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管委會主任什麼級別
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因為不屬於真正意義的行政區域,所以不設置黨委和政府,而是設置了上一級黨委和政府的派出機構——黨工委和管委會。
而且與「國家級」這三個字也沒有必然聯系,如果要看所設的黨政機構的級別,主要是看這個高新區或者經濟開發區的黨政機構由哪一級黨委和政府派出的,一般來講是比上一級黨委和政府低半級。
例如:重慶市兩江新區的黨工委是重慶市委的派出機構、管委會是重慶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主要領導一般由市委常委、副市長兼任,算是副部級;環大亞灣新區的黨工委是惠州市委的派出機構、管委會是惠州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主要領導一般由市委常委、副市長兼任,算是副廳級。
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雖然前面都罩上了國家級,但是他們各自實際行政級別與國家級這三個字沒有必然聯系。它只是說明,這些新功能區是由地方政府申請,經國務院或國務院某個部委批准設立的,而不是由本級地方政府或上級地方政府批准設立的。
(1)升級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國家批准地方政府設立這些新功能區,不屬於行政區,一般不批示行政級別,由地方政府自定。由於這些高新區、開發區只是經濟開發的功能區,不是行政區,因此地方政府確定它的行政級別主要看派駐幹部的行政級別來定。
例如,派了個副市長擔任管委會主任,那這個區就是副市級,比市裡各位行政區的區長高半格。比市裡的各委、辦局長也高半格。
一般為副廳級建制,個別直轄市或者副省級城市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黨政主官由所在區黨政主官兼任高配正廳,同時各國家級高新區和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為所在地級市黨委和政府的派出機構。
如果是縣級行政區主管的國家級高新區和經開區,其黨工委、管委會仍然是縣級行政區所屬地級市黨委和政府的派出機構,副廳級建制,一般該縣級行政區黨委書記同時兼任區黨工委書記,級別上升為副廳級,另配一名副廳級專職主任,如果黨政主官雙向兼職,則全部上升副廳級,另外會安排一名專職副書記、副主任,正處級。
② 國務院批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有哪些城市
據商務部公開信息,截止2015年8月,我國共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個,但部分城市不止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且城市區劃隨時調整,因此城市數量不易確定。詳表如下:
③ 升格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哪些好處
升格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以下好處:
一、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稅收政策已基本取消;
二、根據國辦規定,國家級經開區原則上可以行使市級經濟、社會管理職權;
三、中西部的國家級經開區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財政部會貼息;
四、國家級經開區可以單獨組卷報國務院審批有關國土事宜;
五、國家經經開區融資不受現行政府性融資平台的限制,屬於鼓勵貸款對象。
拓展資料:
經濟技術開發區(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是中國最早在沿海開放城市設立的以發展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工業為主的特定區域,後來在全國范圍內設立,實行經濟特區的某些較為特殊的優惠政策和措施。
從發展模式看,增加區域經濟總量是其直接目標,以外來投資拉動為主,產業以製造加工業為主。1984年到1986年,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首先設立了14個國家級經開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所在地(直轄)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擁有同級人民政府的審批許可權,以提高服務效率,打造更加優越的投資軟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關注開發區,聚集投資,形成完善的產業鏈。
④ 申請國家級開發區審批程序
具體要看申請的是哪一類國家級開發區。國家級開發區是指由國務院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保稅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以下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建審批原則和審批程序》:
審批程序 :
1、由國家級開發區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國務院行文提出擴建申請;
2、由國務院批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主管部門(商務部)會同國土資源部、建設部提出初審意見;
3、在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三部門初審意見一致的基礎上,由商務部起草請示報告會簽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後報國務院審批;
4、經國務院批准,由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三部門聯合發函予以批復。
審批需報送的文件、資料 :
1、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經濟發展情況(國家級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或相應管理機構出具);
2、國家級開發區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規劃與工業、倉儲、房地產等各類規劃用地面積與比例、開發區批准文件和文本、說明書、圖紙等(國家級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或相應管理機構和所在城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共同出具);
3、國家級開發區依法用地的證明文件(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出具);
4、國家級開發區依法實施城市規劃管理的證明文件(由省級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出具);
5、經國務院批准或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所在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圖紙及文本,在圖紙上需標出國家級開發區現有位置,擬擴建區域位置,明確的四至邊界(加蓋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公章及省級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公章);
6、國家級開發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實施情況。
(4)升級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國家級開發區是指由國務院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保稅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
1、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對外開放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大都位於各省、市、自治區的省會等中心城市,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其他開放城市劃定小塊的區域,集中力量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創建符合國際水準的投資環境。
通過吸收利用外資,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結構,成為所在城市及周圍地區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重點區域。
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利於國有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進一步提高吸收外商投資的質量,引進更多的先進技術。
截至2015年9月,中國共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家,內地每個省區均有分布,其中江蘇省最多,有26家,其次是浙江省21家,山東省15家。
2、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國家高新區」、「國家級高新區」,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科技工業園區。
2015年10月29日從科技部獲悉,國務院批復清遠、嘉興秀洲、常熟、吉安、贛州、德陽、萊蕪、安康、揚州、仙桃、湖州莫干山、璧山、隨州、德州、焦作、攀枝花釩鈦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十六家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至此國家高新區由原來的129家增加至145家。
3、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是指符合國際度假旅遊要求、接待海內外旅遊者為主的綜合性旅遊區,有明確的地域界限,適於集中設配套旅遊設施,所在地區旅遊度假資源豐富,客源基礎較好,交通便捷,對外開放工作已有較好基礎。
