減少(僅0. 7兆立方米)。近些年,隨著灤河入海泥沙大大減少,海岸動態失去平衡,普遍出現岸灘、沙壩侵蝕後退,甚至發生海水入侵,給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和旅遊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這種現象,在華北沿海多處發生,已引起人們高度重視。
2.潮流與波浪
黃金海岸近岸帶潮汐為不正規的日潮至不正規的半日潮,平均潮差0. 59-0. 75米,最大潮差0. 96-1. 5米。淺海區正規半日潮,漲潮流向SW,落潮流向NE,流速0. 5-0. 8節。近岸區,漲潮流速大於落潮流速,因而漲潮流帶向海岸的泥沙不能全部沖走,有一部分沉積下來;淺海區,漲潮流速小於落潮流速,海底將有部分物質帶至深海區。這樣的潮流動態,一方面對海岸港口航道和七裏海瀉湖不利,容易發生泥沙淤積;另外,有可能減緩由於入海泥沙不足所引起的海岸侵蝕過程。
岸外海區,偏S風向,波浪最多,波高一般0. 5--1. 5米;NE風出現時,多強風浪,最大波高達3. 5米。由於岸外水下沙堤的消能作用,強波浪傳遞到岸灘,能量已相當微弱。所以,黃金海岸地區,有開展海水浴的最佳水文、泥沙動態。
3.植被狀況
黃金海岸鬆散沙,經千年的風力吹揚改造,形成一望無際的海岸大沙丘、次一級小沙丘,以及沙丘內側的低濕瀉湖環境。自然風光獨具特色。
為防護沙丘向內地擴散,50-60年代以來在各級政府領導下,營造了6萬多畝人工林帶,其中密林面積約有1. 9萬畝。所植樹種:喬木有槐(洋槐、刺槐)、小葉楊及少量的柳樹;灌木林以紫穗槐為優勢種;草本多是野生植物,主要有沙鑽台草、興安天門冬、紫花合掌消、腎葉打碗花、紫目蓿、無翅豬毛葉等。
林木總的狀況,長勢尚好,樹高一般超過10米,樹齡多在20年以上。雖然砂質海岸有機質含量少,滲漏比較嚴重,樹木生長速度緩慢,但植樹造林對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效益是明顯的。茂密的林草植被,為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生境,查明鳥類有168種、(候鳥佔95%)。經國務院批准,昌黎黃金海岸海洋自然保護區已建立並將逐步建成黃金海岸森林公園。
4.地層結構
黃金海岸是近2000---3000年形成,由海灘、多道沙堤、風成沙丘組成的砂質岸。灤河、飲馬河入海的中細砂為主的沉積物,經過波浪、潮流等海洋水動力長期搬運,分選等改造作用,建造出的海灘、沙堤,其砂粒磨圓度高,分選性好,含有海生貝殼碎片和微體生物化石。
灤河口外,斷續分布的離岸沙堤,很不穩定,它隨陸源沉積物補給情況而消長:河流人海泥沙多,離岸沙堤向海移動;當泥沙補給少,海洋因素起控製作用,沙堤則向陸遷移,甚至覆蓋在內側的瀉湖沉積層之上。黃金海岸地層結構,就是現代沙堤中細砂覆蓋其內側的古瀉湖淤泥質亞粘土以上。七裏海新開口北岸漁業采購站鑽孔8(圖1),地層結構由上而下:
(1)0-1. 7米深,中砂,淺黃色,鬆散,分選好,以石英、長石為主要成分,沙堤沉積物。
(2)1.7-3. 3米深,淤泥質中砂,黑色,稍密,成分同(1),灘地沉積物。
(3)3.3--6. 0米,淤泥質亞粘土,黑灰色,在5. 5---5. 8米深處夾細砂薄層,屬古瀉湖沉積物。
(4) 6. 0-8. 2米,灰色細砂,混有少量雲母和海生貝殼片,瀉湖或淺海相沉積物。
(5) 8. 2-16. 15米,淤泥質亞粘土夾粉砂薄層,灰色,粘性較好,瀉湖或沼澤相沉積物。
(6)16.15--18.50米,灰色粉砂,石英、長石為主要成分,含雲母,分選好,沉積層中等密實。可能為全新世早期或晚更新世末期河流沉積物。
(7)18.5-21. 2米,中砂,混5%圓狀礫石和少量雲母,分選比較好,灰色,地層密實,屬晚更新世河流沖積砂層。
從圖l(鑽孔8)岩性特徵表明,黃金海岸沉積環境有過明顯的變化。下部(7)-(6)層為低海面時期(全新世初)河流沉積物;(5)層為全新世早一中期過渡環境沉積物;(4)一(2)層為晚全新世瀉湖環境沉積物;最上部(1)層為海灘一沙堤沉積物。由於深3.3-16. 15米為較軟的淤泥層,反映黃金海岸在開發進程中不宜蓋高層建築物。

