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近20年的GDP數據和各年GDP增長速度
中國前30年jdp增長率9.9%,今年,第三季度可能在7.5左右吧。中國GDP總量在世界各國的排名第3名。
❷ 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
春節黃金周市場年味濃、消費旺;外貿下滑但先行指標預示二季度出口壓力有望緩解;吸收外資與對外投資開局良好;消費物價溫和上漲,工業價格降幅收窄……陸續發布的首月核心經濟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盡管趨穩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但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勢頭強勁。
民生指標「穩」字當頭
新常態下評判中國經濟需要新視角。除了速度指標外,更需時常掂掂經濟發展的「含金量」。
「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能夠平穩,我們並不追求高速度」,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面對中外媒體如是說。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8%,盡管漲幅較上月有所反彈,但去年以來消費物價溫和上漲的態勢得以延續。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1月份物價漲幅反彈明顯受到食品價格上漲的拉動,而春節市場需求上升、消費高峰期間出現大范圍惡劣天氣等因素,加劇了食品等價格上漲壓力,不過這種季節性波動對全年CPI走勢影響不大。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由於工資水平和服務需求的剛性增長,1月份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2%,超過了同期CPI漲幅,成為驅動消費物價上漲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這種變化也體現了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經濟結構優化的新趨勢。」
就業「穩」,中國經濟大的基本面就能「穩」。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6431萬人,年均新增1286萬人,這兩項指標比「十一五」時期均增加11.4%。來自中國政府網的消息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調查失業率統計范圍擴大至全國所有地級市,調查失業率仍保持在5%以下。
就業形勢穩定,一方面得益於經濟增量不減、服務業發展、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大力推進「雙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方面的政策出台後,創新創業逐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吸納就業方面功不可沒。
2015年,我國全年新登記企業443.9萬家,增長21.6%,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誕生」的新登記企業約1.2萬家。去年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初步統計有240多萬返鄉農民工在創業。
當前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任務艱巨,下一步就業形勢是否可能發生逆轉?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對此明確表示,我國就業增長具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加上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有關部門也將多措並舉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
宏觀經濟「新」意正濃
當中國百姓歡度農歷新年假日時,國際資本市場在人們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中出現動盪,日本、歐洲股市重挫,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探,避險情緒則不斷推升金價。
「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堪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分析,目前全球債務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超低利率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步積累,而去杠桿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此外美聯儲加息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進入了中速增長軌道,總需求不足將成為常態。
嚴峻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再次出現「雙降」且降幅加深;當月製造業PMI小幅回落,顯示經濟趨穩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
然而,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挑戰中成長的。壓力之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新」意更加凸顯。
——網路消費和服務消費蓬勃發展。1月份,商務部重點監測網路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4.5%;當月全國電影票房收入38.5億元,增速接近50%。春節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7540億元,增長11.2%。
——更加註重通過有效投資惠民生、穩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披露,今年1月份,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1個,總投資541億元,且集中在水利和能源等民生領域。
——1月份,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外貿總值的57.4%,較去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出口的主要力量,特別是民營企業進出口佔比進一步提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外貿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的勢頭在新一年得以延續。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等引領下,1月份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8.2%。在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平穩態勢,也使得外資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1月份,全國利用外資金額882.5億元,增長3.2%,外資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
