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經濟衰退對全球的影響
摘要] 美國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經濟的30%,是世界經濟的領頭羊。它的減速將直接導致世界經濟增長的減緩。2000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5%,預計今年僅為1.75%。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從2000年的4.8%降至今年的3%左右。在全球經濟聯系日益增長的條件下,美國經濟疲軟對世界經濟產生的影響超過以往,並通過多種渠道來實現。
美國世界貿易中心大樓被炸,美國股市全部停止交易,美國航空、旅遊、保險等行業遭受巨大損失。恐怖襲擊還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沖擊。全球2/3的
資金流動受到影響,歐洲、亞洲、拉美股市已出現暴跌,國際石油價格、黃金價格開始飆升。所有這一切,對此前就顯示出不斷衰退跡象的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來說,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美國經濟從1990年到1999年持續發展,主要依靠新經濟和高新技術的帶動,從而打破了五年一個周期的經濟周期規律,達到了較高的增長。但盛久必衰,美國股市自1990年起到1999年九年牛市的同時,也造成了泡沫經濟,庫存大量積壓,IT產業盈利下降,種種因素造成美國經濟進入衰退。
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經濟一直疲軟不振,各家公司盈利欠佳、大量裁員已是見怪不怪
自2000年4月起,美國股市開始進入調整期。其實,早在1998年,道瓊斯指數已有前兆,當年下調15%後回升,1999年下調20%後回升,波動加劇。2000年4月起納斯達克指數暴跌,自2000年3月的最高5048點猛跌到最低的1620點,下調68%,現在在1791點上下波動,跌幅65%。道瓊斯指數從2000年最高11723點高位下調,目前在9920點上下波動,跌幅17%。標准普爾指數比最高位下跌21%。這使長期持股者的巨大財富瞬間化為一場空歡喜,上升下跌乘了一回「電梯」,同時,也使對沖基金,如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和羅伯特森的老虎基金土崩瓦解。
美國企業盈利十年來首次下降,幅度約8%。2001年第2季度企業利潤比去年下降17%,投資信心降到五年來最低水平。2001年7月投資者信心指數比上月大降22點。商業零售業蕭條,製造業訂單下降到4%,失業率4.5%。美國企業颳起了一股強勁的裁員風,英特爾、康帕、摩托羅拉、3M、思科、摩根銀行等跨國公司無一倖免。
2000年美貿易赤字4500億美元,佔GDP10萬億美元的4.5%。1999年第4季度美GDP的增長率為3%
,2000年1季度為2.3%,2季度為5.7%,3季度為1.3%,4季度僅1.9%。美國2001年1季度GDP增長為1.3%,2季度增長僅0.2%。
在全球經濟聯系日益增長的條件下,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超過以往,並通過多種渠道來實現
美國經濟總量約佔全球經濟的30%,是世界經濟的領頭羊。它的減速將直接導致世界經濟增長的減緩。2000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5%,預計今年僅為1.75%。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從2000年的4.8%降至今年的3%左右。在全球經濟聯系日益增長的條件下,美國經濟疲軟對世界經濟產生的影響超過以往,並通過多種渠道來實現:
貿易聯系
美國是世界初級產品的主要進口國,每年消費世界市場上的26%的原油,23%的原煤,25%的鐵礦石和26%的精煉鋁,經濟疲軟將抑制對初級產品的需求,以美國為主要出口產品市場的國家受到美國需求萎縮的影響。據美聯儲估計,美國人在股市上每賺一美元,就會增加0.04美元的消費,股市縮水4萬億美元,損失消費需求1600億美元。加拿大、馬來西亞和墨西哥受影響很大,因為它們對美出口額佔到其的1/4到1/3。
世界IT產品供應鏈
東南亞國家對美國IT產品市場的依賴度很高。近兩年來其經濟復甦的主要外因是對美IT產品出口的增加,去年東亞GDP增長的1/4來自對美IT產品的出口。但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東亞地區對美IT產品的出口開始減少。據估計,今年美國進口IT產品的增長率將從去年的15%降到1%,這將成為制約東亞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證券市場
從證券市場看,美國股市佔世界股票市值的46%,世界各國的股價跟著華爾街走,美國股市的大幅下挫,全球股市應聲而落。據英國《經濟學家》的資料,從去年最高點到今年3月21日,主要西方股市及一些新興市場的股價跌幅均超過20%,其中日本下跌46%,加拿大下跌37%,瑞典下跌50%,德國下跌35%。英國下跌29%,義大利下跌30%,法國下跌27%。同期,全球股票市場「縮水」10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的30%。
資本流動
從資本流動的角度來看,美國新經濟的調整將引起全球范圍的資本重組。首先是對各經濟層面投資的調整。投資者重新認識新經濟,投資理念發生變化,不再對信息技術盲目投資,這使得對新經濟的投資向傳統經濟分流。
其次是資本在國家間的調整。世界經濟的放緩凸顯了美元的避風港作用,流入美國的資本可能增加,造就了目前的強勢美元。而對拉美一些國家來說,如果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導致資本向安全的地方抽逃,有些國家將可能發生大規模的資金外流。
