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經濟為apec藍付出多大代價
三公消費都上萬億了,這點花費對中工來說真是九牛一毛啊。
❷ 關於apec會議展望中國未來發展
APEC影響力有多大?APEC成員的經濟總量、人口規模、貿易額等站到世界近一半,APEC成員國中有中、美、俄三個世界大國。作為APEC中人口最多、貿易量最大、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中國來說,如何梳理和引導好APEC的走向,對中國具有戰略意義。APEC這個平台,中國有充分利用其影響力為中國國家戰略服務的必要。
這次APEC是在什麼背景下召開的呢?是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向分化的背景下召開的。可以這么說,若任當前形勢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將面臨巨大災難,很多國家的經濟可能面臨崩潰局面。一旦如此,新興市場的很多國家未來都不得不等著世界銀行和IMF帶著西方的旨意,作他們的「掠奪式救世主」了。所以,如今的世界,亟需新的經濟增長點,亟需新的經濟火車頭來帶動世界經濟。中國,就是藉此機會,在幾乎所有成員國都需要的情況下,將有利於幾乎所有國家的中國戰略、政策融入到APEC當中的。
北京APEC會議的主題是「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系」,其中涵蓋了四大議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以及反腐敗執法合作。
這四大議題,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和亞太絕大多數國家的戰略意願。如果將這次APEC會議比作一個人體,那麼「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系」大腦,「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是骨架,「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是肌肉,「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是血管,「反腐敗執法合作」就是皮膚。
大腦:
「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系」之所以是大腦,原因是這正是幾乎所有國家心中所希望的,是他們發自內心的需要。因此,這一涵蓋幾乎所有國家的核心思想自然是這次會議的「大腦」。
骨架:
中國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作出了很多基於中國國家戰略的規劃,這些戰略規劃包括: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中印緬夢經濟走廊戰略、中巴經濟走廊戰略、東北亞經濟整合戰略等。這些戰略中,每個都是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核心的,每個都是以中國的國家戰略為基礎的,每個都是符合APEC幾乎所有成員國的戰略利益的。
更為重要的是,上述這些戰略,最終都可以統合到更廣大的戰略——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戰略當中。如今,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戰略由中國提出了兩個符合大方向的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和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中國在亞太地區指定的所有區域經濟戰略,都可以融入到上述兩個戰略當中。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可以涵蓋東南亞經濟整合、可以涵蓋東北亞經濟整合,並最終融合在一起通向歐洲,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趨勢。而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則是從海上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最終可以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形成一個海上、陸地的閉環。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這就是中國包容性發展戰略,實現合作共贏是戰略的中心思想,這也是中國最高國家戰略的包容性體現。這一部分,當然可以比喻成亞太的合作骨架。
肌肉:
「促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是肌肉,其根基也在中國。站在中國戰略角度來說,這些戰略的拓展在經濟層面,都是立足於中國國內的經濟結構轉型、產業升級、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由中國這個經濟內核影響到相關經濟體,促使他們稱為中華經濟圈的配套。如此一來,大家都可以通過經濟增長來「長自己的肉」,通過「長自己的肉」來實現自我發展。
那麼如何實現「長肉」(經濟增長)呢?大家在五個支柱領域展開合作,包括經濟改革、新經濟、創新增長、包容性支持、城鎮化。這五大支柱中,前三個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政策方向,包容性發展是中國對世界范圍內經濟發展應該遵循原則的看法,而世界上當前最大的城鎮化進程正發生在中國。所以,本質上,這5個討論點,就是這些國家圍繞中國的國家政策展開討論,然後各自結合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考慮自己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就是這次APEC峰會經濟合作的本質。
血管:
「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則是本次APEC會議戰略規劃內容的「血管」。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要在現有區域經濟框架上「長肉」(經濟增長),必須靠血管給各個組織輸送營養。這些血管由什麼組成?就是由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組成,由包括互聯網、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組成,由金融體系互聯互通的建設組成。資本、貨物和信息這些經濟發展「養分」,就是靠這些流通通道對相關國家、組織進行輸送的。事實上,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本身,就能拉動經濟增長和就業,提升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水平。
皮膚:
「反腐敗執法合作」為什麼是皮膚呢?因為再好的政策,如果腐敗嚴重,則必然損公肥私、影響公平公正、影響市場開放,最終必然影響經濟發展和運行。反腐執法合作,能抵禦各種腐敗病菌、病毒侵襲經濟發展,保護APEC成員國的經濟合作和內部經濟運行,起到經濟皮膚的作用。
據最新消息,APEC高官會已經反腐執法合作達成共識,大會將發表反腐共識公告,未來將就反腐展開國際合作。中國APEC發展理事會理事長張力軍在會後對記者說:「希望本次會議可以促進APEC成員形成全面互動、信息共享、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氛圍。」張力軍還表示,會議將發表反腐共識的公告,其中既有宏觀安排,又有具體舉措。中方希望國際社會和有關國家在追逃追贓方面給予配合和支持,不讓境外成為犯罪者藏匿的避罪天堂。
事實上,在APEC會議前,中國已經展開了一系列國際反腐合作。中國今年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全球追逃追贓的「獵狐行動」,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更加重要和緊迫。而據報道,中國正與澳大利亞警方合作,對出逃到澳大利亞的腐敗分子進行追贓。根據國際慣例,追出的贓款將是兩國政府分賬。我們知道,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APEC成員是中國許多經濟罪犯的逃逸去處,利用APEC平台加強反腐合作針對性強,更能彰顯中國反腐工作透明化、公開化。由此,在整個APEC范圍內進行反腐合作,使得腐敗門檻大幅提高,讓腐敗分子無處遁形,能有效保證相關經濟改革和經濟合作。
