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發展農林經濟

發展農林經濟

發布時間:2020-12-24 17:35:25

『壹』 尼泊爾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尼泊爾年農業產值31.2億美元。耕地面積為325.1萬公頃,占幅員面積約18%,人均耕地面積2.5畝,山多地少,耕地分布不均衡,40%的耕地沒有灌溉設施。主要農作物有稻穀、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油料、煙草等。

旅遊業是尼泊爾的支柱產業。尼泊爾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徒步旅遊和登山業發達,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9%。高峰時,外國遊客達到60多萬人次/年;低峰時,外國遊客也能達到20多萬人次/年。接待航空遊客59.53萬人。赴尼泊爾旅遊的主要為亞洲遊客,其中以印度、中國遊客居多,其次為西歐和北美遊客。

尼泊爾外貿總額為5359.3億盧比,出口額742.6億盧比。主要貿易夥伴有印度、美國、中國、歐盟等。主要進口商品是煤、石油製品、羊毛、葯品、機械、電器、化肥等,主要出口商品是蔬菜油、銅線、羊絨製品、地毯、成衣、皮革、農產品、手工藝品等。

『貳』 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水平關繫到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繫到社會運行的穩定。國家歷來重視農業問題,先後出台並實施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來扶持農業的發展。如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2012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等等,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農業各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 為了更好的促進農業經濟增長、增加糧食供給,需要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資本因素
(一)我國農業資本現狀分析資本的增加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增長,我國農業資本的投放主體是各級政府和集體經濟、農戶。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逐步轉向市場經濟,這個過程是國家逐步向地方政府放權讓利的過程,也是國家對農業投資比重下降的過程,七十年代末為百分之五左右,直到九十年代末的不足百分之三,國家財政支農支出的比例逐步萎縮。同時國家投入資本在很大程度上被各級政府單位或個人截流,造成國家對農業資本投入嚴重不足。農村集體經濟與改革開放前相比規模和實力都有下降,全國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中用於農業建設的比重也是逐年下降,有的地區甚至成為了空殼。實力較強的地方按照收益情況平衡各方面的投資情況,這樣使農業經濟更加降低,同時,由於收購的高成本與售出的低價格,使廣大農民朋友逐漸失去了對農業的興趣,甚至最後出現的放棄。這樣導致了農業資本的顯著下降。對於農業生產資料部門而言,他的生產資料主要有建築工程和商品製造決定。建築工程行業中,建設過程牽扯到土地資本,隨著建設行業的日益鼎盛,所需的土地資源逐漸增多,導致生產用地不足,對農業資本產生一定的抨擊。在商品製造過程中,與它有關的因素是原料成本、加工、營銷等部分,原料的生產又與其它生產部門的生產相關聯。現代商品製造業的快速發展,註定了需要更多的生產原料來補給。這樣對相對效率低下的農業生產而言,必然出現供不能滿足求的現象,這樣也會使生產資料的使用價值高出本身實際價值。
(二)農業資本收益效率低下的原因農民們由於缺乏知識和技術,很難有效地利用資本,或者根本無法利用資本,就是說根本沒有資本。據統計,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不足百分之四十,化肥使用約為百分之三十,水的利用率則低至不足百分之零點五這與我國農業技術的研究、推廣、應用緩慢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為什麼發達國家經濟不增長而收入卻在增長呢?這是因為發達國家人口少而且呈下降趨勢。發達國家的收入總在增長,因為知識在增長,即使資本不增長,收入也在增長。而發展中國家卻恰恰相反。 人口不斷增加,知識,資本相對增長緩慢,這是導致運作效率低的一個中要原因。據統計,1979年至1994年農業生產增長不到三分之一,年均增長1.4%,同期從業人增長達約一半左右,年均增長2.7%。同樣是相同的收入,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本和勞動。