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自然保護區域不同的是,國家旅遊度假區屬國家級開發區。
⑤ 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數量、成立時間以及綜合排名
中國共有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9月數據),其中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全國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去年9月,商務部發布了中國首個《中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報告》(2005)。報告對2004年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了分析,並對它們的綜合投資環境進行了評價。《報告》指出,33個設立時間較早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排名前10名依次是:天津、廣州、崑山、青島、漕河涇、煙台、北京、大連、南京、杭州開發區;15個新批準的中西部國家級開發區綜合排名依次是:合肥、長沙、呼和浩特、鄭州、成都、太原、西安、昆明、南昌、南寧、石河子、西寧、貴陽、銀川、蘭州開發區;5個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的工業園區綜合排名依次為:蘇州工業園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廈門海滄投資區、寧波大榭開發區、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
每個開發區成立的時間和其他情況,可參考商務部網站:http://www.mofcom.gov.cn/xglj/kaifaqu.shtml
⑥ 對國家級開發區,我國都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
國家對國家級開發區都給予的支持,主要體現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一步提高發展水平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5〕15號)、《國務院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國發〔2010〕28號);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的通知(商資發〔2006〕257號)、《商務部關於下放外商投資審批許可權有關問題的通知》(商資發〔2010〕209號);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基礎設施項目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12〕94號)等文件精神上,具體內容如下:
一、行政管理政策
1、堅持和完善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管理機構一般是所在地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除其中具有企業性質的外,根據授權行使同級人民政府行政審批、經濟協調與管理等職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則上不與所在行政區合並管理或取消管委會建制。(國辦發〔2005〕15號第5條)
2、完善開發區管理體制。保持國家級開發區「管委會體制」運行的穩定性和效率,原則上國家級開發區不得與所在行政區域管理機構合一。
根據新時期發展要求,研究制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依法制定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國家級開發區的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將精簡高效、務實親商的國家級開發區管理體制制度化。(商資發〔2006〕257號第63條)
3、關於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法制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和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國家級開發區的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進一步明確國家級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法律主體地位和管理職權,完善行政管理體制。
選擇體制改革條件比較成熟的國家級開發區,設立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商資發〔2006〕257號第86條)
二、外商投資政策
1、《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類、允許類總投資3億美元和限制類總投資5000萬美元(以下簡稱限額)以下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及其變更事項。
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省級城市(包括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南京、杭州、廣州、武漢、成都、西安)商務主管部門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地方審批機關)負責審批和管理。
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限額按注冊資本計,改制為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限額按評估後的凈資產值計,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限額按並購交易額計。(商資發〔2010〕209號第1條)
2、單次增資額在限額以下的增資事項由地方審批機關負責審批和管理。(商資發〔2010〕209號第2條)
3、限額以上鼓勵類且不需要國家綜合平衡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及其變更事項,由地方審批機關負責審批和管理。(商資發〔2010〕209號第3條)
4、注冊資本3億美元以下外商投資性公司和資本總額3億美元以下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外商投資創業投資管理企業的設立及其變更事項,由地方審批機關負責審批和管理。(商資發〔2010〕209號第4條)
5、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由商務部審批外,服務業領域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及其變更事項(包括限額以上及增資)由地方審批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審批和管理。
根據相關規定需取得國家行業主管部門前置許可或向其徵求意見的,應取得書面文件或同意意見。金融、電信領域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和變更事項仍按現行法律法規辦理。(商資發〔2010〕209號第5條)
6、由商務部、原外經貿部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變更事項(除單次增資達到或超過限額以及涉及本通知第五條規定的情況外)由地方審批機關負責審批和管理。(商資發〔2010〕209號第6條)
三、土地政策
1、涉及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依法需報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可按城市分批次用地形式單獨組織報批,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逐級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范圍內,不改變土地使用用途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用地,有關部門應依法、及時辦理相關手續。 (國辦發〔2005〕15號第7條)
2、規范和促進開發區發展,發揮開發區在體制創新、科技引領、產業集聚、土地集約方面的載體和平台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支持具備條件的國家級、省級開發區擴區和調整區位,制定加快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的支持政策措施。(國發〔2010〕9號第18條)
四、財稅金融政策
1、促進國家級開發區與金融機構合作,建立股權式投資實體,投資區內高成長性的企業,建立推進市場化的金融合作模式。
積極創造條件,支持企業在上市。建立和完善開放的產權交易市場,開展信託業務,鼓勵建立各種形式的風險投資公司、擔保公司,引進和發展資金管理公司,為各類產權及資本進入、退出、轉讓、流動創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商資發〔2006〕257號第64條)
2、關於加大財政金融扶持。繼續擴大對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國家級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貸款貼息規模,用於國家級開發區內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國家級開發區企業通過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通過市場化運作,建立國家級開發區投資基金,支持國家級開發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商資發〔2006〕257號第89條)
3、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和自主創新能力強的開發區,給予重點貼息支持。(財建〔2012〕94號第6條)
