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陰經濟開發區和靖江有什麼關系
1.關系:
江蘇省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是江陰、靖江兩市跨市跨江聯合投資開發專的省級屬經濟技術開發區。
2.位置:
開發區地處靖江市南側,總體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首期啟動區面積8.6平方公里。園區地處長江下游,北倚蘇北平原,南瀕浩瀚長江,處在國家沿海經濟帶和沿江經濟帶"T"字型的交匯點,是浦東開發和蘇錫常火炬帶向蘇中、蘇北輻射延伸的重要"橋頭堡"。
3.園區介紹:
開發區區得到了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扶持。園區依託豐富的長江岸線資源,建設以船業、機電、冶金、能源、物流、研發、商貿為主導產業的具有臨江產業特色的重要國際製造業基地。
2. 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
1 從「九通一平」到「新九通一平」
從1992年成立至今,江陰經濟開發區首輪「物理堆積」已成績顯著——以興澄特鋼、法爾勝、貝卡爾特為代表的金屬新材料企業以及電子信息、精細化工、生物醫葯、高檔紡織等主導產業發揮龍頭作用,後勁十足。開發區外資集聚效應明顯,累計協議注冊外資44.3億美元,到位注冊外資22.4億美元,匯集外資企業260多家。 眾所周知,政策性優惠一度是開發區招商的最重要手段,但各地普遍推行後已優勢不再。同時,隨著長三角地區公鐵航空交通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地理區位和基礎設施建設優勢也難以成為吸引投資的關鍵籌碼,江陰開發區開始尋求突變。他們在原先供水、供電、供熱、供氣、排水、污水處理、道路、互聯網、通訊、土地平整到位等基礎設施建設「九通一平」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升級,全力打造「新九通一平」,即信息通、市場通、法規通、配套通、物流通、資金通、人才通、技術通、服務通和建立面向21世紀的新經濟平台,並由此促進自身轉型。 專家認為,在目前的國際經濟情形下,江陰開發區提出的「新九通一平」對於重新定位招商理念可謂正逢其時——不僅更加註重經濟結構的完善,經濟發展方式的科學,而且有助於做到內外資競相發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齊頭並進、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互為補充、研發與製造銜接配套,「這本身就是一種統籌與協調。」 中共江陰市委常委、江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孫小虎表示,他們是「前有標兵,後有追兵」,已處於「彎道超越」戰略發展的關鍵階段,以「新九通一平」為代表的軟環境建設是對該開發區資源的重新集聚整合。從某種程度上說,江陰的硬環境建設已經到位,而率先優化軟環境建設將使其對客商更具「吸引力」。
2 從招商引資到招才引智就在已結出累累碩果之際,江陰開發區上個月又從現有的53平方公里區域范圍內規劃出1.5平方公里,用於「科技企業加速器」的建設。其目的,是在土地資源日漸捉襟見肘之時,為「個頭不大,但跑得快、跳得高」的「瞪羚型」企業提供優質發展空間和專業化服務。 該「加速器」中的科技企業綜合加速器和生物醫葯特色企業加速器一期規劃用地面積408畝,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計劃總體容納120-150家高成長企業。作為一種創新科技服務模式,江陰開發區的做法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將從項目引進、平台建設、企業服務入手,為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扶上馬,送一程」的助推式服務,著力打造科技人才生活、工作、創業的最優環境。 與「加速器」建設相類似的是,區內的高新技術創業園已經啟動2年,並始終堅持把「引智」放在首位,如今已引進105家孵化企業,53名海歸人員、114名博士、135名碩士。今年6月,百橋國際生物科技孵化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實驗中心總監劉東旭關閉了自己在美國的實驗室,宣布今後將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江陰的生物醫葯項目的研發、孵化上。而與他一起從海外歸來的則是一個集科學家、投資顧問、職業管理者於一體的優秀團隊。 諸如此類的不少跡象表明,這片昔日外商投資的熱土正在成為人才薈萃、創新創業的高地。為了促進創新創業,江陰開發區全面啟動了揚子江系列五大「三創載體」建設,年內將建成30萬平方米;為吸引人才,強力推進「科技領軍人才計劃」,引進了近20個新興產業的科學家團隊,今年新引進的博士、碩士將超過100名;為激勵創業,在完善扶持發展政策的基礎上,設立了創新引導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各2000萬元。 據統計,僅高新技術創業園至今年6月份就已累計引進孵化企業逾100家,開發新產品超過100項,申報專利77項。總投資近2000萬美元、無錫市最大的外資研發機構項目之一比利時貝卡爾特亞洲研發中心大樓年內將建成投運;荷蘭帝斯曼亞太區研發中心、以色列化工集團中國研發中心、台灣信邦電子研發中心等正在加緊建設。開發區內以區域性研發機構、銷售中心、采購中心為代表的智力型經濟蔚然成風。不久前,江陰開發區又被列為全國13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試點單位之一,也是唯一一個行業園區試點單位。