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的資本——收入比率不同,發達國家農業的資本——收入比率高於製造業,我國則相反,因為我國人口稠密,農業機械化程度低,因此,製造業幾乎成了我國的支柱產業。這也是為什麼我國會成為世界工廠的緣故。據專家估計,投入1元於農業科業,創產值77元;獲利22元;均高於投資於輕工業和機械業。製造業是資本密集型,而農業不論你化肥用的再多,再好,你總是需要那麼大的土地,加上我國機械化程度低,自然生產率低下。因此,國家政策使農業資本投入缺乏。第二、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我國的總生產率就越高,所以,我國國家投資主要傾向與此,近年來,我國機關、黨政、社會團體不斷增加,以及歷年的國家投資傾向證明此點。我國的農業資本如此缺乏,本來就更需要節約,但是的不盡人意的是我國資本浪費嚴重,如水資源上,農業用水總是鋪張浪費,大水漫蓋,不能形成良好的農業灌溉系統;灌溉部門以售水為利益目標,不能有效配合;水費較低,農民由節水實現的經濟效益難以補償高度用水的較高收入;人們節水意識淡薄;節水知識和技術的普及不夠;制定政策脫離實際等。都嚴重浪費了資本。
二、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知識因素
(一)投資教育對於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意義教育具有教育有生產能力和配置能力。在當今社會教育是基礎,能夠更好的讓人實現自3身價值,理念。拿教育跟農業資本做比較,兩者雖然都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收入,但是相對而言,前者更可以提高勞動效率,改變生產組織,變革社會觀念。教育作為一種理念,可以轉化為變相的消費,這種消費可以讓受教育者開闊眼界,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質、精神享受,深刻地理解事物,這種追求是無止境的。教育代表了知識,在農業領域知識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像肥料的使用,轉基因農產品的開發,及各種防止病蟲害措施都離不開知識的影子。在昆明對轉基因的無公害食品有很嚴格的要求。昆明宜良縣農業局開展農業轉基因產品標識檢查,這就表示了政府的重視,從而體現了知識的重要性。
(二)我國農村教育投資存在的問題中國現教育體制對各級教育提出了巨大要求,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要求更廣泛的中學教育和相關的高等教育,還包括成人教育,從掃盲到農業推廣。然而據統計,在農村有很大程度上仍存在嚴重的教育不足現象,高文盲率、高半文盲率比比皆是。農村的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和浪費並存,教育投資效率低等等都是影響農村教育的嚴重問題。這就要求農村掃盲工作要卓有成效,要有可操作的計劃、基本資金和有效的管理,並堅持各種類型的成人教育。在經濟迅速增長的社會里,對大學教育的需求迅速擴大,我國市場經濟機制已發揮作用,社會用人制度的改革正緩慢推進。然而,受過較高教育水平的人具有較高生產力是潛在的,要轉化為生產力須有二個前提條件:1.較高生產力能給個人帶來較高收入;2.存在競爭。這種態度和制度是互為因果的,政府應改革利益不均等分配,使農業人才在社會中有其相應的位置。農業經濟的增長和教育息息相關,良好的教育能培養人們樹立理想、有較完美的人格、好學不倦和具備相關的知識。農村教育應加強質量上的要求,中學教育也應在一定程度上與生產實踐相聯系,這樣就可以保證畢業生的高質量,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
三、我國農業經濟增長中的人口資源
(一)我國人口數量劇增的原因分析解放前,我國估計嬰兒死亡率約為五分之一,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左右。而到了九十年代死亡率只佔零點三個百分點,人的預期壽命為達到68.6歲。在人口眾多的我國我國,人口每增長1%,為防止由於人口增長而導致的生活水平下降,就需要4%的國民收入的投資。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人們的傳統保守,知識落後,計劃生育遭到頻頻阻礙,知道九十年代計劃生育才真正嚴厲的起作用,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醫療水平顯著提高,人均壽命突破七十歲,人口增長依然迅速,形勢很嚴峻。
(二)人口增長經濟增長的關系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正和國家醫療福利事業的發展,那些守老傳統,生兒養老,多多生育開枝散葉的道德觀,逐漸失去活力。人們對老了以後的擔心逐漸減少,拿出更多的資本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和提高自身知識文化水平,因此,近年來我國人口素質不斷增長,因此,對於農村勞動生產率來講,人口增長對其有促進作用。而人們傳統的道德向計算、方便和長遠目標轉移,最終是較高經濟增長的結果。在農村實習過程中,就當地的農業情況,人口分布情況做個一個觀察。現在的農業種植面積可以說在成一定趨勢的遞減,二人口情況則相反。當地的一位老大爺像我透露,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村裡的大人小孩差不多誰是誰認識,而且就那麼幾個人,但現在這個人口數量與那時候比,多的不是一點半點啊。聽到這些話,我就明白了,在農產品種植面積一定的情況下,人口的呈幾何時增長,無一不透漏了現在所面臨的問題。這就要求農業技術等各方面的進步,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人口對物質的需求。