4、開發區管轄區域范圍內已落實貸款並已按期支付利息的基礎設施在建項目,均可按規定申報貼息資金。(財建〔2012〕94號第7條)
5、財政部根據年度貼息資金預算控制指標和當年貼息資金申報情況等因素確定貼息率,最高不超過當年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財建〔2012〕94號第8條)
6、項目建設期少於3年(含3年)的,按項目建設期進行貼息;項目建設期大於3年的,按不超過5年進行貼息;屬於購置的,按2年進行貼息。(財建〔2012〕94號第9條)
7、對中西部地區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公共基礎設施項目貸款實施財政貼息。(國發〔2010〕28號25條)
8、繼續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予金融政策支持。鼓勵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內基礎設施項目及公用事業項目給予信貸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區內企業通過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等。(國辦發〔2005〕15號第8條)
9、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繼續實行對中西部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貸款貼息政策,適當增加貸款貼息規模,對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予同等的貼息政策;
中西部外貿發展專項基金、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援助資金,可用於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國辦發〔2005〕15號第9條)
五、產業發展政策
1、鼓勵跨國公司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研發中心、財務中心、技術服務中心、培訓中心、采購中心、物流中心、運營中心和配套基地。(國辦發〔2005〕15號第10條)
2、鼓勵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申請設立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出口監管倉庫和保稅倉庫;支持條件成熟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與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聯動試點,實現優勢互補。
以國家級開發區為龍頭,以點帶面,推動國家級開發區從單一的經濟功能區向綜合產業園區的轉變,形成綜合性產業增長帶。(國辦發〔2005〕15號第11條)
3、積極營造多種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引導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內資企業落戶國家級開發區,引導大中型國有企業到國家級開發區集中布局,讓國家級開發區成為國有企業改制、改造的有效平台。
認真解決好內資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培育一批管理水平高、綜合實力強、外向程度高的大型內資企業。(商資發〔2006〕257號第43條)
4、積極推動國家級開發區產業調整和優化升級,國家制定的產業促進政策可以在國家級開發區進行先試先行。(商資發〔2006〕257號第90條)
5、國家級開發區內設立的經省級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內資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國家級高新區內同類企業同等的優惠政策;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批准設立的高新技術產業創業服務中心,享受所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創業服務中心的各項政策。(商資發〔2006〕257號第92條)
6、發揮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示範帶動作用,承接發展電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強與東部沿海地區創新要素對接,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研發中心,支持建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產業「孵化園」,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國發〔2010〕28號第8條)
六、企業支持政策
1、關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國家級開發區內設立的經省級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內資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國家級高新區內同類企業同等的優惠政策;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批准設立的高新技術產業創業服務中心,享受所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創業服務中心的各項政策。(商資發〔2006〕257號第92條)
2、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企業集合債券和上市融資。(國發〔2010〕28號第26條)
3、對投資中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產業和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的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的自用設備,按規定免徵關稅。(國發〔2010〕28號第25條)
七、環境保護政策
1、鼓勵國家級開發區開展區域環境管理標准化的認證工作,對國家級開發區創建「ISO14000國家環境示範區」給予專項資金和政策支持。鼓勵具備條件的國家級開發區進行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商資發〔2006〕257號第96)
八、拓園擴區政策
1、對已完成原經國務院批准規劃面積的開發建設,因經濟發展需求確需擴大規劃用地范圍的國家級開發區可申請擴建。(商資字〔2005〕96號第1條)
2、規范和促進開發區發展,發揮開發區在體制創新、科技引領、產業集聚、土地集約方面的載體和平台作用。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支持具備條件的國家級、省級開發區擴區和調整區位,制定加快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的支持政策措施。(國發〔2010〕9號第18條)
3、保障國家級開發區生產建設用地有效供給。完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建審批原則和審批程序》,結合國家級開發區經濟發展狀況和土地利用水平,制定不同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級開發區擴區標准。
對於規模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經濟發展好的國家級開發區,符合條件、確有必要擴大規劃面積或調整區位的,可報請國務院批准。
國家級開發區的建設用地用途以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承接服務外包業為主,除必要的配套設施外,不擅自改變土地用途。(商資發〔2006〕257號第75條)
九、人才政策
1、鼓勵通過設立創業服務機構、留學生創業園等,吸引高素質人才進區投資創業。(國辦發〔2005〕15號第10條)
⑦ 我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有幾個分別是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新批準的中西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達11個。
作為專實施西部屬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措施之一,1999年國務院決定允許中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其省會或首府城市選擇一個符合條件並已建成的省級開發區,申辦國家級經濟 技術開發區。今年以來,國務院已先後批准合肥、西安、鄭州、成都、長沙、昆明、貴陽、南昌、石河子、呼和浩特、西寧等11個中西部具備較好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使中西部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總數達到16個。目前,我國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有43個。
⑧ 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具備什麼條件
⑨ 2016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有哪些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9個
北京1個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6個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北辰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麗經濟技術開發區;
河北6個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唐山曹妃甸經濟技術開發區;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西4個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
