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城鄉收入差距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城鄉收入差距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2-24 21:18:37

A. 我國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什麼不利影響

初學者千萬別貪多,學兩天這個,又學兩天那個,到頭來什麼都還是沒有學到,最好是找准一門語言學習,然後在族類旁通,學其他的也快了.
還有,學軟體還是要學習操作系統的哈,對編程有幫助

B. 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較大說明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哪些現實挑戰

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擴大,主要表現為城鄉居民現行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隱形收入差距懸殊,這一現象不僅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的長治久安,同時不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的實現。通過對各省農村居民收入與城鎮居民收入進行比較分析,發現造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的根本原因在於農民收入過低。

C. 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什麼意義

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實質就是縮小貧富差距,具有以下意義:
一、縮小貧富差距,是社會主義本質的根本要求:
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共同富裕,而如今業已出現並日趨突出的貧富差距問題,與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相悖的。若聽任貧富懸殊無限擴大,勢必會導致兩極分化,那我們就不可能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過程中,達到消滅貧窮,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就不可能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當然,也就不可能建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因此,採取各種措施,縮小貧富差距,是堅持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
二、縮小貧富差距,是國民經濟穩定協調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貧富差距過大,一方面,是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結果,另一方面,又是收入分配不公的結果,而這兩個方面與國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要求是相悖的。縮小貧富差距,既是廣大中低收入者生存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國家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科學技術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更是國民經濟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三、縮小貧富差距,是保持國家長治久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不平衡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社會成員間收入有差距是正常的。差距就是矛盾。但是,差距過大也是不正常的。因為矛盾是會轉化的,若差距過大,矛盾突出,且不能在一定「度」的范圍內得到解決,那麼矛盾就會激化,並由經濟領域擴展到社會、政治、思想、文化領域,於是,各種不和諧不穩定因素就會產生,並隨著矛盾的加劇而膨脹、泛濫,甚至會引發社會動亂。這樣,我國小康社會的目標,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就難免落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難以建成。另外,我國貧困人口多集中在西部邊疆地區,若貧富差距加劇,不僅會造成邊民不穩,邊疆不穩,而且還會給國外敵對勢力向我滲透的機會,從而會影響國內的安定,甚至還會造成國際政治問題。可見,縮小貧富差距,既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防止國外敵對勢力向我國滲透,對我國進行「分化」、「西化」,保持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和良好國際形象的需要。
四、縮小貧富差距,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需要:
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廣大的工人、農民及知識分子是黨執政的基礎,這個基礎是否牢固,取決於黨領導下的社會和諧的程度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以及他們能否公平享受發展的成果。黨執政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成果顯著。但如果成果只被少數人享受,而不能惠及廣大民眾或是惠及過少,那麼,社會就可能會因此而分裂,廣大民眾就不會真心擁護黨,黨就會失去民心,失去執政的基礎。可見,通過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製度等措施,縮小貧富差距,使廣大民眾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是黨贏得民心,鞏固執政基礎的必需。

D. 收入差距擴大對社會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

分配不公引起的貧富差距擴大,影響深遠。其中重要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1. 一是貧富版差距擴大對社會經濟發展權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具有「連帶效應」,會產生一系列的循環反應:消費不足使買方 市場的生產競爭加劇,許多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減員減產至停產破產,企業效益下降;投資信心及投資總量的減少使社會就業崗位增加 受限,使大量貧困、失業和待業的低收入者通過就業提高收入的途徑受阻;社會經濟增長的放緩,國家財政收入增長可能會隨之減慢, 進而使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及對低收入者和低收入地區的資金扶持力度減小。

  2. 二是貧富差距擴大關繫到是否走向和諧社會目標。中國社會當前階段的一種矛盾奇特現象是,在經濟超高速發展的同時,幸福指數和群眾對生活水平的感受卻並沒有如同GDP那樣上升,相反,普遍感到生活艱難。