從最新公布的數據看,1月份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降幅比上月縮小0.6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PPI連續5個月-5.9%的運行態勢。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德禮認為,PPI降幅收窄既有低基數效應和人民幣貶值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等原因,也有供給側改革加快去產能,從而對上游原材料領域價格產生一定支撐的影響。隨著推進去庫存去產能,年內PPI同比跌幅有望繼續收窄。
放眼全年「變」中求進
今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開年以來,各項改革頻頻發力、利好頻傳:
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力度,持續為企業松綁減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台。
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五項重磅政策措施,部署建設雙創基地發展眾創空間,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動能。
居住證制度實施,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打破城鄉「二元制」堅冰,更大釋放內需潛力。
一方面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打出金融支持工業增效升級、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等一系列「組合拳」,從不同層面發力,壯大實體經濟。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舉措令人振奮。對於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挑戰,關鍵在於落實改革措施。
潘建成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宏觀政策取向要把握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平衡,兼顧長期目標與短期問題。例如,下一步投資應注意遵循「補短板」原則,投向生態治理、扶貧攻堅等薄弱環節、關鍵領域,既能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又為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他表示,改善供給環境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加快研究全面推開營改增,盡快清理規范非稅費用,有效降低企業負擔。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對於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這表現在四方面:投資領域加強以基礎設施為主的公共產品投資;生產領域完善營改增、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收入領域結合扶貧攻堅工程,通過加強轉移支付加快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消費領域要打通流通中的薄弱環節,改善消費環境。
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應在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實改善經濟運行環境,堅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徐紹史表示,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市場需求比較大,區域空間廣闊,生產要素質量提升,宏觀調控的經驗在不斷豐富,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他說,盡管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領域風險還在積聚,但我們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難,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❸ 中國經濟發展!要具體數據
我國對美國出口增速7年來首次降至個位數 我國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今年以來我國對美國出口增速明顯放緩,近7年來首次降至個位數。 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對美國出口1167.9億美元,同比增長8.9%,遠低於同期我國總體外貿出口21.8%的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9個百分點。1至7月份,我國對美國出口增長9.9%,增速比上半年有所提高,但仍為個位數。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前4大對美出口省市仍為廣東、江蘇、上海和浙江,合計占同期我國對美出口總值的75.7%。這4大省市對美國出口增速全面回落,其中,廣東省企業對美出口增速回落8個百分點;江蘇省企業對美出口增速回落22.9個百分點;上海和浙江企業對美出口增速分別回落7.6個和8.7個百分點。 統計表明,我國機電產品對美國出口增速趨緩,服裝及衣著附件、手機、塑料製品和玩具等優勢產品出口不同程度下降。上半年,我國對美出口機電產品占同期對美出口總值的61.6%,增速回落8.4個百分點。同期,服裝及衣著附件、手機、塑料製品和玩具等優勢產品出口分別下降4.8%、28%、7.9%和5%。 海關分析認為,美國次貸危機蔓延和人民幣加速升值的雙重影響,是造成我國對美國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目前,美國雖然在規模上仍保持我國第2大出口市場地位,但出口增速僅略高於香港,位列前10大出口市場倒數第2位。 (2008-08-18 09:55 文章來源:浙江省經貿委)2008年1-7月份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設計咨詢業務統計一、 對外承包工程 今年1-7月份,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86.5億美元,同比增長48.7%;新簽合同額616.5億美元,同比增長69.6%。 截至2008年7月底,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2351億美元,簽訂合同額3912億美元。 二、 對外勞務合作 今年1-7月份,我國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43.8億美元,同比增長26.2%;新簽合同額42.5億美元,同比增長28.4%;派出各類勞務人員22.8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2.2萬人;7月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79.1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5萬人。 截至2008年7月底,我國對外勞務合作累計完成營業額521.3億美元;合同額565.4億美元;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41.6萬人。 三、 對外設計咨詢 今年1-7月份,我國對外設計咨詢業務完成營業額2.12億美元,同比增長41.3%;新簽合同額6億美元,同比增長62.2%。 截至2008年7月底,我國對外設計咨詢累計完成營業額24.35億美元,簽訂合同額43.73億美元。 政策統計處 (2008-08-14 11:04 文章來源:合作司)建議你去商務部官方網站看看。上面有許多類似的數據。 http://www.mofcom.gov.cn/