中國政府將反腐國際化,對中國內政來說也是極大促進。中國當前處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要對當前法治體系進行全方位升級,以保障中國深化體制改革的成功及未來經濟的正常運行。在這種情況下,將中國國內的反腐作為國家戰略向世界范圍內延伸,不但能體現中國制度的優越性,還有助於中國內政問題的有效解決,提高反腐效率,在制度上遏制腐敗惡化勢頭,提升政府和社會的廉潔度。
❸ 中國舉辦APEC會議的意義
在中國舉辦APEC年會的重要意義
中國作為這次會議的主辦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機會回,從APEC的健康
發展和中國自身利答益出發,提出會議的主題和議題,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推進APEC的進程,促進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
向亞太展示中國,也讓中國更了解亞太,把中國對外經濟合作推上一個更高的水平。
利用東道國的便利,讓與APEC開放領域相關的國內各部門、行業充分了解情況,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戰略和政策。
上海作為中國瀕臨太平洋的國際港口都市,是中國的經濟、貿易、金融中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具有各方面良好的條件,代表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水平。中國政府選擇上海舉辦2001年APEC年會,可以更好地對外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的形象和經濟發展水平,便於開展中外經濟技術合作,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中國更可以利用此次機會,對外展示和宣傳自己,進一步提高城市水準,
改善投資環境;抓住會議帶來的可觀商機,推動對外經濟合作,讓經濟界、企業界從中獲益,使中國的經濟發展跨上一個新台階。
❹ 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對亞太經濟的影響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 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在推動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紀80年代,國際形勢因冷戰結束而趨向緩和,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投資自由化和區域集團化的趨勢漸成潮流。在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北美自由貿易區已顯雛形和亞洲地區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明顯上升等背景下,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於1989年1月提出召開亞太地區部長級會議,討論加強相互間經濟合作的倡議。這一倡議得到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東盟的積極響應。
1989年11月6日至7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一屆部長級會議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這標志著亞太經合組織的成立。1991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在韓國首都漢城通過了《漢城宣言》,正式確立該組織的宗旨與目標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貿易壁壘。
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或APEC。亞太經合組織的性質為官方論壇,秘書處對其活動起輔助作用。其議事採取協商一致的做法,合作集中於貿易投資自由化和經濟技術合作等經濟領域。亞太經合組織21個成員的總人口達25億,佔世界人口的45%;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和超過19萬億美元,佔世界的55%;貿易額佔世界總量的47%以上。這一組織在全球經濟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中國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為「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名義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到目前為止,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成員: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中國、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中國台北、泰國、美國和越南。其中,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美國等12個成員是於1989年11月APEC成立時加入的;1991年11月,中國、中國台北和中國香港加入;1993年11月,墨西哥、巴布亞紐幾內亞加入;1994年智利加入;1998年11月,秘魯、俄羅斯、越南加入。東盟秘書處、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和太平洋島國論壇為該組織觀察員,可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部長級及其以下各層次的會議和活動。APEC接納新成員需全部成員的協商一致。1997年溫哥華領導人會議宣布APEC進入十年鞏固期,暫不接納新成員。
亞太經合組織的正式工作語言是英語。經過多年的發展,亞太經合組織形成了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部長級會議、高官會、委員會和專題工作組、秘書處等多個層次的工作機制,涉及貿易投資自由化、經濟技術合作、宏觀經濟政策對話等廣泛的合作領域。其中最重要的是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會議形成的領導人宣言是指導亞太經合組織各項工作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亞太經合組織會標於1991年起開始啟用,呈綠、藍、白三色的地球狀。會標不僅代表亞太經合組織這一重要的地區經濟合作組織,也代表著亞太地區的希望和期待。會標的含義:地球用太平洋這一半代表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綠色和藍色代表亞太人民期待著繁榮、健康和福利的生活,白色代表著和平與穩定;邊緣陰影部分代表亞太地區發展和增長富有活力的前景;中間是白色的APEC四個英文字母。
❺ 老師讓做關於APEC的英文小報,求APEC的簡介,參與國,APEC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對於人們生活息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
截至2013年9月,內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正式成員和容三個觀察員。
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紐西蘭和東盟6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標志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中華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為「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體名義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成員