  3. 三是貧富差距擴大關繫到改革的性質與社會前進的方向。貧富懸殊會導致兩極分化,危及社會主義。


E. 如何解決城鄉收入差距

城鄉收入差距的直接表現是貧富差距在拉大,地區之間的城鄉收入差距也存在顯著差異。
對策:
第一,完善政策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近年來,國家針對「三農」問題持續出台幾個「中央一號文件」,給予了農業發展的重大政策支持。雖然在相關政策的指引下農業有了長足發展,但是為了保證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國家應該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政策扶持,如財政支持、土地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特別是在土地政策方面,要完善當前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土地流轉,保持中國8億畝的土地紅線,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
第二,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第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即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又拉大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因此必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和最低工資標准,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擴大轉移支付,強化稅收調節,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第四,改革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推動勞動就業創新
城鄉二元體制戶籍制度使城鄉之間形成了一條不可逾越而且差距很大的壁壘,而這個屏障不僅阻礙了技術、資金、在城市和農村地區之間的流動,更嚴重的阻礙了城市和農村勞動力的流動,也使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不能正常進行,所以就使城鄉之間不能同步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所以只有徹底改變目前的二元戶籍制度,使勞動力逐漸轉移,才能促進勞動就業和創新。
這才是解決城鄉收入差距的關鍵所在改革戶籍制度並不是對現行的戶籍制度全盤否定,現行戶籍制度也有它存在的合理之處,也有它的好處,所以說改革要做到「取其精華,剔其糟粕」,把現行戶籍制度中合理的部分,堅定的肯定並貫徹落實下去,而現行戶籍制度那些不合理的地方要堅決地剔除。而現行戶籍制度對社會管理仍然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僅為國民經濟規劃與勞動力配置提供很重要的數據,也通過戶口登記確定了公民民事權利與行為能力,維護社會治安,促進社的穩定。現行戶籍制度存在不合理,急需改革的地方在於隨著戶籍制度而誕生的就業權、受教育權、遷徙、社會保障、醫療服務和其他福利措施。所以說只有正確對待戶籍制度,才能使對它的改革順利進行下去。
戶籍制度的改革,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所以,要在戶籍改革的時機,清楚所有阻礙到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歧視性政策法規,制定城鄉同意的就業資格准入制度,建立與完善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讓農民有機會參與到城鎮崗位的競爭之中。然後,就要規范企業的行為,落實《勞動法》及其他法規的相關規定,保證農民的合法權利,杜絕「同工不同酬」現象發生,這樣才能推動勞動力就業創新。
第五,重視農村教育,提高農村居民素質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發展農村教育能夠提高農村居民素質,促進社會公平,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然而,目前中國的農村教育落後,勞動生產率低,教育水平低,使農民素質不高,收入不高。為了提高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提高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我們必須優先和農村教育的發展。
首先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與支持,完善農村教育經費保障體制。要發展農村教育,首先就得繼續貫徹和落實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制度,落實最基礎的教育,使農村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其次要大力加強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大力推廣農業技術,培養有文化、有技術的農民,這樣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最後要加大農村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農村教師的數量與質量、促進和推動農村教育的全面發展。
第六,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社會保障制度能夠有效的穩定社會促進和諧,隨著我國現階段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能夠有效的縮小城鄉差距、穩定社會、促進和諧、實現小康。但在這一階段,由於社會保障體系長期困於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中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完善,很多地方還存在偏差,導致社會保障水平低下,社會發展滯後,同時也存在管理的不和諧現象。農村居民享受到的社會保障與城市居民相差甚遠,據調查全國有70%的農村居民享受不到10%的社會保障。因此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完善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切實使農村居民「能看病,看得起病」、「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F. 材料一反映了什麼經濟信息用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知識,說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任務。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強調,要在收入倍增計劃中,著力加快農民收入增長。那麼,農民收入如何增長才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城鄉發展一體化相適應的呢?顯然,農民收入必須實現超常規增長。
這幾年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12年農民增收實現「九連快」,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00元左右,比2003年增加5000多元,九年間年均名義增長13%。特別是2009年以來,農民收入增速持續超過城鎮居民,城鄉收入相對差距逐漸縮小。2012年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2.3%,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5個百分點。農民增收「九連快」是否意味著未來八年農民收入能夠繼續快速增長,順利實現收入翻番目標?三年來農民收入增速持續超過城鎮居民是否意味著城鄉收入差距拐點已經到來,我們已經邁入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坦途?
從目前情況看,實現農民收入翻番目標難度不大。2005~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255元增加到6977元,收入翻番用了6年。如期完成2020年收入翻番目標是很有希望的。農民增收真正的難點在於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近年來,城鄉收入絕對差距一直在不斷擴大,相對差距雖然有所下降,但也不是沒有轉降為升的可能。總體上看,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趨勢仍然很不穩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在收入倍增過程中實現農民收入超常規增長,鞏固和強化城鄉收入差距縮小趨勢。
為什麼要這么重視城鄉收入差距問題?首先,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任務。十八大報告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並提出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的目標。能否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關繫到我們的小康是全面小康還是有「短腿」的小康,是高質量小康還是低水平小康。只有不斷縮小貧富差距,才能體現社會主義公平發展本質,才能建成惠及廣大農民的小康。
其次,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根本途徑。目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進出口都難以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對進出口的影響仍將持續較長時期,拉動需求必須更多地依靠消費。提高收入特別是農民收入水平是增加消費的前提,目前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比值是3∶1左右。差距就是空間,就是潛力。擴大內需戰略能否順利實現,關鍵是農民收入能否持續快速提高。
再次,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因素。國際經驗表明,南美國家長時期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在於貧富差距過大,中低收入者消費能力嚴重不足,影響了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而日韓在中等收入階段非常重視收入分配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和工人收入,因而順利跨越了陷阱。從目前到2020年左右,我國都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順利跨過陷阱,我國經濟發展就能再上新的平台;收入差距擴大,跌入陷阱,就可能出現經濟停滯不前的局面。
最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抓手。加快農民收入增長,要求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力度,強化農村產業基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立城鄉平等就業制度,推進農村土地制度和產權制度改革。這些措施有助於從根本上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逐步實現城鄉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必須大幅提高農民收入增速,實現農民收入超常規增長。對此,必須有新視角、新舉措,要繼續加大、加快工業反哺農業的舉措。
一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農業收入超常規增長的前提是推進城鎮化。通過城鎮化減少農業內部勞動力,發展規模經營,才能顯著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使其不低於二三產業的水平。實踐證明,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經營的收益水平完全能夠達到外出務工收入水平。同時,順應高成本農業發展趨勢,要穩步穩定、提高農產品價格,完善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價格調控機制,使農產品價格合理反映生產資料和人工成本變化,以及農業資源要素稀缺性,持續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收益水平。
二是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改革是發展的最大紅利。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可以更好地體現農村資源要素的價值,使農民的財產更好地轉化為財富。過去是簡單地將農民轉移到非農部門就業,通過擴大低成本人力的使用來增收;現在應該為農民工提供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培育他們的人力資本,通過提高勞動素質技能來增收,實現從人口紅利向結構紅利的轉變。過去是壓低農村土地、資本價格,以剪刀差的形式從農村抽取財富,現在應該建立要素平等交換關系,提高農村土地徵收補償標准,加大農村信貸投放力度,實現從資源紅利向要素紅利的轉變。
三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要高度關注收入分配不公問題,根據「提低、擴中、調高」的原則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對於低收入者,既要努力提高他們在初次分配環節的收入,更要注重再次分配對他們的作用。再次分配要向農民傾斜、向主產區傾斜、向貧困地區傾斜,穩定農產品價格,不僅是為了直接增加他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通過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讓農民能夠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避免貧窮、落後、貧窮的惡性循環。