❹ 中國經濟增長的具體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季度統計
單位:%
1999年1季度 9.0704
1999年2季度 8.3265
1999年3季度 8.0973
1999年4季度 7.6198
2000年1季度 8.9676
2000年2季度 8.9142
2000年3季度 8.895
2000年4季度 8.4313
2001年1季度 8.4864
2001年2季度 8.147
2001年3季度 7.9853
2001年4季度 8.3003
2002年1季度 8.9017
2002年2季度 8.91
2002年3季度 9.1508
2002年4季度 9.0821
2003年1季度 10.8
2003年2季度 9.7
2003年3季度 10.1
2003年4季度 10
2004年1季度 10.4
2004年2季度 10.9
2004年3季度 10.5
2004年4季度 10.1
2005年1季度 10.5
2005年2季度 10.5
2005年3季度 10.4
2005年4季度 10.4
2006年1季度 11.4
2006年2季度 12
2006年3季度 11.8
2006年4季度 11.6
2007年1季度 13.0257
2007年2季度 13.4395
2007年3季度 13.3869
2007年4季度 13.0391
2008年1季度 10.6459
2008年2季度 10.4307
2008年3季度 9.938
2008年4季度 9
2009年1季度 6.1
2009年2季度 7.1
2009年3季度 7.7
2009年4季度 8.7
❺ 中國近十年的宏觀經濟數據包括GDP增長率
GDP增長率(按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後修正的歷史數據):
1993:14.0%
1994:13.1%
1995:10.9%
1996:10.0%
1997:9.3%
1998:7.8%
1999:7.6%
2000:8.4%
2001:8.3%
2002:9.1%
2003:10.0%
2004:10.1%
2005:9.9%(初步數據)
❻ 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資料庫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港台地區有翻譯為國內生產茂額、本地生產總值)。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I(國民總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❼ 運用相關數據,描述和分析中國經濟增長狀況和通貨膨脹狀況
通貨膨脹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現象。通貨膨脹有其自身產生的原因版,通常是由總需權求和總供給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由於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來自貨幣和需求等,表現是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通貨膨脹影響到貨幣購買力,產生再分配效應並且導致其他因為通貨膨脹而增加的成本。為了應對通貨膨脹,所能採取的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控制貨幣數量和抑制過度的需求。通貨膨脹對整體經濟的運行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會影響到經濟的增長,對經濟體中的就業以及人們的預期產生影響,也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一些影響,本文將就通貨膨脹發生的一般性原因進行探討,同時將結合中國80年代後發生過的幾次通貨膨脹進行分析,對其產生的原因和影響進行討論,並且結合外國經濟的實踐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議,對通貨膨脹與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和增長運行進行分析.
❽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是多少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6.9%
中國國民經濟正在向著穩中向好的方向發展。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GDP增長6.9%,較2016年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好於預期。
拓展內容
產業升級拉動經濟發展
產業升級在去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據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在消費端,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及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1.7%、15.6%和13.5%。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環比增長0.7%。
居民收入增速加快
消費升級意味著居民收入保持了較好的增速。數據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比上年加快1.0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去年,百姓投資的熱潮已經由樓市轉移到了其他行業。而樓市在多層政策調控之下也正在向著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減少。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63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381510億元,增長6.0%,比上年加快2.8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0.4%。
❾ 求中國近年經濟,發展數據
1990 18667.8 1644
1991 21781.5 1893
1992 26923.5 2311
1993 35333.9 2998
1994 48197.9 4044
1995 60793.7 5046
1996 71176.6 5846
1997 78973.0 6420
1998 84402.3 6796
1999 89677.1 7159
2000 99214.6 7858
2001 109655.2 8622
2002 120332.7 9398
2003 135822.8 10542
2004 159878.3 12336
2005 183084.8 14040
2006 209407.0 15931
2007 257306.0 18268 (2009.01)
2008 300670 (2009.01)
走勢自己感覺。
❿ 中國經濟發展數據
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萬億元,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位 仍屬於發展中國家
2008年進專出口貿易總額屬2.56萬億美元,居世界第2位
2008年我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一千億美元,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繼續位於發展中國家首位
2009年6月末,21316億美元: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居世界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