成立背景
亞太經合組織誕生於全球冷戰結束的年代。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冷戰的結束,國際形勢日趨緩和,經濟全球化、貿易投資自由化和區域集團化的趨勢漸成為潮流。同時,亞洲地區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也明顯上升。
組織為推動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亞太區內各地區之間促進經濟成長、合作、貿易、投資的論壇。
❻ 中國與APEC有何淵源
1991年11月,在「一個復中國」和「區制別主權國家和地區經濟體」的原則基礎上,中國、中國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為「中國香港」)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從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起,亞太經合組織便成為中國與亞太地區其他經濟體開展互利合作、開展多邊外交、展示中國國家形象的重要舞台。中國通過參與亞太經合組織合作促進了自身發展,也為本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亞太大家庭的一員,中國一貫重視並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各領域合作。中國國家主席出席了歷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提出了許多積極、平衡、合理的政策主張和倡議。2001年10月20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上海成功舉行。
亞太地區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重要依託。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大多數、吸引外資的大部分均來自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中國的發展
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區域經濟。而中國的發展,也為亞太經合組織注入了獨有的活力和動力。長期以來,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內發揮著極具建設性的作用。中國通過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的一系列活動,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❼ 試述2014年11月在中國召開apec會議對經濟全球化有哪些影響
過去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是美歐日等發到資本主義國家,APEC會場的轉移意味著中國將打破這種經濟格局,中國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版圖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❽ 2014apec會議對分別對國內和國際的影響
2014apec會議對對國內的影響:
中國政府如此作為並不是因為環境治理已經成為當前政府的首要任務,而只是為了避免局部問題沖淡會議本身,影響中國的國家戰略表達影響力。因為中國要藉助此次APEC峰會的時機展現國家的軟實力,同時也要在符合其他國家利益的基礎上引領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向。中國不再是2001剛剛加入APEC時候的中國,那時的中國還只是經濟政策的追隨者,而今天,13年後的亞太經合組織的舉行,中國將成為規則的制定者,在這樣的會議當口,全球政界、財經界、媒體都聚焦北京,中國在這個時候務必要將全球的注意力引導到融入中國戰略和政策方向的APEC會議上來,決不能讓其它事情分散全球媒體的注意力,這種利益是戰略性的。
而且,當前的國際社會經濟發展普遍乏力,大多數國家都迫切的希望能夠找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而中國作為目前經濟活力最為旺盛,發展速度最為迅速的國家之一,有必要而且恰恰也需要在此時與亞太其他國家共商經濟發展的新思路,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才能更好的將國家發展的經濟戰略的魅力充分的展現,對於那些急需尋找經濟發展新的著力點的國家來說,這正是他們所需要的。中國,就是藉此機會,在幾乎所有成員國都需要的情況下,將有利於幾乎所有國家的中國戰略、政策融入到APEC當中的。
2014apec會議對國際的影響:
中國從APEC規則的追隨者到規則的制定者,僅僅用了13年的時間,這足以展現中國經濟發展引擎的魅力和速度,識時務者為俊傑,在當今的國際形勢之下,亞太國家應該適當的進行選擇,如此才能確保國內經濟市場的發展得到有效的保障。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系,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與發展、加強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國作為這次會議的主辦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機會,從APEC的健康發展和中國自身利益出發,提出會議的主題和議題,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推進APEC的進程,促進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向亞太展示中國,也讓中國更了解亞太,把中國對外經濟合作推上一個更高的水平。利用東道國的便利,讓與APEC開放領域相關的國內各部門、行業充分了解情況,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戰略和政策。總之,通過這次會議,中國多的不僅是進步和提升,還有創新和希望,是中國走向世界、走向成熟、走向復興的更大飛躍!
❾ 中國經濟為APEC藍付出多大代價
藍天也是全體人民的願望,為了藍天,付出代價也是應該的。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犧牲環境與藍天,這樣的經濟發展不是綠色的。
❿ 亞太經合組織(APEC)有多少個成員國.中國
1989年來11月5日至7日,舉行亞太經濟自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標志著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1991年11月中國以主權國家身份,中國台北和中國香港以地區經濟體名義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成員。2001年10月,APEC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辦。這是APEC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行。2014年,APEC會議時隔13年再次來到中國。截至2014年9月,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正式成員和三個觀察員。
自成立以來,亞太經合組織在推動區域和全球范圍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開展經濟技術合作方面不斷取得進展,為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 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成立於1989年,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