3 從二產主打到雙輪驅動當前,全球產業轉移的主體正由製造業變為服務業。江陰市委書記、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朱民陽明確提出:開發區要搭上承接國際現代服務業轉移的「頭班車」。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成為該開發區科技新城產業結構轉型的新方向。 開發區專門成立了服務業辦公室,充實服務外包招商隊伍。一系列舉措下,開發區已然開始向服務經濟轉變。今年前10個月,江陰開發區服務業增幅首次連續10個月超過工業增幅;新增服務外包企業超100家,清華紫光、浙大網新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外包企業紛紛落戶。 作為紫光軟體集團的掌門人,王依群對出走北京落戶江陰深有感觸。他表示,在傳統製造業中,江陰處於領先地位。在跨越式發展的今天,江陰更是新型產業、創意產業、軟體產業投資的沃土和發展的高地。江陰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完備,擁有出口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區、海關直通式監管點、高新技術創業園等特色功能平台,為投資商營造了寬松宜人的創業環境。浙大網新恩普公司總經理江正元直呼「開發區投資環境超乎想像之佳」,不僅因為這里有創新的氛圍和創新的土壤,當地政府的高效服務也令其相當滿意。 在服務業迅速發展的背後,江陰開發區也悄然從一個工業園區向著現代化科技新城轉變。目標確定後,開發區進行了高起點的「二次規劃」,不局限於發展產業,而是注重與主城區、敔山灣新城、城市客廳等城市發展板塊相融合,彰顯現代化科技新城的氣勢和特色。 按照一貫追求一流的品位,江陰開發區在新的戰略定位中明確,要打造最具創新活力、最具投資潛力、最具生態魅力的現代化科技新城。開發區為此專門聘請美國紐約EAST、愛普斯頓、同濟大學城規院等國內外知名規劃設計公司,進一步深化了高新產業區、三創載體區、商貿商業區、生活居住區、生態休閑區等五大功能區域規劃。而今,揚子江國際金融港、江陰灣休閑度假區、蟠龍山文化生態園、鳳凰源生態區、香山科技新區等重點區域,已開始在新城的版圖上熠熠生輝。
2013年,江陰國家高新區本著走出去的姿態,力挽狂瀾,先已有規劃並開工:江陰高新區青陽分園、泰興黃橋分園,靖江園區 。
3. 江陰的問題!江陰的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鎮的城區屬於哪個鎮的
申港,澄江
4. 江蘇省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的園區規劃
園區南臨長江水道、東靠京滬高速、面朝錦綉江南、北依蘇中腹地,是一個理想的創業寶地。
園區按「兩園兩區」的總體布局,具體規劃為一城七區。
園區建設得到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扶持。
園區逐步建成以船業、機電、冶金、能源、物流、研發、商貿為一體的具有臨江產業特色的現代國際製造業基地,建成江蘇沿江聯動開發的先導區和示範區。
5. 江陰市經濟開發區在哪裡
江陰市有2個開發區,一是江陰經濟開發區(長江路201號);二是臨港新城。
你要問的是不是第一個
6. 福建福清江陰經濟開發區的基本概述
福建福清江陰經濟開發區位於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間區段著名僑鄉福清市東南部沿海。2005年4月經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總體規劃面積158.6平方公里(含島南組團、島北組團、新厝組團和漁溪組團),其中一期實施開發67.51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51.65平方公里,根據生產區、生活配套區分隔布局理念,規劃有西部工業區10.70平方公里,東部重工業區12.68平方公里,港區9.02平方公里,倉儲及物流園區6.4平方公里以及江陰生活組團17.81平方公里五大部分。
7. 福建福清江陰經濟開發區的江陰簡介
江陰原為海島,位於福清市西南30公里處,成柳葉形,楔入興化灣頂部。據傳,明武宗七年(1512年),正德皇帝下江南遊歷棉亭「第一山」(今屬新厝鎮),時值秋夜,月光如水、見島之明宅山上玉石生輝,賜名「玉嶼」,故江陰又雅稱「玉嶼」。1970年在西北角築海堤接漁溪鎮後朋村陸地;1978年在東北隅築堤與江鏡柯嶼、墨山村相接;1995年在西南隅又築海堤連接新厝鎮雙嶼村,至此孤島變為半島。半島南北走向,長18.46公里、寬3.54公里,總面積69.75平方公里,是全省9個海島鄉鎮中的第一大島。