5.旅遊地貌類型
大蒲河至七裏海新開口,長12公里,是黃金海岸最佳地段。海岸景觀奇特,地貌類型多樣,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由海向陸方向,有以下幾種旅遊地貌類型:
(1)灘寬、坡緩、岸直的砂質海灘
潮間帶海灘,平均寬度100-150米,向海坡度小於5°(高潮灘5°-8°)。組成物質主要是石英、長石為主要成分的中細砂(平均粒徑1.97Φ)。砂層厚、顆粒細、分選均勻(躍移組分佔98%)、不含泥,因而海水潔凈(透明度大於10米)、含油低(0. 05ppm以下)、底質好,屬最優良海灘。低潮灘以外,水深5-8米范圍,沿岸還分布2-3道水下沙堤,走向NE-SW,海寬30-80米,高1-2米,由中細砂與貝殼碎屑組成。因它位於波浪破碎帶附近,起著很好的消能作用,使其內側的淺水區保持比較穩定的水域環境;同時,水下沙堤還可以保證海灘有足夠的砂源供給。所以,黃金海岸海灘是發展海水浴最理想場所,具備底質好、水域寬、容量大、交通方便、安全舒適等眾多優點。
(2)古海岸線重要標志—沿岸沙堤
在平均高潮線以上,至大沙丘鏈之間,寬約200-300米的過渡帶,分布有新老二道沿岸沙堤。新沙堤在外,保存連續完整,堤高1-2米,寬20-40米,向陸坡20°,向海坡受大潮水侵蝕成陡坎;老沙堤組成物質類似,均為中細砂,平均粒徑1. 91Φ,分選好(標准偏差δ=0.5),含海生貝殼碎屑。因它是激浪沖流將水下沉積物搬運至高潮線附近的堆積體,故是古海岸線的有力佐證(圖2)。

老沙堤離海灘比較遠,海水一般不能到達,可在此設計高標準的建築物。為保證海濱風光不受影響,又不破壞風場運行規律,建築物必須與內側大沙丘保持一定距離,且以低層為宜。
(3)奇特景觀—海岸大沙丘鏈
沿岸沙堤再往內,便是高差懸殊的活動性大沙丘鏈,走向NNE,與海岸線平行,高程似有由北面南增大趨勢:揚水站以北,沙丘頂高一般10-20米,最高點24.9米;揚水站往南,沙丘頂高20-30米,最高點35. 7米。七裏海附近沙丘發育最壯觀。已經開發的滑沙場都在揚水站以南。
沙丘鏈內側,有多條走向由NNW逐漸偏至NWW的次一級沙丘與主沙丘斜交,組成單側羽毛狀沙丘鏈。但是,海岸沙丘的形成,主要受NE強風控制,所以絕大部分大沙丘的緩坡朝向NE(向海坡),背風陡坡朝向內陸,最高峰脊線一般多偏向內陸一側,這是它的主體朝向。
海岸沙丘在總體上,受著NE,NW,SW等不同風向的改造,峰脊線(沙丘頂)隨著年、季不同主風向而變動,它給人們的印象沙丘變化比較快。實際情況告訴我們,沙丘主體受NE風控制,以緩慢的速度由海向陸方向移動。對比1915年和1978年地形圖(圖3),沙丘位置變化不大,表明內移速度相當緩慢,不會影響合理的開發建設。
海岸沙丘受海風吹揚作用,源源不斷得到海灘、沙堤砂的補充,高度一般不會降低。在臨海緩坡(20°-25°)面上開展滑沙運動,在不破壞沙體總形態下,夏秋季滑下來的部分砂子,經過冬春季大風吹揚,可能再次搬至丘頂。要在背風陡坡(28°-33°)開展滑沙運動,下來的砂子一般能大部分重新吹至丘頂,野外實地調查表明,背風坡風力也不算太小。如果發現背風坡滑下來的砂子有向內擴散的趨勢,應停止滑動,否則引起不良後果,將會加速風沙向內陸擴散,造成難以彌補的環境後果。
歷史記載還表明,造成海岸沙丘巨大變化和嚴重破壞的主要因素,是渤海風暴潮和灤河大洪水。潮水上岸,沖蝕沙丘坡腳,引起大范圍沙體傾倒於海洋中,過去曾多次發生過。圖3所示,1915年以前海岸沙丘向南一直延續到蓮花池村,當時灤河在村西南入渤海;1915年發生風暴潮,灤河大洪水沖斷大沙丘東流入海,從此蓮花池村到了灤河南岸。顯然,在高潮線以上修築防潮堤和在主要公路外側,建防沙牆十分必要。
(4)主要開發區—半固定沙荒地
在大沙丘內陸,分布一系列NE,NW向單體小沙丘、沙平地和丘間低窪地。總的特徵,面積大、地形平緩、綠化好,沙丘半固定,可開發的用地相當多,是黃金海岸開發潛力最大地區。但是,本地帶生態環境很不穩定,必須堅持土地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有機的結合起來。
(5)七裏海瀉湖
灤河沖積扇一飲馬河沖積扇前緣與海岸大沙丘之間的低窪濕地環境,形成七裏海,沉積淤泥質亞粘土夾粉、細砂層。
七裏海又名「溟海」、「七里灘」。明清縣志多次記載七裏海的演化過程:當海岸大沙丘南北相連,七裏海與渤海隔絕,灤河、飲馬河支流河水匯入,湖水逐漸沖淡,形成淡水湖泊,繁殖魚、蟹和菱角;如遇風暴潮或灤河特大洪水,將沙丘沖開新口,七裏海與渤海相連,則變成鹹水瀉湖,成為打魚船隊避風港。
古七裏海水域遠比現在大得多(圖3)。由於泥沙自然淤積以及不合理的人工開發,目前七裏海水域面積已很小(4. 5平方公里),水深很淺,基本上接近沼澤化階段。渤海漲潮,海水淹沒瀉湖;退潮後,湖底大部分出露。如果繼續讓其自然淤積,再過若干年,水面將逐漸消失。
我們認為,七裏海是黃金海岸不可缺少的一大重要景觀,新開口是有名的漁港、出海航道。應該用人定勝天的精神,整治七裏海,讓它重放昔日的異彩。開發後的七裏海,將成為水產養殖基地,新的大型漁港,開展水上運動的場所。而且,開挖七裏海可以提供大量土方量;地下水位得以降低,可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閱讀全文

與昌黎縣新開口經濟開發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