G. 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有很大差距,2017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2.7:一對還是錯

貧富差距過大肯定是不正常的,對社會穩定有潛在的威脅。

H. 我國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什麼不利影響

影響居民消費支出,不利於經濟快速增長;
阻礙城市化進程,也不利於經濟發展。
單從經濟角度,就是阻礙經濟向前發展。

I. 城市和鄉村收入差距的問題----高分題哦

我以前高中是學文的。現在也是文科大學。
1、原因:
第一、城鄉產業特性所決定。產業特性決定農業的發展與工業發展相比必然處於劣勢,農民收入增長速度也將慢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農民的收入水平與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相比逐漸拉大。
第二、非均衡發展戰略慣性的推動。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依靠農業支持優先發展工業的,這種非均衡發展戰略使城市的產業快速發展,城市在基礎設施齊全、資金密集、信息暢通、市場活躍等方面優勢已經將農村遠遠拋在後面
第三、政府對農副產品價格的控制。政府對農副產品價格的控制會直接影響到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幅度,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城鄉之間收入差距甚至農村內部的收入分配的變動。
第四,農村居民承受不合理的稅費負擔。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民承擔的稅費遠遠的超過了城市。
第五,城鄉勞動力市場的分割和城市勞動力市場的封閉。現行的剛性戶口管理制度,使農民的遷徙自由和擇業自由受到了極大限制,對農村勞動力的歧視性和排斥性,使得農村勞動力流動和就業面對著巨大的艱難和風險。
第六、現行的城鄉隔離的行政管理制度。我國一直實行農村與城市隔離的行政管理制度,這是造成城鄉差距的主要原因。

2、影響:
一、長期以來存在的這種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直接影響農民投入和生產的積極性,從而不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產品供給的穩定增長,不利於國民經濟基礎的穩定,也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
二、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導致消費水平差距擴大,農村居民產生消費緊縮傾向。消費支出的停滯和下降,導致目前農民總體消費水平仍然較低,生活消費仍未擺脫以必需品為主的生存型消費模式。
三、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對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全面發展也產生了不利影響。城鎮居民由於對日常工業產品需求的基本飽和,出現了消費疲軟現象;大多數農村居民則因為收入水平的限制導致購買力不足,農村消費市場仍然啟而難動。
四、城鎮收入差距擴大不利於城鄉一體化建設。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帶來兩個問題,一是不利於農村城市化進程;二是形成了經濟地位完全不同的兩大居民階層,影響了城鄉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五、城鄉差距的擴大,不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於發展。

3、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二)加大財政對農村的支持力度
(三)繼續深化對農村稅費改革
(四)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還農民以真正的「國民待遇」
第一、改革戶籍制度。
第二、在2020年前,轉變二元經濟結構、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改變城鄉
人口比例,城市放開戶籍限制,吸納農民進城,主動加速農村城鎮化的
進程。
第三、各地政府要取消對農民工進城務工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視性做法
第四、建立新型的農村社保制度。
(五)提高農村居民的人力資本積累水平

閱讀全文

與城鄉收入差距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