唐聖歷二年(699年),福清置萬安縣,江陰屬常德臨江里。清宣統二年(1910年),設江陰鄉,鄉址先在塘連村,後移潯頭村,全鄉計108個自然村。民國16年(1927年),改鄉為區,設江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1950年9月,改江陰鄉為第八區,區址塘邊村;1956年4月,撤江陰區,歸漁溪區管轄;1958年9月,江陰屬漁溪人民公社;1961年7月,從漁溪人民公社分析出,成立江陰人民公社;1984年9月6日,改公社為鄉;1990年10月11日,撤鄉建鎮。2000年,該鎮轄有庄前、梨港、嶼礁、莆頭、高嶺、下壟、北郭、嶺口、小麥、田頭、門口、赤厝、下堡、潯頭、下石、何厝、占澤、南曹、東井、後陳、龍門、潘厝、後庄23個行政村,4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萬餘人。鎮政府駐潯頭北端。鎮區已鋪設寬18米的水泥街道3條,總長3215米。
清初江陰秀士翁頤軒賦詩雲:「海光山色百里春,三十三山立島中,五道短嶺接高嶺,群山競秀六座峰,七條綠溪水孱潺,八嶼浪花笑東風,九礁雄奇環海市,十處渡道八方通。」江陰,就是坐落在這樣一片海光山色之中。主要的山峰、溪流、港灣如下:
雙髻山在江陰西北部,海拔429米,是江陰最高山峰。因狀如婦女雙髻而得名。西北半山腰處有千年古剎九鯉寺、霞堂寺。
瓊峰位於雙髻山向西南延伸一公里處,海撥382米。西北側為懸崖,山體作「人」字形,「龍井」聖水,瓊田古寺坐落其中。
高嶺溪集雙髻山東麓、橫山門山北麓之水,自高嶺村後山壟向東北流入東港,全長3公里多。
球尾灣在東南海濱,南北灣口均呈「U」型。灣邊有一片松軟寬闊的沙灘,可容納萬人游泳憩息,是野營露宿的理想地帶。
下壟港居鎮東北隅,深水岸線長1.8公里,水域面積57.6萬平方米,水深16~18米,是與福清市融僑經濟開發區配套的良港。
壁頭港又稱江陰港,位於鎮南端的興化灣北端。東瀕龍高半島,西南臨湄州半島,東南口有南日群島屏障,可以滿足船隻泊穩需要。港區水域面積100平方公里,水深18~25米,平均潮差5米。主航道深水岸線無淤泥,乘潮20萬噸級貨船可出入。港區陸域廣闊,地域平坦,有20多平方公里腹地。已建成新江公路,直通福廈高速公路新厝段。
江陰半島交通十分便捷。江陰大堤又叫嶺下公路堤,位於江陰西北部,填海於逕江東西岸,全長600米。大堤建成後江陰變孤島為半島,對繁榮江陰經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漁(溪)——江(陰)公路全長21公里,直通福廈公路漁溪段;鎮西公路由鎮區至漁江公路嶺下大堤,全長18.5公里,可直通福廈公路漁溪段;鎮南公路由鎮區至壁頭港區碼頭,全長3.5公里;新(厝)——江(陰)高級公路由新厝鎮至江陰港區碼頭,全長12.5公里,直通福廈高速公路新厝段。
江陰半島港口優勢突出,東北部的融僑集裝箱碼頭是國輪外貿起運點;南部的壁頭港是我國少有的深水良港,能改造成10萬噸級以上大型深水泊位,環繞江陰港區可連片建設3~30萬噸泊位30個,開發後年吞吐能力可達7500萬噸以上,相當於現有福州港的7.5倍。
8. 江陰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優勢
——外資集聚效應明顯
港台地區仍然是江陰經濟開發區主要的外資來源地,區內匯集了港資企業58家,台資企業57家。但是,近幾年來,歐美、日韓資本進駐勢頭強勁,全區擁有歐美企業48家,日韓、東南亞企業47家。成功引進了興澄特鋼、貝卡爾特、瀚宇博德、福匯紡織、啟新紡織、中糧麥芽等50多家超千萬美元項目,其中超億美元項目6個。荷蘭DSM公司,芬蘭科尼公司,比利時貝卡爾特,日本JFE商事、日棉、東棉、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以色列化工集團,香港中信泰富,台灣華新麗華,中糧、中石油、中石化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公司落戶園區,其中已有近10個世界500強企業入駐。 ——主導產業特色鮮明
目前,江陰經濟開發區已形成金屬新材料、高檔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和石化、IT、機械製造等新興優勢產業。210家外資企業中,有金屬新材料項目27個,機械及配件項目42個,IT項目48個,高檔紡織服裝類項目38個,輕工類項目20個,化工類項目14個,生物醫葯項目5個,服務業項目16個。其中,金屬新材料產業為開發區第一大產業,建立了以興澄特鋼為龍頭,由貝卡爾特鋼簾線、華新鋼纜、法爾勝特鋼製品、川電鋼板等企業組成的金屬新材料生產基地,這一產業2005年實現的利潤佔全區70%以上。 ——科技創新功能凸現
科技創新載體日益完備,2004年3月,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成立運行;2006年3月,高新技術創業園一期4.5萬平方米主樓將交付使用;去年9月,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由省人事廳批准成立;長江國際科技園區目前正在規劃設計。至2005年底,創業園已累計引進研發企業22家,開發新產品35項,申報專利19項;已引進留學人員16個、博士16個、碩士20個。創業創新環境逐步形成,先後出台了加快高新技術創業園建設的優惠政策、創業發展資金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鼓勵和扶持留學人員和國內科研人員入駐創業,對入駐企業進行注冊補貼和專利申報獎勵。 ——投資環境日益優化