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內蒙古3個
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巴彥淖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
遼寧9個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盤錦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沈陽輝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旅順經濟技術開發區;
吉林5個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平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
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松原經濟技術開發區;
黑龍江8個
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林經濟技術開發區;
哈爾濱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綏化經濟技術開發區;
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雙鴨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海6個
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
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26個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蘇州工業園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
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21個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大榭開發區;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紹興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
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
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
紹興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
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徽12個
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慶經濟技術開發區;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
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福建10個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
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漳州台商投資區泉州台商投資區龍岩經濟技術開發區;
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西10個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
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
瑞金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東15個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鄒平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招遠經濟技術開發區;
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河南9個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洛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北7個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鄂州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
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南8個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
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東6個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西4個
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
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
海南1個
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
重慶3個
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
四川8個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
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貴州2個
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
雲南5個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蒙自經濟技術開發區;
嵩明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
西藏1個
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
陝西5個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陝西航空經濟技術開發區;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
漢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榆林經濟技術開發區;
甘肅5個
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
酒泉經濟技術開發區;張掖經濟技術開發區;
青海2個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格爾木昆侖經濟技術開發區;
寧夏2個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疆9個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
奎屯經濟技術開發區;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家渠經濟技術開發區;
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庫車經濟技術開發區;
邊境經濟合作區;16個
內蒙古2個
滿洲里邊境經濟合作區;二連浩特邊境經濟合作區;
遼寧1個
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
吉林1個
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
黑龍江2個
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
廣西2個
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東興邊境經濟合作區;
雲南4個
畹町邊境經濟合作區;河口邊境經濟合作區;瑞麗邊境經濟合作區;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
新疆4個
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博樂邊境經濟合作區;塔城邊境經濟合作區;;吉木乃邊境經濟合作區;
⑩ 中國國家級開發區經濟排名
中國共有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9月數據),其中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回1984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答設立的全國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去年9月,商務部發布了中國首個《中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報告》(2005)。報告對2004年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了分析,並對它們的綜合投資環境進行了評價。《報告》指出,33個設立時間較早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排名前10名依次是:天津、廣州、崑山、青島、漕河涇、煙台、北京、大連、南京、杭州開發區;15個新批準的中西部國家級開發區綜合排名依次是:合肥、長沙、呼和浩特、鄭州、成都、太原、西安、昆明、南昌、南寧、石河子、西寧、貴陽、銀川、蘭州開發區;5個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的工業園區綜合排名依次為:蘇州工業園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廈門海滄投資區、寧波大榭開發區、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