四、我國農業經濟增長中的經濟制度因素
(一)制度變化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加速制度的變化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它的變化加大了人活動的自由度,減少稅收,制定保護生產和經營的法律,增強社會、地區、職業的流動,加強政治參與能力,改善投入,加強教育等。制度的改變可以影響身邊的大小企業,拿昆明的斗南花卉來說,就是因為改革開放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其有1999年成立以來的小規模,單一化逐步趨於完善,並加強與其他地方交流、合作,其公司商標已經發展成為目前我國第一個花卉類「中國馳名商標」。現在花卉市場現每天約有20000餘人次進場交易,日均上市鮮切花上百個大類,1000多個品種,500--1500萬枝鮮花,日成交額600--1200萬元,每天約有300-500噸鮮花通過航空、鐵路、公路運往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周邊國家和地區。2008年,斗南花卉市場銷售花卉種苗(球)8000餘萬株,鮮切花交易量突破41.2億枝,交易額達29.9億元;2009年,鮮切花交易量突破44.3億枝,交易額達32.1億元。促進合理的制度變化取決於制度本身和物質條件,其中對制度的理解尤為重要。現在許多地方存在嚴重的社會弊端,例如個別政府部門從自己收益出發,將許多額外負擔加在農民頭上,而農民由於經濟地位低下,缺少統一組織,教育的不發達和地區的封閉性,使得政治目標有限,處在社會的從屬地位,這樣就更加劇了弊端的嚴重性。因此,制度的變化必須符合實際要求,著重促進農業經濟增長。
(二)農業生產專業化和農業經濟組織的完善農業經濟的增長要求農業生產專業化和農業經濟組織的完善,以及組織協調。政府通過市場的形式為農民們提供農產品的需求,為農民提供農產品的信息,保障其運輸銷售,並通過大規模的經濟活動為農產品的經營產生經濟影響,使家庭經營的經濟效益最大化。農業經濟組織的性質可以是各級政府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各種聯合組織、以及合作組織。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自給自足的經濟還佔主導地位,市場經濟依然處於從屬地位,市場機制還不完善。因此在面對變幻莫測市場中,其服務依然是有限的。在同等程度上使每個人平均受益,如果有的收益比他人明顯增多,或者收益歸為主要人物,要讓人們為保證經濟增長而多做貢獻是困難的。農民對待集體經濟的利益態度取決於比較報酬,以及集體經濟能為他們帶來的利益。五、結語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業經濟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無論是資本、知識、人口還是經濟制度方面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在國民經濟比重中占很大一部分,同時也在一定方面體現國家整體水平的高低。我國是人口大國同時也是農業大國,這要就要求我們在農業上必須集中精力,不斷地創造來滿足人們日子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所有的種種無一不在體現農業的重要性,因此,其經濟的增長勢在必行。當然,國內的各種行業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彼此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同時,像工業,建築業等行業也有一定的提升。在本地,農業的增長影響著眾多領域,像花卉、蔬菜、農作物等之類的弄產品都直接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昆明的農業經濟增長在眾多行業中起著基礎性作用。要想加快我國的農業經濟的增長,就必須提高國民知識文化水平,鼓勵和支持城鎮下崗職工和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和創業,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技術培訓;必須堅決貫徹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數量;就必須加大對農業扶持和資金投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都需要大投入;必須提高土地等各方面的利用率。
引用中國農業大學現代遠程教育 畢業論文(沒有作者)
希望對您有用