按整體上受美國衰退影響程度的大小為依據,匯豐銀行對有關國家作了排序,墨西哥、加拿大首當其沖,日本和歐元區排在末尾。
世界經濟下雨啦
日本:失業率上升
更少的工作,更多的失業
亞洲:對美出口減少
拉美:債務增加十億
阿根廷、巴西、墨西哥GDP增長放緩
美國:私人投資減少
歐洲:消費者信心指數驟降
『貳』 經濟衰退的原因是什麼
貧富分化已經嚴重製約經濟發展。可是因為資源的傾斜和政府的不斷扶持。大的龍頭企業得到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財富越來越得到增加。貧富分化越來越大。
我們國家基尼系數在世界排名居前。貧富分化較為嚴重。基於婚姻觀念和教育就業等資源束縛。階層固化越來越多得到社會重視。
教育資源的不均等。利益階層可以享受更多優質資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加上就業的資源比一般人更加的寬闊。發展起步更高。以後工作過程。會得到更多的人脈關系支持。發展會更加順利。更容易獲得升遷機會。
婚姻的門當戶對。更是深入人心。婚姻不再以愛情感情為基礎。而是以金錢權勢為基礎。造就了很多強強聯合。
破解貧富分化最好辦法是教育資源的均等。國家資源更多向一般民眾傾斜。可現實往往相反。很多人近水樓台先得月得到更多資源。獲得更多權力和財富。緩解貧富分化在於稅收的調劑。像遺產稅個稅的徵收。但很多國家執行太難。
經濟衰退可能會導致多項經濟指標同時出現下滑,比如就業、投資和公司盈利,其它伴隨現象還包括下跌的物價(通貨緊縮)。當然,如果經濟處於滯脹(Stagflation)的狀態下,物價也可能快速上漲。
毀滅性的經濟衰退則被稱為經濟崩潰。經濟衰退與過量商品存貨、消費量的下降(可能由於對未來失去信心)、技術創新和新資本積累的缺乏,以及股市的隨機性有關。
『叄』 經濟衰退是如何影響今天的社會的
經濟衰退對當今的社會有消極影響,也有積極影響。
一、經濟衰退帶來的消極專影響
1、大規模的失屬業
2、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或通貨緊縮,物價下跌
3、百姓生活失去活力,消費減少
4、影響工業生產,可能使企業對未來失去信心
5、影響企業創新,企業不會再冒險開拓新的領域
二、經濟衰退帶來的積極影響
1、可能會引起社會的變革
2、淘汰一些落後的社會生產力
3、改變人們的工作和工作習慣
4、增加人們的憂患意識
5、反作用於社會,促進社會生產力的轉變
『肆』 全球經濟衰退會對人民生活有什麼影響
全球經濟衰退會對人民生活
世界經紀衰退會導致我國進出口方面有所影響,進口的東西會特別貴,出口的東西會越來越便宜.
『伍』 美國經濟衰退,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就會引起世界對美元的信任危機,而一個國家的貨幣是體現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標准之一。如果美元發生了信任危機,那麼使用美元的國家就會減少,那麼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隨著下降,那麼美國的國債就會很難還清了。
就以目前的美國國債情況來看,估計離經濟崩潰也不是很遠了。如果美國想要緩解這個危機,那麼美國就只有增加貨幣的流通量,通過一些技術性的違約來放緩壓力。但這個違約是有很大的風險的,這樣的做法也可以說是「盜取」世界的財產,如果美國這么做了,那麼美元的價值就會變得不穩定,一旦發生危機,就會更加的嚴重。
『陸』 全球經濟衰退的原因
1> 現在全球經濟並未發生危機 最多是衰退 reccession和depression差別很大的
2>美國是世界內最大經濟體 多數國家都依附於容它而發展繁榮 美國出問題大家都跑不了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2>美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很大問題 看到的金融風波是少數企業的現象 美國有上萬家銀行 倒了一半嗎 沒有 那叫什麼危機啊
3>次貸危機本質上是美國虛擬經濟的過度繁榮 而實體經濟未跟上虛擬經濟的發展步伐導致的經濟本能的回調 這是正常現象
4>你看到的全球經濟困難其實是各國遇到不同困難 多數國家都是因為石油等能源和礦石以及糧食價格上漲引起的通貨膨脹現象 究其原因還是世界經濟經過了多年快速發展以後導致能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的 大家都需要 但來源就那麼多上漲是自然的結果 等大家冷靜下來就好了
『柒』 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會產生什麼影響
美國購買力降低
對中國出口商品需求下降
打擊中國生產型 出口型企業
物價上漲 一系列問題
『捌』 政府如何預防經濟衰退帶來的消極影響 有什麼好的舉措么
政府應對經濟衰退,肯定也是有一些手段的,但是這種消極影響更多的還是得通過社會經濟的自我調節機制才能恢復
『玖』 全球經濟拉響警報,若經濟衰退會給中國帶來真正的影響
全球經濟衰退對中國帶來的影響是出口減少、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以及貨幣政策收縮。
首先就是中國的出口將會大大減少。國際經濟環境遇冷,中國內部經濟也隨之降溫。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程度將取決於美國經濟減速的程度,另外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經濟減速導致進口減速,帶動我國外需增長顯著放緩,企業普遍面臨困難,就業形勢急劇惡化。
在當今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勢必還會面臨新的矛盾和沖突。所以出於長期的戰略考慮,中國也應審時度勢,更加理性地分析當前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畢竟當今世界是全球化的時代,經濟合作與互利共贏是當前國際經濟關系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