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江陰經濟開發區基本完成了「九通一平」,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完備,擁有出口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區、海關直通式監管點、高新技術創業園等特色功能平台,凝煉了「馬上辦、辦上馬」的開發區精神,營造了寬松宜人的創業環境,形成了靈活高效的服務體系。對現有規模重點企業量身定做服務方案,提供契約式服務;提供「一個頭審批、一站式服務、一個口收費、一個人負責到底」的一條龍服務;在關務、檢務、商務、稅務等方面實行全程式服務;對進區企業在建設、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實行保姆式服務。 ——統籌發展富民為先
堅持一手抓開發建設,一手抓富民安民,正確處理好拆遷安置與就業保障的關系。就業方面,搭建了管委會、辦事處、社區三級管理網路,在區內建立3家職業介紹所,每個社區配備就業援助員,為被征地農民提供就業信息,開展定向培訓,2005年幫助3000多名本地勞動力實現了就業。保障方面,對3.5萬名被征地農民全部實行了農村養老保險和農村醫療保險,從去年8月起,又開始推行城保、農保並軌制度,提倡「人人有保障、家家有物業」的保障新模式。 ——機制體制日益完善
遵循「小政府、大社會」,「小管理、大服務」的原則,圍繞「行政行為法制化、政府服務國際化、機關效率高效化」的目標,近年來,江陰經濟開發區對用人機制、運作機制等作了大膽探索。全面實行全員聘任制、工資浮動制、競爭上崗制、公推競崗制等用人制度,逐步嘗試末位淘汰制、否決匯報制等管理制度,搞活了用人機制。同時,導入市場機制,把開發區當企業來經營,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開發建設模式。
9. 江蘇省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的機構設置
黨政辦公室 :是負責日常行政管理的部門,承擔文秘、會務、保密、信訪、調研、接待、外事、對外宣傳、後勤、安全保衛等管理工作。
經濟發展局 :主要負責企業管理、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計劃統計、技術創新、外向配套等工作。
國土規劃建設局 :負責區域內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分區規劃的編制並組織實施。貫砌、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負責發放一書二證工作,負責平面規劃、建築立面造型的審查工作。貫砌、執行上級頒發的各項建設條例、細則、規定。按照管委會下達的工程建設項目,認真組織實施,提高城市整體功能。 負責編制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年度計劃和資金計劃,制定工程實施及資金安排計劃。負責土地使用管理,制定動遷房計劃、核銷動遷資金。 負責城市建設中的道路、橋梁、管網、路燈、環衛、綠化水利設施等建設項目立項、報建、招投標工作。負責施工隊伍管理,根據定標後的施工企業,發放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加強建設施工現場管理。貫砌房產管理中的有關方針、政策,負責辦理區域內的房產產權證及房產交易評估、租賃等管理工作。做好專業科技人員的引進和技術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業務素質。 負責城市建設、工程技術資料的歸檔管理工作。
財政審計局 :綜合管理園區財政收支、主管財稅政策,實施財政監督,參與園區經濟調節。
招商局 :負責內外資項目引進 、洽談、服務。
辦事處 :屬於靖江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全權委託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黨委、管委會管理,具體負責園區首期啟動區的社會事務,協助園區搞好開發建設。
派駐機構:江蘇省工商局靖江園區分局、江蘇省地方稅務局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稅務分局 、江陰市國家稅務局成立第七稅務分局 、無錫市江陰質量技術監督局靖江園區辦事處 。
10. 江蘇省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的介紹
江蘇省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是江陰、靖江兩市跨市跨江聯合投資開版發的省級經濟技權術開發區,地處靖江市南側,總體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首期啟動區面積8.6平方公里。園區地處長江下游,北倚蘇北平原,南瀕浩瀚長江,處在國家沿海經濟帶和沿江經濟帶T字型的交匯點,是浦東開發和蘇錫常火炬帶向蘇中、蘇北輻射延伸的重要橋頭堡。靖江園區得到了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扶持。園區依託豐富的長江岸線資源,建設以船業、機電、冶金、能源、物流、研發、商貿為主導產業的具有臨江產業特色的重要國際製造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