『叄』 中國農業經濟思想的發展演變

農業經濟發展實際上是一直都很快的。從遠古時代的手工耕作到現代化的設備,可以說變化非常大。

『肆』 農林經濟管理與農村區域發展差別

農村區域發展目前沒有做較精準的界定,是一個自主設置專業,教育部並沒有內明文規容定該專業屬於哪一學科下。一般認為該專業屬於農林經濟管理類,農林經濟管理類下設兩個專業:農業經濟管理和林業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與農業經濟管理相近,但是並不同。農業經濟管理偏重於農業經濟理論研究。農村區域發展主要是以農業經濟管理理論和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為指導的實踐研究:主要包括農村發展規劃,農村資源利用等等。從就業上來說,兩個專業的就業都不好。這兩個專業的就業去向,最對口的是政府,但是現在是凡進必考。從招考來看,招農業經濟管理的職位要多於農村區域發展,事實上,幾乎沒有招農村區域發展的。而且,學歷要求,以研究生為主,因為農業經濟理論主要是適合於農業政策指導部門,這些機關通常是農業廳,市農工辦等。基層公務員,一般都不要求專業。現在的村官也都不要求專業。所以,盡管我是農經類,但是我不建議你報考這兩個專業,如果你一定要報,那就報農業經濟管理吧,比較正。

『伍』 我國農業和農業經濟的發展進入一個什麼樣的新階段

我國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我國農業與國民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城鄉統籌不斷加快,對全球農業的影響日益加深

『陸』 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地位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1、農業是人類生存和一切生產的歷史起點和先決條件;
2、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國民經濟其他部門賴以獨立化的基礎;
3、農業是國民經濟其他部門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的重要作用
1、為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糧食和農副產品等基本生活資料;
2、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大量豐富的原料;
3、農業的發展為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
4、農業的發展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最廣闊和最可*的市場;
5、
農業是經濟建設資金積累的重要來源;
6、
農業為對外貿易提供了大量出口產品。

『柒』 如何發展農村經濟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辦好關系全局、影響長遠的大事。為此,要:(1)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3)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4)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實施土地整治,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推廣節水灌溉,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5)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6)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7)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拓展農業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

『捌』 新形式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

新車站發展的容易,經濟到有效的途徑都是可以的,沒有放行形勢,發展朋友的要有效圖像是非常好操作的一種方法的過程,理性理性

『玖』 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基礎,農業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

農業為通過培育動植物生產食品及工業原料的產業。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我們把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

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農業是人們利用動植物體的生活機能,把自然界的物質和能轉化為人類需要的產品的生產部門。

(9)發展農林經濟擴展閱讀:

國家統計局24日發表的一份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稱,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帶動下,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業增長方式加快轉變,現代農業深入發展,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農村面貌加快改善,農村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突破55000萬噸大關,達到57121萬噸,比2002年增產11415萬噸,增長25%。2004年至2011年糧食總產量實現連續八年增產,2007年至2011年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超5億噸,標志著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躍上新台階。

同時,經濟作物全面增產。2011年棉花產量659萬噸,比2002年增產167萬噸,增長34%。油料產量3307萬噸,比2002年增產410萬噸,增長14.1%。糖料產量12517萬噸,增產2224萬噸,增長21.6%。

蔬菜及食用菌產量67930萬噸,增產15069萬噸,增長28.5%。水果產量14083萬噸,增產7131萬噸,增長102.6%。

農民收入方面,報告指出,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迅速。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長1.8倍,年均實際增長8.1%。

農村民生方面,2011年末全國農村公路(含縣道、鄉道、村道)里程達356.4萬公里,比2002年增長了1.7倍,全國通公路的鄉(鎮)佔全國鄉(鎮)總數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佔全國建制村總數的99.38%。

農村改水累計受益人口達到89972萬人;2011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69.2%,比2002年提高20.5個百分點;2011年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36.2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9.7平方米,增長36.6%。

『拾』 為什麼說中國是農業經濟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

中國早來在新石器時代早源期(前10000~前7000),就已開始進入農耕階段。長江流域發現有公元前10000年前的栽培水稻實物標本,黃河流域發現有公元前8000年前的穀物加工工具石磨盤、石磨棒等和養殖的豬、狗等家畜遺骸。進至新石器時代晚期(前5000~前3000)和銅石並用時代(前3000~前2000,亦即龍山文化時期,五帝時期),牛耕、灌溉和養殖技術已相當發達,種植業和養殖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的決定性部門。

閱讀全文

與發展農林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